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农业科学》2010,(4):720-720
<正>水稻品种秀水134(浙审稻2010003)系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选育的单季常规晚粳稻品种。2008年浙江省单季常规晚粳稻区试,平均667 m2产量555.0 kg,比对照秀水09增产8.8%,达极显著水平;2009年续试,产量559.7 kg,比秀水09增产8.6%,达显著水平;200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87.5 kg,比对照增产10.1%。  相似文献   

2.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是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作,2004年以徐薯18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该品种参加了2007年-2008年山东省组织的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6个点两年平均鲜薯产量2299.69kg/667m^2,比对照"徐薯18"增产337.71kg/667m^2,增产幅度为17.21%;薯干产量701.39kg/667m^2,比对照增产99.64kg/667m^2,增产幅度为16.56%;2009年参加山东省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鲜薯产量2108.93kg/667m^2,比对照徐薯18增产323.65kg/667m^2,增产幅度为18.13%,薯干产量730.34kg/667m^2,比对照增产87.68kg/667m^2,增产幅度为13.66%;增产淀粉19.06kg/667m^2。三年试验的平均烘干率为32.27%,淀粉率为21.74%,属于高产、高干、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可作为能源型的甘薯新种质。2010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浙江农业科学》2014,(12):1928-1928
菜用大豆浙农3号(原名浙农0912)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浙江浙农种业有限公司选檨育,201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豆2014002)。檨2010年参加浙江省菜用大豆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619.3 kg,比对照台湾75增产7.9%,2011檨年浙江省区试平均每667 m^2檨产量603.8 kg,比对照增产17.4%,均达极显著水平;2年区试平均每檨667 m^2产量611.6 kg,比对照增产12.4%。  相似文献   

4.
油菜浙油51     
《浙江农业科学》2014,(12):1905-1905
油菜浙油51(原名M417)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檨有限公司选育,201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油2014001)。檨2010-2011年度参加浙江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193.2 kg,比对照浙双72减产檨檨0.9%,减产不显著;每667 m^2产油量89.3 kg,比对照增产4.8%。2011-2012年度省油菜区域试檨验平均每667 m^2产量169.4 kg,比对照增产0.8%;每667 m^2产油量83.0 kg,比对照增产13.2%。  相似文献   

5.
《浙江农业科学》2016,1(11):1936
<正>1浙粳99系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联合选育的单季常规晚粳稻品种(浙审稻2016005)。株型紧凑,茎秆较粗,穗大,落粒性较好。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稻种植。1.1产量表现2013年浙江省单季晚粳稻区试每667 m~2产量630.2 kg,比对照秀水09增产6.5%,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续试每667 m~2产量637.8 kg,比对照秀水09增产9.4%,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省生产试验每667 m~2产量600.8 kg,比对照增产8.3%。1.2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剑叶短挺,叶色淡绿,穗大、直立、着粒密,谷粒椭圆形,颖尖  相似文献   

6.
《上海农业学报》2006,22(4):F0004-F0004
(1)矮杆、大穗杂交晚粳稻、适合在上海、浙北、苏南、皖南等地作一季晚稻或早茬口双季晚稻种植。2003年上海市杂交粳稻区试,比对照增产6.7%。2007年上海南汇区示范方平均产量628kg/666.7m^,比嘉花一号增产10.4%。2005年杭州市单位季晚稻区域试验比对照增产10.5%。  相似文献   

7.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甬优1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农业科学》2010,(1):171-171
甬优12(原名05G364)为半矮生株型。在2008年百亩示范方中,方内攻关田每667m^2产量达836.69kg,创浙江省晚稻单产吉尼斯记录。2007—2008年参加浙江省单季杂交晚粳区试,平均667m^2产量565.4kg,比对照秀水09增产16.2%。  相似文献   

8.
2002年从江苏省徐州市农科所引进14个粳稻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筛选适合湖南资兴市种植的优良品种,然后示范推广,从而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民对粳米的需求,并为青岛啤酒公司提供优质粳米新品种服务。经过试验,筛选出9优418、9优138和69优8号3个品种,产量水平分别为667m^2464.0kg、417.0kg和400.0kg。这3个品种比其它品种显著增产,示范产量达到481-500kg/667m^2,比其它籼稻增产38254kg/667m^2。且品质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9.
《浙江农业科学》2011,(6):1223-1223
系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品种(浙审瓜2011002)。2007年省露地西瓜区试平均667 m2产量2451.6 kg,比对照京欣1号增产0.8%;2009年省露地西瓜区试平均667 m2产量2246.1 kg,比对照增产0.5%;2010年省露地西瓜生产试验平均667 m2产量1749.5 kg,比对照增产3.6%。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优良品种威芋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铃薯优良品种威芋3号是引用黑龙江克山农科所马铃薯“克疫”品种的实生籽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抗逆性强,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品比试验平均产量为2143.3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25.1%;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676.20kg/667m^2,比对照增产5.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2015.17kg/667m^2,比对照增产35.11%。该品种适宜在中高海拔1450-2200m的地区种植。2002年11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667m^2平均产量472.05kg.较对照京冬8号增产8.61%.增产极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第七位:2009~2010年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667m^2平均产量471.45kg.较对照京冬8号增产13.29%,增产极显著,居16个参试品种第二位;2009~2010年天津市冬小麦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推进上海市优质水稻品种在市郊的推广应用,充分展示新品种的特征特性,特进行了"光明粳2号"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光明粳2号"直播栽培展示方的每667 m2实际产量为625.6 kg,比对照"秀水134"增产3.71%;3个展示点平均每667 m2产量为583.2 kg,比对照"秀水134"减产5.08%。  相似文献   

