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病原菌细胞壁诱导下球毛壳菌葡聚糖酶活测定及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峙培养试验,研究球毛壳菌对稻瘟病菌、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及核盘菌4种植物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球毛壳菌对稻瘟病菌、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生长抑制作用更明显。在6种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诱导下,球毛壳菌可产生β-1,3-葡聚糖酶,但是产酶规律不同。在稻瘟病菌、立枯丝核菌和尖孢镰刀菌细胞壁诱导下,β-1,3-葡聚糖酶活要明显高于杨树烂皮病菌、核盘菌和叶枯菌。其中,在稻瘟病菌细胞壁诱导11 d后,酶活达到最高,为0.61 U;而杨树烂皮病菌和叶枯菌细胞壁的诱导产酶效果最差。球毛壳菌可作为生物防治真菌。  相似文献   

2.
为了挖掘人参立枯病生物防治高效拮抗菌株,以新疆荒漠植物和盐沼植物中分离出的31种内生真菌为供试菌株,人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了1株对人参立枯丝核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396,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  相似文献   

3.
球毛壳菌荧光标记与重寄生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球毛壳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防真菌.为了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球毛壳菌与立枯丝核菌的拮抗机制,选用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作为报告基因对球毛壳菌进行标记.通过构建和转化EGFP(Enhanced GFP)表达载体,得到氯嘧磺隆抗性的转化子.经过几轮验证筛选,包括选择性平板筛选、PCR扩增目的片段验证、Southern杂交、荧光镜检等,确认SUR基因和EGFP基因已经插入球毛壳菌的基因组并在其中表达标记.取一个确认为荧光标记转化子的菌株,进行生防特性分析.主要通过与病原真菌平板共培养、载玻片对峙培养等方法初步研究了球毛壳菌与立枯丝核菌的拮抗机理.结果发现,在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过程中,球毛壳菌的拮抗机理主要是重寄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先玉335品种为材料,在接种和不接种玉米丝黑穗病菌的条件下,研究了壳寡糖种衣剂和化学种衣剂对玉米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接种区还是非接种区,与化学种衣剂相比,壳寡糖种衣剂对PPO、SOD、POD、PAL酶活提高幅度更大。这表明壳寡糖种衣剂可提高防御酶系的活性,生产上可以通过壳寡糖部分取代化学农药,提高植物体自身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5.
油菜内生球毛壳菌抑菌作用初步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平板对峙试验显示,从油菜(Brassicanapus)叶、根和种子上分离到的14株内生球毛壳菌(Chaetomiumglobosum)对油菜菌核病原菌和立枯丝核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种子上分离到的Dyst-1和MYNS-1的抑制作用最好。Dyst-1和MYNS-1的发酵液通过高压湿热灭菌和细菌过滤器过滤灭菌后,分别对所选用的几株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抑制作用,特别是对油菜种传病害菌核病病菌。油菜内生球毛壳菌的详细抑菌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诱抗剂BTH诱导甜瓜幼苗抗白粉病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诱抗剂苯丙噻重氮(BTH)和接种白粉菌处理抗白粉病能力不同的2个甜瓜品种,通过测定不同部位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研究诱抗处理和病原菌侵染对甜瓜防御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BTH处理和白粉菌接种后,甜瓜叶片POD、PPO和PAL活性都显著提高;BTH对抗病品种POD、PPO活性的作用在时间和强度上都早于(大于)感病品种,BTH喷雾和白粉菌接种对不同抗性甜瓜叶片PAL活性的提高程度没有差异,但在时间上,对抗病品种的作用远早于感病品种。试验结果还表明,BTH诱导甜瓜叶片防御酶活性的效应可以通过植物的输导组织传导给其他未经处理的甜瓜组织,提高植物防御酶活性,具有系统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采用“诱捕分离”法获得SC1,SC11,A3,A4和SE25株放线菌的皿内抑菌活性,对受抑菌丝进行了显微观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5株放线菌对9种靶标真菌的持续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放线菌A3菌株对灰葡萄孢菌和立枯丝核菌、菌株A4对梨状毛霉菌和立枯丝核菌以及菌株SE2对灰葡萄孢菌、梨状毛霉菌和立枯丝核菌均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均大于80%;经放线菌处理后,靶标真菌的基内菌丝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畸变,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畸变程度升高;5株放线菌对供试的靶标真菌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持续抑菌作用,同一放线菌的持续抑菌作用谱不同,同一靶标真菌被持续抑制的放线菌种类和数量也不同,菌株SC1,A3和A4表现的持续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8.
