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百合新鲜鳞叶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来自我国5省共16份百合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百合鳞叶中DNA条带清晰较,且从1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5条有效引物,共得到769个扩增位点,其中628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占81.7%。聚类分析表明,16个百合材料在阈值为0.940 7时分为2个RAPD群,即分别属于百合科的百合属和大百合属;阈值为0.579 0时,百合属分为3个种,即分别为百合、卷丹和细叶百合。这些均可为进一步研究百合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打下基础,为鉴定中药材百合品种品系的新方法提供充分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落羽杉属树种及其杂交后代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落羽杉属原种及其杂交后代共13个样本进行亲缘关系鉴定.从100个10 bp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3个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共扩增出92条带,其中72条为多态性带.根据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中山杉302(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与母本落羽杉更为接近.在回交后代(中山杉302×墨西哥落羽杉)中,BCF1118与BCF1140相似系数最大;BCF11与母本F1302亲缘关系最近;BCF1118与父本墨西哥落羽杉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3.
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相同或不同亲本的6个黑莓潜力杂交组合优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确定指纹图谱。结果表明,78对SSR引物中共有25对在4个亲本品种中具有多态性。将各自在不同杂交组合亲本中具有多态的引物用于优株鉴别,发现Kiowa×Arapaho组合中的3个优株有12对亲本间呈多态的引物可以鉴别,优株10-2n-1有6对扩增为杂合带型,10-2n-2和10-2n-5均有5对,其余则偏父本或母本一方,且有5对引物可以区分3个优株;来自Chester×Kiowa组合的优株10-5n-2在18对多态引物中多扩增为双亲重组类型,推测其性状可能多介于双亲之间;来自Hull×Kiowa组合的优株10-6n-1-1和10-6n-1在6对多态引物扩增结果中,10-6n-1-1多继承了父本的带型,而10-6n-1扩增多显示为双亲杂合带型。鉴定结果为育种中相同亲本杂交组合黑莓优株区分提供了依据,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黑莓杂交重组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RAPD标记对银白杨(♀)×新疆杨(♂)杂交后代及其亲本进行DNA多态性鉴定。结果表明,8对引物共扩增出46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75条带,多态性带占扩增总带数的41.3%,扩增片段大小在300~3 000 bp之间。父母本的特异性条带在子代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51.25%和46.88%。杂交后代的带型分为叠加型、缺失型和特异型。父母本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52 2,子代8与父本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913 0,子代6与母本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847 8。本研究从分子水平鉴定杂交种,为开展分子标记辅助杨树杂交亲本选配和杂种子代表现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华仁杏杂种鉴定及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华仁杏6个杂交组合为实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亲本与杂种扩增谱带的多态性,以甄别真假杂种。筛选出在亲本和杂种之间存在双亲互补带型的引物6对,除2个杂种无法鉴别外,其余品种均可鉴别为真杂种。另外亲缘关系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组合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一致性较高,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差不大,但当父本选择X1时,母本选择H1或H3杂交后代差异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核桃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今后新品种的培育和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苗圃的18个核桃品种(包括3个实生优系)嫩叶做材料,选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建立了最适PCR反应体系,从27对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12对引物,共检测出174条条带,其中91条呈现多态性,多态性条带的比例平均为67.82%,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多态性位点9.8个。新疆2号与辽宁4号的相似系数最大(0.803 6),青林和西林2号最小(0.159 4)。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在0.742 2~0.896 2,平均值为0.815 0,其值均大于0.500 0。基于遗传相似性系数的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阈值为0.39左右可将供试品种分成4大类。以上说明12条引物扩增的位点均表现出高度多态,同时表明供试样品遗传资源非常丰富,可作为育种来源。  相似文献   

7.
