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江苏省东海县桃林镇近年来推广保温性良好的"四膜一苫"(地膜、大棚膜、小拱棚膜、畦上塑料膜、草苫)大棚西瓜新型高效种植技术,使大拱棚内温度提高3℃左右,西瓜提前育苗移栽,4月18 日即可采收,比普通大拱棚西瓜提前15 天上市。他们栽植的166.7hm2西瓜, 每667m2平均产量达5 500kg,纯收入9 000-11 000元。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东海县桃林镇近年来推广保温性良好的"四膜一苫"(地膜、大棚膜、小拱棚膜、畦上塑料膜、草苫)大棚西瓜新型高效种植技术,使大拱棚内温度提高3℃左右,西瓜提前育苗移栽,4月18日即可采收,比普通大拱棚西瓜提前15天上市.他们栽植的166.7hm2西瓜,每667m2平均产量达5 500kg,纯收入9 000~11000元.  相似文献   

3.
宁夏银川平原种植西瓜复种大白菜历史悠久,以西瓜品质优、口感好、含糖量高而闻名,产品主要销往全区和内蒙古等周边地区.惠农区庙台乡李岗村每年西瓜种植面积在60 hm2左右,农户户均0.20hm2以上,个别达到0.66 hm2,为了提高西瓜复种大白菜的产量和产值,2005年,农技人员将传统覆盖地膜栽培技术改为专用膜(厚度0.03 mm)覆盖小拱棚育苗移栽技术,该技术较露地栽培提前上市10 d以上,西瓜产量可达36 405 kg/hm2,产值为43 686元/hm2;西瓜拉秧后,立即在西瓜穴位复种大白菜,大白菜不仅生长快,而且平均产量可达82 500kg/hm2,产值达33 000元/hm2,实现了瓜菜一膜两用、一年两收,2006年大面积推广该技术后,深受农民欢迎.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榆中县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在当地旱作农业区降水少、春旱严重的气候条件下,针对马铃薯常规起垄半膜覆盖栽培技术存在地膜覆盖面积小、土地裸露部分多、集雨保墒效果差的问题,以及近年示范推广的地膜全地面覆盖栽培技术保墒抑蒸效果好、但降水入渗难的缺点,于2005年在南部二阴冷凉区和北部干旱山区示范推广了马铃薯栽培双垄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田间马铃薯出苗、发棵早,茎叶生长旺盛,叶面积增加,成熟期较半膜覆盖种植提前7~10 d,产量达1.83万~2.30万kg/hm2,较半膜覆盖种植增产6 063~8 475 kg/hm2,增产率49.5%~58.3%,并且薯块均匀整齐,商品率高.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5年笔者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鱼河农场盐家湾分场开展了地膜西瓜、白菜、大豆立体种技术示范,5.06hm2集中连片示范田,每667m2产西瓜2 500~3 000kg、白菜3 000~35 00kg、大豆130~150kg,产值达2 242~2 650元,较当地单作地膜玉米增收1 327~1 735元,较地膜花生增收1 252~1 660元  相似文献   

6.
西、甜瓜小拱棚栽培是采用地膜覆盖与小拱棚结合的双膜种植方式,此种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地膜和小拱棚的双重保温功能,提前种植,并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提早收获上市.2001年全县7乡2镇西、甜瓜小拱棚在自治区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种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地膜西瓜后茬免耕直播向日葵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月君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4):71+85-71,85
地膜西瓜后茬免耕直播向日葵栽培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地膜重复利用、节本增效,而且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投入。至2010年,该技术在宁夏中南部地区推广面积已扩大到0.66万hm2左右,地膜西瓜平均产量30 000kg/hm2,后茬向日葵产量3 150 kg/hm2,节约成本2 625元/hm2,增加收入900元/hm2,累计增加纯收益3 525元/hm2,抗旱节水和节本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甘肃省永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半干旱地区旱地开展小拱棚+地膜沙田西瓜试验示范并获得成功。采用该技术可使西瓜的播种期、采收期提前半个月,平均亩增纯收1 000元以上,增收效果明显,可在全县半干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近几年新疆北部西瓜栽培采用地膜覆盖与小拱棚结合的双膜种植方式,在各地推广面积逐年扩大。采用双膜覆盖种植西瓜,可以充分利用地膜和小拱棚的双重保温功能,提前种植,且能有效地避开病害高发期;如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还可提早收获上市。能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尉犁县光、热、水、土资源丰富,适宜种植西瓜,西瓜小拱棚栽培技术较单纯地膜西瓜播期早、抗恶劣天气能力强、上市早、投资少、拆建方便,可比露地地膜西瓜提前15~20天成熟,经济效益显著。当地推荐小拱棚使用塑料袋装土做骨架搭建,这种骨架只需购买小塑料袋装满土,按小拱棚宽度摆好即可,具有节约成本、技术含量低、搭建简易、易学易用等特点。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品种选择根据市场要求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小拱棚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5.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0.
6月份 做好夏蝗、一代玉米螟、一代二化螟的防治工作. (1)6月上旬是夏蝗防治的最佳适期,在蝗情侦察准确的基础上,进行及时防治可确保蝗虫不起飞危害.各区县除了国有荒地为区县植保站进行蝗虫监测及防治外,农田蝗虫监测及防治由农民自觉进行,若发生蝗情应及时向当地植保部门汇报和咨询,以取得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