13.
《浙江农业科学》2011,(6):1257-1257
佳乐原名为荃银佳乐(浙审瓜2011001),为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2008-2009年浙江省露地西瓜区试平均667 m2产量2 583.4 kg,比对照增产8.1%。2010年省露地西瓜生产试验平均667 m2产量1 745.1 kg,比对照京欣1号增产3.4%。  相似文献   

14.
以金山57为对照,进行甘薯新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中,宁薯6号的鲜薯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3 132.4 kg,比对照增产28.81%;泉薯76的薯干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794.4 kg,比对照增产22.81%。  相似文献   

15.
正1嘉67系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所)联合选育的单季常规晚粳稻品种,201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16002)。该品种株型紧凑,株高适中,长势繁茂,后期转色好,丰产性好。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稻种植。1.1产量表现参加浙江省单季晚粳稻区试,2013年平均每667 m~2产量662.5 kg,比对照秀水09增产12.0%,  相似文献   

16.
通菊一号是以通0664为母本,通0679为父本选配的两系杂交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7-2008年产比、鉴定试验,平均产量2823.kg/667m2,比对照杂交一号增产26.4%;2008-2009年内蒙古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290.kg/667m2,比对照增产24.8%;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361.4kg/667m2,比对照增产28.4%;小面积试种,最高产量达5000kg/667m2以上.2010年3月经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通菊一号.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17,(17):6-7
k玉米新品种金都玉808系用自选系BD0602为母本、外引系QR273为父本,于2010年杂交组配育成的黄粒单交种。该品种于2011年种植观察,表现突出;2012年在兴义参加品种比较试验,每667 m~2产量654.17 kg,较对照黔单16增产13.1%;2013年参加贵州省区域试验G组平均每667 m~2产量647.5 kg,比对照增产9.67%,增产极显著;2014年完成贵州省省区域试验G组续试和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672.2 kg,比对照增产16.67%;两年平均每667 m~2产量659.9 kg,比对照增产13.13%,20个试点19增1减,增产点达95%;2014年省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594.4 kg,比对照增产14.14%,9个试点8增1减;2015年报审。本文对这一品种的选育、栽培、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论述,旨在促进在贵州中上等肥力土壤的粮食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6,(2):14-15
宁粳6号是由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5050;具有抗性好、米质较优、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等优点;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国家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648.8kg/667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2.73%;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624.6kg/667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6.47%;生产中应注意培育壮秧、适期移栽、科学肥水运筹、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19.
1 产量表现 泉花327系于1998年引进我区(笏石农业示范场)试种,667 m2荚果产量304 kg,比对照品种粤油551增产28%,比泉花10号增产12.4%.1999年试种平均667 m2产量315 kg,比对照粤油551增产32.9%,比泉花10号增产14.5%.2000年试种平均667 m2产量385.7 kg,比对照泉花10号增产39.3%.2001年(在忠门镇安柄村)示范3.33 hm2,经验收667 m2产量310 kg,比泉花10号增产10.5%.4年的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一般667 m2达300 kg左右,计划在我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0.
寒地水稻秸秆还田配施氮素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了水稻秸秆在不同处理条件下还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以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秸秆还田后对水稻产量均产生增产作用,增产范围在2.7%~10.6%。其中秸秆全量还田(500kg/667m^2)配施碳铵14kg/667m^2+碳酸钙20kg/667m^2时水稻产量最高,达到553.4kg/667m^2,比对照每667m^2增产10.6%;其次是秸秆半量还田,配施碳铵14kg/667m^2的处理,667m^2产547.8kg,比对照667m^2增产9.5%;秸秆全量还田+施碳铵6kg/667m^2的处理产量最低,增产率为2.7%。同一调查日期内各处理株高相近。处理4对水稻稻瘟病、胡麻斑病、褐变穗等病害的抗性明显增强,稻瘟病发病率降低20%,抗倒伏和抗早衰能力明显增强。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穗粒数、空瘪率呈递增趋势,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碳铵施用量与产量呈良好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1。处理4比处理3每667m^2增产水稻18.3kg,增产率为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