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不同阶数灰色系统模型的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为短生命周期种类,是西北太平洋经济头足类之一。优化资源丰度预测模型能够更科学、有效地为渔业生产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1998—2016年北太平洋柔鱼生产统计数据,采用GM(1,1)模型对不同时间长度的资源丰度(CPUE)进行分析,选择相对误差和方差最小的CPUE序列作为母序列,与太平洋年代际震荡指数 (PDO)、产卵场平均海表温度(SGSST)、育肥场平均海表温度(FGSST)、产卵场平均叶绿素浓度(SGC)、育肥场平均叶绿素浓度(FGC)等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以此分别建立6个不同阶数的灰色预测模型[GM(0,N)模型和GM(1,N)模型],筛选误差最小的模型作为预测柔鱼资源丰度的最佳模型。结果表明,以8年CPUE序列的建模为最佳,其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为6.28%;同时,GM(0,N)模型的预测精度普遍比GM(1,N)模型的要高,其中包含2月SGSST、10月FGSST、8月FGC和10月PDO的GM(0,5)模型为最优,拟合相对误差为3.87%,预测相对误差为1.18%,可作为预测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的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2.
对2011年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获统计数据,进行了12个不同尺度的划分,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别计算了各尺度下柔鱼资源丰度的空间分布格局的特点.结果表明:块金值和基台值在不同尺度下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其他参数表现有所差异;中小尺度下半变异函数拟合模型主要为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变程呈线性分布,空间自相关性相对较强;而大尺度下半变异函数拟合模型均为高斯模型,变程呈现上下波动趋势,空间自相关性相对较弱.结合西北太平洋柔鱼群体自身的种群结构特征以及海洋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尺度下空间结构差异主要反映了柔鱼群体自身的种群结构特征,中尺度下主要反映了海洋环境对柔鱼群体结构产生的影响,而大尺度下变量的随机性和变化幅度较大,体现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弱,可能受海洋环境的影响过大而不适于柔鱼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未来日本海和东海海域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灾变年份进行预测,采用灰色系统年灾变预测GM(1,1)模型方法,根据1990—2014年日本海和东海海域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建立了多种灰色年灾变预测GM(1,1)模型,并比较该海域太平洋褶柔鱼建立的丰歉年灾变预测模型的精度,选择最优模型,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丰歉年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海域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资源丰度的丰年将发生在2020、2034、2052年,歉年将发生在2067、2125、2272年。研究表明,日本海和东海海域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资源丰度的灾变预测最优模型参数|a|0.3,为一级精度模型,可用于该资源丰度的长期灾变预测。  相似文献   

4.
2003-2012年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丰度年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茎柔鱼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头足类,也是我国大陆鱿钓渔业最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根据中国大陆鱿钓船2003-2004年、2006-2012年9年的渔业生产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对秘鲁外海茎柔鱼的资源丰度进行CPUE标准化,分析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丰度年际变化。经显著性检验,得到最终选择加入模型的自变量有年、月、纬度、经度、叶绿素浓度、年与经度交互项、年与纬度交互项、月与经度交互项、月与纬度交互项共9个自变量。GAM结果表明,模型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决定系数高达42.3%。标准化后CPUE与名义CPUE变化趋势相同,年平均值略低于名义CPUE,2003-2012年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丰度年间变化较大,资源丰度最高的年份为2004年,GLM标准化后的平均CPUE为7.94 t/d;资源丰度最低的年份为2007年,GLM标准化后的平均CPUE为3.28 t/d。  相似文献   

5.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ngentinus)为大洋性浅海种,为世界重要经济种类,其中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域是阿根廷滑柔鱼的重要渔场之一。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极易受到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年间产量波动较为明显。为此,本文根据1995—2019年马尔维纳斯群岛阿根廷滑柔鱼渔业生产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表征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运用灰色灾变预测GM(1,1)模型,对其未来的资源丰度丰歉年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丰年(CPUE大于1615 t/船)将发生在2021年、2028年和2038年,资源丰度歉年(CPUE小于784 t/船)将发生在2024年、2029年、2036年;丰年灾变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284%,平均级比偏差为0.165,歉年灾变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182%,平均级比偏差为0.107,模型的精度检验等级均为Ⅰ级。研究认为,灰色灾变预测模型较好地模拟了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变化的年份,其预测结果可为阿根廷滑柔鱼鱿钓生产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洋环境决定着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利用栖息地环境来推测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当前渔业资源学的研究前沿.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方法,根据1995-2004年我国西北太平洋鱿钓生产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所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温度、盐度和海平面高度),分析各海洋环境因子与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时空分布的关系,推测不同月份柔鱼资源丰度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6月在175°E、40°N,175°W、41°N以及178°W、43°N附近海域资源丰度相对较高,而在165°E以西传统作业渔场(40°N~45°N,145°E~165°E)资源丰度极低;7月在153°E~173°E、43°N~45°N海域资源丰度水平相对较高;8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50°E~157°E、40°N~45°N;9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45°E~152°E、40°N~45°N和158°E~165°E、41°N~45°N;10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54°E~158°E、41°N~44°N;11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45°E~155°E、39°N~42°N海域.  相似文献   

7.
