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蚕品种是蚕丝业重要的物质基础优质高产的家蚕新品种是整个蚕丝业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增产手段,是实现蚕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湖州素以“丝绸之府、鱼米之乡”著称。早在4700多年前,勤劳的湖州人民就已经开始栽桑养蚕。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州市蚕桑生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88年全市2.2万hm2桑园平均667m2桑产茧105kg,成为全国第1个667m2产茧超100kg的市。90年代初更是进入了蚕业生产的黄金时期。1992年全市饲养蚕种110.3万张,总产茧达40981t,平均667m2产茧125kg,蚕茧总产值达3703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2%,丝绸工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2.
临安市河桥镇是临安市首个桑园面积超万亩(667 hm2)的乡镇.2005年全镇桑园面积达到793.3 hm2,其中投产桑园700 hm2,占全市桑园总面积的28%;蚕、桑总产值2878.7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38%;27个行政村,年产茧250 t以上的村有15个,4780个养蚕农户,户均蚕、桑收入达6022元.  相似文献   

3.
蚕事传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通报》2009,40(1)
●2008年全国蚕业生产概况据中国蚕业信息网对16个蚕业主产省、区2008年蚕业生产情况调查统计,全国发种量约为1750.8万张,同比减少约17.24%;生产蚕茧约65.86万t,较去年减少约12.8万t,同比减产约16.27%;桑园面积为84.6万hm2。生产一代杂交蚕种1814.5万张,比去年减产369.7万张,同比减少约16.93%。全年收购桑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如皋市现有桑园5000 hm2,年发蚕种近20万张,产茧4000 t,位居江苏省前列。但是近几年来,家蚕中毒现象屡屡发生,很多蚕农家庭蚕种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制约我市蚕业优质高效目标实现,影响我市蚕业持续健康发展,影响我市农村稳定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湖北蚕业科技发展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兴明  吴恢  范锦 《北方蚕业》2009,30(2):66-68
湖北是我国重点蚕区之一,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栽桑养蚕历史悠久.1995年,桑园面积曾达3.33万hm2,蚕茧产量达2.25万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湖北桑园面积有所减少.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中部崛起战略,湖北蚕业生产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到2008年,桑园面积发展到3万hm2,蚕茧产量达1.35万t.伴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湖北蚕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推动了湖北蚕业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春林 《蚕学通讯》2003,23(4):41-42
1 我区蚕业现状我区的蚕业生产在 90年代前都保持持续发展的趋势 ,1 990年养蚕 2 .1万张 ,首次突破产茧 50 0t大关 ,继后四年中 ,产茧均以 2 50t速度递增 ,1 994年养蚕 4 .6万张 ,产茧 1 50 0t,茧款收入达 1 80 0万元 ,达到了我区蚕业史上的最高峰 ,涌现出产茧 1 50t的乡 1个 ,1 0 0t的乡 2个 ,50t乡 1个 ;养蚕收入 1 0~ 1 5万元的专业村 3个 ;1~ 2万元的大户 2个 ;曾出现过市劳模养蚕状元袁天奇 ,年养蚕 56张 ,收入 2 .8万余元而远近闻名。以后随着市场的变化 ,茧价下降等原因 ,全区挖桑毁桑特别严重 ,养蚕逐年减少 ,至 2 0 0 0年全区养…  相似文献   

7.
实施合同蚕业促进蚕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合同蚕业的提出 淳安县是浙江省蚕茧重点产区,产量居杭州市首位,名列浙江省第7位,蚕茧质量连续5年名列浙江省前茅,拥有桑园2666.7hm2,年产茧3000t,产值6000万元,蚕业生产已经成为淳安县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蚕茧收入是农民家庭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1 凤鸣街道蚕业概况 桐乡市凤鸣街道有14个行政村,386个村民小组,11144户农户,总人口46745人,现有土地面积5142 hm2.其中:10500户农户从事蚕桑生产,占总数的94%,28428劳动人口中有8800多人从事蚕桑产业,占31%.拥有专桑1750 hm2,桑苗800 hm2,杭白菊946 hm2,初步形成了以蚕茧为龙头,桑苗、杭白菊为主体的种植格局.2012年实养蚕种44349.25张(占桐乡市总量的17.3%),生产蚕茧2119 t,茧款收入7260.4551万元;桑苗销售产值5400万元,蚕业总产值1.27亿元,占街道农业总产值4.36亿元的29.1%,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9.
王文航 《北方蚕业》2002,23(2):38-40
柞蚕生产是辽宁的传统产业,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目前,全省每年放养柞蚕利用蚕场53.3万hm2(其中人造蚕场13.3万hm2),蚕茧产量4万t,放养面积和蚕茧产量均居国内和世界首位,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0%和70%,在国内外蚕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蚕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中,科学技术是推动蚕业发展的核心,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和推动,蚕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也就失去了继续发展和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科学技术能否发挥其支撑和推动作用,还在于是否选择正确的技术路线。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看,蚕业生产技术路线选择应遵循资源状况和规划布局决定的原则。既要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又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既要针对蚕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又要考虑重庆市的农业人多地少、劳动力外出转移严重的现状。只有充分实现蚕业资源与合理地规划布局相结合,才能发挥蚕业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比较优势,不断发展。1重庆蚕业发展的现状重庆蚕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1994年就达到发种250万张,产茧5.1万t,蚕农茧款收入6.2亿元。生产规模仅次于江苏、浙江和四川,居全国第四位,是全国重点蚕业生产基地之一。经过13年的发展,虽然启动了多项蚕业发展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但生产规模不但没有向前发展,反而出现一直徘徊不前的局面。2007年发种仅89.8万张,产茧2.818万t,蚕农茧款收入4.1亿元,蚕业生产规模从全国的第四位落到了第九位。为了使重庆蚕业从徘徊中走出困境,总结重庆蚕...  相似文献   

