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SSR标记技术检测玉米杂交种纯度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玉米子粒DNA提取、SSR扩增片段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并以4个利用常规种子贮藏蛋白质电泳技术难以鉴定纯度的玉米杂交种及相应自交系和9对玉米SSR位点引物为材料,分别筛选出适合这些不同杂交种纯度鉴定的SSR位点引物,建立了一套利用SSR标记进行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技术规程.该程序包括从粉碎干种子提取DNA和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SSR扩增片段,对仪器设备要求较低、简单、快速,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电泳及染色方法对甜菜SRAP扩增产物的影响,以6个甜菜二倍体品系为材料,比较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SRAP-PCR扩增产物用不同银染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分辨率差异不大,但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具有灌胶简单易学,显色时间短,节省药品等特点,可以作为今后甜菜SRAP电泳及显色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88对橡胶树SSR引物中筛选出5对产物清晰、扩增稳定的引物.采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快速银染检测的方法,构建了87份橡胶树的DNA指纹图谱.5对引物共扩增出16条带,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3.2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5条,扩增条带分布在148~342 bp,无性系之间只存在1~2个片段差异,说明遗传差异小;根据建立的无性系数字指纹图谱,能逐一区分65个无性系,表明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橡胶树无性系的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光温敏雄性不育系(PTGMS)小麦穗部的EST-SSR 分子标记,探讨其EST-SSR标记用于小麦品种遗传差异研究的可行性,用SSRSCAN软件对PTGMS小麦穗部的3 264条EST序列进行SSR 位点查找,结果得到108条含有SSR标记的序列。设计64对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及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结果显示,64对引物中有41对能在42个小麦品种中扩出PCR条带,有多态性条带的为36对,具有较高的扩增效率。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2个小麦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4~0.87之间,3个PTGMS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系数。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SSR标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早大白、黄麻子、克新13、荷兰15、大西洋为试验材料,提取基因组DNA,进行SSR标记,并将标记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不同电泳参数(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度、电泳电压、染色方法)对电泳结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合马铃薯SSR标记的电泳检测体系,即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度为12%,电泳电压为170V,染色方法为溴化乙锭染色。  相似文献   

6.
鉴定水稻品种的微卫星标记筛选   总被引:45,自引:14,他引:45  
 选用58个水稻微卫星标记,对目前应用较广的28份杂交水稻亲本材料进行多态性分析,并比较了其中14个标记应用3.0%琼脂糖凝胶电泳和6.0%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检测结果。研究表明,所应用的标记可将所有供试水稻材料区分开,不同标记的多态性检测能力差异较大;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高度一致,但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辨率较高、带型清晰,能更准确反映水稻材料间的差异。对于一般水稻材料而言,选用12个标记可将不同材料区别开的几率大于99.9%,但要区分遗传相似性较高的材料,则可能需挑选高多态性标记和(或)增加检测的标记数。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国家鉴定茶树品种丹桂自然杂交F1代12个新品(株)系DNA为模板,对60对茶树SSR分子标记引物进行筛选,其中12对引物PCR产物电泳结果较为理想,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其他48对引物没有多态性,或者条带模糊无法统计,或者扩增不出任何条带。从已筛选出的多态性引物中随机挑选2对引物D02、D08,对丹桂自然杂交FI代59个新品(株)系做PCR扩增,电泳检测能获得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胶图,说明筛选获得的12对多态性SSR引物可用于遗传多样性或亲缘关系等分子生物学实验。  相似文献   

8.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时87份玉米自交系种子的盐溶蛋白进行电泳,将多态性条带作了聚类分析。研究表明,材料间蛋白谱带差异明显,具有良好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显示,87个玉米自交系总体上可划分为两大类群:Reid/非Reid,其中Reid群中又可分为2个亚群。各类群代表自交系的聚类结果与前人研究基本相符,而自选材料的类群划分,为今后进行类群间杂交组配,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检测方法对甜菜SRAP扩增产物多态性的影响以及甜菜SRAP扩增产物的适宜检测方法,分别采用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6%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甜菜SRAP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凝胶虽然检测到的条带数多于琼脂糖凝胶,但特异性条带检测数相差不大,且琼脂糖凝胶一般不显示非特异性条带,使得琼脂糖凝胶读带较聚丙烯酰胺凝胶容易,而且琼脂糖凝胶从制做到检测均不涉及有毒药品,故推荐甜菜SRAP分子标记检测使用琼脂糖凝胶。  相似文献   

