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68—69年在喜萨尔半干旱条件下的花生试验,于开花和果针形成期两次灌溉的,荚果平均产量增加到1.36吨/公顷。而于开花期灌溉1次的各小区为1.03吨/公顷,未灌溉的为0.99吨/公顷。每公顷从施用15公斤N 15—60公斤P_2O_5与单  相似文献   

2.
在钠质土(PH9.2,碱化度32)上,从1974年开始进行田间试验,12年(1974/75—1985/86)的水稻—小麦连续轮作,无肥区(对照)的有效N、P、K分别从初始水平的225,33.6和358公斤/公顷降至120,17.9和318公斤/公顷。连续单施氮肥(120公斤N/公顷)或配施P、K,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效N。对轮作中水稻和小麦之一或二者均施用P22公斤/公顷,从1979年起水稻明显增产,而小麦仅1985/86年增产,且土壤有效P大量积累。单施N肥,有效P、K分别从初始水平33.6和358公斤/公顷降至8.7和280公斤/公顷。对两种作物或任一作物施用K42公斤/公顷,对产量无影响。施用N、P、K可增加作物体内这些元素的浓度和吸收量。12年连作使PH由9.2下降为8.5,碱化度由32下降力8.0,在这一点上各处理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大田设立小区进行了两个试验,以研究稻草和肥料处理策略对小麦吸收土壤氮和标记氮的影响.第一个试验以~(15)N标记硫酸铵,施用量折合氮素113公斤/公顷,稻草按以下4种方式处理:①焚烧,免耕;②小麦播前6周,稻草混入土壤;③小麦播种时,稻草混入土壤;④稻草置于地面,免耕.结果是:处理①使小麦吸收氮量增加47%,吸收水稻茬地残留氮(~(15)N示踪)的量从1.2增加到2.1公斤/公顷.处理④使水稻茬地残留氮吸收量增加到2.5公斤/公顷.第二个试验设120个小区,其中60个施氮100公斤/公顷;另外60个不施氮.施氮小区的稻草产量为21吨/公顷,不施氮小区为11.5吨/公顷.这两种稻草产量水平与5种处理方式(上述四种处理方式加上焚烧后翻耕处理)组成联合因子试验.~(15)NH_4~(15)NO_3在播种期或分蘖期一次全量施用,或两期各半施用.不论是否焚烧稻草,翻耕比免耕减产0.7吨/公顷,土壤氮吸收量减少了12公斤/公顷,化肥氮吸收量减少了10公斤/公顷.小麦播种时,将稻草混入土壤的处理,对小麦长势明显不利,但却增大了吸收化肥氮素的比例.延迟施肥亦可增大吸收化肥氮素的比例.在稻麦轮作制度下,不论是否焚烧稻草,免耕都可促进小麦吸收土壤氮和化肥氮的活性,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4.
绪言 1946年以来,英国小麦的平均产量每年约递增2.5%,即从1946年的2.4吨/公顷增加到1980年的5.7吨/公顷。同期,大麦的平均产量则递增较慢,每年大约为2.0%,即从1946年  相似文献   

5.
土耳其茶叶单产已达每公顷1902公斤,超过主要产茶国印度(1509公斤/公顷)、肯尼亚(1335公斤/公顷)、苏联(1494公斤/公顷)、日本(1615公斤/公顷)。其茶叶种植面积从1968年的26120公顷扩大到1979年的53601公顷,位于世界十大产茶国之内。茶叶总产亦名列五大产茶国之列,到1979年总产达101955吨,比1968年提高近4  相似文献   

6.
(F·C·A,1982,35卷,NO·2,1373) 1977年10月,将花生品种“Tatu V—53”种植在Latosol沙浪土上,在开花期和开花后第15和30天施给商品石膏,每公顷施肥水平为0,125,250,375和500公斤。1978年2月进行了人工收获,考察了产量、百粒重、50个荚果籽仁数。异常及发育不全的种子数。在开花期,施用4种施肥水平,使总产量由每公顷1.6吨(不施石膏)分别提高到1.8,2.0,2.0和2.1吨,同样处理的籽仁产量每公顷分别为1.0,1.2,1.3,1.3和1.4吨。对每一个水平来说,虽然在开花后30天施肥出现了相同产量,当开花期施给石膏时一般地都获得了最高总产及籽仁产量。  相似文献   

