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菜用型甘薯茎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庭辉  余德平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00-100,102
以菜用型甘薯日本川山紫为研究对象,探讨甘薯茎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不同季节栽插的甘薯茎尖生长情况及管理方式。结果表明:菜用型甘薯以春季扦插的茎尖产量最高,可采摘期最长,质量最好;其次是夏季扦插的,而以秋季扦插的最差。生产菜用茎尖的甘薯与食用块根的甘薯相比,在栽培方式、浇灌、施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均不相同,为了提高甘薯茎尖的产量和质量,宜采用大棚育苗,提早扦插,保肥保水,控制甘薯藤蔓生长趋势和生长数量。  相似文献   

2.
湛江地区菜用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菜用甘薯是营养价值高、发展前景看好的保健食品或保健食品原料。湛江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从品种及种薯选择、育苗、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茎尖采摘、留种等方面总结了菜用甘薯高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菜用甘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出适合湖南省推广栽培的菜用甘薯新品种。[方法]对引进及自选的10个菜用品种甘薯茎尖产量以及薯块产量进行比较。[结果] CH-3、ZC-1的茎尖产量较高;福薯7-6、47129是较为耐采摘的品种。[结论] CH-3、ZC-1可作为菜用甘薯品种在湖南省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土壤栽培、基质栽培和管道营养液栽培种植3个菜用甘薯品种(莆薯53、广菜薯5号和福薯18),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菜用甘薯茎尖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栽培方式下,供试的3个菜用甘薯品种均在管道营养液栽培条件下茎尖产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硝态氮含量最低。总体上,在屋顶农业中使用管道营养液栽培种植福薯18有利于提高茎尖产量并保证品质。  相似文献   

5.
茎尖菜用甘薯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茎尖菜用甘薯以食用地上部嫩梢为主,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1年可长达6个月供应市场,单位面积产量高,价格高,经济效益好.对南京地区茎尖菜用甘薯的特征特性、品种选择、栽培措施、适时采摘、越冬保苗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对菜用甘薯进行引种,并通过栽培试验观察其地上部生长情况、茎尖产量、茎尖食味等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郑州市栽培的菜用甘薯,对筛选出的菜用甘薯进行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筛选合适的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7.
对4个菜用甘薯品种进行清洁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从茎尖采摘批次、茎尖产量、市场认可度、食用适口性、清洁栽培效益分析和综合评价,初步认为:菜用甘薯BC04、BC03可考虑作为郧县城区乃至十堰地区新兴蔬菜进行适度规模种植,以丰富市民对蔬菜食品安全和保健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选用4个茎尖叶菜用甘薯品种,在日光温室大棚内进行阶梯式立体基质栽培,基于茎尖叶菜用甘薯肥水量化管理指标,探索其以肥水耦合为核心的周年生产栽培技术规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集成创新甘薯品种资源的价值,开拓新的绿色食品源,为江苏省广大薯农设施栽培增效、增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7种菜用甘薯茎尖进行感官评价和营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对7种菜用甘薯茎尖进行感官评定,并对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C、叶绿素和矿物元素等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品种菜用甘薯茎尖作为菜用的特点、营养和前景.[结果]分析表明,7种甘薯茎尖外观均符合菜用要求,不同品种甘薯茎尖的食用感官综合评分差异较大,广菜薯1号和台农71号的食用感官评价最优.7种菜用甘薯叶中,叶绿素含量在0.207 ~ 2.662 mg/g;维生素C含量在190.0 ~400.0 mg/kg;粗蛋白含量范围为32.38 ~41.14g/kg;总脂肪含量差异较大,最高为“广菜薯1号”(5.2 g/kg);镁、钾、钠、锰、铜、铁等矿物元素含量绝大多数高于甘薯茎块和常见蔬菜.[结论]研究可为不同品种菜用甘薯茎尖的大面积种植和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菜用甘薯"莆薯53"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莆薯53是甘薯作为蔬菜利用的首选品种。该品种经全国各点推广应用证明,其茎叶生长旺盛,茎尖产量高,且茎尖食用品质佳,适口性好,粗纤维含量低,茎尖熟化后色、香、味俱佳。作为菜用品种,了解其生长特性和栽培技术措施,在生产上为栽培该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优质、高产、适合金华地区种植的茎尖菜用甘薯品种,引进4个茎尖菜用甘薯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薯绿1号"和"杭香1号"产量较高,分枝能力强,茸毛、褐变度及脆嫩度等食用品质优,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广薯菜2号"产量表现较好,分枝能力中等,食用品质中等,可作为搭配品种示范试种。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宜在河北沧州种植的高产优质菜用甘薯品种及探索配套的种植技术,2018年引进黄叶薯、鄂菜薯1号、福薯18等9个菜用甘薯品种进行引种试验栽培并对其鲜嫩茎尖的特征特性、农艺性状、食味和产量进行评价,表明菜用甘薯在沧州地区5-9月份可露地栽培,田间表现良好,生长强旺,病虫害少,产量高;黄叶薯、鄂菜薯1号和鄂菜薯10号食味好产量高;福菜22直立性强,适合机械化采收、福菜23茎叶紫色富含粗纤维和花青素。生产上可根据生产目的和当地人的饮食习惯有目的的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以菜用型甘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品种茎尖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等理化特性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茎尖菜用甘薯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还原糖、灰分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铁、锌、铜、锰和硒等微量元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锰与锌、铜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成分相关性均不显著。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参试品种可分为蛋白质和铁元素均较高,蛋白质最高、铁元素最低以及蛋白质最低、铁元素最高3类,但高蛋白质和铁元素含量基因型的茎尖菜用甘薯品种匮乏。  相似文献   

