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北京市1992年食用菌生产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内北京市的食用菌比1991年309万公斤呈上升趋势,其中:平菇300万公斤(鲜的1.5—2.5元)。种类:亚光一号、佛罗里达平菇、平菇3号、南平一号、831、H—P—1,无孢平菇03、农大11号。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在1991年内生产了平菇300万公斤,香菇5万公斤,金针菇3万公斤,白蘑菇5千公斤,猴头菇5千公斤,计309万公斤,还有草菇、木耳等等。总结北京十余年栽培食用菌的教训:由于技术不熟,生产粗放和管理不当,直接影响了产量和效益,造成生产点的时上时下。同时自制的菌种,极  相似文献   

3.
树蔸栽培平菇效益高湖北省枝江市食用菌协会会员金平选用从构树上分离选育而得的“三峡1号”等平菇菌株,利用杂木阔叶类树蔸栽培平菇,1995年投料4000公斤,到1996年底止,已产菇5185公斤,收入1.7万余元,预计还可产菇2000公斤以上,总收入可达...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枝江市冯口中学教师易厚勤家的猪圈内有一棵已砍伐的桑树蔸,1996年的一天,其妻鄢志芹奇迹般地发现桑树蔸上生长出1株罕见的野生平菇,采割后称重达8.9公斤。夫妻俩把野平茹制成菌种后,加强了对桑树蔸的保护管理。1998年10月16日,他们培育出了鲜重9.85公斤的特大野平菇。风味独特的野平菇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近3年来,易厚勤夫妇利用这棵桑树蔸已培育野平菇5000公斤,获利2万余元,还为宜昌市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和菌种厂家提供菇体标本等,获利1.5万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繁育野菇致富能手”。树蔸生野菌 育出万元金!443002$湖北宜昌…  相似文献   

5.
我市为湖北省外贸出口平菇的生产基地,平菇年出口量500多吨,每年生产结束栽平菇的废料(以棉籽壳为原料)达150万公斤以上。如何使这些废料得到进一步的利用,我厂受市科委和市外贸等单位的委托,于1987年从外地引进五个草菇品种,进行了用栽平菇废料种草菇的适应性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棉子壳生料栽平菇,在菌丝培养阶段,易烧菌和染杂,如处理不及时,就会造成减产或绝收,实践证明,如将料堆制发酵,情况就大可改观.1989年秋,菏泽市生物所采用被雨淋又重新晒干的棉子壳料约7万公斤,全部经发酵后用于做平菇栽培种1万多公斤(常压灭菌的时间比不发酵料缩短1/4~1/3),用于袋栽5万多公斤.无论是制种或袋栽,与不发酵料相比菌丝生长健壮,长速快,生长周期缩短2/3左右,两者产量无多大区别.另一例是市食用菌推广站采用受潮结块的棉子壳约2万公斤,经发酵后,袋裁平菇结果产量比生料栽培高10%左右.按他们的经验说:平菇不论种多、种少、料孬、料好,经发酵后用,保证  相似文献   

7.
董克锋 《蔬菜》1998,(1):26-26
冬暖棚越冬番茄套种冬瓜栽培技术272300山东省鱼台县农业局蔬菜站董克锋笔者在冬暖棚内进行了越冬番茄套种冬瓜的栽培试验,平均每亩产番茄9500公斤,冬瓜5000公斤,纯收入1.5万元,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主要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大棚的闲置期,提高对光能...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生物研究所一九八三年由湖南省供销社引进佛罗里达平菇菌种,通过栽培试验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证明该菌株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产量高。三年来,仅我所共提供佛罗里达母种九千三百支,原种七千瓶,生产种三千,瓶折合栽培用料3010.7万公斤,总产鲜菇3913.9万公斤,平均单产0.65公斤,  相似文献   

9.
平菇是我省栽培面积最大的菇类,每年投料(棉籽壳)约4000万公斤,产鲜菇约3600万公斤,产值约4860万元。近年来,虽然在培养基配方、栽培方式和管理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其产量仍不稳定,平均生物效率仅90%左右,特别是霉菌污染对菇农的威胁更大。为此从1985年起,我们采用佛罗里达平菇和枣庄117粗皮侧耳两个菌株,进行了高产栽培试验.1985年和1986年分别投棉籽壳料1750公斤和2500公斤,生物效率达150.1%和158.6%.现将其栽培技术报道如下。一、培育优良菌种(一)母种培育:优良的母种是获得高产的第一步.经多次试验表明,以每年进行一次组织分离,挑选性状优良的母种做扩大种,采用PDA 加富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姚维龙 《食用菌》1989,(5):37-38
小麦、平菇、棉花、草菇套种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笔者于1987年用此法在半亩小麦田中套种平菇,其结果:收良种小麦350公斤;鲜平菇(投料2500公斤)3000公斤;平菇采收后移栽营养钵棉,并在棉花行中套种草菇,产皮棉75公斤,油籽150公斤,鲜草菇(投料3750公斤)1688公斤。除去农药、肥料、棉籽壳、薄膜等开支外,按当时市价纯收入达8500元。为了使南方农民共同致富,特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连江 《蔬菜》1994,(5):35-35
秋芹菜窖内假植贮藏秋芹菜是唐山市秋季蔬菜栽培的主要品种,每年种植面积达2万亩,贮藏保鲜达5000万公斤左右。秋芹英经过冬贮纯增效益1300万元左右。做到了蔬菜旺季不旺,淡季不淡,调节了市场供应,收到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采取窖内假植贮藏,现将贮...  相似文献   