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与栖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环境决定着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利用栖息地环境来推测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当前渔业资源学的研究前沿。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方法,根据1995—2004年我国西北太平洋鱿钓生产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所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温度、盐度和海平面高度),分析各海洋环境因子与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时空分布的关系,推测不同月份柔鱼资源丰度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6月在175°E、40°N,175°W、41°N以及178°W、43°N附近海域资源丰度相对较高,而在165°E以西传统作业渔场(40°N~45°N,145°E~165°E)资源丰度极低;7月在153°E~173°E、43°N~45°N海域资源丰度水平相对较高;8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50°E~157°E、40°N~45°N;9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45°E~152°E、40°N~45°N和158°E~165°E、41°N~45°N;10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54°E~158°E、41°N~44°N;11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45°E~155°E、39°N~42°N海域。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褶柔鱼是重要的大洋性经济头足类资源,其资源极易受海洋环境因子的影响,科学分析环境对种群资源丰度的影响利于科学评估和管理。本研究采用1998~2018年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体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1~3月产卵期间产卵场(25°~40°E、125°~145°E)和6~7月索饵期索饵场(26°~40°E、125~145°E)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对CPUE和SST进行分析,选择统计学有意义的SST作为影响其资源丰度的环境因子,并选取CPUE连续高值年份(2007年、2008年、2009年)和连续低值年份(2016年、2017年、2018年)。结果表明,CPUE与产卵场1~3月SST显著相关的月份主要集中在1月份(25°~40°N、125°~144.5°E),该海区SST最适温度范围为18~26℃;CPUE与索饵场6、7月SST显著相关的月份主要集中在7月份(27°N~39.5°N,125°E~144.5°E),该海区SST最适温度范围为18~28℃,CPUE连续高值年份的SST要低于连续低值年份。研究认为,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资源丰度受产卵场和索饵场的SST影响较显著,而黑潮实力强弱也是间接影响资源丰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6年4-6月我国鱿钓船对东南太平洋智利外海茎柔鱼探捕所获资料,采用效能比方法,对茎柔鱼资源密度指标CPUE值进行了估算.分析表明,整个探捕海域均有茎柔鱼分布,且资源密度较高,但不同区域资源密度有所差异.南部区域(78°30'~84°W,37°30'~41°S),CPUE范围为0.4~10.3尾/线·h,平均2.8尾/线·h,高CPUE(5.0尾/线·h以上)区域分布在79°~79°30'W、40°~40°30'S附近.北部区域(76°~78°W,28°~30°S),CPUE范围为1.0~5.6尾/线·h,平均3.1尾/线·h,高CPUE(5.0尾/线·h以上)区域分布在28°30'S、77°W附近.南部和北部区域的温盐结构差异显著,南部区域各层的水温和盐度均低于北部区域相应水层.经分析,南部区域CPUE与上层(25~75 m)水温和深水层(300~325 m)盐度的关系较为密切,北部区域CPUE与深层水温(150~250 m)和盐度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95-2002年西北太平洋柔鱼的产卵场和索饵场表温及其生产统计数据,对其表温的年间变动及其与资源丰度的关系进行探讨。在20°~30°N、140°~170°E产卵场海域,1995-1997年表温相对较低,而1999年偏高,1998年和2000-2002年则处在中间水平。在39°~45°N、150°E以西索饵场海域,2002年表温处在较低水平,1998-2000年偏高,1995-1997和2001年处在中间水平。在39°~45°N、150°~165°E索饵场海域,1995、1997和2002年表温较低,1998-2000年偏高,1996和2001年处在中间水平。灰色关联表明,产卵场和索饵场的表温及距平均值均对柔鱼资源丰度影响较为显著,其关联度均在0.5以上。资源丰度与距表温平均值的多元线性模型为:在150°E以西海域,CPUE=1.0700+1.6840T1+2.7596T2-2.3177T3;在150°~165°E海域,CPUE=2.5311-1.5226T1+0.1519T2+0.6720T3。  相似文献   

11.
