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设置4个水分胁迫处理和3个接种处理,测定菌根苗木的根系形态、苗高、生物量、根冠比等指标,分析在干旱胁迫下不同菌根真菌对桃叶杜鹃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接种ERM菌株显著提高了幼苗的苗高、叶面积,增加了幼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物量积累,促进了桃叶杜鹃幼苗的生长。在轻度水分胁迫下,桃叶杜鹃各处理苗的根系总根长、表面积及苗高均较其他处理高。但随着胁迫加剧,对照处理的苗高、叶面积逐渐降低,菌根苗的苗高在轻度胁迫时有所升高,而后随之下降,菌根苗叶面积下降幅度均小于对照。接种不同的菌株促生效果也不同,接种TY35比接种TY29对桃叶杜鹃幼苗在受到干旱胁迫时的缓解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菌根化苗木在生长形态方面的抗旱作用。以接种5种外生菌根真菌的马尾松苗木为材料,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方法人工模拟自然干旱。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能促进苗木的高、地径、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且不同菌种、相对含水量以及菌种与含水量间交互项均差异极显著( P<0.01)。中度胁迫时,接种土生空团菌苗木的高和地径生长最好,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7.8%和52.9%;不同胁迫条件下,均以接种褐环乳牛肝菌1的苗木生物量积累最大,较对照增加了230%;干旱胁迫下,菌根菌能促进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尤其对根系作用明显,使菌根化苗木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但不同菌种对宿主的亲和力大小有差异,且苗木对各菌根菌的依赖性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采用栽培种培养基培养马尾松外生菌根真菌松乳菇分离物,获得了松乳菇接种物。并利用此接种物进行了马尾松圃地育苗接种试验,比较了接种处理与对照马尾松幼苗的生长情况,菌根侵染率和氮磷钾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松乳菇对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根感染率超过65%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薄壳山核桃‘波尼’实生苗为试验对象,探讨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盆栽试验设计,测定非菌根苗(对照),外生菌根真菌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Cg)和豆马勃属(Pisolithus sp., PS)接种下,薄壳山核桃幼苗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幼苗生物量,菌根侵染率。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苗,外生菌根真菌接种显著提高(P<0.05)薄壳山核桃幼苗的地上干重和叶片光合能力。接种Cg幼苗的地径和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苗和PS接种苗(P<0.05)。研究表明外生菌根真菌能够显著促进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但不同菌种的促生特性存在差异。研究成果可为深入了解薄壳山核桃外生菌根真菌促生功能和薄壳山核桃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鸡油菌菌根菌对造林过程中马尾松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非灭菌接种法研究鸡油菌菌根菌对马尾松幼苗根际菌根的形成,以及对马尾松幼苗树高生长、地径生长和冠幅生长的影响。[结果]接种组具有较高的菌根感染率(P〈0.05),树高平均值比对照组树高生长提高29.0%,接种组幼苗地径比非接种组幼苗地径生长提高51.7%,接种组冠幅比非接种组冠幅提高46.6%。[结论]人工接种的鸡油菌在马尾松新造林地的环境里能够与马尾松幼苗维持良好的共生关系,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6.
在温室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在4种干旱条件下,5种菌根真菌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生长和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干旱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能显著提高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和抗旱能力,且不同菌种、不同干旱程度处理间的差异极显著。中度干旱胁迫时接种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对苗高、地径促生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27.8%和52.9%;接种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 Sp1对苗木生物量促进效果最明显,较对照增加230%。②在干旱胁迫下,外生菌根对苗木微量元素的吸收有一定影响。在中度干旱胁迫时,接种褐环乳牛肝菌Sp1的苗木中铁、锰、铜和锌质量分数最高,比对照分别增加135%,33%,155%和96%。在中度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Sp1的苗木中铁、锰、铜和锌质量分数与正常水分条件下该菌根化苗木相比增幅最大,分别为47.9%,46.1%,130.7%和49.0%。综上所述,中度胁迫时,接种褐环乳牛肝菌Sp1能增加苗木干物质的积累,促进苗木对微量元素的吸收,进而促进苗木生长,提高苗木抗旱性。图1表3参15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对菌根化沙枣幼苗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生沙枣苗木为供试植物、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为供试菌株,采用盆栽培养方法,设置浓度为0、100、200、300 mmol·L-1的NaCl胁迫菌根化沙枣幼苗,测定不同浓度NaCl胁迫的菌根化沙枣幼苗的株高、基径、生物量、功能叶片生长参数、盐害症状,分析盐胁迫对菌根化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沙枣苗木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但不同浓度盐处理与对照相比,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显著提高了沙枣苗木的株高、基径(P<0.05).