烯效唑防治水稻立枯病的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施用量烯效唑处理育苗床土,在人工气候箱内把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接种在3叶期的水稻秧苗上,研究表明,烯效唑提高了秧苗素质与抗病力,同时秧苗体内一些防御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峰均比对照提前,且峰值高;并且随着烯效唑用量的增加,这一趋势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球毛壳ND35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防效果,为该菌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植物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为供试菌株,病原菌有杨树腐烂病菌、立枯丝核菌、番茄灰霉菌。(a)调查球毛壳ND35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扦插杨树枝条时,设2个处理:①接种10g长有球毛壳ND35的麦粒培养基;②接种10g无球毛壳ND35的麦粒培养基为对照。出芽后,测量杨树高度、1.3m处的胸径,同时调查侧根(d≥8mm)数量。(b)大田试验测定球毛壳ND35对杨树腐烂病的拮抗作用。采用烫伤接种的方法,在主干距地面高50cm和100cm(约树干的1/3和2/3)处先用火烫伤树皮,再接种含病原菌菌丝体的PDA菌饼。在随后的1个多月统计发病情况,以29d后发病的为0级,26~28d发病的为1级,23~25d发病的为2级,20~22d发病的为3级,19d之内发病的为4级。分级计数,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拮抗效果。(c)大田试验调查球毛壳ND35对杨树叶锈病的拮抗作用。在杨树1.3、1.7、2.1m处分别调查2个处理组杨树叶片正面(冬孢子堆)及背面(夏孢子堆)的发病情况,在发病杨树上,根据同一高度叶正面和叶背面的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比例确定分级标准:没有发病为0级、0~20%为1级、20%~40%为2级、40%~60%为3级、〉60%为4级。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拮抗效果。(d)温室试验测定球毛壳ND35对灰霉病的诱导抗病作用。将菜豆、番茄分别分为2个处理:①接种拮抗菌ND35;②不接种ND35。分别测量病斑长短直径,计算病斑面积。(e)温室测定ND35对菜豆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处理组:播种时接种内生菌球毛壳ND35,同时接种立枯丝核菌;对照组:播种时只接种立枯丝核菌。在接种10d后观察发病情况,根据病斑直径占茎基周长的比例确定分级标准:没有发病的植株为0级,〈25%为1级、25%~50%为2级、50%~75%为3级、〉75%为4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球毛壳ND35在植物体内定殖后能促进杨树根系和胸径的生长,使植株粗壮,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接种球毛壳ND35能诱导杨树对腐烂病菌和叶锈病菌产生较好的拮抗效果;也能够诱导番茄和菜豆对灰霉病菌产生抗病性,诱导抗性效果分别达58.85%和35.65%;还可有效防治菜豆立枯病,防治效果达50.9%。[结论]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引起的诱导系统抗病性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不同致病力的猕猴桃溃疡病病菌接种于猕猴桃植株上,测定与抗病性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这5种防御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猕猴桃溃疡病不同致病力菌株会导致猕猴桃植株的POD、PPO、SOD、CAT、PAL活性明显提高;接种强致病力菌株P-H使猕猴桃植株的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剧烈,尤其是POD活性明显上升后又明显下降;与接种无菌水相比,接种不同浓度P-L菌株可导致猕猴桃植株POD、PPO、SOD、CAT、PAL的活性明显提高,其中接种浓度为107CFU/mL的P-L菌株发酵液,5种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2个浓度处理,且与P-H菌株接种侵染的各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高浓度P-L菌株发酵液具有更好的激发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能力,弱致病力猕猴桃溃疡病病菌P-L发酵液能诱导猕猴桃植株产生抗病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球毛壳DN35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防效果,为该菌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植物内生真菌球毛壳(Chaetomiumglobosum)ND35为供试菌株,在温室和大田条件下测定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对5种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ND35对杨树侧根和胸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接种ND35能诱导杨树对腐烂病菌和叶锈病菌产生抗性;也能诱导番茄和菜豆对灰霉病菌产生系统抗病性;还可有效防治菜豆立枯病。