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同一貂场的自咬症发病貂和临床健康水貂的脑、肝、肾和尾毛中汞残留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咬症水貂脑、肝、肾和尾毛中汞残留量均高于临床健康组貂相应脏器的水残留量(p<0.01).  相似文献   

2.
<正>水貂是珍贵的毛皮动物,其毛皮可出口创汇.自1956年我国开始饲养水貂的30多年来,多数貂场都有自咬症发生,发病率在5%左右.近年来,有的貂场自咬症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个别貂场种貂自咬症发病率达20%,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水貂自咬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国内外都没有特异的防治方法.我们于1992年春、秋季和1993年春季在辽宁省某貂场采用二流基丙磺酸钠(Dimercaptopropanesulfonate SodiumDMPS)注射液给自咬症病貂肌肉注射,治疗病貂221例,自咬症状消失率为87.33%,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 水貂自咬病广泛流行于国内外各貂场。病貂以兴奋性增高,极度不安,狂暴地追咬尾部、脚爪、机体后躯,呈旋转式的园周运动为主要特征。严重者咬掉尾部皮毛,肌肉、尾骨裸露,鲜血淋漓,甚至咬破后腹,肠管脱出,感染致死。目前病因尚未查明。我们于1978年在宝鸡县虢镇水貂场和户县水貂场对水貂自咬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验。一、水貂自咬病的发病规律(一)自咬病的发生与色型、性别和季节的关系:从表1可以看出,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水貂自咬病与色型、性别和季节有  相似文献   

4.
1 秋季水貂换毛期 水貂夏毛换冬毛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 ,此时如果水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低 ,不能满足水貂换毛需要 ,个别水貂就会发生自咬。2 准备配种初期 此时由于水貂随着配种时间临近而食量逐渐减少或各种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也是个别水貂发生自咬病的原因。在 2 0 0 2年 2月初水貂体况调整期间 ,笔者饲养的水貂有 3只发生自咬 ( 1公 2母 ) ,之后及时填加了一些营养全价的饲料 ,经 8~ 1 0d ,发病的 3只水貂即完全停止自咬 ,并于 3月 5日正常配种 ,两只母貂受配顺利 ,现在妊娠正常。3 母貂产仔期 母貂产仔后 1~ 3d ,有过自咬病史的母…  相似文献   

5.
水貂自咬病是养貂生产中的常发病,轻者咬坏皮毛,使貂皮质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重者影响正常繁殖,并可导致死亡。 水貂自咬病是异食癖的一种,是比较复杂的代谢病。在家庭饲养条件下,饲料中动物性饲料不足,植物性饲料(特别粗饲料)比例过大,往往引起胃肠分  相似文献   

6.
水貂自咬病是养貂生产巾的常发病,轻者咬坏皮毛,使貂皮质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重者影响正常繁殖,并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7.
水貂自咬症是水貂以自咬及其外伤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呈周期性发作,一般间隔6~7d,病貂兴奋时,咬伤身体的某一部分,常咬尾部、后躯肛门周围,轻者咬掉被毛,咬伤皮肉,重者咬断尾巴,造成化脓,不发病时病貂正常,死亡较少;病母貂因极度不安和咬伤,在配种季节多发生拒配造成空怀,在泌乳期母性变劣发生咬仔、吃仔现象使仔貂的育成率下降,反复发作可造成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食欲下降,体质衰竭,最终引发败血症而导致死亡。是对笼养水貂生产危害很大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 珠海特区香洲水貂场水貂最近发病,病死貂日渐增多,疫情日趋严重。经对该场547只水貂反复进行临床检查,剖检病貂十一只,采取病貂的肝、脾、淋巴结、脑、血液进行镜检、细菌培养、动物试验、流行病学检查,诊断结果为水貂犬瘟热病,经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病的诊断和防治经过分述如后。一、流行病学调查香洲水貂场自建场以来,有养狗守门、看貂的习惯。每当水貂逃离笼外,狗就帮助寻找、追赶。开始曾有二条狗发病死亡,一条  相似文献   

9.
<正> 自咬病是水貂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广泛流行于国内外各养貂场。病的特征是患貂呈现定期性兴奋,啃咬自体的一定部位。轻者咬伤皮毛,使皮张降等,还可使母貂空怀,产仔母貂咬伤或踩死仔貂,影响水貂正常繁殖;重者因反复发作,撕裂肌肉继发感染,常因体质衰竭和败血症而死亡。病因尚未确定,部分学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水貂自咬病发生较多,这与水貂饲养者增加,而有的场(点)或养貂户将患过此病的水貂也当作种貂出售有关。我们收到不少读者来信,要求提供有关防治水貂自咬病的方法。此病的病因至今不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除了本刊过去已发表的文章外,这一期再选登几个养貂场的经验,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 水貂自咬病广泛流行于各养貂场,发病率较高,不仅导致毛皮质量降低,还严重影响母貂正常繁殖。目前,关于引起自咬病的原因其说不一,临床上虽采用多种方法探索性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从1980年10月开始,我们通过对本所及洛阳地区部份貂场49只病貂的试验观察,发现患自咬病水貂的肛门囊(骚腺)不是全部阻塞就是一侧阻塞,阻塞率为100%。肛门囊的堵塞与病貂的类型、性别及患病程度无关(表1)。  相似文献   