在盐浓度为300 mmol·L-1时,沙枣苗木的株高、基径增加幅度,分别为11.30%、4.35%.经浓度为100、200、300 mmol·L-1的盐处理,接种沙枣苗木比不接种沙枣苗木的全株总生物量,分别增加36.30%、52.22%、104.54%.在盐浓度为300 mmol·L-1时,菌根化沙枣苗木的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率,比对照分别增加138.46%、30.90%、130.27%.相同盐浓度胁迫时,接种沙枣苗木叶片脱落率、枯黄率、盐害率,均显著低于不接种处理(P<0.05).接种异形根孢囊霉,缓解了盐胁迫对沙枣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植物耐盐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灰鹅膏菌(Aminita vaginata)、乳黄粘盖牛肝菌(Suillus lactifluus)和绒粘盖牛肝菌(S.tomentosus)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油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式,研究施氮量(0,4.5,9和18mg/L硝酸铵)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灰鹅膏菌、乳黄粘盖牛肝菌和绒粘盖牛肝菌)对油松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交互效应。【结果】(1)同一氮水平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油松生长量和生物量积累均高于不接种对照,不同菌种的促生效果不同,以灰鹅膏菌效果最好,乳黄粘盖牛肝菌和绒粘盖牛肝菌次之,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油松幼苗生长量和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或不变,施氮量为9mg/L时生长量和生物量都达到最大。(2)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油松幼苗,其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Fv/Fm和ΦPSⅡ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施氮量为9mg/L时,以上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其中接种灰鹅膏菌能显著提高油松的净光合速率。【结论】施氮量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生物量和光合速率有交互效应,且以接种灰鹅膏菌并附加9mg/L施氮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UV-B辐射增强和酸雨胁迫同时发生并对植物及生态系统产生复合影响.为了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UV-B辐射增强和酸雨加剧对C4植物的交互影响,单子叶C4植物和双子叶C4植物对两者交互作用响应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可能原因,该研究选择单子叶C4植物玉米[糯玉米(Waxy corn)Zea mays L.certain Kulesh,品种"渝糯7号"]和双子叶C4植物苋菜[(Edible amaranth)Amaranthus mangostanus L.,品种"红圆叶苋菜"]为实验对象,采用自控设施模拟酸雨处理(pH值为6.5、4.5和3.5)和增强UV-B辐射[0,2.88和5.76(玉米)或4.32(苋菜)kJ/m2·d]处理,研究增强UV-B辐射和模拟酸雨及复合作用对两种C4植物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增强UV-B辐射降低了玉米和苋菜的株高、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并减少了生物量的积累.在无酸雨或者轻度酸雨下,增强UV-B辐射并不改变玉米生物量的分配,仅在重度酸雨下降低其根冠比.轻度酸雨下苋菜的根冠比随着UV-B辐射增强下降,在重度酸雨下随着UV-B辐射增强而增加.轻度酸雨刺激了两种C4植物的株高生长和叶面积增大,并促进了生物量的积累,但重度酸雨表现为明显的负面效应.对于玉米,在任何浓度的UV-B下,酸雨均降低其根冠比.但对于苋菜,在无UV-B辐射时,轻度酸雨增加其根冠比,但重度酸雨降低其根冠比,而在有UV-B辐射时,轻度酸雨降低其根冠比,而重度酸雨增加其根冠比.UV-B辐射和酸雨复合处理对玉米的生长表现为拮抗作用,即酸雨减缓了UV-B辐射增强对玉米生长的负面影响;但对苋菜而言,轻度酸雨对UV-B辐射增强有减缓作用,但重度酸雨与UV-B产生了协同作用.玉米和苋菜对UV-B辐射和酸雨增强的复合作用响应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玉米所受到的影响低于苋菜,说明玉米对UV-B辐射和酸雨胁迫复合作用的抗性或者耐受性大于苋菜.  相似文献   

10.
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柏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柏木幼苗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us)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进行接种与不接种处理,测定其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与CK比较,接种3种外生菌根真菌后促进了柏木幼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其中松乳菇对柏木苗高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土生空团菌和彩色豆马勃;对柏木苗地径生长以土生空团菌影响最大,其次为松乳菇和彩色豆马勃。相关性研究表明,柏木苗接种与不接种处理高生长和地径生长之间呈显著相关性,但不同的接种处理相关性不同,其中相关系数最小为不接种处理(CK),最大则为松乳菇接种处理。总体上3个菌种生长促进效应最好为土生空团菌和松乳菇。  相似文献   

11.
