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川、渝两地典型、具有代表性的砂岩黄壤、灰岩黄壤、酸性紫色土为供试土壤,进行了连续5年的试验.研究了钾肥(硫酸钾)对茶园土壤钾库及钾素平衡的影响,旨在为茶树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钾肥显著提高土壤钾库中的各类钾素,且土壤中各类钾素的变化因土壤类型而异,在3种土壤中,土壤钾库的增量均为灰岩黄壤>砂岩黄壤>酸性紫色土.在不施钾肥(CK)的情况下,茶树每年从土壤取走0.08g/kg土钾素,3种土壤的钾素流失量分别为0.18g/kg·土年(灰岩黄壤)、0.09 g/kg·土年(砂岩黄壤)、0.07 g/kg·土·年(酸性紫色土).推测幼龄茶园土壤的钾素流失量与之类似,施用K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棉花是需钾较多的一种作物,特别在氮、磷肥用量增加的情况下,棉花对钾的需要量也相应增加,当土壤中交换性钾含量不高时,往往会造成棉花生理病害——红叶茎枯病而早衰,严重地影响产量的持续提高。 作者在1972~1975年进行了江苏省主要土类钾素供应状况和棉花钾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交换性钾含量低于100ppmK时,施用钾肥有显著增产效果(增产23.5%~60%)。  相似文献   

3.
几种耕作土壤对钾素选择与固定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不同基因型大豆吸收利用钾素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多年在田间筛选出的钾高效型大豆沈农6号和钾低效型大豆铁95079—2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低钾和高钾(对照)处理下,2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干物重、钾素积累量、钾素吸收速率以及钾素利用效率、单位钾素形成的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低钾条件下,钾高效型大豆沈农6号的干物重、钾素积累量、吸钾速率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均不明显,而钾低效型大豆铁95079—2下降幅度均较大。低钾条件下,沈农6号大豆植株地上部钾素积累量在结荚鼓粒期明显高于铁95079—2大豆(沈农6号为346mg/株,铁95079—2为165mg/株),其根系钾素积累量在生育前期和成熟期也明显高于铁95079—2(沈农6号在生育前期和成熟期分别为36.5mg/株和36.4mg/株,铁950719—2分别为28.2mg/株和21.4mg/株);钾素利用效率和单位钾素形成的籽粒产量,沈农6号均明显高于铁95079—2大豆(沈农6号分别为64.8g·g^-1和78.3g·g^-1,铁95079—2分别为57.8g·g^-1和68.2g·g^-1)。  相似文献   

6.
7.
8.
9.
烤烟钾素营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洪丽芳  苏帆 《西南农业学报》2001,14(2):87-91,104
从近年来我国烤烟钾素营养研究进展入手,分析我国烟叶含钾量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我国烟叶含钾量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连续20 a的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的定位试验,研究了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褐土耕层土壤钾素平衡、各形态钾素含量及其在全钾中的比例和全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磷化肥或与有机肥配施都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地上部对土壤钾素的吸收;土壤钾素除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有所盈余外,其余处理都表现为亏缺,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钾素的亏缺量减少;只施用氮磷化肥处理,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水溶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他钾素形态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水溶性钾、非交换性钾和矿物钾在全钾中的比例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钾素各种形态含量以及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和特殊吸附钾比例均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矿物钾的比例则呈下降趋势,非交换性钾变化规律不明显。长期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可以减缓土壤全钾含量的消耗。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钾肥(硫酸钾)对茶园土壤钾素形态及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琼  袁玲  黄建国  王守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922-5923,5990
在砂岩黄壤上生长了25年的茶园连续5年研究了硫酸钾对茶园土壤钾库及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明显提高土壤钾库中的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但对土壤全钾含量影响不大;连续4年不施钾肥的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全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处理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以及植株体内含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施K2O量为78.8kg/hm2时,水稻各项产量指标均较高,产量为7284.0kg/hm2.  相似文献   

17.
长期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钾素形态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形态及空间分布(层化现象)的影响。【方法】以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连续13年秸秆还田粮田土壤为对象,并以临近葡萄园土壤为对照。比较2种土壤不同土层(0~5,5~15,15~30cm)速效钾及其3种组分(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矿物钾、全钾含量的变化,并分析了土壤中各形态钾的层化比率和相关性。【结果】经过13年秸秆还田,粮田土壤0~5cm土层速效钾及其各组分平均含量均有提高;在5~15和15~30cm土层中,与葡萄园土壤相比,粮田土壤速效钾及其各组分平均含量均降低。粮田土壤速效钾及其各组分的层化比率总体高于葡萄园土壤。与葡萄园土壤相比,粮田土壤非交换性钾含量明显降低。粮田土壤与葡萄园土壤矿物钾和全钾含量差异不大。粮田土壤速效钾与其各组分、非交换性钾、全钾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与矿物钾相关性不显著;葡萄园土壤速效钾与其各组分和非交换性钾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但与矿物钾、全钾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整体看,秸秆还田在维持土壤钾有效成分与全钾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和协调土壤各形态钾的含量及空间分布方面,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无论是秸秆还田还是施用化学钾肥,对粮田和葡萄园土壤矿物钾及全钾含量和空间分布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烟株打顶后钾素流失、叶片中钾素分配降低的现象,研究施用黄腐酸钾对烤烟生育后期钾素累积、吸收的调控作用,以改善烟株钾素营养,提高烟叶产质量。【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黄腐酸钾对打顶烤烟干物质累积量、钾素含量及其累积量和初烤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施用黄腐酸钾可以促进烟株生长和钾素吸收。与对照相比,塘施黄腐酸钾75、150、225 kg/hm~2烟株打顶时干物质累积量和钾素累积量分别提高9.7%、20.44%、16.44%和27.62%、38.12%、38.12%,初烤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3.93%、30.64%、1.14%和13.74%、57.64%、16.86%,烟碱含量和钾含量也有所提高。【结论】黄腐酸钾可以有效促进烟株对钾素的吸收,提高烟叶干物质累积量和钾素含量,改善烟叶品质,在烤烟生产中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黑麦草为吸钾作物,对贵州5种主要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进行了耗竭试验,并采用各种化学测钾方法研究土壤供钾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侏罗系沙溪庙组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发育的紫色土供钾能力最强,其次为株罗系自流井群黄色砂页岩发育的硅铝质黄壤和三叠系安顺组灰岩发育的石灰土,红色粘土发育的粘质黄壤和灰岩冲积物发育的潮泥最低。各种化学方法提取的钾和黑麦草吸收的钾量之间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以冷硝酸提取的钾量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20.
介绍平顶山市土壤钾素现状及变化,并于2009—2012年连续4年在平顶山的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上进行了钾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地土壤增施钾肥增产效果不同,其顺序为砂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在速效钾低于120 mg/kg时,施钾肥增产率在10%以上,速效钾含量越低增产效果越显著。从作物种类来看,钾肥增产效果大小顺序为大豆>小麦>玉米>水稻。最佳经济施钾量依作物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为75.0127.5 kg/hm2,其用量大小为砂壤土>中壤土>重壤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