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火源管理是森林防火工作的核心,通过加强巡山检查、入山教育、生产、生活用火管理,小孩玩火与痴呆玩火管理等一系列野外火源管理措施,对森林防火工作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1 森林火灾的防控手段和措施 一是用宣传手段营造严防森林火灾的强势氛围.开展责任书入户、学校五个一、火灾案例、手机短信、警示标牌、森林火险五彩旗、公益广告等"七大"宣传工程,努力提高全民森林防火责任意识.二是用行政手段严管野外火源.签订野外火源管理责任状;政府发布禁火令;对森林高火险区实行封山管理.三是用法律手段严管野外火源.认真贯彻执行《森林防火条例》、《云南省森林防火条例》及乡规民约等,严惩严处野外违规、违法用火.四是用经济手段严管野外火源.推行农户安全生产用火保证金制度.在用火前,按用火规模及危险程度收取一定额度的保证金,做到安全用火的,事后如数退还保证金,若发生跑火,则没收保证金.推行查处违规用火奖励制度.火源监管人员开具一张违规用火整改通知书或制止1起违规用火,奖励10-20元.五是森林防火期严格执行5项100%野外火源管理制度.即:林区农户要100%与村民小组长签订森林防火安全责任书;防火检查站、哨、卡对进入林区的人员要100%进行实名登记;林区生产用火要100%执行计划用火许可制度;痴、呆、聋、哑、精神病人要100%落实监护人责任;对违规用火要100%进行查处和责任追究.六是实施量化管控.每3 500亩有林地配置1名护林员,明确责任区,负责巡护.七是突出重点防控.将全省林区划定并公示503个重点防控区及其责任人,增加护林员,落实重点管护责任,实行严防死守.八是大力推进"两改一提前"安全用火制度.即:改单一单户的零散用火为联户连片的统一用火,落实申报、审批、监烧的安全用火制度;改农村3、4月的传统用火习惯,提前在1、2月集中用火,错开高火险期.  相似文献   

3.
发展森林旅游业,对振兴林业经济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也将为森林保护工作带来新课题,特别是给森林防火工作增加难度.凡是开展森林旅游服务的地方,大都是森林繁茂的名山大川,宝刹古寺、民族楼阁散布其间,这些地方人烟稀少、道路崎岖、民族杂居,群众生活、生产用火习惯各异,加之游客吸烟、野炊,拜佛祭祖,火源复杂,火灾、火警极易发生。而且在森林旅游区内不可能象一般林区那样划出大片的戒严区或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因为这样做不利于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因此,当前要发展森林旅游事业,又要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就要有一套既允许正常用火,又能避免森林火灾发生的严格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火源,消除火灾隐患。  相似文献   

4.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和农村开发建设步伐加快,专兼职森林防火巡山护林人员巡防力量不足,巡护密度不够,山区群众野外用火自律性差,责任意识薄弱,违章用火是造成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针对巡山护林和火源管理实际,提出政府引导,利用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的原则,在林区推行森林防火风险抵押金制度。  相似文献   

5.
据安徽省去冬今春五个月时间内六个地区七个市三十三个县的初步统计,由于林区内生产性用火不慎引起的森林火灾占总次数的40%,如炼山造林、烧垦、烧牧场、烧田塝、烧灰积肥等,非生产性用火造成的森林火灾占37%,如在林内扔烟蒂、烘烤食物、小孩玩火、烧火取暖、上坟烧纸等;目前尚未查明的火源占23%。从上述情况分析,控制林区火源是关系到森林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绝不能掉以轻心,等闲视之。现将我省林区群众针对野外用火的不同情况,总结历次森林火灾的深刻教训,提出并制定了各种火源的办法和规定。  相似文献   

6.
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之一。搞好森林防火工作,预防是关键,只有加强防火宣传教育,严格控制和管理野外火源,有计划地建设森林防火各项基础措施,不断提高预防和控制火灾的能力,才能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特别在防火期内,在林区必须禁止野外用火,如真有特殊情况需要用火时,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1、各类生产用火:烧荒、烧草场、烧灰积肥、烧田埂、烧秸稞、炼山造林和火烧防火隔离带等生产性用火,必须到县级人民政府或县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办理生产用火许可证。经批准进行生产用火的,要有专人负责、事先开好防火隔离带,准备扑火人员和工具,有组织地在三级风以下的天气用火、严防失火。 2、林副业生产用火: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选  相似文献   

