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卸车副车架的模态特性是影响汽车振动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副车架设计及动态特性,以某厂生产的重型自卸车为原型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应用ABAQUS软件分别进行约束模态和自由模态分析。研究分析表明,自卸车副车架避开了外界产生的激振频率,不会发生共振现象;约束模态较自由模态有更多的局部振动,尤其管梁处振幅较大,在后期优化时可以考虑优化车架结构或改进约束。  相似文献   

2.
自卸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发生整车振动明显的情况,此时表明整车固有频率可能与路面或发动机激励耦合。车架作为整车的承载体,其振动特性直接关系到整车动态特性的优劣,故本文对重型自卸车车架的动态特性做了分析研究。基于车架的动态特性分析,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和优化前后的车架进行了有限元模态计算与分析,并进行了道路试验测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可行且结果基本达到预设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某型号三轮摩托车车架进行模态分析,获得了车架的前10阶固有频率值和相应的振型图,进而得出车架容易发生共振的频率区间.在此基础上把车架的各阶固有频率与该车在行驶时受到路面的激励频率和发动机运转时产生的振动频率相比较,得出该车架不会与发动机发生共振现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ANSYS的越野赛车车架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野赛车由于经常承受由路面不平而引起的非对称载荷,最易激发车架的扭转振动,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某Mini-Baja越野赛车车架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的自由模态分析,获得了车架的前6阶固有频率和振型特征,结果表明车架固有频率大于路面的激励频率,不会产生共振,但是车架1阶和2阶固有频率却与发动机常用车速爆发频率相耦合。该结果为越野赛车车架的结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货车车架模态和传递函数分析,验证了传递函数在反应结构固有动态特性方面与固有频率和振型有着类似的作用。当激励力方向与车架振型方向一致时,传递函数会在对应的固有频率附近产生峰值。通过计算车架横梁发动机位置到车架纵梁上6个点的传递函数,预测发动机激励对装载货物的影响。对优化后的车架重新进行传递函数计算,相同响应点的振动幅值下降12%,保障了车厢易碎货物安全。同时表明,可以利用传递函数对车架结构进行振动预测。  相似文献   

6.
新型SRV摩托车车架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一新型运动型多功能休闲摩托车车架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模态分析的方法,对车架振动模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车架前十阶重要模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指出了路面不平度以及发动机往复惯性力激励对车架振动的影响.分析表明:路面不平度不会引发车架共振;发动机标定功率下的二阶惯性力频率与车架的一阶固有频率相等,将激起车架的一阶模态共振.根据分析结果对车架结构进行优化,改善了车架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7.
汽车车架的有限元计算及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汽车车架为对象,利用振动理论,建立了汽车车架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了车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进行了动态特性分析,从中找出了影响车架结构动力特性的主导模态,为车架改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部件多,质量大,车架作为整机的重要支撑结构,需要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在ansys中对车架进行建模,静力学分析得到其应力和应变,验证其是否满足要求。得到最大应力位置点,可经常检修避免其因变形而失效。模态分析求得车架振动固有频率,避免产生共振。  相似文献   

