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油菜基施持力硼与叶面喷施速乐硼相结合,对油菜生长、干物质累积和结实率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能大幅度提高油菜产量。施硼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苗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了56.8%、34.7%;蕾薹期薹高、叶片数、最大叶长和叶宽分别增加了42.7%、16.4%、38.0%和46.9%;收获期整株角果鲜重、干重和油菜子增产率分别增加了82.6%、83.9%和35.2%。在缺硼土壤上,油菜施硼效应与土壤有效硼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而过量施用硼肥会导致油菜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鄂南棕红壤旱地施用石灰和硫酸镁对油菜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石灰和硫酸镁肥均显著地提高供试土壤上油菜的产量;施用石灰提高了土壤pH值,使油菜苗期植株和苔期叶片Mn含量及苗期植株Fe含量下降,这可能是施石灰增产的主要原因;施硫酸镁肥提高油菜苗期植株及苔期叶片Mg及N,P,K,Zn等元素含量,并使苔期叶片Mn含量下降,因此,镁不足是供试土壤油菜的障碍因子,而锰毒害则是苗期油菜生长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开春后,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油菜生长速度加快,陆续进入现蕾、抽薹和开花阶段,根据油菜长势酌情施好薹花肥是夺取油菜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 蕾薹期是油菜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重要阶段,需肥量大.在这一时期如果养分供应充足,油菜的主茎和分枝就长得粗壮,绿叶增多,叶片也大,薹能长得高,是搭好高产架子的关键.但油菜薹肥也不能偏施单一氮素化肥,必须配施钾肥和叶面喷施硼肥相结合,才能增枝、增荚、增粒.这是因为油菜苗期缺钾,一般不表现症状,而一旦进入薹期,植株高大,生长快速,如土壤含钾量低,就会使油菜钾素营养比例失调,出现抽薹以前长势好、抽薹以后落黄快的穷抽薹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在不同施Ca条件下对烤烟吸收Ca、K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闭棵和旺长期),随着施Ca量的提高,烟叶含Ca量增加,烟茎含Ca量也有增加,但较烟叶少;烟叶和烟茎含K量都增加。生育后期(现蕾和成熟期),烟叶和烟茎的含Ca量以及含K量均下降。成熟期风干鲜叶中,施中Ca量的烟碱含量较高,而施高Ca量的还原糖较高。  相似文献   

5.
直播冬油菜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了解高产直播冬油菜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方法】高产栽培条件下,在冬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定期取样,测定油菜各部位干物质量和养分含量,计算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明确甘蓝型冬油菜在4 500 kg•hm-2产量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结果】直播冬油菜总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表现为薹花期>苗期>角果成熟期。根、茎、绿叶、落叶的干物质量分别在播种后185、200、130、230 d达最大值,干物质量分别为2 286、5 450、2 306、2 162 kg•hm-2。各器官氮含量(籽粒除外)随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降低,苗期变化平缓,蕾薹期后降幅较大。茎、绿叶中磷含量苗期略有上升,蕾薹期后迅速降低。根、落叶、角壳中磷含量则持续下降。根、茎中钾含量在苗期波动较大,蕾薹期后迅速降低。叶片中钾含量在苗期略有降低,其后一直稳定。落叶中钾含量一直波动变化,无明显规律。氮、钾的积累规律相似,出苗后持续增加,花期达最大值,而后略有下降,两者积累量均表现为苗期>蕾薹期>花期。整个生育期磷积累量持续上升,表现为角果期>苗期>薹花期。高产栽培条件下直播油菜N、P、K最大养分需求量分别为217.6、39.9、219.8 kg•hm-2,需求比例为1.00﹕0.18﹕1.01。【结论】除落叶和生殖器官外,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含量、养分积累量均呈现苗期升高花期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根、茎、叶中的部分养分在花期后会转移到籽粒中,保证直播冬油菜花期前充足的养分供给是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张海生  刘芬 《农技服务》2011,28(6):782-783
为探讨硼肥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应用效果,研究了施硼量对棉花盛蕾期、盛花期、铃期和吐絮期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盛蕾期,随着硼肥用量的增加,棉花生物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盛花期和花铃期则随施硼量的增加逐渐降低,而在吐絮期表现为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7.
王巍 《农家顾问》2013,(3):34-34
<正>油菜基施持力硼与叶面喷施速乐硼相结合,对油菜生长、干物质累积和结实率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能大幅度提高油菜产量。施硼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苗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了56.8%、34.7%;蕾薹期薹高、叶片数、最大叶长和叶宽分别增加了42.7%、16.4%、38.0%和46.9%;收获期整株角果鲜重、干重和油菜子增产率分别增加了82.6%、83.9%和35.2%。在缺硼土  相似文献   

