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一维洪水演进模型的计算精度,以更准确地模拟洪水的传播过程。【方法】根据山西省沁河复式河道的特点,利用Preissmann四点偏心隐式差分格式对圣维南方程组进行离散,建立了改进的洪水演进一维数值模型。根据Arcmap提取的沁河横断面资料,利用沁河张峰水文站至润城水文站1975-1977,1988,1993和1996年的实测洪水过程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历史洪水洪峰流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张峰水文站最大相差水位为0.74m,润城水文站最大相差水位为0.42m,洪峰传播时间的最大差值为1.57h;计算的水位和流量过程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可以利用改进的洪水演进一维数值模型对设计洪水的洪水演进过程进行计算。【结论】所建立的改进洪水演进一维数值模型合理可行,设计洪水的计算结果符合洪水的传播特性,可以将结果提供给二维计算,并作为堤防防洪能力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湘资沅澧四水水库及其上游梯级群逐渐投产以后,洞庭湖入湖水沙均在人工调节影响之下,荆江及其下游干流总体上也成为了堤防约束的渠化河流,但洞庭湖处于自然蓄泄状态。随着长江干流清水下泄长程冲刷的不断发展,洞庭湖近期出现了水位下降、水面萎缩、来水来沙衰减以及水库蓄水期湖泊快速转化为河道的一系列变化。初步分析认为,在不改变江湖现有格局的情况下,通过长江芦家河低堰闸坝将长江枯水自松滋口较大地导入洞庭湖,或可缓解洞庭湖枯水时期不断萎缩的一系列变化影响,并减轻长江中下游冲刷问题。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成因及其孕灾环境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调蓄功能,对于长江荆江段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减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洞庭湖区气象因素、水文因素、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等洪涝灾害发生的关键因子,指出了湖区洪涝灾害孕灾环境的变化,包括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湖区暴雨出现频次增多;三峡水库运行以及荆江裁弯取直,引起了洞庭湖蓄洪、泄洪能力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94-9896
三峡水库的运行,使洞庭湖水情发生了变化,对洞庭湖区社会经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讨论了三峡运行以来洞庭湖三口、四水入湖的年径流量、入湖沙量的变化以及出湖水沙变化,分析了洞庭湖水沙演变的特征和长江干流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以及流域降水量变化对水沙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MIKE21模拟广东省潖江蓄滞洪区50a一遇洪水淹没过程,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潖江蓄滞洪区洪水淹没过程,可用于北江防洪规划。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目前常用的复杂边界大尺度流场模拟方法(构建基于正交曲线坐标变换和交错网格的数学模型)的不足,构建具有更强适应性及更高效率的数学模型。【方法】以沿水深平均的平面二维水流运动数学模型为基本讨论模型,在复杂边界大尺度流场模拟中引入同位网格,给出了一般曲线坐标系下平面二维水流运动控制方程的通用转换形式及基于同位网格的通用离散方程,研究了一般曲线坐标系下基于同位网格SIMPLE算法的实施办法。【结果】构建了一般曲线坐标系下基于同位网格布置计算变量的数学模型,并将其运用到新疆博斯腾湖流场模拟的计算实例中,结果显示,计算成果合理可靠,与实际情况相符。【结论】在具有复杂边界大尺度流场模拟中成功实施了同位网格,其算法可以用于解决天然河流、湖泊、水库及河口海岸等的流场模拟问题。  相似文献   

7.
四口河系水沙和城陵矶水位体现当代江湖关系,因四口河系分流入湖水量不断减小,湖区水位下降,水面萎缩,湖泊河道化、河道洲滩化、洲滩陆地化趋势凸显。为适应三峡工程运用后的江湖关系变化,针对性的采取洞庭湖出口城陵矶控制工程以及四口河系的疏浚措施,充分发挥洞庭湖167亿m3洪水调节容积和2 300亿m3水量的调济作用,对三峡水库防洪和蓄水进行补偿调度,可减少城陵矶附近的超额分洪量40亿m3,可具备枯水期补充长江下游5 000 m3/s 30 d左右的水源,对稳定流域生态环境水域条件、区域水资源安全、以及洞庭湖和长江的保护,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因三峡工程自2009年建成投产后,长江入湖水量总体减少,形成枯水期长、丰水期短的局面,防洪减灾压力减小不少,但"2014.7.17"洪水告诉人们:仍存在长江、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雨水同期,江湖水顶托,严重影响洞庭湖各水系洪道下泄流量,水位抬高,危及防洪大堤安全。文章针对汉寿县沅水尾闾入湖河段,存在着弯道阻水、淤堵严重、行洪不畅的现状,提出了"疏浚清障、升级确保、大投快治"的十二字方略,值得各级水利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澧水流域为洞庭湖四大水系之一。由于地形地貌特点和暴雨特性,澧水流域洪水出现频繁,且洪水过程陡涨陡落,致使澧水沿岸及尾闾和松澧地区洪涝灾害频发。文章采用澧水干流和支流溇水、渫水的多次典型洪水资料及其洪水特性,对澧水流域的洪水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江垭水库和皂市水库的洪水拦蓄效果进行研究。其成果对澧水流域防洪整体布局和防洪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华容河实测地形数据,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数值模型,进口调弦口设置可控制分洪遭遇不同的华容河初始水位,考虑六门闸出口不同的出流条件,以华容县城防洪为重点,分析了调弦口闸分洪后华容河防洪问题。不同的分洪流量下华容县城达到防洪水位的时间为1~6 h,在调弦口分洪前,应最大限度降低华容河水位;调弦口分洪900 m3/s时,洪水位在华容县城附近将超过堤顶形成漫溃。现仅有灌溉引水功能的调弦口闸无法承担分洪1 440 m3/s的任务,非闸控条件下分洪华容河两岸无法确保分洪安全;在可控制分洪流量的条件下,华容河现有的河道泄流能力最大不超过980 m3/s。考虑到三峡水库运用后1954年型洪水荆江不需要分蓄洪,调弦口分蓄洪任务应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典型的吞吐型调蓄湖泊。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其输入和输出的径流与输沙量关系先后发生了多次大的调整过程。为了探明洞庭湖水沙出入湖量变化和相互关系,文章利用现有水文泥沙等观测试验资料,基于投影寻踪回归(PPR)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对洞庭湖径流与输沙量变化特征进行了模拟和验证,并对模拟误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可以用于模拟洞庭湖水网径流与输沙量关系,但支持向量机模型(SVM)精确度较高,适用性较好,可为洞庭湖的综合整治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2月23-27日,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洞庭湖湿地站组织召开的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种群暴发规律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广东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水流扰动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基于室内藻类生长动力学试验,提出藻类生长过程中的水流扰动参数α,并对藻类生长公式进行修正;运用一维河网与二维湖泊耦合的藻类生长动力学模型对太湖西北部重污染区藻类生长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1)水动力条件对藻类生长影响明显,研究区内东西向河流流速较大,水流扰动强,藻类浓度低于南北向河流;(2)各研究断面藻类浓度均呈现时间分布不均性,枯季(11月至次年4月)水流扰动较弱,为藻类生长创造较好的环境,藻类平均浓度较洪季(5月至10月)增加了9.22%;(3)河湖系统内湖口区水流条件更适宜藻类生长,位于湖口区的S2与S4点位浓度平均较河网区增加了18.5%。  相似文献   