11.
王进  牛虹 《蚕业科学》1999,25(1):53-56
黄土高原年平均气温72℃,降雨450mm以上,气候较宜种桑养蚕。利用栽植隔坡反坡梯田桑、垄槽灌桑、沙田条桑、地埂桑、条墩桑等构成生态-生产型桑园,既可发展蚕茧生产,成为富民富县的支柱产业,又可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土壤、改善生态环境和气候。本文提出在陕北建成10个生态蚕业基地县,达到有效桑园4万hm2,年产茧18万t的生产规模,即可构成陕北生态蚕丝产业格局,获得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东台市注重蚕桑规模经营,形成蚕茧资源优势,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1994年,桑园面积达到1.42万hm2(公顷),年产茧1.625万t,1/5hm2(亩)桑收入达到1850元。该市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蚕桑生产,抓蚕桑基础建设,优化养蚕布局,加强产、加、销衔接,搞好配套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的桑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笔者从浙江的桑种,桑树种质资源及对资源的利用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阐述了浙江省的桑树种质资源对我国蚕业发展的贡献,并相信仍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蚕桑综合利用是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江苏省是蚕桑生产大省,桑、蚕及其附属物和衍生物资源丰富,综合利用的潜能很大.文章结合江苏省蚕桑综合利用实际,分析蚕桑综合利用几种发展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了当前江苏省蚕桑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蚕桑综合利用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构建蚕桑药食用途育种技术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分析现行蚕、桑育种技术的基础上,以蚕、桑资源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开发为着眼点,提出了以蚕、桑资源的食用营养成分、药理活性及其物质基础为依据,以药用活性成分及食用营养成分为首要选育目标,选育一批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高且成分优、抗性强、产量高、口感好的蚕、桑新品种,以拓展现有的蚕、桑育种模式,构建蚕、桑药食用途育种技术体系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桑叶和桑枝的综合利用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桑树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广泛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促进传统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桑叶富含多种保健和营养成分,桑叶茶和桑叶饲料开发已初具规模;桑枝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桑枝食用菌栽培、桑枝地板、桑枝造纸以及桑枝制药原料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7.
桑树生态产业与蚕丝业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全球普遍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森林休戚相关,这也为桑树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随着桑树作为生态林树种在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盐碱地治理、退耕还林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桑树生物资源作为家蚕饲料以外的多用途开发价值被认识和发掘,桑树产业具有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特点逐渐崭露。发展桑树生态产业,开展桑树生态产业工程的建设,不仅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延伸和丰富蚕丝产业链,培育循环经济模式,以此带动我国脆弱生态区的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和发掘桑树的生态功能,正确把握桑树生态产业和传统蚕丝业的关系,建立各种类型桑树生态产业模式以及相应的蚕丝业生产与经营模式,开展适应生态产业的桑树科学研究,对推动桑树生态产业及蚕丝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加快蚕业产业化的步伐已经成为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农科教相结合加速推进了现代蚕业园区建设;加速了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辐射;提高了蚕业科技推广的到位率,加速实现了蚕桑生产的规模效益;能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紧密结合的优势,提高厂蚕区蚕农的整体素质;通过建立蚕桑科技户和养蚕示范大户,促进了高效蚕业的发展和蚕业产业化的进程。因此,以农科教相结合为手段。走产,学,研和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是一条初步实现蚕业产业化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9.
桑树良种化与蚕业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一乐 《蚕业科学》2003,29(1):7-13
桑树品种是蚕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优良桑树品种的推广应用对提高桑叶产量、改善桑叶品质、增强桑树对不良环境的抵抗性 ,进而对增加蚕茧产量 ,提高茧质、种质、丝质都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蚕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加快我国桑树良种化进程 ,促进蚕桑生产朝“两高一优”农业发展 ,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根据桑树生长和蚕桑生产的特点,分析热带一亚热带(珠江流域)蚕区洪涝灾害、干旱、低温冻害、冰雹灾害等自然灾害发生、危害特点及对蚕业生产的影响,提出蚕桑防灾减灾及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