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5 头水牛在人工感染条件下进行肝片吸虫感染, 慢性感染组水牛每天口服60 个囊蚴, 20 d 总共口服1 200 个囊蚴。急性感染组水牛1 次口服1 600 个囊蚴。慢性感染的水牛于感染后第26 周宰杀。急性感染的水牛分别于第10 , 13 , 16 和22 周宰杀。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显示, 肝片吸虫幼虫可引起肝脏一系列炎症反应。急性感染后第10 周和13 周肝细胞变性、坏死, 肝小叶内淤血,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继而发展为肝索萎缩。急性感染后第22 周及慢性感染后第26 周, 汇管区内有大量结缔组织及新生的小胆管增生。实验表明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肝片吸虫的水牛均可导致肝脏典型的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牛源肝片形吸虫卵人工培养囊蚴,口服或三胃注射感染牛,羊,兔等动物,对临床和病理的变化,囊蚴成活率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证明在成都地区牛源肝片吸虫囊蚴人工感染牛,羊,兔获得成功,囊蚴成活率分别为29.4%,11.65%,8%,幼虫和成虫对肝脏等组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病畜表现精神食欲差,后期出现拉稀等症状,是导致牛,羊,兔瘦弱和部分病畜早死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俞萍 《新疆畜牧业》2012,(Z1):35-35
肝片形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蠕虫病,又称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同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隐性症状,可导致消瘦,体重下降。1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6~9月份为高发季节。羊吃了附着有囊蚴(虫卵→毛蚴→钻入椎实螺体内→胞蚴→雷蚴→尾蚴→从螺体逸出→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各种年龄、性别、品  相似文献   

4.
肝片形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反刍兽的重要寄生虫病。我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肝片形吸虫的中间宿主—小土蜗(Galba Pervia)到处孳生,从阳性螺体逸出的尾蚴形成囊蚴后造成自然界的严重污染,引起耕牛的普遍感染和发病。  相似文献   

5.
1肝片吸虫病 1.1病原与流行特点 该病是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内,引起慢性或急性肝炎、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中毒现象及营养障碍等病症的寄生虫病。肝片吸虫成虫在胆管内产生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并与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适宜条件下经10~25天孵化出毛蚴,遇到中间宿主椎实螺,则侵入其体内,经过几个发育阶段最后形成尾蚴。尾蚴自螺体逸出附着于水生植物上或水面上形成囊蚴,羊吃草或饮水时吞食囊蚴而感染该病。每年的春季、夏末、秋初发病。  相似文献   

6.
肝片吸虫(Fasciola hapatica)病,是由于家畜采食了含有囊蚴的水草而感染的一种寄生虫病。进入消化道的囊蚴,其被膜迅速溶解,蚴虫则进入宿主动物肝脏、胆管中发育生长,引起急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不良。如不及时治疗常引起患畜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肝片吸虫(Fasciola hapatica)病,是由于家畜采食了含有囊蚴的水草而感染的一种寄生虫病。进入消化道的囊蚴,其被膜迅速溶解,蚴虫则进入宿主动物肝脏、胆管中发育生长,引起急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不良。如不及时治疗常引起患畜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肝脏和胆管内引起的慢性或急性型肝炎、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及营养障碍等症状的疾病。1病因及流行特点羊在吃草或饮水时吞食了肝片吸虫囊蚴遭受感染,并移行到胆管寄生。该病常流行于河流、山川、地势低洼及潮湿沼泽地,特别是多雨季节流行严重。我  相似文献   

9.
肝片形吸虫病也叫肝蛭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引起,以急性或慢性肝炎、胆管炎为特征。牛肝片形吸虫呈地方陛流行,多发生于低洼潮湿地区。夏、秋季节,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有利于本病的传播,因为大量肝片形吸虫尾蚴游出螺体,随雨后水涨,广泛附于草叶上形成囊蚴感染牛,致使本病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10.
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对水牛肝脏药物代谢酶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4头 2~ 3岁健康、体重 30 0~ 40 0kg雄性去势水牛 ,经粪便检查和Dot 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后 ,一次性经口感染肝片吸虫囊蚴1 60 0个 ,研究肝片吸虫 (1次大剂量 )感染对水牛肝药酶的影响。测定血清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谷氨酰转肽酶 (GGT)活性及肝微粒体蛋白质、细胞色素 (Cyt)P 450、Cytb5 含量及氨基比林N 去甲基酶 (AND)、苯胺羟化酶 (AH)、UDP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GT)和谷胱甘肽 S 转移酶(GST)等肝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肝片吸虫感染可引起AH、UGT活性下降 ,造成肝损伤。  相似文献   

11.
<正>羊肝片吸虫是寄生在羊的胆管里,能引起肝脏肿大和肝硬化,并继发中毒和营养障碍的一种寄生虫病。这种寄生虫由于其成虫产卵后经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成许多尾蚴被吸附在水草上,再脱去尾部形成囊蚴,羊在吃草或饮水时吞食了囊蚴而受感染。肝片吸虫病又名肝蛭病,是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1发病情况体型消瘦、腹泻,发病后用抗生素和腹泻药治  相似文献   

