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作物遗传资源概况与研究动向(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作物遗传资源的概况1.全球植物遗传资源的搜集与保存(1)从事植物遗传资源研究的国际农研机构早在1974年,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在罗马成立,当时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个附属机构,并由其行政代管,但同时向国际农业磋商小组(CGIAR)作出报告,并由此获得经费。IBPGR在头10年里的工作重点是收集处于受威胁地位的植物遗传资源,制订出种质资源搜集的优先地区和作物,并通过在全世界40多个国际和国家的基因库保存基础收集品,促进了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增加了数以万计的收集材料,引起了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形态、细胞、遗传和测交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仙居雄性不育大麦是核基因隐性突变的不育材料;通过定向选择压力的纯化和不育基因的转移,可为大麦育种、遗传和种质基因库利用;雄性不育原种可从高不育株或不育株与杂合可育株姊妹交后代分离中保持。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麦基因库的群体结构和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我国大麦基因库划分成主基因库、二级基因库和三级基因库等不同的结构类群,分析了主基因库18839份种质资源共26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总体上讲,国内大麦的多样性高于国外大麦,从野生大麦经农家到现代育成品种,多样性逐渐降低。库内各省区的大麦种质资源保存份数与多样性大小相关不显著。多样性的地区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云贵、青藏高原和四川、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表现特点与分布区生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欧洲的植物遗传资源很贫乏。但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苏联和英国等国在世界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植物考察活动,并收集了大量材料。而对植物遗传资源真正的重视始于六、七十年代,尤其是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成立后。 1981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粮农组织(FAO)制定出欧洲作物遗传资源保存和交换合作计划(ECP/GR)。第二阶段开始于1984年,由UNDP和IBPGR主管,经费由UNDP和26个参加国承担,主要开展葱属、燕麦属、大麦、饲料和豆科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特种遗传资源共享平台(CGRSP)采用了国家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整合教育部所属高校农作物特种遗传资源,对其中水稻、大豆等十几种主要作物的创新种质、遗传材料、代表性地方品种等特种遗传资源进行数字化、标准化整理.平台基础是采用ASP.NET框架和C#构建的具有高校特色的农作物特种遗传资源数据库,收集保存了12万份共性品种资源,具有动态创建遗传资源个性表的功能,同时实现了基于Internet的用户角色分配、多种检索、种质图片管理、数据交换和分析统计等功能,使之成为作物育种、生物技术研究以及农业生产所依托的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6.
建立现代化的种子库保存作物种质,是防止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珍贵基因丢失的重要关键。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基因库的建立。据统计,全世界已建立了500多座种质库。随着种质库的建立,庞大的种质库系统迫切要求在种质的收集、保存、分发、利用中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便种质的管理者和使用者迅速获得所需的种质信息。目前世界上种质保存系统最先进的国家是美国。美国现掌握40万份种质,并建立了种质信息网络系统;全国各地区、各农业研究单位可随时向中心输入数据或查询种质信息。日本于1983年底建立了农业生物遗传资源研究所;在筑波科学城建立了现代化的种子贮藏  相似文献   

7.
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自1977年建成以来,在大麦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以及品种选育方面做出了许多显著成绩。 大麦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评价 种质资源是大麦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大麦遗传种质资源的研究在于开发、保护和  相似文献   