结合1996—2005年西北太平洋柔鱼经验产卵场、推测产卵场和索饵场各月适宜水温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P;),分析其与柔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e effort, CPUE)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取统计关系显著的P;与CPUE建立线性预报模型,在RCP4.5和RCP8.5两种情景下,对2025、2055和2095年柔鱼资源补充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下,柔鱼经验产卵场适宜SST范围向北移动,到2095年移动至经验产卵场最北缘,1—4月经验产卵场平均P;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显著;推测产卵场适宜SST范围向北移动,到2095年移动至推测产卵场最北缘,且已超过推测产卵场范围,1—4月推测产卵场平均P;呈下降趋势,变化显著;索饵场适宜SST范围向北移动且有扩张趋势,7—10月索饵场平均P;呈下降趋势,变化显著。相关分析表明,1996—2005年2月和3月推测产卵场P;与CPUE显著正相关。未来柔鱼CPUE呈下降趋势:到2025年,柔鱼CPUE为(208.87±5.46)t/艘;到2055年,为(198.00±47.92)t/艘;到2095年,为(154.35±48.72)t/艘。到2095年,相比于2000年柔鱼CPUE最大下降60.08%。建议采取兼容气候适应性的柔鱼资源养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智利外海茎柔鱼资源密度分布与渔场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年4-6月我国鱿钓船对东南太平洋智利外海茎柔鱼探捕所获资料,采用效能比方法,对茎柔鱼资源密度指标CPUE值进行了估算.分析表明,整个探捕海域均有茎柔鱼分布,且资源密度较高,但不同区域资源密度有所差异.南部区域(78°30'~84°W,37°30'~41°S),CPUE范围为0.4~10.3尾/线·h,平均2.8尾/线·h,高CPUE(5.0尾/线·h以上)区域分布在79°~79°30'W、40°~40°30'S附近.北部区域(76°~78°W,28°~30°S),CPUE范围为1.0~5.6尾/线·h,平均3.1尾/线·h,高CPUE(5.0尾/线·h以上)区域分布在28°30'S、77°W附近.南部和北部区域的温盐结构差异显著,南部区域各层的水温和盐度均低于北部区域相应水层.经分析,南部区域CPUE与上层(25~75 m)水温和深水层(300~325 m)盐度的关系较为密切,北部区域CPUE与深层水温(150~250 m)和盐度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西北太平洋柔鱼产卵场时空分布及最适水温范围的推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西北太平洋柔鱼种群生命周期短、且对中尺度气候变化和产卵场环境条件变化敏感是其资源量年际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西北太平洋柔鱼产卵场环境条件有助于识别、量化其中的重要参数,进而有利于深入资源量补充机制调控因素的研究。在稳定的中尺度气候模态下,根据柔鱼产卵场最适温度的产卵场面积和产卵场总面积的比值(P_S)与其资源丰度存在正相关性这一科学结论,对1996—2007年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以年均单船产量,CPUE)和1—4月假设产卵场的P_S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CPUE和P_S在统计学上呈显著相关的产卵季节、产卵场和产卵场最适SST范围。研究认为:1996—2007年间,柔鱼的产卵盛期为1—3月;最适产卵场范围为136.5°E~167°E、20.5°N~27.5°N,最适SST范围为22.5~26℃。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柔鱼生活史过程的认识,以及对其资源补充量预测,为柔鱼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柔鱼是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重要经济头足类种类,广泛分布在太平洋海域。柔鱼是短生命周期种类,其生活史过程与栖息地的海洋环境条件有重要关联,海洋环境因子的时空分布与变化显著影响着柔鱼资源的分布范围和资源密度。本文基于监督式学习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综合多源卫星遥感观测获取得到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Chl-a)、海表面高度距平(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SSHA)、海水质量变化和地转流等海洋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模拟和预测。