10.
玉米DUS测试标准品种的SSR分子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39个玉米DUS测试标准品种的SSR分子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结果显示:①用改良CTAB法得到的玉米DNA的A260/A280为1.82,A260/A230为2.02,其条带清晰,降解少,质量明显优于SDS法;②从所用的国内外63对核心引物中筛选出PIC值高、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20对玉米SSR核心引物;③用8%聚丙烯酰胺电泳在20对引物扩增产物中检测出了171个位点,PIC值为0.855 4,远远高于3%琼脂糖电泳,更适合DUS测试;④建立了DUS标准品种SSR分子指纹图谱,为DNA检测方法在玉米新品种DUS测试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SNP标记在玉米研究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SNP标记的概念及特点,论述SNP标记技术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基础分析、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辅助育种与SNP标记开发、品种鉴定等方面的应用,为SNP在玉米分子育种中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应用清蛋白PAGE技术进行玉米自交系类群划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2个玉米自交系子粒清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24条谱带,其中公共谱带4条,占16.7%,多态性谱带20条,占83.3%,平均每个自交系分离出1.7条多态性谱带.通过电泳谱带进行聚类,可将12个自交系分为4大类:第Ⅰ类为478、8112、冀815和冀53;第Ⅱ类为黄早4、502、冀35、京404、81515和52106;第Ⅲ类为丹340;第Ⅳ类为Mo17.聚类结果与已知系谱来源基本吻合,表明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在玉米自交系类群划分上的应用是基本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糯玉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SSR标记对西双版纳的36个小糯玉米地方品种和2个对照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800余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00对多态性好、稳定性高的SSR引物。结果表明, 这100对SSR引物在36个糯玉米地方品种中共检测出353个等位基因, 每对引物检测出2~8个, 平均为3.53个, 平均多态性息量(PIC)为0.53, 平均标记索引系数(MI)为2.00。聚类分析表明, 糯玉米地方品种聚为6个类群, 与对照品种相比, 地方品种独立成群。  相似文献   

14.
分子标记直接反映基因组序列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因定位、多样性分析、作物遗传育种及医疗等领域。近几年,伴随着芯片杂交技术和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通量、高自动化的分子标记检测技术有许多新发展。本文针对目前常用的分子标记检测新技术,包括dCAPS、KASPar、基因芯片、简化基因组测序和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等技术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和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为分子标记的检测和遗传相关研究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5.
SSR标记在玉米遗传多态性及杂种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描述了SSR分子标记的基本概念,简述了SSR标记在玉米遗传多态性分析、杂种优势群划分以及玉米轮回选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应用,同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43份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3个茶树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用37对可扩增引物对43个茶树品种(系)扩增,经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中有34对引物产生多态性,不同引物扩增带数分布在1~11条之间,扩增片段大小介于150~350bp。应用DPS软件,进行遗传距离和相似性系数计算,43份材料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在0.059~0.820之间,说明供试茶树资源间的遗传变异十分宽广。根据UPGMA法构建聚类树状图,在平均遗传距离水平上,可将43份材料划分为7个类群。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完善福建野生蕉遗传背景研究,对采自福建省三明市和福州市的3个野生蕉自然居群共100份叶片样本进行ISSR分析,并结合NTSYS、STRUCTURE和POPGENE等软件,进行居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3条引物共扩增获得175个稳定、清晰的条带,平均扩增条带数为13.5个,扩增产物主要介于200~2 000 bp,其中总的多态性条带为158个,居群总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0.3%;通过NTSYS和STRUCTUR软件聚类分析发现,岩前、莘口和赤壁野生蕉共100份样本严格按照地理来源划分为3个大组,3个大组可进一步分别划分为3、3和4个亚组;采用POPGENE进行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发现,野生蕉居群总的变异中,群体内变异大于群体间变异,野生蕉居群内存在丰富的基因交流,3个野生蕉居群总体多样性水平较高,从高到低依次为岩前、莘口和赤壁。说明福建野生蕉居群遗传结构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水和人为因素在野生蕉群体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大豆种质资源同工酶及RAPD标记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60份河北省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有12条,酶谱类型有21种,聚类结果基本上能够区分不同生态区的材料。RAPD分子标记多态性高,10个引物扩增出58条谱带,29条具有多态性,聚类结果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8个类群,揭示了其亲缘关系,同时,还反映出品种或品系与地理起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