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小麦孢囊线虫病瘿瘤密度对麦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小麦孢囊虫病典型症状-根据部形成瘿瘤及其密度变化,探讨了该病害对小麦苗期生长影响,结果表明,瘿瘤密度与麦苗长势呈极显著负相关;瘿瘤密度在0.21-1.83,麦苗主茎高降低27.5%-45.4%,单株分蘖减少4.3%-77.0%,叶片减少7.9%-65.7%,次生根条数及根生分别减少1.3%-61.6%,8.0%-71.9%,瘿瘤密度达4.22以上时,麦苗不能形成分蘖和次生根,且弱小黄化严重而及早枯死。  相似文献   

2.
津效潮土磷素组成及其演变规律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1993年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天津效区潮土磷互组成及其演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潮土磷素组成以无机磷为主,其中又以酸钙盐最多,其次是闭蓄态磷酸盐,而磷酸铝盐和铁盐所占比例很少,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速率磷影响显著,变幅也最大,其中化肥的影响高于有机肥,平均每施入28kg/hm^2或亏缺磷素45kg/hm^2,土壤速效磷约升或降1mg/kg。潮土速效磷 累积与下降呈阶段性,开始1-2年变幅大,  相似文献   

3.
应用半矮生基因sd-1选育矮秆大库容量水稻新品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穗高秆品种Akenohoshi与半矮生粳型系统SC-TN1杂交后代F5的6个品系及其亲本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品系与亲本遗传性状的表现及其联系。结果表明,通过改善sd-1基因的遗传背景,使半矮生性及优良株型的特性与大库容量相结合是可能的,能够从中培育出有更高产量潜力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4.
种子蛋白与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4种感枯萎病棉花及其抗病后代的种子蛋白。棉花种子蛋白主要有分子量约为14KD、16KD、23KD、27KD、30KD、34KD、41KD、46KD的8种组分。抗病类型及其相关的敏感品种间,种子蛋白组分差异甚微,但蛋白组分量有较大差别.其中抗病类型的α-和β-,尤其是β-组分显著高于敏感品种.α-及β-组分不含二硫键,它们含量的增加可能与棉花抗枯萎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钾肥对杂交玉米制种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华  刘敏  张久宇 《种子科技》2002,20(2):102-103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在施用不同数量钾肥条件下,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和幼苗生理素质的变化、钾肥施用量与种子产量及其幼苗生理素质的关系,得出在北方白浆土中等肥力条件下,亩施K2O 0-25kg范围内,玉米杂交制种的种子产量及其幼苗生理素质与钾肥的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的测验结果,并测验出在亩施K2O 15kg时种子平均亩产比对照增产27.7%,达到显著水准,是其最佳施用量,同时,测定了在施用钾肥条件下,玉米杂交制种的光合作用性能,籽粒灌浆速度和植株与籽粒中氮磷钾含量的变化,证明了定量施用钾肥对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及其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影响和生理功效,其生理学机理在于钾肥既能影响光合作用,又能影响氮磷钾营养的吸收,输送,供应和积累,从而影响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6.
除草剂对水稻、稗草种子萌发后幼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四种酰胺类除草剂:SY-8602、JCA-84、DHL-96和丙草胺,分别处理处于胚芽鞘期的水稻和稗草幼苗,测定一系列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研究酰胺类除草剂对作物与杂草生长影响的差异性及其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四种除草剂对胚芽鞘期水稻和稗草幼苗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0.5mg/L的丙草胺毒性最大;除草剂处理后稗草和水稻幼芽的膜相对透性增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扦草幼芽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水稻幼芽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夏播芝麻对氮、磷、钾等9种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及其与干物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夏播芝麻在不同生育阶段各器官的营养元素含量分配状况不同。在全生育期内营养器官中的各元素含量前期高后期低,生殖器官中的元素含量则一直增加。磷、钙、锌和铜在花期-封顶吸收积累量最多,与芝麻干物质积累基本同步;而氮,钾、镁、锰和铁的吸收超前于干物质积累,在苗期-花期阶段积累达到高峰)。施肥影响各营养元素在体内的含量,积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冬作--杂交水稻制种--鲜食特用玉米”栽培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分析了该模式的经济效益及其优点。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新的种子贮藏蛋白分离与品种鉴定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原理,特点及其在小麦,水稻,燕麦等作物贮藏蛋白分离与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多点试验,探讨了地膜玉米中混播芸豆的密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出了地膜玉米及其混播芸豆产量,产值皆高的最佳芸豆混播密度是1/3-1/2混播。  相似文献   

11.
高粱SSA-1无融合生殖特性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去雄杂交鉴定、遗传分析,对高粱SSA-1无融合生殖系的结实特性,无融合生殖频率及其遗传行为进行了鉴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SA-1具有自主结实特性,其自主结实为13.3-32.7%。绳索产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无融合生殖频率为25.5%-52.2%,为的兼性无融合生殖类型。该系无杂交不孕性,无融合生殖表达不受授粉方式,父类型等因子的影响,是目前无融合生殖研究以及固定杂种优势的良好基因材料。  相似文献   