7.
武夷岩茶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岩茶发展现状武夷岩条是闽北乌龙茶中的珍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建国后武夷岩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茶园面积从1978年的1666.7公顷发展到1996年的6400公顷,增加2.8倍,其中良种面积4906.7公顷,占总面积的76.6%,采摘面积由1000公顷扩大至4933.3公顷,增加3.9倍,茶叶产量从325.2吨上升至25085吨,增加6.7倍;产值从126.17万元提高到4545.4万元,增加了35倍,每百公斤产值由388元上升到1812元。尤其可喜的是,近几年发展了名优茶生产,经济效益明显增加。1996年名优茶产量达940.6吨,销售…  相似文献   

8.
夏棉中棉16的产量由以前的750公斤/公顷提高到现在的1125公斤/公顷,高产田块接近1500公斤/公顷。中棉16较中棉10号普遍增产42%,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涌现出了麦棉双丰收的高产乡、高产村、高产  相似文献   

9.
用A_N值法测定了吉林省三种主要土壤(白浆土、黑土、淡黑钙土)上和14个大豆品种在黑土上的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量。查明大豆从空气中固定的氮量占植株全氮产量的50—70%,以黑土为最高,淡黑钙土最低。在黑土上,每公顷约可固氮98公斤。在施用大量有机肥条件下,淡黑钙土上的固氮百分率也显著提高。说明土壤基础肥力对根瘤固氮起重要作用。不同大豆品种的固氮量差异很大,在45公斤—100公斤/公顷之间。说明选育高固氮品种的潜力很大。除固氮外,大豆可通过根、叶,每年向每公顷土壤归还氮素26公斤,针对重玉米轻大豆的现状,通过和玉米比较,从粮食品质、产品价格、节约化肥(能源)、培养地力等方面,讨论了发展大豆的经济效益,建议在白浆土地区大豆面积恢复到30%,黑土地区20%,淡黑钙土地区10%,1990年前全省增加大豆440万亩。由固氮和节约氮肥共计相当标准氮肥15.1万吨。可获总经济效益近两亿元。  相似文献   

10.
0095 SRIVASTAVA,R.A.K.等不同氮素水平与成茶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India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1982)20(2)152—155(En 17,ref)在三种 N 水平的三块地段上研究了无性系 TV—1茶树利用氮素与茶叶品质有关的有机物合成酶的关系。随着 N 施用的增加,碳水化合物减少。300公斤/公顷与200公斤/公顷相比,含氮化合物(蛋白质、咖啡碱和氨基酸)减少,表明与化合物有关的合成酶类受到抑制。在不同的氮肥用率下,多酚类几  相似文献   

11.
在格鲁吉亚的主要产茶区之一阿扎里的茶场里茶叶收获量不断地上升着。1940年鲜叶的平均收获量是每公顷3,351公斤,到1957年为4,306公斤。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每公顷的鲜叶产量高达5000至6000公斤。在茶场里充分施用矿物质肥料、有机肥料和绿肥,这是阿扎里的种茶者用来保证收获量增加的方  相似文献   

12.
1.光合作用与氮肥量和行株距的关系。棉花品种108F以60×22.5厘米和90×15厘米的行株距进行栽培(每公顷74000株)。每公顷施用氮175公斤,五氧化二磷125公斤、氧化钾60公斤。或者每公顷施用氮250公斤,五氧化二磷175公斤,氧化钾80公斤。在第一片真叶期,施用较高氮量的植株的光合作用有所降低,但这种不利的影响在以后的生育期里则受到抑制。此时,施用较高氮量和宽行种植的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要比施用较低的氮量和窄行种植的植株高些。白天的光合率依赖于环境条件,在上午,随着光照的增强和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也随着增加,到15—17时,光合作用强度最高,以  相似文献   