以上海海洋大学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2004~2017年的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柔鱼历史渔业捕捞数据为参考值,对基于多源卫星遥感观测的多海洋环境因子的柔鱼资源丰度的模拟和预测结果进行了精度评定。结果表明,与仅采用SST、Chl-a和SSHA等进行柔鱼资源丰度时空分布预测的传统方案相比,进一步加入海水质量变化和地转流后,可有效提高利用BP神经网络对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进行模拟和预测的精度:改进方法模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TD)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均提高了22%;且预测的STD提高了31%,RMSE减少了26%。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95-2002年西北太平洋柔鱼的产卵场和索饵场表温及其生产统计数据,对其表温的年间变动及其与资源丰度的关系进行探讨。在20°~30°N、140°~170°E产卵场海域,1995-1997年表温相对较低,而1999年偏高,1998年和2000-2002年则处在中间水平。在39°~45°N、150°E以西索饵场海域,2002年表温处在较低水平,1998-2000年偏高,1995-1997和2001年处在中间水平。在39°~45°N、150°~165°E索饵场海域,1995、1997和2002年表温较低,1998-2000年偏高,1996和2001年处在中间水平。灰色关联表明,产卵场和索饵场的表温及距平均值均对柔鱼资源丰度影响较为显著,其关联度均在0.5以上。资源丰度与距表温平均值的多元线性模型为:在150°E以西海域,CPUE=1.0700+1.6840T1+2.7596T2-2.3177T3;在150°~165°E海域,CPUE=2.5311-1.5226T1+0.1519T2+0.6720T3。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7—2016年Argo温度剖面浮标资料,计算西北太平洋柔鱼作业渔场垂直剖面海水温度和温跃层特征参数,并结合西北太平洋公海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同期渔获数据,分析其中心渔场与垂直水温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柔鱼渔汛期为每年的5—11月,其中8、9月是盛渔期,渔场位置相对集中,为150°E~160°E、39°N~45°N, CPUE超过2 t/(d·v);8月前和9月之后渔场相对分散,CPUE相对较低。渔场海洋温跃层上下界对应的海水温度,0~50 m和0~100 m水层温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不同水层的水温温差从7月份开始逐步拉大,ΔT_(0-50 m)的平均温差达到了5.17℃,ΔT_(0-100 m)的温差为7.68℃;温差幅度最大值中ΔT_(0-50 m)出现在9月,为9.89℃;ΔT_(0-100 m)出现在9月,为12.64℃;10月和11月ΔT_(0-50 m)、ΔT_(0-100 m)逐步减小。在160°E以西海域,西部传统渔场海域温跃层上界深度处在20~50 m,对应海水温度范围在4~17℃;下界深度位于150~230 m,得出对应的温跃层下界的海水温度范围为3~11℃。渔场垂直水温结构ΔT_(0-50 m)、ΔT_(0-100 m)的值越大,CPUE越高,表明在温跃层水温降低幅度越大,柔鱼资源集聚密度越高,渔获量越好。对渔场垂直水温结构变化特征的研究为西北太平洋柔鱼的渔情预报和渔业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柔鱼(Ommastrephesbartrami)广泛分布在北太平洋,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由日本鱿钓船开发,我国大陆于1993年开始利用该资源,1994年进行较大规模地商业性生产。北太平洋鱿钓渔业已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支柱[1]。国内外学者如AkihikoYastu等[2-4]、村田守等[5-7]、陈新军[8-11]、刘洪生等[12]等对西北太平洋海域柔鱼渔场与环境条件(特别是表层水温)的关系进行研究。柔鱼随着黑潮北上进行索饵成长洄游,同时随着亲潮势力加强,南下进行产卵洄游。黑潮与亲潮冷暖水相互交汇及其水温垂直结构对柔鱼渔场形成产生影响。但由于海洋环境资料与数据的…  相似文献   

