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浙鲜豆8号鲜荚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步明确浙鲜豆8号在低肥低密条件下产量最高,达5 937.45 kg/hm2,其次是高肥低密。其适宜种植密度为9万穴/hm2,纯氮用量为56.25kg/hm2,P2O5、K2O均为78.76 kg/hm2。在高肥条件下虽也能取得较高产量,但经济效益欠佳。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高产粮用和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的推广应用,探索最佳的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采用4因子(1/2实施)5水平2次通用旋转回归试验设计,研究桂粉2号产量与栽插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产量的作用顺序为氮肥>磷肥>密度>钾肥;单产达32685.60 kg/hm2,以上优化方案为密度53835.00~55515.00株/hm2、纯氮用量116.85~125.10 kg/hm2、P2O5用量59.85~64.35 kg/hm2、K2O用量156.60~173.40 kg/hm2。不同的密度肥料组合与甘薯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依据建立的产量与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的回归模型,明确了产量与各因素之间的变化关系,为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杂交油菜黔黄油21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杂交油菜品种黔黄油21号在贵州省油菜主产区的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采用旋转回归试验设计,研究了密度、氮、磷、钾、硼肥施用量对黔黄油21号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影响黔黄油21号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并建立了产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得出了黔黄油21号获得180kg/667m2以上产量水平的优化栽培模式为密度9 414~9 814株/667m2、施纯N15.8~16.7kg/667m2、P2O5施用量8.4~9.1kg/667m2、K2O施用量12.1~13.3kg/667m2、B施用量0.3~0.4kg/667m2;同时黔黄油21号商品籽粒的品质指标为芥酸含量<1%,硫甙含量<25μmol/g,含油量44%~47%,优于国家双低油菜籽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毕粳42号产量与栽插密度及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型:Y=572.085 7-13.812 5X_1-21.762 5X_2+4.679 2X_3+9.395 8X_4+4.108 8X_1~2-14.728 7X_2~2-6.816 2X_3~2-0.203 7X_4~2-0.506 3X_1X_2+3.843 8X_1X_3+2.006 3X_1X_4+2.406 3X_2X_3-4.606 3X_2X_4-1.031 3X_3X_4(单位:kg/667 m~2)。提出了毕粳42号获得8 376.45 kg/hm~2以上的最佳种植密度及N、P、K施用量优化配比方案:即栽插密度23.377 5万~25.507 5万穴/hm~2,N施用量131.512 5~163.8 kg/hm~2,P_2O_5施用量137.325~162.675 kg/hm~2,K_2O施用量165.975~198.15 kg/hm~2。各因素对毕粳42号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施氮量>栽插密度>施钾量>施磷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紫肉食用型甘薯品种川紫薯2号的优化栽培技术,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移栽密度、氮施用量、磷施用量、钾施用量与川紫薯2号块根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干物质率、淀粉率、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4个栽培因素对鲜薯产量的影响依次表现为移栽密度氮施用量磷施用量钾施用量,对商品薯率、淀粉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依次表现为移栽密度磷施用量钾施用量氮施用量,而对干物率的影响依次表现为移栽密度氮施用量钾施用量磷施用量。川紫薯2号获得40 000 kg/hm~2以上的鲜薯产量的移栽密度为7.24万~7.54万株/hm~2;获得96.00%以上的商品薯率的移栽密度为4.99万~5.60万株/hm~2,共同的施肥量区间为氮施用量79.63~92.47 kg/hm~2,磷施用量90.60~97.86 kg/hm~2。获得26.30%以上干物率及16.56%以上淀粉率的移栽密度为6.54万~7.06万株/hm~2,氮施用量108.71~115.25 kg/hm~2,磷施用量107.29~120.28 kg/hm~2,钾施用量88.16~90.04 kg/hm~2。获得41.00%以上的可溶性糖含量的移栽密度为6.39万~6.90万株/hm~2,氮施用量为62.24~78.79 kg/hm~2,磷施用量为89.09~101.28 kg/hm~2,钾施用量为149.7~175.88 kg/hm~2。  相似文献   

6.
杂交稻中浙优1号氮磷钾肥适用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籼型杂交稻中浙优1号"3414"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中浙优1号的合理施肥量为每667 m2氮(N)10.5~11.5 kg,磷(P2 O5)2.5~3.0 kg,钾(K2 O)4.5~6.0 kg。  相似文献   