8.
氮肥施用量对双低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开展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双低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油菜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施纯氮360kg/hm~2处理籽粒产量最高,为2885kg/hm~2,以施纯氮270kghm~2处理较高产、经济;(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籽粒含油率、油酸、棕榈酸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亚油酸、亚麻酸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芥酸和硫甙含量变化没有规律;(3)增加施氮量油菜的株高、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明显增加,而千粒重呈下降的趋势;(4)油菜苗期、蕾薹期绿叶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根颈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氮素水平对油菜功能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高产双低常规油菜品种华双3号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下测定了功能叶中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苗期低氮水平下表现高IAA含量;施氮促进了越冬期ABA含量增加,以及初IAA、GA1 3和iPAs的合成量增加,并使后3种激素的含量在盛花期下降更为显著。越冬以后随着施氮量增加,IAA的百分比下降,而GA1+3、iPAs百分比上升。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油菜功能叶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0.
CaCl2对烤烟吸收钙、钾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在不同施Ca条件下对烤烟吸收Ca、K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团棵和旺长期),随着施Ca量的提高,烟叶含Ca量增加,烟茎含Ca量也有增加,但较烟叶少;烟叶和烟茎含K量都增加。生育后期(现蕾和成熟期),烟叶和烟茎的含Ca量以及含K量均下降。成熟期风干鲜叶中,施中Ca量的烟碱含量较高,而施高Ca量的还原糖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蔗对钾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试材,进行第1年新植蔗、第2年宿根蔗不同施肥处理田间试验,各生育阶段分别测定各处理甘蔗对钾的吸收强度、对钾肥的利用率以及土壤中钾养分的盈余量,并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监测施钾和不施钾处理耕作层土壤钾离子淋溶量。【结果】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蔗各生育阶段对钾的吸收强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生长量的增加,钾养分在甘蔗植株体内的稀释效应明显,植株含钾量以苗期较高,成熟期较低;增施钾肥后甘蔗吸钾量明显增加,新植蔗、宿根蔗对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4.3%~40.6%、29.4%~31.7%;不同施肥条件下,新植蔗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宿根蔗中施钾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则有所增加;施钾处理较不施钾处理耕作层土壤钾离子淋溶量明显增加;不同施肥条件下,新植蔗和宿根蔗土壤中钾养分平衡均表现为P2K2、N2P2K3处理有所盈余,N2P2K2、N2P2K1、N2P2处理有所亏损,但以N2P2处理亏损最大。【结论】不同施肥条件对甘蔗吸收利用钾素以及土壤中钾素的移动和平衡均有影响,实际生产中应注重氮、磷、钾合理配施,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甘蔗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施肥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蔗对钾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试材,进行第1年新植蔗、第2年宿根蔗不同施肥处理田间试验,各生育阶段分别测定各处理甘蔗对钾的吸收强度、对钾肥的利用率以及土壤中钾养分的盈余量,并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监测施钾和不施钾处理耕作层土壤钾离子淋溶量。【结果】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蔗各生育阶段对钾的吸收强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生长量的增加,钾养分在甘蔗植株体内的稀释效应明显,植株含钾量以苗期较高,成熟期较低;增施钾肥后甘蔗吸钾量明显增加,新植蔗、宿根蔗对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4.3%~40.6%、29.4%~31.7%;不同施肥条件下,新植蔗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宿根蔗中施钾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则有所增加;施钾处理较不施钾处理耕作层土壤钾离子淋溶量明显增加;不同施肥条件下,新植蔗和宿根蔗土壤中钾养分平衡均表现为P2K2、N2P2K3处理有所盈余,N2P2K2、N2P2K1、N2P2处理有所亏损,但以N2P2处理亏损最大。【结论】不同施肥条件对甘蔗吸收利用钾素以及土壤中钾素的移动和平衡均有影响,实际生产中应注重氮、磷、钾合理配施,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甘蔗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施肥指导。  相似文献   