12.
我县每年栽培平菇投料2.5~4万公斤,以往栽培平菇后的废料都是用去肥田松土。自去年以来,我站对废料利用进行了反复试验,曾将平菇废料用于栽培猴头菌、金针菇、竹荪等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今年5月15日,我站开发组又以平菇废料为主,制作了草菇菌种。菌丝粗壮浓密,发菌快(接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初步探讨了丝瓜、草菇间作和大白菜、平菇轮作两种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亩产鲜苗菇724.5公斤,丝瓜多收1627.5公斤,每亩纯收入增加1817.62元,较单作丝瓜的经济效益提高一倍以上;收完秋菜早、中熟大白菜后。复种一季平菇,不影响下茬大春播蔬菜生产。每亩多收平菇2853.25公斤,比不复种地增加纯利1224.39元提高经济效益1.5倍以上,从而缓解了菇房紧张,菜菇争地的问题,为提高菜地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89年12月5-7号在石家庄召开的河北省首届食用菌产品、技术交流会上,唐县太行食用菌科技情报中心站张荣江用0.25公斤料培育出6公斤重特大平菇,轰动整个会场,得到与会的专家的一致好评和赞扬。张荣江采取多种原料搭配,在栽培形式上将层梯式栽培改为立式栽培等措施,89年12月25号仅投料0.3公斤培育出5.4公斤重大平菇,12月1号又投料0.25公斤培育出6公斤重特大平菇,栽培区内80%单株重均达2.5-4公斤左右,证实了该项技术的可行性。“经济信息报”11月9号,“保定日报”12  相似文献   

15.
建昌发展“两高一优”果业的主要措施郭福昌(辽宁省建昌县果蚕局125300)建昌现有果树1200多万株,水果产量稳定在5000万—6000万公斤,产值约4000万元,占种植业收入30%,果业已成为建昌的支柱产业。但更新品种慢,管理水平低,其经济效益较差...  相似文献   

16.
沈阳市农科所食用菌课题组选育的少孢06号平菇,高产、优质,孢子少,减轻孢子对菇农的危害,二年来全市栽培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成为我市的主栽品种,深受菇农欢迎。并扩大到国内23个省、市、自治区。1990年抚顺市张永武栽培本品种,创每平方米产量97公斤的高水平。他在84平方米的塑料大棚内菌柱栽培,投料5000公斤,共收鲜菇8150公斤,创效益1.73万元,纯收入1.6万余元。沈阳市于洪区王忠民采用该品种,投料7500公斤,总收入达1.8万余元;东陵区苏世军采用该种,1989年冬季栽培,投料4500公斤,效益1.7万余元。他现在已陆续投料4万余公斤,可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一、概况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面积768万平方公里,人口1443万人,三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生活水平比较高。食用菌生产主要是蘑菇、香菇、平菇等,全国蘑菇的栽培面积为83.7万平方米,平均单产15.3公斤/米~2,最高单产可达22.5公斤/平方米,总产量1283万公斤。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18.
成年桔园具有防直射光、防风,防雨和保水、保温、保湿的小气候环境,是栽平菇的好场所。笔者于1987年11月进行了柑桔园栽平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具体方法简介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供试平菇539菌株,引自黑龙江应用微生物所。培养料配方为百公斤棉籽壳用0.17%的多菌灵悬浮液125公斤、过磷酸钙2公斤、石膏粉3公斤。选座北朝南、排水良好的桔园,桔树为23年生的红枯,株行距4×5米,树高4米,株行间已  相似文献   

19.
红平菇的人工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平菇的人工栽培红平菇色鲜味美,生长速度快,适宜温湿度条件下15-18天即可出菇采收,每50公斤干料可收鲜菇50-90公斤,售价每公斤高达3-4元,是一个投入少效益高值得推广的项目。1.栽培时间及栽培原料红平菇菌粗放条件下,生长力强,具有耐高温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我们受江苏省科委派遣,于1985年8月14~29日赴澳大利亚考察食用菌,现将有关蘑菇生产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概况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食用菌生产主要是蘑菇、香菇、平菇等,栽培面积不大。其中蘑菇的栽培面积为83.7万米~2,平均单产15.3公斤/米~2,最高22.5公斤/米~2,总产量1283万公斤,基本上是控温常年栽培,一年栽培5~6茬,大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