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桑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自然受精的桑种子的下胚轴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 ,MS +NAA( 1 0mg) +6 BA( 0 .5mg)为培养基诱导的愈伤组织生长正常 ,具有不定芽的分化能力。MS +2 ,4 D( 1 .0mg/L) +6 BA( 0 .5mg/L)诱导的愈伤组织没有分化能力 ,结构疏松并呈现褐变现象。愈伤组织分化培养与继代培养中 ,内源激素测定发现 :培养前期 ,前者的ABA、IAA和GA的含量均较后者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 ,而培养后期 ,后者的ABA有较大的上升 ,IAA和GA的含量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差巴嘎蒿苗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自然干旱环境条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差巴嘎蒿苗期的根系与叶片中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差巴嘎蒿苗期的抗旱性与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减少,差巴嘎蒿苗期的叶片和根系中内源激素ABA和GA3呈增加趋势,IAA和ZR呈减少趋势;IAA/ABA和ZR/ABA的比值降低较为明显,但对GA3/ABA、GA3/IAA、ZR/GA3和ZR/IAA影响较小,表明差巴嘎蒿幼苗通过调节自身内源激素含量及比例来适应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有毒植物大狼毒(Euphorbia jolkinii)对优良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并从生理学层面揭示其作用机制,本试验以优良牧草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穴盘培养法,开展大狼毒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理及内源激素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狼毒根、茎叶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产生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P<0.05),抑制效果存在部位差异和“浓度效应”,具体表现为根浸提液抑制强度大于茎叶浸提液,高浓度浸提液抑制强度大于低浓度浸提液。在大狼毒根、茎叶浸提液的化感作用下,多年生黑麦草幼苗MDA含量升高,抗氧化酶SOD和CAT活性增强,内源激素ABA含量升高,GA,IAA,ZT,JA,SA含量下降,多年生黑麦草幼苗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相连克隆分株在差异光周期下内源激素的变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野牛草相连克隆分株在相反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含量进行了测定,探讨植物内源激素在生物节律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野牛草内源激素IAA、GA、ABA及ZR含量在一天内呈现节律性变化规律,同时,在差异光周期下,野牛草相连克隆分株叶片的内源激素水平趋向于同步化,并且倾向于内源生物节律较强的分株。其中,差异光周期处理1周后,在全光照条件下,野牛草克隆分株在断开状态时,叶片中IAA、GA、ABA及ZR含量在24h内基本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而野牛草克隆分株叶片中IAA、GA、ABA及ZR含量在24h内的变化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5.
以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冷蒿植株为供试材料,在花期内测定不同居群冷蒿营养枝、生殖枝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花期发育过程锡林浩特市与鄂托克旗冷蒿中IAA、A9.BA、GA3含量变化均差异显著。其中三者的浓度关系为:GA3>IAA>ABA。两试验区进入花期内源ABA浓度都呈上升趋势,可以确定其对冷蒿而言是促进成花的激素。IAA与GA3进入花期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表明二者对于成花具有抑制作用。内源激素比例分析表明,两试验区ABA/IAA和ABA/GA3比值进入花期呈上升的趋势,到盛开期达到顶峰,之后迅速降低,反映出激素的平衡对于其成花亦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物种衣剂包衣对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不同质量浓度的黄腐酸(50、200、600 mg/L FA)+高吸水树脂+多菌灵以及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25、50、100 mg/L GA3)+高吸水树脂+多菌灵制作成6种生物种衣剂,对隔年桑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包衣后的桑种子发芽率以及脂肪酸含量、α-淀粉酶活力、幼苗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出苗率、幼苗根长及幼苗鲜质量均比对照提高,其中赤霉素种衣剂2号(含50 mg/L赤霉素)和黄腐酸种衣剂2号(含200 mg/L黄腐酸)的效果最好:分别使桑种子发芽率提高21%、16%;分别使桑种子萌发时的脂肪酸含量提高79%、63%,α-淀粉酶活力提高34%、30%,根系活力提高82%、55%,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5%、12%;分别使出苗率提高27%、29%,幼苗根长提高5%、7%,幼苗鲜质量提高22%、19%。依据试验结果认为,采用生物种衣剂对桑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对桑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7年生贵妃芒嫁接树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产期调节过程中,贵妃芒花芽分化期间4种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核苷素(ZR)、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成花的关系。