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海洋资源的变化,传统的主要经济鱼类的渔获量日趋减少,而鲐鲹鱼等中上层鱼类产量不断增加。中上层鱼类因水份含量高,自溶酶活性强,鱼体鲜度下降快,易产生组胺;而且鱼体脂肪含量高,脂肪的不饱和程度大,易氧化变质,给加工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在鲐鲹鱼罐藏加工研究中,成功地研制出以低温干燥脱水代替传统的油炸脱水工艺技术,被生产企业采用后,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现将该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渔业动态     
<正> 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8月21~26日在舟山沈家门召开了鲐、鲹鱼加工利用学术会议。鲐、鲹鱼为中上层鱼类,也是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中的重要经济鱼类,我国每年产量达20~30万吨。近年来,沿海各省市在捕捞作业的同时,十分重视鲐、鲹鱼类的保鲜和加工。在这次学  相似文献   

3.
<正> 由于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近海资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东、黄海近海饵料生物丰富,是中上层鱼类天然的产卵场和索饵场。我国东、黄海中上层鱼类品种多,资源量大,主要有鲐鲹、马鲛、沙丁鱼等。据统计,鲐鱼资源量47万吨,蓝圆鲹  相似文献   

4.
准确掌握中上层鱼的中心渔场,是灯光围网稳产高产的关键。根据浙江沿海渔场条件和渔捞经验,分析判断鲐、鲹等中上层鱼类的中心渔场,主要有八种方法:一、根据鱼类洄游规律判断中心渔场九月前台湾暖流势力较强,中下旬后,随着气温下降,沿岸冷水团向东南海区伸展,台湾暖流向南退缩。因此.前期鲐鲹等中上层鱼栖息稳定,中心渔场偏拢;后期则陆续集群向东南外海洄游,中心渔场也随之移动。  相似文献   

5.
鲐、鲹等中上层鱼,由于鱼体酶活性大,肌肉结缔组织少,在秋季天气酷热、海水温度高、渔场较远、机帆渔船保鲜设备条件差的情况下,鱼体肌肉组织自溶过程加快,僵硬期短,往往不到一天时间,就逐渐出现骨肉分离,腐败变质。因此,采取有效的保鲜措施和加工技术,对提高捕捞生产的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机帆船灯围鱼货的保鲜方法:1.隔热鱼舱保鲜。鱼舱热量主要来自甲板、舱口、前后舱横壁和两侧的舷窗。在这些地方装置隔热层能使鱼舱保冷。结构方式有固定式和板块活动式,采用泡沫塑料板作隔热材料,板块厚5厘米,隔热层厚10厘米。与普通鱼舱相比,具有保鲜周期长,耗冰省、鲜度好、效益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正> 隔热鱼舱自七十年代末在机帆船冰藏保鲜中应用以来,为介决渔船在海上生产第一线保鲜问题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夏秋季灯光围网捕捞鲐鲹鱼时,气温高,对含脂量高、体内酶活性又强的鲐鲹鱼来说,如果捕获后不及时保鲜就较易变质,影响鱼货质量,采用隔热舱保鲜渔获物达到一定的保鲜效果。 但是,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为绝热层材料防水防潮措施不够理想。绝热层表面是采用复盖塑料薄膜和油毛毡进行防水防潮,海水仍能渗入使其受潮,影响隔热保温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陆架海域中上层鱼类资源的种类多,分布面广,有鲱鱼、鲅鱼、鲳鱼、兰园鲹、鲐鱼、金色小沙丁鱼、脂眼鲱、竹?鱼,以及远东拟沙丁鱼和鳀鱼等数十种.其中有的处于较少或尚未利用的阶段;有的虽利用较多,资源常有波动,但仅少数种类利用过度.因此,总的说来,尚属稳定,比底鱼资源的状况要好得多.这些中上层鱼类是我国灯光围网、机帆船围网、流网等网具的主要捕捞对象.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我国大陆架中上层鱼类资源,对当前渔业生产和将来的渔业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沟鲹(Atropus atrops)隶属鲹科(Carangiade),沟鲹属(Atropus)。俗称铜罗盘(福建)。系近海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其经济价值较高。分布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亚、朝鲜、日本和中国沿海。台湾海峡的沟鲹常与蓝圆鲹、鲐鱼、乌鲳等中上层鱼类混栖,成为机帆船大围缯和灯光围网的兼捕对象、研究它的生物学特性、无论对科研、教学和生产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海洋生态系营养动力学为基础,采用Steele模式估算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年生产量为86.14×10~4t,进而以鲐鲹鱼类群聚资源在中上层鱼类资源的比例,估算鲐鲹鱼类群聚资源的年生产量为51.76×10~4t。Gulland和MSY简单模式估算鲐鲹鱼类群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为25.00×10~4t和25.88×10~4t。Schaefer和Fox剩余产量模式估算鲐鲹鱼类群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23.60×10~4t和23.41×10~4t,最大持续捕捞力量分别为1140.41×10~4kw·d和1266.66×10~4kw·d。折算为福建灯光围网渔船分别为424和471组,并从开发现状和种群生态学及捕捞死亡等参数分析鲐鲹鱼类群聚资源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鲱鱼切片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舟山第二海洋渔业公司的灯光围网捕捞船组每年捕获海洋中上层鱼约1,500吨,主要是鲐鲹鱼类。为提高生产这些低值鱼类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从国外引进一台“巴德尔33型”鲱鱼切片机。适用于鲐  相似文献   