18.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变化与黑潮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柔鱼是北太平洋海域的重要经济头足类,黑潮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柔鱼渔场形成及其空间分布。利用1998-2007年黑潮分布类型,结合同期8-10月我国鱿钓渔船生产数据,分析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变化与黑潮分布的关系。在25°~40°N、125°~150°E海域内,以空间分布率经纬度5°×5°为一个空间单元,共分A(140°~145°E、35°~40°N)、B(145°~150°E、35°~40°N)、C(135°~140°E、30°~35°N)、D(140°~145°E、30°~35°N)和E(145°~150°E、30°~35°N)5个区,将黑潮分布类型分为大弯曲型、小弯曲型和平直型3种。利用渔场重心的纬度向变化作为柔鱼渔场变动的指标。研究认为,A区黑潮分布特征对柔鱼渔场重心纬度影响最大,其次为B区和C区,而其它区影响则不明显。A区出现黑潮大弯曲型时,柔鱼渔场重心明显偏北且概率高;小弯曲型或平直型时,柔鱼渔场重心明显偏南。研究认为,黑潮流轴的走向影响着柔鱼渔场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9.
柔鱼是大洋洄游性头足类种类,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经济价值,目前是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在西北太平洋捕捞的主要对象。柔鱼属于短生命周期生物,其栖息地适宜性受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的显著影响。本文根据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2006—2015年9—11月中国鱿钓捕捞数据和海表面温度(SST)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两个关键环境因子,构建基于捕捞努力量和算术平均算法的柔鱼综合栖息地热点预测模型,并对比分析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在超强厄尔尼诺和强拉尼娜条件下的变动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基于SST和PAR的栖息地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西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热点海域;9—11月柔鱼各月适宜的SST和PAR范围具有显著月间变化且逐渐减小;柔鱼产量、捕捞努力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随栖息地指数值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趋势。对比2007年强拉尼娜年份和2015年超强厄尔尼诺年份,研究发现,2007年柔鱼CPUE和栖息地适宜性显著高于2015年,其主要原因可能是2007年强拉尼娜现象导致柔鱼渔场内适宜的SST和PAR面积显著增加,而2015年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两者适宜面积急剧下降,从而导致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变差,柔鱼CPUE降低。  相似文献   

20.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既是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种类,也是鱿钓渔业的重要捕捞对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是表示渔业资源状况及其丰度的常用指标。根据2000-2010年中国大陆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统计数据和海洋卫星遥感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表温,表温水平梯度,海面高度,叶绿素浓度),利用基于贝叶斯的广义线性模型(GLBM),分未加入固定交互选项、加入固定交互选项和加入随机交互选项3种情况对中国大陆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鱿钓渔业的CPUE进行标准化。根据偏差信息准则 (DIC)值最小来确定最佳贝叶斯模型。结果表明,包含纬度、海表温度、表温水平梯度、海面高度、月×纬度、月×经度及年×纬度变量且加入随机交互项的GLBM模型为最适。标准化后的CPUE较名义CPUE小,年间变化平缓。与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AM)标准化的CPUE比较,GLBM模型更能反映其资源丰度的真实水平。研究认为,2001-2010年间经GLBM模型标准化后的CPUE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