结果表明:喷施乙烯利催花明显提高ZR的含量,提高ABA/GA3、ZR/GA3、ABA/IAA的比值,有利于花芽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状况转变,促进芒果花芽分化。芒果花芽分化过程中GA3的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的,高水平的IAA、ABA的有利于芒果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外源激素对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种子破除休眠和幼苗生长生理的作用,本研究分别设置3个浓度的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野牛草进行浸种处理,浸种后进行发芽试验,对浸种后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内源激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赤霉素浸种可以有效增强野牛草种子发芽力,提高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其中,2 000mg·L-1的赤霉素处理效果最显著(P0.05);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浸种可以有效增强野牛草种子的生活力。2)赤霉素处理有助于野牛草幼苗地上部的生长;生长素处理对野牛草幼苗地下部和根冠比有显著(P0.05)的增强作用,其中较低浓度(250mg·L-1)处理效果最明显。3)1 500mg·L-1赤霉素与450mg·L-1生长素浸种均可显著(P0.05)提高野牛草幼苗可溶性糖与淀粉的积累。4)较高浓度的外源赤霉素和生长素浸种处理会使野牛草幼苗内源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ABA)含量上升,其中,2 000 mg·L-1的赤霉素和450mg·L-1的生长素浸种效果最佳。综上所述,打破野牛草种子休眠、促进地上部生长及其幼苗内源赤霉素含量的最佳试剂和浓度为2 000 mg·L-1的赤霉素,增加可溶性糖和淀粉在野牛草幼苗期积累的最佳试剂和浓度是1 500mg·L-1的赤霉素;促进野牛草幼苗地下部生长的最佳试剂和浓度是250mg·L-1的生长素,增加野牛草幼苗内源生长素和脱落酸含量的最佳试剂和浓度是450mg·L-1的生长素。  相似文献   

9.
节节麦入侵已严重威胁到我国小麦的生产。节节麦种子具有较强的休眠特性,探讨赤霉素(GA_3)浸种对其破眠及发芽特性的影响,旨在为节节麦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利用0、100、200、300、400、500 mg·L~(-1)的GA_3对种子进行处理,首先进行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的测定,并检测了500 mg·L~(-1) GA_3及蒸馏水处理节节麦种子发芽过程中保护酶活性、MDA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GA_3浸种处理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其中以500 mg·L~(-1) GA_3处理最为显著。此外,光照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均明显高于黑暗条件,表明节节麦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光照条件;2)与蒸馏水处理相比,500 mg·L~(-1)的GA_3处理提高了种子内SOD及POD活性,减轻了质膜氧化损伤程度,致使MDA含量持续下降,从而促使种子朝有利于发芽的方向发展。此外,500 mg·L~(-1)GA_3处理在提高种子内促进生长内源GA_3、IAA及ZR含量的同时,并降低了抑制生长的内源ABA含量,致使GA_3/ABA、IAA/ABA和ZR/ABA值均明显高于蒸馏水处理,最终促进了节节麦种子的发芽。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葛藤对喀斯特山区土壤富钙环境的适应机制,以3份不同产地葛藤种质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50、100、150和200 mmol·L-1 CaCl2)钙盐胁迫对3份葛藤种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系统及植物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钙盐胁迫浓度升高,澳大利亚(AUS)和江苏(JS)种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种子萌发率、萌发速度及种苗生活力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湖南(HN)种质在胁迫浓度为100 mmol·L-1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升高;3份葛藤种质幼苗叶长、叶宽、株高和生物量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显著升高;叶片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先增后降;AUS和HN种质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增后降,JS种质表现为显著上升;HN和JS种质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升高,AUS种质则表现为先升后降;3份葛藤种质叶片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除JS种质)含量均先增后减。0~50 mmol·L-1 CaCl2胁迫对3份葛藤种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抑制不显著,150~200 mmol·L-1 钙盐胁迫显著抑制3种葛藤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HN种质种子依靠种子休眠抵御钙盐胁迫,说明葛藤幼苗对低钙盐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中高钙盐浓度胁迫时,葛藤幼苗通过提高自身渗透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增加部分激素含量、改变地上地下生物量等方式积极调节自身生理代谢, 以适应高钙盐环境。结合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除Pro含量和APX活性外,其余指标均可作为评价3份葛藤种质耐盐性的主要指标,3份种质的耐盐性大小顺序为JS>HN>AUS。  相似文献   

11.
