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我国芝麻育种历史及杂交育种目标的演变进行了回顾,得出杂交育种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芝麻品种主流的育种技术。同时也对各时期杂交选育出的代表性芝麻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要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芝麻品种,在父母本选配方面,要求父母本至少一方综合性状比较优良,另一方至少有一个优良性状或特异性状。  相似文献   

2.
《种子》2021,(4)
通过杂交育种技术选育优良品种是实现马铃薯品种改良的重要方法和措施,由于马铃薯亲本受遗传、环境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杂交结实率低,阻碍了马铃薯品种改良选育进程。马铃薯杂交育种技术是基于双亲的优良性状产生一定的变异群体进行筛选而获得优良品系的过程,是当前马铃薯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大田实践相结合,提出几种切实可行的杂交方法,旨在提高马铃薯杂交结实率,进而能够选育出优良的马铃薯品种,并为马铃薯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杂交育种是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方法,能快速整合多品种的优良性状。杂交育种依然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育种方法。目前,中国一串红种子还需大量进口,引种后部分品种对国内气候的不适应,因此选育适宜国内气候特点、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一串红新品种已迫在眉睫。为此,笔者分析并研究了一串红开花习性、柱头最佳授粉期、最佳授粉时间、正反交杂交组合4个因素对一串红杂交结实率的影响,以期为一串红的杂交育种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提高杂交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4.
六月鲜枣树在豫北沙区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始,在豫北黄河故道区对六月鲜枣树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通过物候期观察、果实性状评定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认为六月鲜枣树可作为该试验地区的优良枣树鲜食品种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5.
应用花药培养选育抗稻瘟病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六年的实践证明,在杂交育种的基础上,利用推广品种的丰产性,导入抗稻瘟病基因,采用花药培养技术,是一个快速有效的途径。现已育成“中花8号”,“中花9号”两个丰产、抗稻瘟病的优质新品种。报告指出,花粉植株的再杂交、再培养,逐步累加、聚合多种优良性状,较利用多种抗源的复合杂交法,规模小,速度快,选择效率高。通过花药培养  相似文献   

6.
杂交育种是果树育种的重要途径,但枣树因其坐果率低、种子含仁率低等特性,限制了枣树杂交育种的进展。为了提高枣树杂交育种的效率,以‘冬枣’、‘早脆王’、‘蜂蜜罐’3个枣树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枣树品种的坐果规律进行调查,并对提高冬枣坐果率和种子含仁率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枣树均具有相似的坐果规律,坐果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南部外围、南部内膛、北部外围和北部内膛;不同枝龄的坐果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多年生、2~3年生和1年生;果实在枣吊上分布的位置主要集中在3~7节位;花序的1~2级花坐果率最高;盛花期是施肥以及环剥处理提高坐果率的关键时期;喷施2,4-D、赤霉素和硼酸均可提高坐果率,但喷施2,4-D和赤霉素会降低含仁率,而喷施硼酸可提高含仁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123个不同玉米品种杂交当代种子及其母本、父本的百粒重和容重,分析了杂交育种对玉米籽粒的产量性状即百粒重和容重产生的优势以及其具有的超母本优势和超父本优势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杂交当代籽粒百粒重、容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玉米籽粒百粒重和容重杂交当代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既存在正向优势,也存在负向优势,以中亲优势、超亲优势均为正向优势为指标,本研究基于百粒重筛选出农单9139等21个品种,基于容重筛选出农单9080等16个品种。  相似文献   

8.