12.
川中丘区“麦/玉/苕”模式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川中丘区“麦/玉/苕”模式玉米的播种期,栽植密度和氮化肥用量对产量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郑单14在育苗移栽,地膜栽培条件下产量6.75t/h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的:播种期3月5-15日,栽植密度6.4-7.0株/m^2,氮化肥用量220-270kg/hm^2。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以节肢动物的外壳以及低等植物的细胞壁中提取甲壳素的方法。甲壳素脱乙酰基即可制取壳聚糖。由于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成膜,拉丝性能,且壳聚糖无毒,无味,再进一步用壳聚糖与淀粉按一定比例混合,糊化,制成可食性淀粉--壳聚糖合成薄膜。实验结果表明,当二者以1:1比例混合时,糊化后制得的合成薄膜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水溶胀性,本文初步探讨了壳聚糖--淀粉合成薄膜的性质及其在食品工业和其他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地区近年来广泛种植的9个高产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高产小麦茎鞘贮藏物质对穗的贡献率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茎鞘贮藏物质对穗的贡献率存在基因型差异,同一基因型不同节间贮藏物质对穗的贡献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以倒2-3节间对穗的贡献率率最在,茎鞘贮藏物质对穗的贡献与株高,千粒重、茎鞘转运率抽穗后20d的茎鞘及各节间的积累量,倒2-3节间对穗的贡献率,抽穗后20d的灌浆速率和净同化率,以及抽穗后10d的单茎光合面积成正相关,而与茎粗,旗叶面积不相关,与抽穗后30d的净同化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BR及其与IAA、2,4-D、KT和6-BA等配合使用对陆地棉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分化、体细胞胚胎和根器官发生的影响。BR0.01mg/L能使陆地棉Coker201、312两品种分化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并有效地保持该种愈伤组织的生活力和胚胎发生能力。BR0.01mg/L+IAA0.5mg/L促进Coker201、312两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BR0.01mg/L+2,4-D0.05mg/L能诱导所有供试品种产生疏松黄绿色愈伤组织,2,4-D用量逐步降低或除去后,一些品种便分化产生胚性愈伤组织或体细胞胚状体。另在BR与IAA的某些组合中还观察到根器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麦棉套种不同间距对棉花生态环境及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2-1994年研究了套种春棉5-2式配置方式麦棉不同间距的生态环境,及其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棉间距越大,虽然光、热、水环境因子综合作用有利于棉苗生长,但因棉花的小行距太小,不利于棉株中、后期生长发育和获得高产量。3年结果表明·采用5-2式配置方式公顷产皮棉1500kg和1500kg以上,伏前桃和伏桃应占“三桃”总数的45%以上和52%以上,麦棉间距以26.7-33.3cm为好.研究结果可作为黄淮海地区推广麦套春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稻瘟病菌致病毒素对野败型不育细胞质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稻同核异质野败型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及其保持系珍汕97B为材料,用稻瘟病菌90-2菌株产生的致病粗毒素浸养处理二叶期黄化幼苗,以探讨专化性致病菌株稻瘟病菌90-2致病组毒素对野败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呼吸的专化性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稻瘟病菌90-2菌株粗毒素对珍汕97A,97B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差异,珍汕97A的呼吸作用对毒素处理更敏感,受抑制强于珍汕97B,并且,未处理的珍汕97B匀浆液的呼吸强度一  相似文献   

18.
利用澳大利亚不同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小麦配制的4个组合的F4代材料,研究了小麦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等位基因变异及其对面团和面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由Glu-D1位点内等位基因d控制的5+10亚基和由Glu-B1位点内等位基因i控制的17+18亚基,分别比其相应的等位基因a控制的2+12和等位基因e控制的20x+20y亚基可以显著地提高面团和面时间;Glu-3位点内同源染色等位基因之间对面时间具有加性和  相似文献   

19.
燕麦染色体C—分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倍体燕麦Avena strigosa为材料,进行染色体C-分带方法研究,确定了最佳分带流程。以Giemsa与Wright混染效果最好,A.strigosa的7对染色体C-带差异明显,各对染色体带型互异,但都有两条端带,对每要色体的C-带特征作了分析。最后讨论了影响C-分带效果的因素及燕麦染色体C-分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10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和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分析了结实期水稻根系和籽粒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ABA)浓度的变化及其与籽粒灌浆速率和稻米蒸煮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早期(花后0~12 d)根和籽粒玉米素+玉米素核苷(Z+ZR)浓度以及灌浆中期(花后13~26 d)根和籽粒ABA浓度与籽粒起始生长势、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糙米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726* ~ 0.984**),与活跃灌浆期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749* ~ -0.834**)。灌浆中、后期(花后27~40 d)根和籽粒Z+ZR浓度与活跃灌浆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689* ~ 0.932**),但灌浆后期Z+ZR浓度与灌浆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826** ~ -0.927**)。灌浆中期和后期根和籽粒Z+ZR浓度与胶稠度及碱化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722* ~ 0.896**),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633* ~-0.778**)。灌浆中期根和籽粒ABA浓度与胶稠度及碱化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3** ~ -0.913**),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803** ~ 0.871**)。不同灌浆期ZR或ABA处理对籽粒灌浆、稻米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与内源激素同灌浆特征参数和稻米蒸煮品质指标的关系基本吻合。表明根和籽粒细胞分裂素和ABA对籽粒灌浆和稻米蒸煮品质起调控作用,其调控的正、负效应取决于灌浆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