锥栗农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ISSR技术对37个锥栗农家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从65条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3条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进行扩增,每条引物的扩增谱带从9(引物828) 16条(引物821)不等,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2个ISSR片段,共扩增出15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9条,占82.69%,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多态性条带为9.9条。结果表明:锥栗农家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供试农家品种的观测等位基因数1.826 9,有效等位基因数1.509 7,Nei's基因多样度(He)为0.292 3,Shannon信息指数为 0.434 4;13条引物可区分37份农家品种及其优株。根据遗传一致度构建反映品种间亲缘关系的UPGMA聚类图,37个锥栗品种可划分为2大类群7个亚类。  相似文献   

8.
几个桉树优良无性系的ISS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PCR方法对尾叶桉广林4号、巨尾桉广林5号、巨尾桉广林9号3个优良桉树品种(无性系)及粗皮桉的34个个体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4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63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DNA条带54条,占其总扩增带数的85.7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13.5条.实验不仅检测到3组无性系之间、无性系和实生苗之间的特异性条带,还根据ISSR扩增结果,利用UPGMA法构建了3个桉树品种(无性系)及1个桉树外缘种的聚类树状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种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ISSR-PCR分子标记技术对23个绣球花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对供试材料基因组总DNA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条带123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02条,占82.93%,具有较高的多态性。经Pop Gen32软件包分析,23个绣球花品种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93 7,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90 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35 7,遗传距离介于0~0.769 1之间,遗传一致度介于0.463 4~1.000 0之间,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梦幻蓝和史欧尼10条引物的扩增结果一致,二者可能为同一个品种。UPGMA聚类将23个品种分成2类,聚类结果与叶片特征一致。引物UBC855可以将23个绣球花品种完全区分,依此建立了23个绣球花品种的指纹图谱。研究结果为绣球花分类,品种鉴定、分子育种和子代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金银花ISSR分子标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湖南、山东、河南的22个金银花主要栽培品种为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2个金银花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能够扩增出清晰、稳定条带的引物;这10条引物对22个金银花品种基因组DNA扩增,共扩增出10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6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8.89%;22个金银花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41~1.00,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8.利用U PGM A进行系统聚类分析,22个供试金银花品种划分为2大类,第1类为忍冬种群,第2类为灰毡毛忍冬种群,每一大类又分为北方种群与南方种群.而且主成分分析结果支持以上的聚类分析结果.可见,利用ISSR标记可有效地分析金银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金银花品种鉴别、分类、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氏红山茶 Camellia changii 是新兴的山茶属珍稀种质资源,在茶花杂交育种方面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为建立鉴定张氏红山茶杂交后代的方法,本研究采用 SSR 标记技术,对以张氏红山茶为亲本的杂交后代以及所有杂交组合的亲本进行了分子鉴定。研究结果显示:张氏红山茶和博白大果油茶杂交后代仅有母本特征带,推测其有可能是自交种;张氏红山茶和超级南天武士的杂交后代出现了父母本均没有的条带,显示可能有外来血缘;其余组合杂交 F1代均包含了父母本的特征带,从而表明杂交是成功的。从本研究结果看,应用 SSR 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方便地对杂交后代的真实性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2.
杉木控制授粉子代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68个杂交组合7-10年生试验林的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高于父本和母本的自由授粉子代平均值的组合比例总体上在50%左右;3个生长性状的正向超亲、负向超亲以及介于双亲之间的组合比例,各测定林间差异很大,总体上来看,树高正向超亲略占优势,胸径及材积负向超亲略占优势;树高、胸径、材积的杂种优势分别为-37.5%-14.3%、-39.4%-17.2%和-58.6%-74.1%,材积杂种优势变幅明显大于树高及胸径,3个生长性状各杂种优势区间的组合比例呈正态分布,树高、胸径杂种优势大于10%组合比例分别占8.8%和5.9%,材积杂种优势在30%-60%、60%以上组合比例分别为5.9%和2.9%;通过人工育种培育具有超双亲优势的组合是可行的,在地理间隔较远的优良种源间,或在外省优良种源与本省种源间选择交配亲本,易培育出具有超双亲优势的组合。  相似文献   

13.