在模拟酸雨条件下,对樟树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pH2.0的模拟酸雨严重地抑制了种子的萌发,伤害了幼苗的叶片,降低了叶绿素的合量,增加了细胞的透性,使叶汁液和土壤酸化,从而阻碍了幼苗的生长。pH3.5的模拟酸雨尽管时幼苗产生一定的负作用,但却增加了幼苗的生物量。pH5.0和pH6.0的模拟酸雨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模拟酸雨对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杉木种子和当年生幼苗置于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条件下观测和分析其生理和生长变化。结果表明,pH2.0和pH3.5的模拟酸雨严重抑制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成活,其它处理则没有明显的影响。在pH2.0的模拟酸雨条件下,杉木幼苗叶片表现明显的受害症状,叶绿素含量下降,细胞透性增加,叶汁液酸化,从而使幼苗生长严重受阻。pH3.5的处理对幼苗叶片的伤害也比较明显,导致叶汁液pH值下降,生长量呈现下降趋势。pH5.0的处理对幼苗生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pH6.0的模拟酸雨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模拟酸雨对闽粤栲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闽粤栲种子和幼苗置于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条件下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pH2.0的模拟酸雨严重抑制了种子的萌发,伤害了幼苗的叶片,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增加了细胞的透性,使叶汁液酸化,从而阻碍了幼苗的生长.pH3.5的模拟酸雨尽管对幼苗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但却增加了幼苗的生物量.pH5.0和pH6.0的模拟酸雨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模拟酸雨对樟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模拟酸雨条件下,对樟树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pH2.0的模拟酸雨严重地抑制种子的萌发,伤害了幼苗的叶片,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增加了细胞的透性,使叶汁液的土壤酸化,从而阻碍了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选择中国北方落叶阔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 ex Ledeb.)的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酸雨酸度(重度、中度、轻度和对照)和3个降雨量(自然雨量和增、减雨量30%),以期阐明酸雨对蒙古栎幼苗形态生长、生物量和根系伤流量的影响,探讨中国北方日趋严重的酸雨是否会影响蒙古栎幼苗的生长,为酸雨区森林恢复植物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1) 在本实验的酸雨酸度下,酸雨降雨量的增加对蒙古栎幼苗各生理生态指标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 酸雨酸度对蒙古栎幼苗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但酸度增加降低了幼苗的根系伤流量;3) 增雨的重度酸雨处理促进了蒙古栎幼苗形态生长和生物量累积;4) 两因素对蒙古栎幼苗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说明蒙古栎对酸雨具有一定的抗性,可考虑选择为酸雨区植被构建的物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UV-B辐射与模拟酸雨单一因子和复合处理对小白菜和生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胁迫处理下,小白菜和生菜的幼苗生长指标和生理特性指标均比对照有所变化,表现为株高、叶面积、单株叶片数、根长、根鲜重、地上生物量、蒸腾速率、叶绿素等下降,而且随着紫外辐射强度增大、酸雨pH降低,降幅增大。紫外辐射表现出的影响比酸雨更大一些,而且复合胁迫比单一因子的作用更明显。而类黄酮和叶膜透性有增大趋势,紫外辐射强度增大、酸雨pH降低,增幅变大,而且复合胁迫比单一因子的作用更明显,可能是作物对环境变化产生的抗逆性和一定的适应性。小白菜与生菜相比,生菜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抗性要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模拟酸雨喷淋试验,研究不同酸雨梯度[pH 2.5(重度酸雨)、pH 4.0(中度酸雨)和pH 5.6(轻度酸雨)]对秃瓣杜英Eleocarpus glabripetalus幼苗叶绿素参数、生物量及对土壤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叶绿素参数随酸雨pH值的降低而升高,各处理组相对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随酸雨pH值的降低而升高,各处理组较对照组升高4.22%,6.07%和6.86%,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各处理组叶片氮元素质量分数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所有器官磷、钾质量分数总和均小于对照组,重、轻度酸雨组茎的磷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所有器官镁质量分数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重、中度酸雨组幼苗地上部铜元素质量分数和转移系数高于对照组,各处理组锌元素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综合分析认为:酸雨增加了幼苗的相对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幼苗的光合能力;促进了幼苗生物量重新分配,使得根系更加健壮,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矿质元素的吸收,增强了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抵抗力;提高了根系锌元素转移系数,从而加大幼苗对重金属锌的忍耐作用。  相似文献   

18.
模拟喀斯特生境土壤干旱胁迫对蚬木苗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喀斯特土壤干旱环境下植物的生长及形态适应性,模拟构建了喀斯特"土壤层-岩石层-岩溶水层"水分供应装置,以2年生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岩溶水层岩溶水分(有/无水分)和土壤水分2个因素对蚬木幼苗生长及形态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溶水分和土壤水分极显著影响蚬木幼苗生长,苗木净生长量随土壤干旱增强显著下降,岩溶水层有水处理下(W)苗木净生长量显著高于无水处理(N)。两者极显著影响着苗木总生物量及茎、叶生物量,岩溶水分极显著影响根生物量;生物量随干旱胁迫增强显著下降,W处理的显著高于N处理。土壤水分极显著影响着根冠比和根、茎生物量比,岩溶水分显著影响茎生物量比,因素间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根冠比和根生物量比、极显著影响着茎生物量比。中度和重度干旱下根冠比及根生物量比显著高于对照,茎生物量比随干旱增强显著下降,W处理茎生物量比显著高于N处理。两个因素极显著影响苗木地径、株高、根长等,岩溶水分显著影响叶片数和一级分枝数、土壤水分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因素间交互作用对地径产生显著影响、且极显著影响叶面积。蚬木幼苗生长受土壤水分条件影响较大,土壤干旱胁迫下表现为生长下降、生物量分配和形态发育发生改变等适应策略,岩溶水分对苗木的影响与土壤水分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