12.
<正>肝片吸虫病牛、羊、猪、马、人都可感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1肝片吸虫生活史肝片吸虫在牛、羊胆管内寄生产卵,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暖、潮湿条件下,虫卵发育成毛蚴,当毛蚴游于水中遇中间宿主──椎实螺时,可在椎实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后很快变成囊蚴,囊蚴可粘附于草上或游于水中,当牛、羊吃草或饮水时即被感染。囊蚴穿过牛、羊肠壁进入血管,经门静脉到肝脏,并进入肝脏、胆管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13.
肝片吸虫病是牛、羊、马、鹿,甚至人都可以发生的寄生性蠕虫病,常称之为肝蛭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肝脏肿大及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为特征。本病遍及世界各地,牧区的家畜发病率较高,牛、山羊、绵羊、马、骆驼等易感染。人因生吃带囊蚴的水生植物、含嚼水革或饮用含囊蚴的河水偶尔被感染,多为散发。法国、英国、原苏联、古巴等国报道的病例较多。中国至1983年已报道10多例,分散于东北、内蒙古、山东、江西及两广等地。近些年来在草原地区的鹿场中,  相似文献   

14.
<正> 肝片吸虫病是牛、羊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为了控制和根除此病,国内外曾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免疫预防方面仍然进展不快。Botay(1970)报道人工感染肝片吸虫后的绵羊对肝片吸虫的再感染无明显的免疫力,而在牛则对再次感染表现了明显的免疫力。Ross(7970)认为宿主不同对肝片吸虫免疫力的产生也不同。Hayes(1972)Goose(1973)先后实验证明大白鼠对肝片吸虫的再次攻击有明显的低抗力。靳家声等(1978)则发现经肝片吸虫免疫的绵羊对肝片吸虫囊蚴攻击并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肝片吸虫病是多种动物感染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本病也是养羊生产中危害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主要危害绵羊,特别是幼龄羊,其次是山羊和牛等家畜。多发生于夏秋两季,由于气温适宜,有利于虫卵、各期幼虫在螺蛳体内的发育和繁殖,大量雨水使虫卵、尾蚴和螺蛳散布广泛,并刺激尾蚴大量出螺,在牧草上迅速形成囊蚴,造成家畜的大批感染。肝片吸虫寄生于羊肝脏、胆管内,引起慢性或急性创伤性肝炎、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中毒现象及营养障碍等症,可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培育的湖羊肝片吸虫尾蚴,让其自然结囊于植物叶片上,计数并分成25组,除对照组外,分别经物理(冷藏、干燥、光照)和化学(氨、氯化钠)处理,与对照组同时喂饲27组75只羊和兔,一个月后扑杀,摘取肝脏并计数肝片吸虫,与对照组比较计算囊蚴的杀灭率。结果4—8℃冷藏201天囊蚴丧失发育能力,夏季室内自然干燥24小时,囊蚴杀灭率为48.2%;室内自然干燥48小时,囊蚴杀灭率为60.8%;冬季室内自然干燥10天,囊蚴杀灭率为92.8%;冬季室内自然干燥20天,囊蚴无发育能力;夏季阳光下晒4—6小时囊蚴的杀灭率在99.9%以上;秋季阳光下晒7小时,囊蚴杀灭率为89.4%;在0.5%氨液中处理6小时、6%盐水中处理6小时、含0.25%氨和3%氯化钠溶液中处理7小时,囊蚴的杀灭率分别为73.6%、72.1%和72.1%。由此证实,囊蚴对干燥和光照的耐受性较小,含囊饲料的晒制和干燥对预防肝片吸虫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羊肝片吸虫俗称羊木耳虫,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中毒现象及营养吸收障碍等病症的寄生虫病,外部环境和季节对本病的流行有很大的影响.在低洼,潮湿沼泽地带,淡水螺孳生地,流行较为严重.羊感染后,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病是幼虫寄生阶段,感染大量囊蚴于肝脏,此时肝区压痛明显,排黏液性血便,几天内死亡.慢性病主要是成虫寄生阶段,表现消瘦、贫血、颌水肿、便秘、下痢衰竭死亡.现将一起山羊肝片吸虫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阿肯色州选两个牧场,各选20头犊牛接种感染性肝片吸虫囊蚴。56天后,两个牧场的牛根据体重随机各分成对照与治疗两组,每组10头牛。治疗组按体重7mg/kg口服克洛萨路(Clorsulon)悬液,治疗6周后剖杀。全部试验牛作肝片吸虫计数。两个牧场克洛萨路的平均疗效为96%和91%。且对牛无副作用。克洛萨路(4氨基-6-三氯噻吩甲基-1,3-二磺胺苯)在治疗绵羊和成牛肝片吸虫感染的效果是已经肯定的。据报告,按体重3.75mg/kg治疗成牛和绵羊肝片吸虫感染的疗效为100%。对排除未成熟的肝片吸虫,按体重15mg/kg,其疗效为92%~97%。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克洛萨路对犊牛人工感染肝片吸虫囊蚴56天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肝片吸虫病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是危害畜牧业生产较为严重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尤以牛羊等反刍动物较为常见,感染严重可致动物大批死亡。肝片吸虫病多呈地区性流行,在多雨年份出现暴发和流行的几率较干旱年份大。舍饲兔群常因食入从低洼、潮湿牧地割来含有感染性囊蚴的牧草而感染。2019年7月,某肉兔场发生肝片吸虫病,造成兔群出现死亡,经过有效诊治,较好的控制了此次肝片吸虫病造成的损失。现将此次肉兔肝片吸虫病诊治介绍如下,希望对肉兔养殖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夏季,东营地区自7月份连降特大暴雨,同期降水量比去年偏多150%,使大面积农作物受灾,放牧草场积水严重,由于潮湿、低洼沼泽地带增多,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椎实螺剧增,牛羊等终末宿主在吃草或饮水时吞食了囊蚴即被感染,囊蚴移行到胆管寄生,造成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