杨山牡丹和牡丹种间杂交后代的DNA分子证据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杨山牡丹作母本,分别以牡丹品种‘赵粉’(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cv.‘Zhao Fen’)和‘紫二乔’(P.suffruticosa cv.‘Zi Er Qiao’)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获得了杂交后代。利用DNAISSR标记技术构建的亲子代DNA指纹图谱显示,在杂交后代中检测到了分别来自双亲的特征带。建立起来的专用于牡丹研究的ISSR标记技术方法可以用于牡丹杂交种的苗期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4.
用SRAP标记鉴定落羽杉属植物杂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落羽杉属(Taxodium)植物为杉科(Taxodiaceae)落叶或半常绿性乔木,该属有3个种,分别是落羽杉(T.distichum)、池杉(T.ascendens)和墨西哥落羽杉(可简称为墨杉)(T.mucronatum).  相似文献   

15.
杨树部分种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10对AFLP引物对杨属5个派20个种及杂种的44份杨树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材料中,不同引物组合的多态性均为100%,表明杨属种间及无性系间在DNA 水平上存在广泛变异.利用 UPGMA 法对 AFLP 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相似系数在 0.765~0.971 之间,派间聚类与经典形态分类完全一致,派内种间及种内无性系间聚类与形态分类基本相同.构建了 44 份材料的指纹图谱,在该图谱中,每个材料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条带.最后,探讨根据分子标记结果进行杂交亲本选配及杂种子代早期选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与核桃早实性状连锁的RAPD标记OPB-08958序列,设计SEA-F/SEA-R和SEB-F/SEB-R2对SCAR引物。在亲本、杂交后代和栽培品种(系)中的检测结果表明:SEA-F/SEA-R引物对在早实亲本‘绿园’中能稳定扩增出SCAR-SEA958特异标记;在‘绿园’ב绿丰’杂交F1后代群体中,SCAR-SEA958标记与核桃早实性状共分离,与核桃早实性状间的遗传距离为1.99cM;用晚实优系‘T-12’和栽培品种‘元丰’及‘T-12’ב元丰’杂交F1后代,检测SCAR-SEA958标记的分离情况,SCAR-SEA958与核桃早实性状共分离;在9个核桃栽培品种(系)中,SCAR-SEA958在8个供试品种的7个早实品种上出现,在1个早实品种‘鲁光’和1个晚实优系‘T-12’上没有扩增出条带。SCAR-SEA958标记在不同遗传背景下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山苍子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其引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山苍子幼嫩叶片、顶芽、花蕾3种组织的DNA提取效果分析和对影响酶切及选择性扩增效果的4个主要因素(酶切时间、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的比较研究,建立了适合于山苍子AFLP分析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山苍子的顶芽是较好的DNA提取材料;山苍子基因组DNA经5 U EcoR I和5 U Mse I酶切1 h即可完全酶切;最佳的选择性扩增体系为20 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0 U rTaq聚合酶、2.0 μL 10×PCR缓冲液、1.8 μL 25 mmol·L-1MgCl2、1.4 μL 2.5 mmol·L-1dNTP、100 ng·μL-1引物各1.0 μL。使用该反应体系获得了清晰、稳定的DNA指纹图谱,并筛选出10对多态性较好的AFLP引物组合,为利用AFLP标记技术进一步开展山苍子种群遗传结构、遗传分化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用RAPD标记进行鹅掌楸杂种识别和亲本选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李周岐  王章荣 《林业科学》2002,38(5):169-174
杂种马褂木是以鹅掌楸属 (Liriodendron)现存两个种中国马褂木 (L .chinense(Hemsl.)Sarg .)和北美鹅掌楸 (L .tulipiferaL .)为亲本所创造的种间杂种 ,由叶培忠教授于 1 963年首次育成。 30多年的栽培试验表明 ,该杂种不仅在生长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