7.
以吉林省1969-2017年森林火灾资料为依据,利用Excel绘制折线图,对吉林省6种主要森林火灾火源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6种主要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即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但是针对野外生活用火火源在2月也要注意防范;祭祀用火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4月的白天;纵火火源和野外生活用火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在白天发生频繁,但是在夜晚人们防范意识薄弱期间也有发生;境外烧入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有明显的“滞后”性,主要发生在下午和晚上。针对农事用火和野外吸烟,要在春秋两季进行全天候重点防范。  相似文献   

8.
《森林防火条例》颁发之后,黑龙江省森工总局40个林业局、630个场(所),普遍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大宣传、大教育活动,《条例》为加强林火管理,严格控制火源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根据。发生林火的原因95—100%是人们生产、生活用火不慎造成的,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就要严格火源管理、做好“人”的工作。根据《条例》的基本精神,我们提出了“见烟就查、违章就罚、成灾就抓”的原则。在入山管理控制火源上,主要做法有以下几项:1、严格入山管理,坚持凭证入山。防火期入山的一切人员、车辆,必须接受防火检查站和巡护岗哨检查,  相似文献   

9.
在“被动扑救森林火灾”向“以预防为主”的森林火灾预防机制转变过程中,通过对寅街镇20年来森林火灾发生规律、起火原因、地域和时间分布进行分析,指出93%属人为野外用火引起,森林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为非生产性用火中故意纵火、外区烧入、上坟等造成的,野外火源是导致寅街镇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提出落实责任,加强宣传,完善巡查力度,实施计划烧除,抓好森林火灾保险,严格火源管理等寅街镇森林火灾预防对策及加强野外火源管理的_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地预防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根据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和《陕西省实施〈森林防火条例〉办法》,对全省林区野外用火管理作如下规定: 1、森林防火期内,全省林区(包括天然林区、人工林区、飞播林区、退耕还林区)的林地和距林地边缘100米以内的农耕地内,禁止野外用火。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森林火灾的发生99%以上是由人为火源引起的。新疆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国有公益林区,由于气候干旱少雨,在山区人为用火火源处置不当的条件下,极易造成森林火灾隐患。因此,在新疆积极加强和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国务院颁布的《森林防火条例》总则第十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2.
合水林区生态区位重要,资源丰富,森林火灾风险较大。在介绍合水林区资源概况、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社会情况、防火现状基础上,从林分结构、地形地貌、气象、野外用火、防控、宣传等6个方面分析合水林区火灾风险因素,提出5点建议:合理规划防火隔离带,加强监测预警,强化火源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治,提升防控能力,深化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3.
我区森林火灾的特点是季节性强,火源复杂,分布面广。多年来实践证明,林火主要发生在干旱季节,特别是冬春两季。但在这段时间里的差异亦很大,有些林区多,有些林区少,有些甚至不发生。这就需要从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季节、分布、地理、气象等因素加以研究,找出规律,觅求答案。一、林火发生的原因我区森林火灾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用火不慎引起的。人为火源相当复杂,根据其性质以及我区实际情况,可分下面三个类型。即:蓄意放火,生产用火,生活用火。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月12日)今年2月以来,全省各地气温迅速升高、风力明显加大,80%以上的林区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加之野外农事、祭祀用火和境外山火等高峰叠连,林下可燃物严重过载,森林火灾隐患日益增多,火情易发难控,火灾接连发生,火场情  相似文献   

15.
刘浩军 《国土绿化》2008,(11):59-59
针对入秋以来干旱少雨、森林火险等级持续上升、森林防火形势严峻的实际,江西省永丰县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入山人员管理和巡逻监控工作,开展拉网式安全排查,严管火源,杜绝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的隐患。  相似文献   

16.
问: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有哪几种? 答:火源是火灾发生的主导因素。大体上分人为火源和自然火源两种。人为火源包括:1.烧荒、烧防火线、机车喷火、烧砖瓦、烧石灰等生产用火。2.做饭、取暖、野外吸烟、烧纸等非生产用火。3.坏人纵火。自然火源:在我区主要为雷击火,多在初夏时  相似文献   