7.
采用5因素5水平的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以及氮、磷、钾施用量对糯高粱黔高7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以及氮、磷施用量对产量和穗粒数有显著影响;密度以及钾施用量对产量和穗粒数影响不显著;播期、密度以及氮、磷施用量对千粒质量有显著影响,钾施用量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随播期的推迟、密度及施肥量的增加,产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5个因素中,播期与氮施用量、氮施用量与磷施用量、氮施用量与钾施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播期与氮施用量、氮施用量与钾施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穗粒数有显著影响;播期与氮施用量、密度与氮施用量、氮施用量与钾施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千粒质量有显著影响。5个因素与产量、穗粒数、千粒质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极显著,拟合程度较高,可用于实际生产预测。同时满足黔高7号产量大于6 300.00 kg/hm~2、穗粒数高于4 500.00粒,千粒质量大于24.00 g,农艺方案为4月15—20日播种、密度为13万~17万株/hm~2、施氮61.7~82.1 kg/hm~2、施P2O576.1~104.1 kg/hm~2、施K2O 61.9~82.6 kg/hm~2。  相似文献   

8.
花生新品种黔花生二号丰产栽培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黔花生二号的丰产栽培技术模式。[方法]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黔花生二号产量与主要栽培措施(密度、氮、磷、钾)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量模型。[结果]黔花生二号获得高于4 305.3 kg/hm2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是:播种密度为28.29×104~28.69×104株/hm2;尿素施用量为136.875~163.125 kg/hm2;过磷酸钙施用量为423.750~476.250kg/hm2;硫酸钾施用量为136.875~163.125 kg/hm2,其中N∶P2O5∶K2O=1∶2.08∶2.17。[结论]影响黔花生二号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密度和钾肥,其次是磷肥和氮肥。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黔油系列油菜新品种黔油11号在贵州黔南山区自然生态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在贵定采取二次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了黔油11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磷、钾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产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明确了黔油ll号在该地区获得180kg/667m^2以上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密度为7301.60~7776.38株/667m^2,纯N施用量为11.363~12.649kg/667m^2.P2O5施用量为7.888~9.111kg/667m^2,K2O施用量为21.001~22.465kg/667m^2。N:P2O5:K2O的最佳配比为1.5:1:2.7。在黔南地区影响黔油11号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是栽培密度,其次是氮肥,再次是磷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10.
试验表明,油菜浙油50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有显著的回归关系,浙油50油菜的合理施肥量为每667 m2 N 14 ~16 kg,P2O5 5 ~6 kg,K2O 8 ~9 kg.  相似文献   

11.
密度与施氮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玉米杂交种中单940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度与施氮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2O5施用量225 kg/hm2、施N量270~315 kg/hm2、种植密度6.675万~7.575万株/hm2时,产量达7 500~9 500 kg/hm2。其中施N量270 kg/hm2、密度7.5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9 513.9 kg/hm2。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密度及N、P、K施用量的试验研究,寻找马铃薯品种鄂薯5号的原种扩繁产量与不同密度及N、P、K施用量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鄂薯5号原种扩繁最佳种植密度40.5万窝/hm2、化肥施用量纯N为135kg/hm2、P2O5为337.5kg/hm2、K2O为450kg/hm2时,产量最高为42.02t/hm2。  相似文献   

13.
以普那菊苣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对普那菊苣鲜草产量与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间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普那菊苣鲜草产量与各因子间的数学模型.结果:普那菊苣鲜草产量≥13 500.00 kg/hm2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186 120~194 040株/hm2,纯N 31.68~34.96 kg/hm2,P2O5112.05~127.95 kg/hm2,K2O 85.61~96.19 kg/hm2;鲜草产量≥142 500.00 kg/hm2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191 500~201 180株/hm2,纯N 33.68~37.89 kg/hm2,P2O5110.55~129.45 kg/hm2,K2O 78.41~93.75 kg/hm2;各因子对鲜草产量的影响程度为种植密度>钾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不同因子互作表现:种植密度氮肥互作>种植密度磷肥互作>氮磷肥互作>氮钾肥互作>种植密度钾肥互作>磷钾肥互作.  相似文献   

14.
采用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选择密度、氮、磷、钾肥用量等主要栽培因子为决策变量,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通荞2号产量与栽培因素间的数学模型,达5%显著水平,密度对荞麦产量影响最大,氮肥,磷、钾肥互作效应对荞麦产量影响最大。经模拟寻优,优化出平均产量2017.45kg/hm~2以上的栽培措施组合方案,种植密为度117.02~123.25万株/hm~2,氮(N)施用量39.18~41.54kg/hm~2,磷(P2O5)施用量42.40~45.32kg/hm~2,钾(K_2O)施用量41.95~44.56kg/hm~2。  相似文献   