13.
1990年河北省植棉面积恢复到90.7万公顷。由于平均每公顷产量不足630公斤,皮棉总产只有57万吨,低于“七五”期间平均690公斤的水平。棉花单产水平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棉田投入减少,用地质量降低,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棉田质量,增加物质投入,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昌邑县龙池乡属滨海潮土。1989年植棉266公顷,平均每公顷产1.3吨(89.3公斤/亩);1990年植棉457公顷,每公顷产1.4吨(92.8公斤/亩);1991年植棉702公顷,每公顷产1.6吨(105.1公斤/亩)。获得了667公顷连片盐碱地棉花1500公斤/公顷(100公斤/亩)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5.
几个国家的研究表明,将同样的养分施于叶片上要比施入土壤中对增加籽粒产量更为有利,特别是在盐碱条件下和对尿素的使用尤其如此。本试验的目的在亍比较不同氮素施用方式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本试验于1974—75年和1975—76年,在Abu Ghraib试验研究站的灌溉条件下进行。玉米收后,小麦品种Mexipak以30cm的行距条播,播种量为100公斤/公顷。两年的试验均在相同面积的地块上进行。共七个处理:(1)40公斤氮/公顷(土施);(2)80公  相似文献   

16.
湖口县植棉历史悠久。作为产业 ,真正的发展还是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解放前 ,植棉面积15 0 0— 30 0 0公顷 ,皮棉产量每公顷 15 0— 2 2 5公斤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植棉面积 35 0 0— 4 0 0 0公顷 ,皮棉产量每公顷 30 0— 4 5 0公斤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八十年代 ,植棉面积 4 0 0 0— 4 5 0 0公顷 ,皮棉产量每公顷6 0 0— 75 0公斤 ;九十年代 ,植棉面积发展到 70 0 0— 80 0 0公顷 ,皮棉产量大幅度提高 ,十年平均 (九八年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未统计在内 )则达到 10 2 7公斤。九十年代十年间各年度也很不均衡 ,高的年份达到 …  相似文献   

17.
小观井位于内蒙磴口县马兰布和沙漠境内。常年降雨量119毫米,≥10℃的活动积温为3222℃~3489℃,无霜期144天,全年日照时数达3300小时,昼夜温差14.2℃。1991年试种棉花5.24公顷(79亩),人均植棉0.58公顷(8.7亩),平均每公顷产量为750公斤(50公斤/亩),高产试验田为1.9吨/公顷(125公斤/亩)。  相似文献   

18.
为高粱繁茂的营养生长,需制定适当的肥料施用计划。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的研究工作,仅限于有机肥施于饲用高粱,且是在灌溉条件下。但是,在雨养条件下,把有机肥与无机肥一起施用的报道是很少的。因此,为在雨养条件下取得较高产量,找出有机肥与无机肥一起施用的肥源和数量,进行试验。1988和1989年雨季,在印度占西进行,土壤为砂质粘土,pH7.35。土壤有机质(0.46%)含量低,有效氮(175.6公斤/公顷),有效磷(13.4公斤/公顷)和有效钾(202.4公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西非洲一些花生主要生产国的花生施肥制度,并提出了依据叶片诊断确定施肥量的临界值指标。尼日利亚所推荐的施肥措施是每公顷单施60—120公斤过磷酸钙态的硫磷;加纳是每公顷施用45公斤P_2O_5,对于某些地区加施10公斤K_2O,而在轻壤土上或土壤肥力很低的沙壤土上,再加施10—20公斤氮肥;岗比亚是每公顷施用8—12—8的NPK复合肥料170公斤。  相似文献   

20.
昌宁县从1993年起开展了硅肥在甘蔗施用的示范推广试验,经四年的试验研究表明:甘蔗是喜硅作物,土壤中有效硅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土壤对甘蔗的供给水平,公顷硅施肥用750千克在甘蔗上能显著地增加产量和含糖量,甘蔗公顷增29.66吨,增40.55%,糖份提高0.1245%,增8.5%。公顷施用450-750千克黄磷炉渣硅肥可获得增产增糖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