17.
湖南野外火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南省14年来森林火灾发生的情况,统计了引发森林火灾的16种火源明细资料,结果表明生产性火源共引发3952起,占已查明火源的49.51%;非生产性火源引发3927起,占49.20%;其他火源引发103起,占1.29%。分析了湖南省在林区野外火源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地方没有认识到其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教育开展得不够全面、深入,制度不健全,责任措施没有落到实处,管理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等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火源管理的行政措施,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火力度,努力提高火源管理的科技含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东部山区是辽宁省重点林区。属长白山森林植物区系,是温带针阔混交林。全区森林而积千余万亩,蓄积三千多万立米,是人工林与次生林并重的林区,由于森林火灾频频发生,对森林资源危害严重,现以清原、新宾、抚顺三个县的调查为例,进行探讨森林火发生的规律及其预防。一、火源分析辽宁东部林区火灾属于人为火灾。自然火灾未发生过。在人为火灾中,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生产性火源,这一类火源多数是农村集体、企业和个人烧荒、烧地格、烧茬子引起的;另一类属于非生产火灾,主要是野外烤干粮、吸烟、上坟烧纸、玩火等引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由于采取一系列的防火措施,连续五年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1985年平均森林火灾受害率为2‰。 85年,吉林省的护林防火任务十分艰巨,存在许多不利因素;(1)春季森林防火期干旱少雨,大风天气多,秋季早霜晚雪,使秋季森林防火期延长;(2)林下植物生长茂盛,多数地方由于多年没有发生山火,林内可燃物增多,危险性增大;(3)在农业、林业生产实行承包责任制后,林区群众从事多种经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入山农民越来越多,去年吉林省部分地区又遭受严重水灾,为解决生产自救,大量群众进入林区从事副业生产,林内人烟遍布,火源急骤增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森林火灾火源数据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吉林省1969―2013年森林火灾资料,分析吉林省森林火灾火源的特点,为火源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吉林省森林火灾资料数据为基础,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绘制图表分析森林火灾火源的年际变化,确定目前吉林省森林火灾的主要火源;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主要火源之间的显著差异关系,根据多重比较结果和均值图得出各火源对森林的危害程度。【结果】吉林省1969―2013年已查明火源的森林火灾为5 216起,占总森林火灾次数的75.35%;过火总面积合计达103 162.70 hm~2,占总过火面积的63.63%;受害森林面积合计达51 316.88 hm~2,占总受害森林面积的55.15%。吉林省共有森林火灾火源23种,目前主要火源为烧荒烧灰、故意放火、祭祀用火、外国烧入、野外取暖做饭、野外吸烟。烧荒烧灰、外国烧入和野外吸烟一直是吉林省森林火灾的主要火源,3种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和过火总面积分别占总的64.63%、71.90%和67.33%;故意放火、祭祀用火、野外取暖做饭有明显"抬头"趋势。以烧荒烧灰发生次数最多,并主要集中在1969—1985年,由烧荒烧灰引起的森林火灾占总次数的41.78%,对森林的危害最大,占总受害森林面积的54.17%。野外吸烟引起的森林火灾极为频繁,在1969—2013年呈连续状态,每年都有发生,占总次数的22.03%,对森林危害也较大,占总受害森林面积的15.51%。由外国烧入引起的森林火灾1974―2013年共发生43起,仅占总次数的0.82%,但对森林的危害极大,占总受害森林面积的2.22%。祭祀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在1970―1989年发生较为频繁,1990年开始逐渐减少,但从2002年开始有"抬头"趋势,并主要发生在4月清明节前后,占总次数的9.51%。吉林省6种主要火源每次危害程度大小依次为外国烧入、野外取暖做饭、烧荒烧灰、野外吸烟、祭祀用火、故意放火。特别是外国烧入火源如果控制不力,很有可能发展为重特大森林火灾。【结论】吉林省森林火灾的主要火源现为烧荒烧灰、故意放火、祭祀用火、外国烧入、野外取暖做饭、野外吸烟,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