节节麦入侵已严重威胁到我国小麦的生产。节节麦种子具有较强的休眠特性,探讨赤霉素(GA3)浸种对其破眠及发芽特性的影响,旨在为节节麦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利用0、100、200、300、400、500 mg·L-1的GA3对种子进行处理,首先进行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的测定,并检测了500 mg·L-1 GA3及蒸馏水处理节节麦种子发芽过程中保护酶活性、MDA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GA3浸种处理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其中以500 mg·L-1 GA3处理最为显著。此外,光照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均明显高于黑暗条件,表明节节麦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光照条件;2)与蒸馏水处理相比,500 mg·L-1的GA3处理提高了种子内SOD及POD活性,减轻了质膜氧化损伤程度,致使MDA含量持续下降,从而促使种子朝有利于发芽的方向发展。此外,500 mg·L-1GA3处理在提高种子内促进生长内源GA3、IAA及ZR含量的同时,并降低了抑制生长的内源ABA含量,致使GA3/ABA、IAA/ABA和ZR/ABA值均明显高于蒸馏水处理,最终促进了节节麦种子的发芽。  相似文献   

12.
外源植物激素对东方山羊豆响应盐胁迫的调控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聪  张清斌  顾祥  韩青  朱忠艳  王承军  穆尼热 《草业科学》2012,29(12):1910-1914
为确定东方山羊豆(Galega orientalis)种子萌发及苗期耐盐性,明确在盐胁迫条件下,植物生长激素对东方山羊豆种子萌发及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不同NaCl浓度(0、25、50、100、150、200 mmol·L-1)梯度及不同植物生长激素处理下的东方山羊豆种子萌发率、幼苗脯氨酸、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东方山羊豆种子和幼苗对盐胁迫比较敏感,东方山羊豆能够适应50 mmol·L-1浓度以内NaCl胁迫,50 mmol·L-1浓度以内NaCl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小,随着NaCl浓度的增高,种子发芽率和幼苗丙二醛、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GA3可以提高150 mmol·L-1浓度以内NaCl胁迫条件下东方山羊豆的种子萌发率;NAA适合调控东方山羊豆幼苗在中、低盐浓度下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绵果荠(Lachnoloma lehmannii)无菌苗培养体系,以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消毒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对影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种子消毒适宜方法为种子流水冲洗1~2 min,70%酒精浸泡1 min,0.1% HgCl2消毒1.5 min;2)光照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而幼苗的不同部位对光照有不同响应;3)种子萌发对低温有依赖性,而幼苗生长需要一定的高温;4)适宜激素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而幼苗的不同部位对激素有不同反应。因此,绵果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适合培养体系为把种子消毒后接种无激素的MS,放在变温为15 ℃/5 ℃的光照条件下培养4~5 d,萌发后转至温度为(25±1) ℃的光照条件下培养,发芽率达到90%,比对照高16%,且幼苗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梨种子对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鸭梨’和‘新高’果实发育期间果肉和种子中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种子中ABA和ZT含量变化基本相似,但新高ABA、ZT含量高于鸭梨,鸭梨IAA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处于下降趋势,而新高先升高后降低,鸭梨GA3含量随着果实发育先下降后上升,而新高出现两次高峰一次低谷且整体下降的趋势。两个品种果肉中IAA、GA3、ABA和ZT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新高IAA、ABA含量高于鸭梨,70天之前新高GA3含量高于鸭梨,然而随着果实发育,鸭梨GA3含量又高于新高,并且鸭梨出现两次高峰,果实发育到80天后,新高ZT含量高于鸭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外源IAA浸种对干旱胁迫下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 Scop.)