11.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主要中上层鱼类可捕规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主要中上层鱼类资源一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鲐鱼、脂眼鲱、竹(竹夹)鱼,颌圆鲹、羽鳃鲐和大甲鲹等,自六十年代中期灯光围网作业的兴起之后已经历了近30年的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目前投入该渔场的灯光围网作业单位,虽然比七十年代减少了三分之一强,其捕捞能力却较七十年代有明显提高,作业天数和投网次数也相应增加,因此灯光围网的捕捞力量已接近七十年代的水平。而近年来捕捞中上层鱼  相似文献   

12.
吴常文 《海洋渔业》1986,8(4):147-151
<正> 舟山渔场不仅是相对的密集成群的带鱼、大黄鱼、墨鱼(乌贼)等主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及其幼鱼的索饵育肥场,同时也是相对的不密集成群而稀疏散见的鲳鱼、鳓鱼、马鲛鱼、鳗鱼等常见经济鱼类,以及鲐鲹、竹荚鱼、舵鲣等中上层鱼类洄游经过的季节性渔场,也是各种小型经济鱼、虾类等繁殖、栖息、生长、聚集的优越场所,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  相似文献   

13.
灯光围网捕捞是发展海洋渔业,进一步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的重要作业方式。我国东、黄海及南海海域均有品种较多和蕴藏丰富的中上层鱼类资源,不但有可捕量较大的兰园鲹、鲐鱼、金色小沙丁,而且还有经济价值较高的乌鲳鱼及马鲛鱼等。近年来无论是国营渔业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东黄海围网渔业随着渔场的扩大,渔获品种和产量都有了提高,特别是浙江南部海域的鲐鲹鱼和对马、日本海的沙丁鱼的开发和利用,给灯光围网渔业增加作业时间,提高产量创造了条件。但由于鲐鲹鱼、沙丁鱼、鲅鱼等中、上层鱼类肉质嫩、不易保鲜,特别是对马渔场的沙丁鱼和九、十月份浙江南部渔场的鲐鲹鱼,很难保鲜。九、十月份浙江南部渔场气温在30℃以上、水温在25℃以上,用拖网船运回的冰鲜鱼,大部分变质,不能食用。这对围网渔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潘良城 《水产科技》1993,(5):36-38,58
池泽鱼类,泛指蓝园鱼参、颌园鱼参、竹荚鱼、鲐鱼、金色沙丁鱼等,尤以蓝园鲹、鲐鱼、金色沙丁鱼为大宗,是灯光围网、快速机拖网作业的主要捕捞品种。1970年至1972年潮汕沿海各县捕捞量达50万吨。灯光围网生产发展高峰的70年代,因保鲜手段落后,在渔汛旺发期,曾把大批池泽鱼类当作农肥处理。80年代初,潮汕沿海渔区小型制冰厂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智利生产鱼粉的原料鱼中上层鱼类的产量由1990年的444.8万 t,增加至1991年的510.4万 t 水平,后者较前者增加了14.7%。根据各鱼种分析,远东拟沙丁鱼、鲹鱼产量较1990年有较大增长,鲐鱼产量大致与1990年持  相似文献   

17.
秋刀鱼、鲐鱼、竹笑鱼等是为日本近海捕捞的重要中上层鱼类,因为渔获量多又称为多获性鱼类。一般来说,水温的变动对中上层鱼类的影响比中下层鱼类等的大。  相似文献   

18.
中上层鱼的精加工——调味冷冻鲐、鲹鱼片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鲐、鲹是二种不同科亚目的的中上层鱼类.鲐属鲭亚目、鲭科,即鲭鱼。产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和上海五省、市。鲹属鲈形亚目、鲹科,即兰园鲹,产福建.广东和广西三省。这二种鱼捕捞产量高,在我国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前言鲐鱼 Pneumatophorus japonicus(Hout-tuyn)和蓝圆鯵 Decapterus maruadsi(Tem-minck et Schlegel)均系大洋暖水性中上层集群的洄游性鱼类,是我国东、黄海主要经济鱼类之一。浙江省1984年产量已上升到83.3万吨,仅次于带鱼、马面鲀。鲐、鯵鱼营养价值可与鲣、鲔、沙丁鱼媲美。据文献记载,鲐鱼肉还可以治疗慢性胃肠病和肺痨虚损等症。在加工利用方面,目前我国大多以原条鱼鲜销为主,市场上仅有少量鲭鱼罐头。我们于1984年上半年开始从事鲐鱼和蓝圆鯵鱼加工、保鲜试验,选用中、小条为原  相似文献   

20.
东海北部秋汛灯围渔情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德林  黄传平 《海洋渔业》1993,15(3):105-108
<正> 东海北部机帆船灯光围网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70年代初试验成功的作业,1978年大面积推广,1984年发展到310组,产量达4万吨,使秋汛成为仅次于冬季带鱼汛的第二大渔汛。但是,灯围的捕捞对象鲐鲹鱼等属于广域性分布的中上层鱼类,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