15.
为半夏生产提供种源保障和技术支撑,以半夏品种黒麻芋为供试材料,以种植密度、有机肥、N肥和P肥(P2O5)施用量为试验因子,采用4因子5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种植密度和肥料施用量对半夏黒麻芋繁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半夏块茎产量≥10 500kg/hm2的优化栽培方案为种植密度889.5万~941.9万粒/hm2、有机肥施用量28.0~32.0t/hm2、N肥施用量97.5~109.5kg/hm2、P肥(P2O5)施用量214.7~365.6kg/hm2;以半夏块茎产量≥11 250kg/hm2为目标,相应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885.9万~947.8万粒/hm2、有机肥施用量27.9~32.1t/hm2、N肥施用量97.4~109.6kg/hm2、P肥(P2O5)施用量217.4~378.1kg/hm2;在半夏繁殖过程中,密度0水平(750万株/hm2)时能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4个试验因子对半夏繁殖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N肥施用量有机肥施用量P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2种肥力土壤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氮、钾养分供应对西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及氮钾锌配方施肥与西芹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土壤条件下,西芹的最佳栽培处理组合是每667 m~2种植密度为5 211株,氮、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N 15 kg、K_2O 12 kg;在低肥力土壤条件下,西芹的最佳栽培处理组合是每667 m~2种植密度为5 211株,氮、钾、锌肥的施用量分别为N 25 kg,K_2O15 kg、ZnSO_42 kg.  相似文献   

17.
黔西北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密度和氮、磷、钾施用量4因素为研究对象,以小麦种植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研究目的,采用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对优质小麦R88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黔西北高海拔特殊生态区, 优质小麦R88产量要获5 000 kg/hm2以上时,栽培措施为密度292.6~302.4万株/hm2,施纯N 210.3~230.0 kg/hm2、P2O5 64.4~82.5 kg/hm2、K2O 81.1~104.0 kg/hm2;当纯收益超过2 500元/hm2时,栽培措施为密度271.6~290.6万株/hm2,施纯N 181.1~199.9 kg/hm2、P2O5 44.5~66.5 kg/hm2、K2O 32.4~51.5 kg/hm2.4因素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N>K2O>P2O5>密度;因素间互作效应分析,N肥施用量是影响R88小麦产量和纯收益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杂交玉米玉美头168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最优混合设计,探讨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与杂交玉米玉美头168产量形成、产量利润及产投比的关系,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及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各试验因子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相互间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各试验因子处于低、高水平条件下对玉米产量的作用效应分别为种植密度〉N〉P2O5〉K2O、N〉种植密度〉K2O〉P2O5,说明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是制约玉米产量的主导因素。在一定的施肥水平条件下,适当调节种植密度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与产投比。玉美头168以每公顷施纯N97.5~187.5kg、P2O,52.5—97.5kg、K2O 112.5~150.0kg,配套48000~57000株的种植密度,可获得7500kg以上产量及较高的收益和产投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施N量、施P2O5量及施K2O量对普那菊苣鲜草产量的影响,为菊苣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普那菊苣秋种次年鲜草产量与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施用量4因子间的关系,建立普那菊苣鲜草产量与试验4因子间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模拟寻优,提出普那菊苣高产综合农艺措施。[结果]普那菊苣鲜草产量≥206250kg/hm2的农艺措施:种植密度19.08万~20.54万株/hm2,每次刈割次日施纯N量82.60~97.25kg/hm2,底肥施P2O5量170.09~196.95kg/hm2,K2O量123.17~142.43kg/hm2。[结论]在普那菊苣高产栽培中,种植密度是影响鲜草产量的重要因素,其次是氮、钾肥施用量,再次是磷肥施用量,故应在合理密植、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株数的基础上,合理施用氮肥,并配合磷、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型研究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刘爱华  何庆才  胡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11-2712,2714
采用2次回归正交旋转结合设计方法,研究马铃薯白引1号生产成本、纯收益、产投比与密度、氮、磷、钾施用量间的优化数学模型。在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模拟试验提出两套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型,即产投比高于1.69,纯收入高于4000元/hm2,密度40312.5~42975kg/hm2,纯N45.045~52.5375kg/hm2,P2O5126.495~143.505kg/hm2,K2O147.015~160.99kg/hm2;产投比高于2,纯收入高于4500元/hm2,密度39697.5~43807.5kg/hm2,纯N42.323~51.57kg/hm2,P2O5124.695~145.305kg/hm2,K2O133.515~165.848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