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延安 《乡村科技》2023,(13):71-73
为给藜麦种子贮藏提供依据,以陇藜1号种子为试验对象,分别将藜麦种子老化0、1、2、3、4、5 d,分析人工老化处理对藜麦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藜麦种子发芽指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在老化处理1~2 d达到峰值,种子发芽率在老化处理2 d时最高(47.68%),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在老化处理1 d时达到峰值(分别为6.35、39.98);藜麦种子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而后下降趋势,与藜麦种子发芽指标趋势保持一致;藜麦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随着老化时间延长而升高,在老化处理5 d时达到最大值。由此得出,人工老化处理1~2 d对藜麦种子活力提升及生理特性优化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15份藜麦资源在北京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宜北京地区的藜麦品种,将引种的15份藜麦资源在延庆区延庆镇西白庙村、延庆区香营乡上垙村和昌平区延寿镇分水岭村3点试种,比较产量、植株性状、抗性、生育期和景观效果等指标。结果表明:‘红藜1’、‘红藜2’、‘陇藜1号’和‘陇藜3号’综合表现优异,适宜作为粮景兼用型作物,在京郊进一步试验示范。其中,‘红藜1’和‘红藜2’为晚熟品系,生育期140~149 d,观赏期26~45 d,麦穗下垂,呈玫红色、橘黄色,高抗叶斑病、倒伏和倒折,在昌平区延寿镇分水岭村产量较高,为2 390.26和2 039.56 kg/hm~2。‘陇藜1号’和‘陇藜3号’为早熟品种,生育期89~108 d和90~100 d,观赏期15~17 d,麦穗直立,呈红色、黄色,在延庆区香营乡上垙村产量较高,为1 295.23和1 095.02 kg/hm~2。  相似文献   

3.
4个藜麦品种在延安市的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引进的4个藜麦品种进行了引种比较试验,系统研究藜麦在延安地区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等综合表现。试验结果表明,陇藜2号和陇藜1号是延安最适宜种植的藜麦品种。陇藜1号建议在无霜期较短、降雨量较少的延安市北部地区川地或山地种植,陇藜2号建议在延安市中部地区种植,为延安地区藜麦生产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个藜麦品种(系)在六盘水地区的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六盘水地区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提供资源基础,以5个藜麦品种(系)(陇藜1号、陇藜2号、陇藜3号、陇藜4号和品系LM)为试验材料,采用一年多点试验,研究藜麦品种(系)在六盘水市的适应性和丰产性。结果表明:在六盘水市海拔1 900~2 100m地区露地直播种植,5个藜麦品种(系)都能够正常出苗、生长和抽穗开花结实;陇藜4号产量最高,为75.7kg/667m~2;陇藜1号和品系LM产量分别为59.49kg/667m~2和55.66kg/667m~2;陇藜3号、陇藜2号产量表现较差。根据2017年藜麦商品市场价格计算,陇藜4号产值最高,可达5 662.0元/667m~2;其次藜麦1号,最高产值可达4 450.0元/667m~2。与常规粮食作物相比,藜麦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藜麦在北京地区适应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藜麦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及其适宜播期范围,利用引进的藜麦种植材料设置不同地域适应性观察和不同播期试验,进行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其产量表现的评价。结果表明,2年不同试验点藜麦均正常成熟:2014年产量为1 764.7kg/hm~2;2015年3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 880.1kg/hm~2,其中房山大安山获得最高产量为2 235.2kg/hm~2。不同播期藜麦生育期在117~127d,株高在185.1~197.5cm,茎粗在19.8~24.8mm,单株主茎一级分枝数在20~27个,产量1 363.78~2 029.26kg/hm~2,单株粒重27.86~33.20g/株,千粒重2.29~2.70g。综上结果,藜麦适宜在北京地区种植,尤其在房山大安山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表现较好;其适宜播期在4月底。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对藜麦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藜麦在中国的种植刚刚起步,尚处在引种和试种植阶段,虽在品种选育、栽培模式、种植密度等方面有些研究,但在水分管理和肥料利用上鲜有报道。‘条藜1 号’是条山农林科学研究所培育的藜麦新品种,本试验对该品种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对产量、经济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对藜麦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例是藜麦高产的重要因素,当施氮量为60 kg/hm2、基追比为1:2时,藜麦植株的各项性状指标表现良好、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7.