9.
为了辅助某自卸车车架的设计,对此车架进行了模型的简化与建立。依靠ANSYS对装配后的车架进行了全局与局部的网格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弯曲工况、扭转工况、制动工况以及过减速带工况这四种典型工况进行了车架应力与变形分析。通过对变形位移图与应力分布图的分析得出了车架容易出现失效的区域,从而为车架强度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某型农用三轮摩托车车架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行驶路面和发动机激励对车架动态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模态分析。通过改变车架的板厚、管径、壁厚等,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进行了优化分析,修正了优化结果。最终使得车架各阶固有频率值提高,车架重量减轻,从而改善了车架结构的动态特性,缓减了该型农用三轮摩托车的振动,为其他各型摩托车结构的振动优化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小型甘蔗收获机刀盘振动对甘蔗宿根切割质量有着显著影响,蔗地路谱激励是影响刀盘振动的主要因素之一,车架是传递振动的主要路径,因此有必要探究蔗地路谱对刀盘振动的影响和车架的振动特性。为此,通过试验模态和有限元模态的对比分析,提取车架的固有频率及振型,建立车架的刚弹耦合虚拟样机模型;通过刀盘振动采集试验,验证了蔗地路谱对刀盘振动影响显著;实地采集典型甘蔗地貌振动路谱,获取激励位移信号。受迫振动分析表明:8.0Hz频率下的蔗地路谱对刀盘轴向振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拖拉机车架振动参数,改善驾驶舒适性,本文基于模态规划法对履带拖拉机车架进行振动分析与优化。现场测试了履带拖拉机田间行驶工况下车架X、Y、Z方向的时域振动参数,采用傅里叶分析法获取振动的线性自功率谱参数,数据表明加速度峰值对应频率为8.125 Hz、21.25 Hz、42.5 Hz和85.625 Hz。建立车架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求解,第2阶固有频率23.98 Hz、第4阶固有频率85.00 Hz与振动激励峰值频率之间的差值均小于3 Hz。采用模态规划法和响应面法优化车架模态参数,获取了各个因素对目标参数的影响规律,当两根支撑梁之间间距、支撑梁壁厚、支撑梁边长分别为149.90 mm, 5.01 mm和65.00 mm时,第2阶和第4阶模态频率最优。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最优解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第2阶固有频率和第4阶固有频率分别为48.53 Hz和89.97 Hz,对应的误差率分别是1.99%和1.03%,具有较好的优化效果。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可推广至其他农业机械的振动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重型自卸车为研究对象,优化设计了一款无副车架的重型自卸车车架。利用有限元对比分析有无副车架的弯曲、扭转、侧倾、举升4种典型工况,满足强度、刚度要求,实现自卸车轻量化设计整车自重11t国内领先水平。最终小批量用户试装试验通过,无副车架轻量化重型自卸车可为用户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插秧机车架在工作工程中的瞬态动力特性,避免共振,对插秧机车架进行模态和瞬态动力学分析。利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对该车架进行模态分析,获取其前20阶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同时对其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获取该车架的变形分布云图。仿真结果表明:该车架的固有频率在85Hz、111Hz、135Hz和148Hz处较为集中,应尽量避免这几个频率的振动激励;该车架的前后两端和后方圆管件较容易发生振动变形;在瞬态动力冲击下,该车架沿Y轴方向变形量最大。研究方法和结论对其他机构的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唐山市电动汽车重点实验室最新研制的微型电动汽车车架,为实现其轻量化,乘坐舒适性,对其两种车架材料进行了模态试验。选取车架材料前8阶振型及固有频率,讨论其对车架振动特性的影响,以避免在车架结构设计中因车架材料的不同而影响其稳定性、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为实际车架设计在选取车架材料方面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用运输车联体后桥试验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试验模态分析技术为手段,研究了新开发的某农用运输车联体后桥的振动模态特征,得到其固有频率、阻尼、模态振型等模态参数。试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联体后桥垂直振动的前三阶固有频率较低,易于引起联体后桥产生俯仰振动;另外,变速器箱体左右侧面的刚度较差,导致变速器产生明显的局部振动。  相似文献   

17.
以第一代赛车车架为研究对象,运用CATIA软件建立方程式赛车车架有限元模型,并利用ANSYS软件对车架进行刚度、自由模态分析,获得车架低阶固有频率(前六阶)及振型。在此基础上,以车架质量最轻为优化目标函数,把固有频率作为约束条件,对车架结构进行了优化,使车架减轻了8kg,实现了第二代车架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优化大功率拖拉机车架的结构,利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以KAT1804拖拉机为例,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车架结构的几何模型,并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强度分析以及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车架后桥结构中存在应力较大的危险点,车架的固有频率基本避开了各种激励频率。此研究为拖拉机车架的结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纪飞  李静  马泽宏 《拖拉机》2014,(6):26-27
车架是FSAE赛车的承载主体,同时为车手提供安全保障。在建立好车架的三维模型后,导入到ANSYS中进行处理,然后利用有限元法对FSAE赛车车架的自由模态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得到车架的前6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并验证了车架固有频率是否避开了激振的频率范围,为车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某公司生产的2528K型矿用重型自卸车副车架经常出现裂纹甚至断裂的现象,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该副车架进行了静态分析,分析的结果与实际断裂部位相吻合,印证了对断裂原因的分析判断。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副车架设计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