秈粳稻杂交育种的研究已进行了十一年。从理论上研究了结实、一般性状、杂交优势和水陆两用等问题,认为秈粳稻杂交育种可以作为水稻杂交育种途径之一。目前较好的秈粳水陆稻杂交后代是“两用三号”,它可以水陆两用,在一定条件下并能高产。此外,在应用再生的方法克服不稔性、培育再生稻的技术、根系的比较研究和应用快速繁育方法等方面,也都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甘蔗新品种‘粤糖09-13’(海蔗22号)作为亲本材料配制组合进行杂交育种的潜力,以‘粤糖019-3’分别作为母本和父本与其它品种配制10个杂交组合,对后代群体的株高、茎径、丛有效茎、锤度、丛重和锤重这6个性状进行表型变异、方差、遗传力、相关性和配合力等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个杂交组合锤重平均变异系数(40.692%)最大,最小的是株高(7.87%);‘粤糖09-13’做母本时,6个性状都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对杂交后代群体性状的平均遗传力(58.63%)最大。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粤糖09-13’作为母本时除有效茎效应值为负值外,其余5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效应值都为正值。在甘蔗杂交育种中,选择‘粤糖09-13’做母本,杂交后代群体分离大,适合选择优良的后代。本研究结果为‘粤糖09-13’在配制杂交组合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弥补国内在园林绿化攀援植物抗旱能力方面的研究空白,为园林绿化实践提供优良抗旱攀援植物品种,试验以叶片保水力、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态学指标,对项目组从资源圃中27科共54种攀援植物中筛选出的13种综合性状优良的攀援植物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供试攀援植物品种在干旱胁迫下表现出来的反应差异比较明显,其中耐旱性最强和耐旱性最弱的材料在许多指标上的差异达到了1倍左右甚至更大,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对13个供试攀援植物品种在抗旱性方面的综合表现进行了模糊评价,初步确定鸡蛋果、红萼龙吐珠、美丽赪桐、金银花、麻雀花、星果藤和清明花等7个品种为比较抗旱的品种,同时也具有较为优良的景观性状,可供将来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枣育种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枣树育种中,由于枣树自身的遗传特性,决定了枣树不能广泛运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针对这一困难,本文提出了应用枣树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来实现枣树优良基因的重新组合,达到创造新种质,获得新品种的目的。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分析,本文主要对原生质体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和这一育种技术在枣育种中应用的先进性、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一技术在枣树育种中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应用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03—2011年江西省审定早稻品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近年江西审定的优良早稻品种和指导江西早稻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对江西省2003—2011年审定的130个早稻品种的育种方法,不育系和恢复系利用,选育单位,产量、米质及抗性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系杂交早稻品种81个,占62.3%;两系杂交早稻品种30个,占23.1%;常规稻品种19个,占14.6%;杂交早稻是江西早稻选育的主要方向,三系法仍然是当前江西省早稻育种的主要方法,两系法呈现良好前景。111个杂交早稻品种利用了34个不育系,其中,三系不育系23个,两系不育系11个,‘金23A’、‘株1S’、‘优IA’、‘中9A’、‘荣丰A’和‘五丰A’等6个不育系是目前江西杂交早稻选育中应用的主要不育系,利用了87个恢复系,恢复系应用面广、数量多,突出的少,遗传多样性较低。第一选育单位有52家,分为种业(种子)公司、研究所(院)和学院(大学)等5类,其中,种业(种子)公司和研究所(院)审定了115个品种,两者占88.46%,是江西早稻品种选育的主要力量;分布在江西、湖南、浙江和北京等8省市,其中,江西省单位最多,有37家,审定品种94个,育种总体实力强。筛选到具有高产、优质和抗性等主要性状的优良品种90个次,其中,高产品种24个,抗性品种42个,优质品种12个,具有综合2个性状的优良品种12个。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水稻新品种的主要特性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制订水稻品种改良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归纳统计的方法,对“十一五”期间国家审定的288份水稻新品种进行特征性状统计分析、不育系的配组分析及品质、抗性分析。结果显示,6个生态类型的水稻品种间形态差异比较大,其产量相关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也有较大差别;长江中下游单季稻生育期长和较大穗形是其高产的重要因素,在其现有穗型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有效穗数可进一步提高产量;长江中下游早稻和北方粳稻的有效穗数最多,进一步增产应在稳定其较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增加单穗粒数。北方粳稻和南方双季晚籼稻品质较好,而双季早稻的垩白粒率较高,具有较大的改良空间。国审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好,而对稻飞虱抗性普遍较差,因此,在今后水稻新品种培育中,在稳定提高稻瘟病抗性育种的同时,应重点加强稻飞虱的抗性育种。优秀不育系在杂交稻选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Ⅱ-32A、‘协青早A’等一批老不育系仍然大量应用外,‘天丰A’、‘五丰A’、‘川香A’等一批新的强优势的不育系脱颖而出。两系杂交稻由于‘株1S’、‘准S’等一批实用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选育与应用,对推动中国“十一五”水稻育种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更加科学地开展小麦理论研究和提高育种成效,对‘鲁麦14’的构思设计与创制思路、突出特点和以‘鲁麦14’为亲本选育出的品种进行了系统分析。从2001年到2018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和山东、江苏、河北、安徽、河南、山西、陕西、新疆、贵州、天津9省1市的89家科研单位和育种企业,以‘鲁麦14’为亲本直接育成品种39个、间接育成品种92个,这些品种通过9省2市166次审(认)定和36次国家审定。‘鲁麦14’作为新一代骨干亲本,为全国的小麦生产和育种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培育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促进棉花核雄性不育杂交种在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对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类型、培育与利用、杂交种生产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介绍17种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基因类型及其不育性遗传,通过采用自然突变体的选择、人工诱变、人工转育和改良、生物技术创造等方法培育核雄性不育系,应用于棉花育种研究,中国选育出利用ms14和ms5ms6的核雄性不育杂交种28个,杂交制种技术方法和标记不育系的研究进展为高效简化的杂交制种技术提供支撑。