选用3个藜麦品种(晋藜1号、晋藜2号、晋藜3号),在拔节期进行叶面喷施0%(CK)、0.1%(B1)、0.2%(B2)、0.3%(B3)的硼酸溶液50 mL 2次,研究硼对藜麦叶片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不同生长阶段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E含量不同,不同浓度硼对藜麦叶片这些成分有明显影响。随着硼浓度的增加,3种藜麦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增加,在B3达到最高;成熟期3种藜麦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B3处理较CK分别增加49.28%、43.77%、17.35%。适宜浓度的硼可提高藜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硼浓度的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在B2时最高;灌浆期3种藜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B2的可溶性糖含量较CK分别增加16.24%、38.18%、41.52%。施用硼肥后,3种藜麦叶片维生素E含量较不施硼处理均有所提高;孕穗期藜麦叶片维生素E含量最高,晋藜1号叶片维生素E含量最高时为B3处理,较CK增长3...  相似文献   

8.
藜麦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藜麦概述藜麦,为藜科藜属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 L.,双子叶植物。以全草食用或入药。又称:南美藜、印第安麦、或是奎藜、奎奴亚藜。藜麦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秘鲁,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等特性。据不完全统计其品种有1000多种。种子形状呈药片状,扁圆形。大小跟小米差不多。其种子营养价值极高,蛋白质含量是大米的2倍多,尤其含有一般谷物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藜麦与豆科作物的间作效应,指导藜麦生产。[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藜麦、红豆、绿豆、黑豆4种作物单作为对照,设置藜麦/红豆、藜麦/绿豆、藜麦/黑豆3种间作模式,共计7个处理,探究藜麦与豆科作物间作对藜麦产量、植株养分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1)藜麦与3种豆科作物间作的土地当量比(LER)都大于1,其中藜麦/红豆间作的LER最高为1.52。(2)在藜麦生育期,藜麦/红豆提高了藜麦植株氮磷钾含量。(3)与藜麦单作相比,藜麦苗期间作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全磷的含量,藜麦/红豆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显著最高;藜麦成熟期间作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全磷的含量,藜麦/绿豆的有效磷和全氮含量显著最高。(4)在藜麦苗期,藜麦/红豆的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显著最高。在藜麦成熟期,与藜麦单作相比,所有间作处理的蔗糖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藜麦/红豆的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最高。(5)回归分析表明,藜麦苗期的土壤磷酸酶活性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分析表明,藜麦成熟期的氮磷钾养分与大部分土壤养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藜麦与3种豆科...  相似文献   

10.
徐蕊  马力文  李剑萍 《农学学报》2021,11(12):34-39
为筛选出适宜宁夏种植的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品种和区域,试验于2017—2018年在宁夏海原、盐池、彭阳、同心、西吉5个地点根据当地环境特点试种不同品种藜麦。结果表明:彭阳、同心、西吉试点连续2年试种失败;盐池试点2017年低产,为3.69 kg/hm2,2018年绝产,均不适合藜麦种植生长;海原试点连续2年各试种品种均试种成功,且适应性、丰产性最好,田间表现基本一致,其中‘条藜1号’和‘陇藜1号’产量和适应性最好,能够在海原县示范种植。本试验结果可为在宁夏推广种植藜麦规避风险,为进一步利用气象因子进行藜麦种植区划奠定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LED不同光质和光强处理对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红光、蓝光、红光∶蓝光=8∶1、红光∶蓝光=4∶1、红光∶蓝光∶绿光=4∶1∶1和红光∶蓝光∶紫外光=20∶5∶1 6种光质,60、100、140μmol/(m~2·s)3种光强对藜蒿进行人工光源的水培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光质相比,蓝光照射处理下藜蒿2个茎的高度、粗度和单株新增部分地上鲜重和地上干重均为最高,且培养25 d时茎高显著高于其他光照处理。