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修补是一种先进的加固技术,介绍了碳纤维布、粘结材料的性能及碳纤维加固技术的主要功能、特点,最后还介绍了碳纤维片材加固水工建筑物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2.
水工混凝土结构补强加固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修补是一种先进的加固技术,介绍了碳纤维布、粘结材料的性能及碳纤维加固技术的主要功能、特点,最后还介绍了碳纤维片材加固水工建筑物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3.
受弯构件的刚度是衡量其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计算弯曲变形的基础。对碳纤维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二次”受力条件下裂缝截面钢筋和碳纤维材料的应力应变进行了分析;在平截面假定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加固前后钢筋和碳纤维布的应力应变、构件总应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对“二次”受力条件下碳纤维布加固梁的短期刚度进行了推导,得到了考虑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截面刚度的计算公式,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其中的系数进行了确定。给出的计算公式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实用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作用机理,认为碳纤维布的主要作用是抵抗拉力、限制裂缝、提高混凝土有效受压面积;结合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用加固设计计算方法,并与试验和工程应用数据比较,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在工程设计中使用。  相似文献   

5.
在不改变建筑外立面的情况下,采用先施工托换框架,待其形成强度后再拆除被托换的承重墙体,利用宽柱双梁框架结构对砌体结构进行加固改造,拆除内墙,获得大空间。该加固方法考虑了结构传力体系、基础受力情况的改变,外墙与内部框架的连接以及建筑功能要求。通过一砌体结构旅馆建筑改造成大空间商场、商务用房的实例,说明采用宽柱双梁框架结构对现有砌体结构进行加固改造方法的应用和研究,加固改造设计采用 PKPM软件对结构进行力学分析,通过对设计内力包络图的分析和整理,选取内力最大的构件作为典型开展砌体结构加固改造设计研究,从而构建兼具平面功能要求、抗震性能要求的结构体系。同时,为了使改造工程更加安全可靠,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提出了设置剪力栓、浇筑钢筋网叠合层等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某水电站排架T形梁补强加固为例,介绍了采用碳纤维布半包裹梁腹板的加固方法,以控制T形梁裂缝的开展并提高其承载能力,分析了T形梁加固后的受力状况,给出了加固后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T形梁承载能力提高60%以上,为有效解决同类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砌体结构建筑物墙体出现裂缝时,不但对其使用的外观效果有影响,还会由于裂缝的存在引起外墙的渗漏。因此,对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裂缝特征以及防治措施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微波塔塔楼墙体混凝土存在严重的蜂窝麻面和竖向裂缝及钢筋锈蚀等安全隐患,对该塔楼墙体混凝土的加固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增设钢筋混凝土柱与湿式外包钢板加固相结合的加固补强建议方案,可供有关领导和专家决策及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河口泵站的技术改造中,对进水池框架的加固问题,采取了用复合纤维布(FRPS)材料加固方案.实践证明:采用复合纤维布材料,不增加结构重量,不改变结构外形,能适应各种复杂体型的建筑物,提高结构的耐久性能,并且施工方便、快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在同类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对采用低弹模混凝土防渗墙的某土石坝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按加固过程中的施工进度模拟,同时利用adina中多孔介质材料属性,考虑了坝体中渗流作用对防渗墙应力变形的影响.接触面单元考虑到在防渗墙的实际施工中需要泥浆护壁,采用Goodman修正单元.为分析坝体土体和墙体材料的弹性模量对墙体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研究了正常水位下防渗墙的应力和变形随坝体土体和防渗墙弹性模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性.计算结果表明:当防渗墙的弹模小于5000 MPa时,墙体应力随防渗墙弹性模量的变化不敏感,当防渗墙的弹模大于5000 MPa时,墙体应力随防渗墙弹性模量的变化敏感;最大水平位移随着防渗墙模量的增大变化不大,对防渗墙模量的变化不敏感;防渗墙墙体应力和变形对坝体土体弹性模量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土石坝加固工程中大量实施的封闭式坝体防渗墙,分析不同底端约束形式对墙体应力变形计算结果的影响。分别采用固定约束和接触约束两种底端约束形式对防渗墙的应力与变形进行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两种约束形式对墙体应力变形计算结果的影响及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底端约束形式对刚性墙体应力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影响较为明显,且在不同弹模基岩中表现出不同的影响特征。分析结论可为类似加固工程中防渗墙的应力变形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现役钢闸门结构维修、加固的需要,分析了钢闸门结构加固后可靠度分析时荷载的统计参数。以钢闸门结构受弯构件为例推导分析了其抗力统计参数的计算公式,提出了现役钢闸门结构加固后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受弯构件加固前后的可靠度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钢闸门结构受弯构件按《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规定的方法加固后,其可靠指标满足一级建筑物的安全水准,说明《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规定的加固方法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工程老化,年久失修,北墅水库输水暗渠墙体多处发生位移破坏,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通过对输水暗渠墙体破坏区受力状态的初步分析,找出了输水暗渠破坏原因,得出了破坏区墙体与拱座是分离的、直墙顶不承受拱荷载作用、在墙背回填料和较高外水压力作用墙体不满足抗倾安全要求而破坏的结论,提出了衬砌加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原理对赛车车身安全加固进行现场测试研究的方法。采用两台高分辨率工业CCD相机采集车身表面的受力变形情况,对拍摄到的图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车身表面的位移/应变场数据,通过对该变形场数据的分析,得出碳纤维复合材料板车身与车体框架内部配合缺陷易产生应力集中的区域,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安全加固。  相似文献   