13.
摘 要:试验以豫麦34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小麦植株性状和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0.27g/ kg),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幼苗的株高、茎叶宽、茎叶鲜、干重指标增加。超过该范围,上述指标不再增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与施氮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施氮处理的小麦茎叶中N含量均高于不施氮处理,而P、K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笔者于2005~2006年开展免耕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川香优9838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探讨川香优9838在免耕条件下对N、P2O5、K20的吸收及氮肥的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深入了解生物有机肥在甘蔗生产上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培肥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广西甘蔗生产提供参考。【方法】设(1)施生物有机肥;(2)施生物有机肥+化肥;(3)施等量灭菌有机肥为对照(CK1);(4)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为对照(CK2);(5)空白对照(不施肥,CK3)等5个施肥处理,连续种植3年,在收获期测定甘蔗产量、株高、茎粗、单茎重、蔗汁锤度、蔗糖分和还原糖以及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等项目。【结果】所调查蔗区约70%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平均产量为105694.5 kg/ha,比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对照处理增产26944.5 kg/ha,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增产4099.5 kg/ha;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甘蔗蔗汁锤度和蔗糖分分别为23.1%和16.2%,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分别提高0.2%和0.5%,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0.8%和1.1%。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高;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对氮、磷和钾利用率分别为39.3%、12.8%和52.8%,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处理提高18.3%、2.2%和21.6%,较常规施肥处理提高15.0%、4.5%和30.8%。【结论】甘蔗种植区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以及氮、磷和钾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麻疯树基肥施用适宜深度,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深度(0、10、20、30 cm)对麻疯树云热-1号根、茎及叶生长、养分含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比较,施肥可显著促进麻疯树各器官生长,提高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其中,在试验初期,地径和茎高随施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之后,地径和茎高以施肥深度20 cm的最大,其次是施肥深度10 cm的。随施肥深度增加,4条侧根总长、1级侧根总数、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积累量先增而后减,其中均以施肥深度20 cm的最大,处理间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氮、磷及钾积累总量的差异显著;肥料深施(10~30 cm)也明显提高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可见,麻疯树基肥施用土层深度以20 cm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青海东部地区春油菜需肥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最适合青海东部地区春油菜生长的施肥比例。[方法]采用4+X试验设计方案研究油菜在不同N、P、K肥施用量组合下各生物学性状与施肥的关系,并对所设5个处理进行对比,寻找出最优施肥量组合。[结果]春油菜在相同时期对N、P、K的需求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苗期养分吸收为N〉K〉P,抽薹期至盛花期对养分的吸收为N≈K〉P,结荚期对养分的吸收为K〉N〉P,成熟期对养分的吸收为N〉K〉P。因此,根据油菜的需肥规律,在苗期、抽薹期、花期和成熟期均应注重施用N肥,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加强P、K肥的配合施用。[结论]青海东部地区春油菜生长的施肥最佳N∶P2O5∶K2O配比为1.00∶0.14∶0.94。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沿海沙地麻竹笋期叶片养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沿海沙地麻竹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麻竹叶片N、P、K含量在不同发笋期有明显差异,但总体上均以末期的含量最低.不同发笋期各因素对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不同,但均以施肥总量和N、P、K比例占主导因子,而施肥方法对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在不同发笋期最佳N、P、K比例均为2∶1∶1,但在初期和末期最佳施肥总量为720 kg.hm-2,施肥方法为浇施;在盛期最佳施肥总量为360 kg.hm-2,施肥方法为丛中穴施;在末期施肥方法以丛中穴施好.  相似文献   

19.
硅肥对甘蔗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室条件下,以每桶施用26g N+1.76g P+20g K为对照,进行6个不同硅肥施用水平处理(20,40,60,80,120和150 g/桶)桶栽试验,探讨硅肥对新台22号甘蔗产量构成因素、光合特性、N、P、K和Si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硅肥(硅酸钙)处理较对照显著提高甘蔗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不同硅肥处理之间的甘蔗叶片P含量差异不大,部分处理的P含量略有增加;施用硅肥可显著降低叶片N、K含量,但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叶片Si含量逐渐提高。硅肥处理较对照显著提高每桶甘蔗干物质含量(26%~70%)和甘蔗产量(30%~60%)。此外,在收获期,硅肥处理的甘蔗植株硅含量可达2.64%。  相似文献   

20.
韦龙宾  黄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393-5395
于2005~2006年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施肥对大叶栎幼苗进行了盆栽施肥试验研究。分析了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大叶栎幼苗叶片营养元素氮、磷、钾含量相关性,建立了大叶栎生物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回归方程模型,对模型进行最佳施肥配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叶栎苗期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氮、磷、钾肥都具相关性,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钾肥呈极显著相关。不同施肥配比对大叶栎幼苗生物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施肥方案最佳配比为处理⑧,即:N0.899 8P2.206 8K1.084 8(g/盆),按此配比施肥,当年幼苗平均生物量最高达19.72 g/盆,比最低的处理高出15.47 g/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