蓝光处理下,藜蒿茎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红∶蓝=4∶1处理下,藜蒿茎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红光∶蓝光∶紫外光=20∶5∶1处理下,藜蒿茎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3种光强下藜蒿在茎高、茎粗、单株新增部分地上鲜重和地上干重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蓝光照射有利于藜蒿生长,可改善部分营养品质,试验光强对藜蒿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种藜麦萌发期抗逆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评价藜麦种子萌发期的抗逆性,为藜麦抗逆机理研究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用-0.36 MPa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300 mmol/L的NaCl模拟盐胁迫,40 mmol/L的混合碱(NaHCO3和Na2CO3物质的量比为9∶1)模拟碱胁迫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选择13个藜麦品系(南非1号、南非2号、陇藜1号、陇藜2号、陇藜3号、陇藜4号、HTH-y605、HTH-01、贺兰太行藜麦、DACE、钻石1号、嫁祺2号、青海1号)为材料,通过测定发芽率、发芽势、总长和鲜质量等9个指标,结合主成分、热图及聚类分析综合评价藜麦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耐盐性和耐碱性。【结果】3种逆境胁迫对13种藜麦种子的发芽率影响不大,但对出苗后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抗旱性综合评价指标中, 鲜质量和发芽势可作为藜麦萌发期抗旱性的主要鉴定指标;陇藜3号、钻石1号和嫁祺2号为高抗旱品种,南非1号、陇藜4号、HTH-y605和HTH-01为干旱敏感品种。在耐盐性鉴定中,根长、发芽率和干质量可作为藜麦萌发期耐盐性的主要鉴定指标;HTH-y605和HTH-01为高耐盐品种,陇藜3号为盐极度敏感品种。在耐碱性鉴定中,根长、发芽势和鲜质量可作为藜麦萌发期耐碱性的主要鉴定指标;陇藜4号、HTH-y605和HTH-01为高耐碱品种,陇藜1号和陇藜3号为碱极度敏感品种。种子萌发阶段,不同藜麦品系的耐盐性与耐碱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抗旱性与耐盐碱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对13种藜麦品种的抗逆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分别筛选出了抗旱、耐盐和耐碱的藜麦品种和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沅江的新鲜藜蒿为原料,研究了藜蒿浸出汁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及藜蒿饮料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藜蒿浸出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葡萄酒酵母有比较好的抑菌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该饮料的最佳组合方案为A4B1C2D4E2。  相似文献   

14.
湖洲藜蒿在自然条件下一般在3月初上市,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可将藜蒿提早到元旦至春节上市,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根据近几年来我地湖洲藜蒿开发的经验,现将湖洲藜蒿提早上市技术介绍如下。 一、前期准备  1.物质准备 每亩(667米2)准备3~5个丝厚的农膜10~15公斤,竹拱300根,尿素15~25公斤,钾肥10公斤。 2.道路设施准备 在10月中下旬,湖水退去露出湖洲以后,在大堤与湖洲之间修筑一条简易公路,以便于日后对藜蒿的管理及血吸虫病的防治。并在进行藜蒿生产的湖洲择高地搭好简易工棚。 3.血防措施 10月下旬在进行藜蒿…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照培养箱培养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浓度(50~200μmol·L-1)Cu~(2+)单独污染对藜麦幼苗体内可溶性蛋白的含量、SOD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其他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Cu~(2+)对藜麦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伴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SOD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在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含有200μmol/l Cu~(2+)的环境下藜麦可以生存,但藜麦体内的保护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然而在低浓度时,Cu~(2+)对藜麦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藜麦再生组培和快繁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技术支撑,为藜麦优质基因资源的发掘、功能验证和藜麦分子遗传育种奠定基础,以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系选品系藜麦(编号:2013-BL113)和台湾红藜为试验材料,对藜麦茎段、子叶不同外植体在不同培养基上对愈伤组织诱导效果进行比较,同时对茎段的愈伤组织增殖体系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外植体为茎段,2个品种在MS和C17培养基2,4-D浓度在0.4~2.0 