14.
以菜用型甘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品种茎尖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等理化特性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茎尖菜用甘薯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还原糖、灰分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铁、锌、铜、锰和硒等微量元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锰与锌、铜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成分相关性均不显著。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参试品种可分为蛋白质和铁元素均较高,蛋白质最高、铁元素最低以及蛋白质最低、铁元素最高3类,但高蛋白质和铁元素含量基因型的茎尖菜用甘薯品种匮乏。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甘薯推广品种茎尖菜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本省5个甘薯推广品种茎尖菜用价值进行研究表明,甘薯茎尖3次采摘总量折亩产260~610kg。茎尖蛋白质含量与芹菜、菠菜、蕹菜相当,是苋菜和大白菜的16~2倍;维生素C含量与蕹菜相当,比芹菜和大白菜高1倍以上。适用品种口感嫩滑,食味清香。品种间综合评价,以鲁薯7号和北京553为较好的菜用品种。甘薯采摘茎尖后,块根产量有所降低,但总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菜用甘薯水培生产及其走进家庭阳台,筛选出最佳水培营养液配方及品种。以47129、湘菜薯2号、CY-1、福薯10号这4个菜用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对6种营养液配方下的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日本田园配方中4个菜用甘薯品种的鲜根质量、最长根长、根系活力、鲜嫩茎尖产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最好;湘菜薯2号、47129的鲜根质量、最长根长、根系活力、鲜嫩茎尖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在水培条件下均好于福薯10号、CY-1。说明日本田园配方是菜用甘薯水培的优选营养液配方;湘菜薯2号、47129与福薯10号、CY-1相比,更适合水培生产。  相似文献   

17.
菜用甘薯是一种以食用茎尖、嫩叶为主的特种甘薯。其茎尖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是一种新型特色蔬菜。2004年,我所从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引进了菜用甘薯新品种“菜薯1号”进行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再生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种植效益可观。现将其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特征特性菜薯1号叶形深复缺刻(鸡爪形),叶片中等大小、绿色,叶脉绿带紫色,茎绿色,柄基紫色,茎中短蔓型,茎粗0.6cm左右,腋芽萌发迅速,单株分枝多,平均单株分枝23个。茎尖产量高,采收期长,一般每亩可采摘茎尖2500…  相似文献   

18.
以“福薯7-6”为对照,对引进的5个茎尖菜用型甘薯品种进行试种,通过对甘薯嫩茎叶产量和食味的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和满足市场需求的茎尖菜用型甘薯专用品种.结果表明,“薯绿1号”在产量、食味和适应性上表现较好,适宜在东阳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正>甘薯叶富含矿物质、Vc、膳食纤维以及胡萝卜素、黄酮、多糖、绿原酸等,对人体极具保健价值,菜用甘薯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1菜用甘薯的特点及主要品种甘薯是无性繁殖的作物,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地上部分生长量较大,采收时间长。1.1菜用甘薯主要特点。①茎尖质地鲜嫩、口感嫩滑,食用味道清香,无苦味,不易老化。②茎尖无绒毛或绒毛极少且含粗纤维少。③分枝力强,节间短,茎细小。④薯叶营养丰富,抗病性强,农药  相似文献   

20.
筛选茎尖菜用甘薯品种,并对其速冻保鲜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蒲薯53是优良的茎尖菜用甘薯品种,食用品质佳;以碳酸氢钠为护色剂和在95 ℃漂烫40 s工艺条件下,可以显著地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能较好地保存茎尖的感官品质;在-30~-35 ℃的温度下速冻处理15 ~20 min,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