分析指出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前景较好,提出核雄性不育杂交种扩大应用的技术关键是要在标记不育系的研究和创造方面取得突破,在当前核不育杂交种制种中采取不拔除可育株、标记后人工辅助去雄可节约制种用工而不降低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快中国枣种质资源改良进程,以定位和分析枣农艺性状QTL为目标,分别调查了中心干直径、二次枝着生角、二次枝弯度和二次枝曲度性状表型值在150株‘冬枣’ב临猗梨枣’F1代群体中的分离情况,并应用已构建的枣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区间作图法实现了枣4种农艺性状的QTL分析。共检测到4种性状相关的QTL 34个,包含控制中心干直径10个、控制二次枝着生角度5个、控制二次枝弯度8个和控制二次枝上曲度3个。34个QTL分布在枣遗传连锁图谱的11个连锁群中,各QTL的LOD值在2.50~4.61之间,可分别解释8.6%~54.2%的表型变异。这些枣农艺性状QTL的定位以及相关信息的获得将为今后开展枣相关基因的图位克隆、品种改良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十分重要的工具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Maize is a commodity crop providing millions of people with food, feed, industrial raw material and economic opportunities. However, maize yields in Africa are relatively stagnant and low, at a mean of 1.7 t ha−1 compared with the global average of 6 t ha−1. The yield gap can be narrowed with accelerated and precision breeding strategies that are required to develop and deploy high-yielding and climate-resilient maize varieties. Genomic and phenotypic selections are complementary methods that offer opportunities for the speedy choice of contrasting parents and derived progenies for hybrid breeding and commercialization. Genomic selection (GS) will shorten the crop breeding cycle by identifying and tracking desirable genotypes and aid the timeous commercialization of market-preferred varieties. The technology, however, has not yet been fully embraced by most public and private breeding programmes, notably in Africa. This review aims to present the importance, current statu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GS to accelerate genetic gains for economic traits to speed up the breeding of high-yielding maize varieties. The first section summarizes genomic selection and the contemporary phenotypic selection and phenotyping platforms as a foundation for GS and trait integration in maize. This is followed by highlights on the reported genetic gains and progress through phenotypic selection and GS for grai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Training population development, genetic design and statistical models used in GS in maize breeding are discussed. Lastly, the review summarizes the challenges of GS, including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integrates GS with speed breeding, doubled haploid breeding and genome editing technologies to increase breeding efficiency and accelerate cultivar release. The paper will guide breeders in selection and trait introgression using GS to develop cultivars preferred by the marketplace.  相似文献   

18.
为给杂交选育优良小麦品种提供基础,本研究以普通小麦品种晋农190为父本,分别与9个普通小麦品种、7个六倍体小黑麦品种为母本配置杂交组合,对杂种F1代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发现除了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之外,其余农艺性状均表现为数量遗传,F1代表现为超亲遗传或介于双亲之间。六倍体小黑麦的灰绿色叶片或茎秆、穗长长和红色不饱满的籽粒在杂种F1代显现,可作为鉴别真假杂种的典型性状。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铃薯品质现状及改良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61606黑龙江省克山县(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研究目的】为分析重庆市直辖以来自育玉米杂交种籽粒产量和相关性状的主要进展,了解该市玉米育种的主要发展趋势。【方法】以该市1997~2009年玉米区试汇总资料,采用“区试对照法”分析了自育普通玉米杂交种籽粒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增益。【结果】重庆市普通玉米杂交育种自直辖以来,在不断提高对照品种产量门槛的情况下,参试品种籽粒产量仍在显著增加,同直辖初期对照品种比较,平丘组平均每年提高2.83%,山区组平均每年提高2.01%。与籽粒产量相关的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平丘组品种以穗行数和百粒重最好,生育期无甚变化,其余性状波动性较大;山区组品种以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较好,其余性状波动性也大。【结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重庆市普通玉米杂交育种策略应在稳定生育期和株高、适度增加穗长和穗行数的前提下,主攻行粒数和百粒重。关键词:玉米;对照品种;参试种;籽粒产量;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