mg/L中用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都为100%;MS和C17相比,MS培养基更适合藜麦子叶愈伤组织的诱导,台湾红藜子叶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6 mg/L 2,4-D,2013-BL113子叶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2 mg/L 2,4-D。在愈伤组织增殖优化试验中,不同藜麦品种最佳增殖培养基不同。台湾红藜最优增殖组合为A1B3C1D3,增殖率为797.89%。2013-BL113最优增殖组合为A1B1C1D1,增殖率为300.00%。6-BA对藜麦愈伤组织的增殖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硼(B)对藜麦生理特性的影响,进行喷施硼肥盆栽试验。选用3个藜麦品种(晋藜1号、晋藜2号、晋藜3号),在拔节期进行叶面喷施0%(CK)、0.1%(B1)、0.2%(B2)、0.3%(B3)的硼酸溶液50 mL 2次。结果表明,相同生长期内,随着施硼量的增加,藜麦叶片SOD活性逐渐下降,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AT活性逐渐升高。相同浓度条件下,随生长期延长,3种酶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灌浆期,3个藜麦品种SOD活性最高;硼浓度为0.3%时,与对照相比,3个藜麦品种叶片SOD活性分别降低21.24%、15.26%、10.33%。整体来看,3个藜麦品种叶片POD活性在抽穗期最高;硼浓度为0.3%时,与对照相比,3个藜麦品种叶片POD活性分别提高-3.99%、-5.21%、5.28%。3个藜麦品种叶片CAT活性在灌浆期最高;硼浓度为0.3%时,与对照相比,3个藜麦品种叶片CAT活性分别提高25.31%、26.19%、29.48%。说明施硼可以调节藜麦抗氧化酶水平,提高藜麦的抗逆性,缓解缺硼对藜麦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培育适宜河北省坝上地区(河北省北部高原地区)种植的优质藜麦品种,创制藜麦优良种质资源,更好地推动河北省藜麦产业的发展。【方法】选用南美藜麦资源ZK08为亲本,通过30Gy钴60辐射进行诱变,筛选适宜河北坝上地区生态条件种植的高产、抗逆优质藜麦新品种,通过群体分离,经历4代目标性状的选育。【结果】成功选育出藜麦新品种燕藜1号,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产量为175.5~176.5 kg/667m2,较对照(蒙藜1号、冀藜3号)增产16.69%~21.73%;生育期115 d左右,株高约167cm;单株穗重约112g,单株粒重约76g,千粒重3.2g;紧穗型,穗长约62cm;抗倒伏、抗旱能力强。【结论】燕藜1号2021年通过河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冀认藜麦2021-001),成为河北省种子站认定的第1个藜麦品种,适宜河北省坝上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播种时间对藜麦生长发育、产量等的影响及在天祝县的土壤气候条件下藜麦的适宜播期,以陇藜1号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0年4月17日(A1)、4月28日(A2)、5月9日(A3)、5月20日(A4)、5月31日(A5)和6月11日(A6)在天祝县分6期进行播种,收获后测定其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A2、A3、A4的株高、茎粗、主穗长均明显优于A1、A5、A6,且株高、茎粗、主穗长均以A2最高;各处理藜麦千粒重由高到低依次为A4A1A3A2A5A6;藜麦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A3A2A4A5A1A6,其中A2、A3、A4的产量显著高于A1、A5、A6。说明藜麦播种日期在4月28日至5月9日时,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明显优于其他播期,故天祝县藜麦种植的适宜播期为4月28日至5月9日。在实际农业生产中需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播种日期,以实现藜麦的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测定完整藜麦籽粒纤维含量的方法.[方法]采集100个藜麦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运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在10 000~4 000cm-1波长范围内,运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光谱方法进行预处理,结合化学方法所得数据建立藜麦粗纤维近红外定量模型,校正和预测效果最佳,所得的粗纤维近红外定量模型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cv)为0.884 8,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val)为0.876 1.[结论]以完整藜麦籽粒为样品所建立的纤维NITS模型可用于藜麦纤维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