12.
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不论是常量的或微量的,它们在生理上大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其含量都有一定的限量,过多、过少均将导致生理机能的失调。为研究它们与疾病的关系,我们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健康水貂与自咬症水貂血清中铁、锌、铜、钙、镁、钾、钠等七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作了比较。一、实验动物的来源与血样的处理正常水貂与自咬症水貂来源于省外贸所属的密山知一野生动物饲养场。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ANAE染色法(酸性α—醋酸萘酯酶)对健康和患病的水貂做了T.B淋巴细胞值的测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呵留申病貂、胃肠炎病貂自咬病貂的T、B淋巴细胞值均与健康水貂的正常数值存在差异,其T淋巴细胞值明显地低于健康水貂(P<0.01)。酯酶标记法可作为检测水貂及其它野生动物早期疾病的一种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4.
水貂自咬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貂自咬症是水貂的一种慢性病,病貂呈现定期兴奋,啃咬自体的一定部位,轻者咬伤皮毛,使皮张质量降低;重者使母貂空怀、踩伤仔貂,影响正常繁殖;反复发作可造成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食欲下降,体质衰竭,最终引发败血症而导致死亡.该病在各个养殖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水貂阿留申病对养貂业危害极大。该病流行面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水貂繁殖机能。笔者用以下方法共治疗12例病貂,全部治愈。1流行特点该病病原为阿留申病毒,呈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秋冬季发病和死亡率高,经感染的水貂大部分病例为慢性经过,病期为数周至数月。2临床症状患貂表现为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口渴暴饮,可视黏膜苍白,齿龈出血和溃疡,排煤焦油样粪便。3剖检变化该病主要侵害肝、脾、肾等实质器官,死后常见这些器官肿大和灰白坏死灶。4治疗方法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等可诊断为水貂阿留申病。对病貂应用板蓝根注射液…  相似文献   

16.
自咬病是水貂的一种慢性疾病,广泛流行于国内外各养貂场。病貂呈现定期兴奋,啃咬自体一定部位的症状。轻者咬伤皮毛,使皮张降等;重者使母貂空怀或咬死、踩伤仔貂,影响正常繁殖;反复发作,可造成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食欲下降、体质衰竭,最终引发败血症而导致死亡。本病病因目前尚未确定,有人认为本病与营养有关;也有人主张病因为过滤性病毒;近年来,苏联学者提出本病与应激因素有关。我们通过几年的观察、实践认为:自咬病主要由多种应激因素引起。因此,采  相似文献   

17.
<正> 迄今为止,水貂自咬症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发病机理也不甚清楚.目前,该病在我国各水貂饲养场均有发生.患貂主要表现是啃咬尾部、臀部、趾垫的皮毛,呈阵发性经过,并伴有尖叫声,造成毛皮质量低劣,降低了经济效益.1989年1月~2月份水貂配种前,我们荣成市靖海渔业公司第五水貂场进行了一次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发病情况 1980年10月27日,宽甸县食品公司貂场一貂群中发现5只貂拒食,病状怪异,与此同时,周围群众养的狗大量瘟死,遂报告外贸部门。经多方会诊,初步确定为犬瘟热,当即对该场采取严密封锁、隔离和消毒措施,并去吉林省特产研究所取犬瘟热疫苗。10月31日,对全场未发病的734只水貂进行预防注射。接种后两周内,该群又有11只水貂相继发病、死亡,其他群未发病。从发病到最后一只病貂死亡,历时17天。该病流行期间,水貂发病16只,虽经治疗,却无一耐过,死亡率为100%。彩貂较标准貂易感(发病16只貂中,彩貂有10只,占62.5%),公貂较母貂易感(公貂发病11只,母貂5只),当年幼貂较成年貂易感(当年幼貂发病13只,成貂3只)。  相似文献   

19.
<正>1发病情况山东省安丘市某规模水貂场饲养水貂3000余只,突然有几只水貂死亡。随后的几天里,死亡的水貂数量逐渐增加,每天都有20~40只水貂死亡。场主遂送病貂到本实验室求诊。2症状及剖检变化发病初期,病貂食欲丧失,精神萎靡。  相似文献   

20.
自咬症水貂组织病理学变化高宏伟陈维岩陈斯仪李德雪马振凯吴吉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长春·130012)近年来,水貂自咬症在国内一些貂场仍有发生,有的貂场全年发病率在10%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急待解决特异性防治问题。特异性防治问题的关键是查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