8.
全球作物遗传资源概况与研究动向(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作物遗传资源研究动向1继续重视对重点地区和未被收集地区进行种质资源考察与收集活动现以水稻为例,IRRI在争取到瑞士发展中心(SDC)资助的320万美元之后,共同组织了为期6年(1994—1999年)“水稻基因库生物多样性的安全与保存”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抗稻瘟病品种的选育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依据,利用24对SSR引物对筛选出的32份抗稻瘟病地方种质资源(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4个位点共扩增出177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7.375个,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719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735,供试材料整体遗传变异较丰富,粳稻材料稍高于籼稻,但差异不显著;全部供试材料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2799,基因库保存的抗稻瘟病材料间的遗传差异大于近几年收集的地方抗病品种;基于Nei’s遗传相似系数的聚类分析,在0.34水平上将这些材料划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类群,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其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云南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作物遗传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植物有500余种,已整理于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有10 819份,占全国的5.6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已收集、保存各类作物种质资源2万余份,并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工作,为充分利用作物遗传资源,实现云南农业可持续发展探明了道路。最大限度地保护作物遗传多样性,大力开发新的作物种类和优良品种,并努力拓宽作物品种的遗传基础,使农业生产的良种多样化,是实现云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种质创新的目标与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育种中长期的人工选择使作物品种遗传基础越来越狭窄,已成为限制作物育种突破和发展的主要瓶颈.种质创新的目标是增加现有栽培作物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以拓展栽培植物的基因库;种质创新的方向是充分利用植物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农作物中创造和利用新的种质.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利用生物技术发展起来的农作物种质创新技术的几个方面,希望对从事农作物育种和种质资源研究的农业科技人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生物信息学及其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生物信息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数据库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同时也概括了生物信息学在模式植物研究、种质资源保存、病虫害防治、作物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1989年5月18日,一座新的遗传资源库在叙利亚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落成。在这个基因库中进行中、长期贮藏的品种有:大麦、小麦、小扁豆、木豆、蚕豆、饲料和它们的原始类型以及野生亲缘种,目前已收集到的种质资源为8.5万多份。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贵州省拥有较为丰富的作物遗传资源,有的传统种质属稀有、特有资源,是国家作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整理、保存了以稻、油菜、玉米、小麦等为主的贵州作物种质资源2万余份。采用种质资源库(包括国家长期库、中期库和地方中短期库)与异生境繁种相结合、国家和地方两级联动、互为补充保存体系,实施种质更新和资源保护。概述了贵州省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现状和保护途径。并就加强贵州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促进交换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安全保存是作物种质资源高水平保护的核心和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低温种质库是作物种质资源最主要的保存方式.延长种质保存寿命、维持种质遗传完整性和防止种质生活力意外丧失一直是种质安全保存的研究难点和热点.文中对近百年来种质库保存种质的研究历史进行了系统整理,指出:(1)种子低含水量和低贮藏温度是延长种子保存寿命的关键因素,由此...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地区种质保存基因库现状与展望国际研讨会1995年6月5-1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太平洋科学大会。其中有一个专题分会“种质保存基因库的现状与展望”。参加会议代表有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植物遗传研究所以及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湖南农户自留种原地保存(简称农户保存)与异地低温保存在湖南种质库(简称种质库保存)的92份同近名水稻材料(7组,同近名材料6组)的表现型及基因型进行分析,鉴定同近名品种间遗传距离,为之后有效保存、针对性供种、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供试同近名材料间,及农户保存与种质库保存的同近名材料间在表现型性状上都有极显著差异。通过SSR标记基因型比较农户保存与种质库保存湖南同近名材料,发现除E组外,其他组都是农户保存的等位基因变异数小于种质库保存的等位基因变异数,说明农户保存的材料在年复一年的种植、收种过程中经历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留种,进行了加代纯化。除C、E组外,在同近名组内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显示,农户保存的材料间>种质库保存的材料间>农户保存材料与种质库保存材料,表明农户自留种保存的同近名水稻资源值得收集评价。  相似文献   

18.
利用数据库管理和应用软件开发系统将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收集到的380份春油菜种质资源进行整理、鉴定、保存、评价和归类,并对每个材料的76项基本信息进行综合描述记录,建立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芥菜型春油菜种质资源数据保存管理、种质资源数据评价检索和种质资源网络信息对外发布模块构成的应用管理平台,实现晋北地区芥菜型春油菜种质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可持续利用,方便育种过程中种质资源的评价和筛选以及对新的种质资源数据录入、查询、统计,加强相关育种单位间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蒜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供试材料为 88份采自全国 16个省、市、自治区的大蒜品种和品系 ,采用茎尖、花端组织培养、微型鳞茎诱导、包衣、酶联免疫吸附 (ELISA)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等技术和方法 ,研究了影响大蒜种质资源离体培养、长期保存的因素 ,试管苗和包衣微型鳞茎的保存技术及效果 ,保存材料的健康状况和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 ,大蒜基因型、培养基成分、光照及温度均影响大蒜种质资源的离体培养和保存周期。明确了大蒜无病种质资源离体保存 1年以上的最佳条件 ,使大蒜品种离体培养试管苗保存期达 2 5个月 ,成活率为 10 0 % ,微型鳞茎保存周期 2 0个月 ,成活率 89.1% ,保存种质带毒率降为 0 .12 %~ 0 .2 0 % ,遗传性稳定。已离体保存了 88份大蒜无病毒种质资源 ,大蒜离体保存基因库正在建立中  相似文献   

20.
牧草遗传资源是牧草遗传与育种研究的基础材料,然而数量庞大的遗传资源给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有必要开展牧草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研究。本文系统阐述了牧草核心种质的概念、构建方法、步骤和核心种质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