15.
据作者的施工经验,介绍了目前混凝土结构工程加固施工中所遇到的加固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对不同方案进行优化比较。优秀的加固方案具体体现在其施工作业方便、施工技术先进、经济效果好、加固质量高等四方面,加固工程方案的优劣,首先要把是否具有施工作业方便作为必要条件,优秀的加固工程方案要在工法上体现出其可行性、科学性、先进性。加固工程常采用的方法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和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工程加固的方法有化学灌浆法、粘钢锚固法、碳纤维加固法等,具体那个方案最能体现加固工程所要求的短、平、快、省的特点,应根据需要加固的构件情况,综合确定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6.
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及结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简单论述,重点应用结构优化方法,主要是尺寸优化和拓扑优化对碳纤维发动机罩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原钢制发动机罩、优化前后的发动机罩进行了性能分析,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养殖废水过滤预处理可以有效去除养殖废水中的悬浮物等杂质,其布水方式是影响过滤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此,针对现阶段养殖废水过滤预处理中缺乏有效布水方式的现状,基于反冲射流原理,建立了布水装置的结构模型,设计了一种新型反冲射流式均匀布水装置。从流体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布水装置的工作原理,并运用Fluent仿真对布水装置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构建该布水装置进行试验,探究了布水装置对养殖废水过滤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仿真分析中布水装置的布水不均匀度为3.01%,试验中构建的布水装置左右布水管孔口流量误差离散系数分别为2.11%和3.9%,布水不均匀度为5.58%。试验结果验证了该装置具有布水性能稳定、布水喷洒均匀的优点,布水性能满足布水装置的要求,可应用于有关养殖废水过滤预处理和降低废水处理成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秸秆纤维轻质墙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和组成及其对材料高温性能的影响;通过TG-FTIR分析,研究了高温作用下的秸秆纤维墙体材料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在上述基础上,针对该种新型建筑材料进行了烧失量实验,利用DRS2.6数据回归分析软件,建立了火灾温度-烧失量的一元回归模型.同时,以200 mm厚的秸秆纤维外墙保温板为例,在ISO9705标准火灾实验间对温度-烧失量回归模型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回归方程准确可信,可用于火灾后各部位的温度变化情况、起火原因的认定和灾后强度评估.'  相似文献   

19.
日光温室采光和保温设计要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温室方位、采光层面的角度,采光面形状、后屋面的仰角和宽度、后屋面水平投影、结构比、相邻温室的间距、温室长度的分析提出日光温室采光设计要点;通过对温室跨度、墙体厚度、墙体组成、后屋面厚度、前屋面覆盖、防寒沟、地面覆盖、通风、进出口的分析提出保温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纤维增强复合板进行了动态冲击计算,得到了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应力和变形量等动态响应,并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碳纤维增强金属板进一步研究了纤维增强复合板的抗冲击性能,通过在不同板厚冲击下的应力、变形和塑性变形能的变化分析,得到碳纤维增强金属板能增大对冲击能的吸收,减小变形程度,同时也减小了金属板的塑性变形和应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