[结论]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引起的诱导系统抗病性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使用2株生防枯草芽孢杆菌A5-6,C10-1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oc4),以不同的接种方式对4~5叶香蕉组培苗进行根部接种,以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这3种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变化为指标,研究植物产生抗性的时间和强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过生防菌A5-6和C10-1诱导处理的叶片PAL,POD,PPO的活性均高于对照(CK),生防菌和病原菌混合接种处理的POD和PPO酶活峰值高于生防菌和病原菌单独接种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生防真菌球毛壳ND35的RAPD特异序列的标记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包括球毛壳ND35在内的20个真菌分离物进行分析,筛选出球毛壳ND35的RAPD扩增特异性DNA片段,经pEASY—T3载体克隆和测序、Seqman整合后,用Primer5.0软件设计了球毛壳ND35的特异引物对CgND35—1:GTTGCCAGCCCGAGGGGAAG,CgND35—2:G111ACCAGCCATGCCTTGAAG,经优化PCR条件,成功获得球毛壳ND35的SCAR标记,该标记片段长度为329bp。用CgND35—1/CgND35—2引物对进行了SCAR标记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表明该特异引物可用于球毛壳ND35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对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ND35菌株的RAPD扩增特异性DNA片段进行分析,利用Prim-er 5.0软件设计了一对引物,即ND35-1:5'-GCTCGCAGCTCTGGTGCGGT-3',ND35-2:5'-GCCGATTGC-CCATGTCCACCTC-3',以球毛壳ND35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此引物建立并优化了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并据此对杨树和黄瓜两种植物中ND35菌株的定殖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引物可以用于球毛壳ND35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相似文献   

15.
在香蕉苗6叶期分别接种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在接种后1、2、4、6、9 d,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4种与植物抗病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接种蜡状芽孢杆菌后,POD、PPO、SOD活性在接种后2d达到最高值,明显高于对照和接种香蕉枯萎病菌,PAL活性在接种后6 d达到最高值;而接种香蕉枯萎病菌后,POD、PPO、PAL活性在接种后24 h达到最高值,并明显高于对照,SOD活性在接种后2 d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钙和钙离子螯合剂EGTA喷施甜瓜幼苗叶片,研究了外源钙对接种白粉菌甜瓜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阿魏酸、木质素、绿原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CaCl2的植株再接种白粉菌时,叶片中PAL、PPO、POD的活性以及阿魏酸、木质素、绿原酸含量都显著高于未接种的对照1(K1)和单独接种白粉菌的对照2(K2);而喷施EGTA的植株再接种白粉菌时,酚类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则低于对照2。以上结果说明,外源钙通过提高甜瓜叶片中相关酶的活性积累酚类物质,诱导对白粉病菌的抗性,而钙信号系统则可能参与了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西瓜接种辣椒疫霉菌后3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西瓜苗期疫病抗性与根茎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关系.对2个抗辣椒疫霉菌西瓜品种(09-1-1和09-1-2)、1个感病西瓜品种(GS-37)和1个高度感病西瓜品种(G-S-12)进行苗期人工接种辣椒疫霉菌,并分别于接种当天(尚未接种)及接种后第2、4、6、8天...  相似文献   

18.
对草坪草海滨雀稗和狗牙根进行不同硅源处理后接种褐斑病茵,并对这两种草叶片CAT、POD、SOD及PAL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硅处理后能降低两种草的病情指数、植株发病率,增强叶片CAT、POD、SOD酶的活性,PAL酶的活性反而降低;不同硅源处理能提高两种草对褐斑病菌的抗性,但硅对这两种草的抗病效果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绿熟番茄经2.4KJ/m2UV-C照射后,果皮中防御酶活性被诱导升高,POD、PPO活性在处理后第2天分别提高1.3和1.13倍,PAL活性在第4天提高1.69倍,贮期自然发病率和人工接种发病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