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生长素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浸泡处理红豆草种子24小时,测定干旱胁迫后红豆草的种子萌发、幼苗表型及其生理生化等指标。结果表明,25 mg·L-1IAA浸种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红豆草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大,并且能够促进主根延伸,改善根冠比和叶绿素的含量。此外,25 mg·L-1 IAA浸种处理能够提高干旱胁迫下红豆草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的含量,以及降低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缓解干旱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但是,高浓度的外源IAA(100 mg·L-1)浸种则抑制了红豆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发育。因此,25 mg·L-1 IAA浸种有助于红豆草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的耐旱性,为优质牧草红豆草在干旱地区的高效种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休眠玉米种子内源激素的含量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元奇  冷亦峰  夏超  周树峰  兰海 《草业学报》2015,24(12):213-219
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7个不同休眠性的玉米自交系鲜种子内源激素ZT、GA3、IAA和AB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分析了各种激素及其相互作用对玉米种子休眠的影响,为阐明玉米种子休眠机理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ZT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与种子休眠性呈负相关性,具有对种子萌发抑制物的拮抗作用;GA3具有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的功能,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是必需的;IAA与休眠不具有相关性;ABA具有拮抗GA3的作用,诱导种子休眠,抑制萌发。种子的休眠是几种激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种子休眠程度与种子内起促进作用和起抑制作用的激素之间的比例密切相关。强休眠特性玉米自交系具有以下特征:ZT和GA3含量低,ABA含量高,ZT/ABA值与GA3/ABA值较小,各激素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7.
以45 ℃老化48 d的超干燕麦种子(含水量4%)为材料,通过水势为0(蒸馏水)和-1.2 MPa的 PEG-6000在20 ℃黑暗条件引发12 h后,分析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及幼苗活力指数,种胚细胞及线粒体的超微结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PEG引发对其萌发及幼苗生长、种胚细胞及线粒体结构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引发提高了超干燕麦老化种胚细胞及其线粒体的SOD、APX及GR活性,其种胚细胞内SOD、APX和GR活性分别提高了26.7%、20.9%和26.9%,其线粒体内SOD、APX和GR活性分别提高了19.2%、19.4%和17.1%,使种胚细胞及线粒体内MDA含量分别降低了28.3%和13.7%,并维持了其正常的细胞及线粒体结构,从而促进其萌发。然而,蒸馏水引发则相反。种胚细胞与线粒体在超干燕麦老化种子的引发过程中具有协同性,且线粒体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碱茅种子发芽检测标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以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 Parl)种子为材料,研究在10-25℃、10-30℃、15-25℃、15-30℃、20-30℃变温处理和15℃、20℃、25℃、30℃恒温以及预处理条件下,筛选确定碱茅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和光照条件条件,为碱茅种子质量检测的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碱茅种子在20-30℃ 8h高温光照16h低温黑暗条件下发芽率最高,预处理对碱茅种子发芽无显著影响。碱茅种子发芽计数时间确定为第7d进行初次计数,第14d进行末次计数。并在此温度条件下选用5个碱茅种子样品进行发芽测定,可以反映碱茅种子的发芽水平,而且硝酸钾和预先冷冻处理对碱茅种子发芽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