14.
李红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78-11580
为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合理调度水资源,从网络规划角度结合水系特点、湖库闸站配置及水流的方向,将湖泊作为连接省级调度中心和管理处的桥梁,设计了一般情况下东线水资源网络系统结构,指出了东线工程在不同水源情况下存在不同的网络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二维稳态河流水质模型的河岸镜像问题,采用计算机模拟河流污染带的方法,对一侧镜像模型和两侧镜像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根据湖南省澧水某段枯水期的水文参数,对一侧镜像模型和两侧镜像模型的污染带进行了模拟,发现一侧镜像模型由于忽略了一个虚源而使河流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产生较大的误差,从而导致污染带异常;而两侧镜像模型考虑了河岸两侧的两个镜像虚源,从而很好的反映河流中的污染物浓度分布。因此在河流水质预测评价过程中,应采用两侧镜像的二维水质模型。  相似文献   

16.
随机理论方法在水文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模型中的参数是对实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优选得到的,因此存在一定的随机性。针对模型参数的随机性问题,文章以Nash模型为基础,应用随机理论对具有随机系数的汇流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将参数k作为随机变量引入到了Nash模型中,建立了具有随机系数的汇流模型,并对模型参数分别服从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进的情况推导出了随机S曲线的均值和方差的一般表达式,将其应用于襄阳-皇庄的汇流计算中,得到了较好的结果。该方法能为实际应用中估计各种防洪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相对一维光谱而言,二维相关谱技术具有较高的光谱分辨率,适合于相似样品的判别分析。由于二维相关谱是建立在一维光谱相关计算的基础上,因此一维谱上的噪声和虚假信息都会引起二维相关谱的变化,产生一些虚假的相关峰,特别是在对复杂生物体系进行分析时,这些虚假信息使得二维相关谱无法对待测物质的信息进行有效提取。本文依照朗伯-比尔定律,采用计算机模拟数据的方法,建立了二组分不重叠峰和重叠峰的光谱模型,研究了不同标准化方法对二维相关谱的影响,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分析体系中的特征峰是否重叠,选择合适的标准化方法进行预处理都非常重要,这既可有效地消除虚假的相关信息,又可充分提取待测物质的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为综合评价玉溪市3个高原湖泊的水质现状,利用"三湖"中的6个监测站点的实测平均值资料,应用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法和叠加综合指数模型,分别对"三湖"丰水期、枯水期水质现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詹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70-9771,9863
选取陕南汉江上游流域为研究样区,采用SRTM DEM作为基础数据,探讨ArcGIS9.2的水文分析扩展模块提取水文特征信息的方法,并利用该模块进行研究区水文特征提取,得到研究样区的水流方向数据、汇流累积量、河网水系、子流域边界等信息。同时,对所提取的河流网络进行有效性检验。通过与我国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5级以上河流水系数字线划图对照比较以及河网套合差的计算,发现基于SRTM DEM,采用ArcGIS软件能够提取出陕南汉江上游流域5级以上河流,提取的流域水文特征信息是有效合理的。该研究为该地区的洪涝灾害治理和生态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荆江三口入洞庭湖水沙演变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荆江枝城和三口入洞庭湖的代表性控制站1956-2008年长系列水文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趋势突变检验等方法,探讨三口水沙演变过程并分析了其成因。结果表明:枝城年径流量2003年后有所偏低,可能与长江上游降水量偏低有关,但无显著性变化。枝城年径流量、三口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总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发生突变的时间分别为2003年,1979年和1989年。三口年径流量只有1973年一个转折点,但年输沙量有1973年和2003年两个转折点。1973年的转折点主要是荆江裁弯导致径流量下降引起的,而2003年的转折点主要是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导致悬浮泥沙浓度下降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