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来源的51份甘蓝型黄籽油莱种质为材料,对粒重、色泽、蛋白质、硫甙和芥酸含量等主要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质间千粒重差异大,变幅在1.54~4.76 g之间,平均为3.65 g,多数集中在3.4~3.8 g之间;影响种皮色泽的主要是黑色素和花色素;根据其含量的不同,可分为高花色素类、高黑色素类和低色素3个类群;种子颜色等级与种子含油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种子颜色等级与种子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种子舍油量为31.8%~46.4%,蛋白质含量为23%~34.9%,芥酸含量为0.56%~5.40%,硫甙含量为6.95%~76.43%;且种子的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芥酸含量与硫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硫甙含量与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豆品种品质性状与豆腐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北京地区20个大豆品种(系),对其品质性状和豆腐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1)大豆籽粒的脂肪含量与豆腐湿重与湿豆腐体积、豆腐干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2)品种间豆腐产量差异显著;3)豆腐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凝固剂的种类无相关关系,湿豆腐产量受凝固剂的影响极显著;4)豆腐湿重与湿豆腐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豆腐干重呈显著正相关,豆腐体积与豆腐干重呈显著正相关。5)经新复极差分析分别选出高蛋白、高脂肪、高豆腐产量的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品质性状与面条品质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1,自引:4,他引:81  
测定了冬小麦28个品种(系)(31个样品)的面粉品质特性,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不同品种的面条加工品质进行了仪器和官能两种方法评价,对小麦品质与面条品质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干面条断裂强度与面粉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受面筋强度的强烈影响.煮面韧性与面团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而煮面的外观评价与面团强度呈显著的负相关.面团软化度是煮面品质优劣的较好指标.改良小麦品种面条加工品质的关键是提高蛋白质和面筋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甘薯贮藏期呼吸强度与主要品质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要:研究了6个甘薯品种在适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干率、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蛋白质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薯适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高到低再到高的趋势曲线,且与其干率密切相关;淀粉含量在贮藏期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甘薯块根干率与淀粉含量、呼吸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干率、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都与还原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可溶性糖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与还原糖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6个大豆品种的种子蛋白质含量、磷含量及凝固剂MgCl2浓度(0.25%、0.30%、0.35%、0.40%、0.45%)对豆腐加工品质(豆奶蛋白质浓度、豆腐硬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豆奶蛋白质浓度与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显著相关(r=0.93);种子蛋白质含量与0.25% MgCl2时豆腐断裂应力的相关不显著(r=-0.11),而与最大断裂应力极  相似文献   

6.
绿豆籽粒光泽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59份河南省绿豆品种资源.结果表明,绿豆籽粒有无光泽与淀粉及蛋白质含量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品种中有光泽籽粒率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品种中无光泽籽粒率与其相反.这一结果,为绿豆育种和加工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白盐面条色泽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用25个面粉色泽差别较大的小麦品种(系),研究了白盐面条的色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鲜白盐面条和干白盐面条的L*值(色泽亮度)与面粉R457白度、面粉L*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面粉b*值、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煮后面条L*值与各面粉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均未达显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抗虫棉种子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二倍体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陆地棉9个亲本和30个杂交组合的子指、种仁率、仁壳比、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等种子物理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遗传率和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有棉子品质性状均受种子直接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的共同控制,种仁率还受到细胞质效应的影响。子指和仁壳比以母体显性效应为主,蛋白质含量以显性效应为主,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遗传相关性分析表明,棉子物理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间的显性遗传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子指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显性正相关,子指与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呈显性负相关。种仁率和仁壳比与3个棉子营养品质性状间的母体遗传相关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林作辑  丁霄霖 《作物学报》1989,15(2):151-159
1984-1985和1985-1986年度在郑州分别以34个和15个冬小麦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容重、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与产量相关均不显著,沉淀值与产量只有一年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呈显著正相关,与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只有一年相关达显著水平,与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相关多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高油酸花生骨干亲本开选 016 衍生材料的主要品质性状及其与重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 166 个开选 016衍生品种(系)进行籽仁粗脂肪、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测定,并对开选 016 衍生材料的 5 个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材料分类。结果表明,166 份衍生材料粗脂肪、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平均含量分别为 49.92%、24.50%、65.54%、13.91% 和 8.98%;衍生材料的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和棕榈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衍生材料的 16 个性状简化为 4 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高达 84%,其中第一主成分为百果重、百仁重、荚果长、荚果宽、籽仁长和籽仁宽因子,第二主成分为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因子,第三主成分为粗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因子,第四主成分为饱果率和出米率因子;系统聚类分析法将 166 份衍生材料聚为 3 大类群,为开选 016 衍生材料在育种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选用豫芝四号芝麻品种为材料,将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分别密封在25℃和5℃时贮藏12个月。结果表明:超干贮藏对芝麻种子发芽、根和苗的生长、发育时期等有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持续到芝麻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25℃下适当干燥能使芝麻种子保持较高活力水平,存在一个超干水平临界值,25℃贮藏时为3.78%,5℃贮藏时为6.01%,在临界值时单果重和干重均较重,植株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蒴粒数较多,植株稍高。相关分析表明,芝麻种子活力与发芽率和株高达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出苗期和开花期达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氮肥施用量对超早熟大豆源库关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研究施氮量对超早熟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施氮量,测定了超早熟大豆品种‘黑河44’不同生长阶段源和库各器官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提高,油份含量下降。增施氮肥均可以提高从苗期至鼓粒期的叶鲜重积累速度,降低叶片的老化和脱落速度,在鼓粒期前,增施氮肥可以促进叶干重的增加。在苗期降低茎鲜重,花期和鼓粒期增加茎鲜重,在全生育期均促进茎干重提高。增施氮肥从全生育期降低根干重的增加速度,在花芽分化期至结荚期提高根鲜重增加的速度,在鼓粒期和完熟期降低了根老化的速度。增施氮肥时,提高鲜荚皮重量的增加,荚皮干重的积累量减少。籽粒鲜重和干重随施氮量的增加,积累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3.
山东大豆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及品质概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 069份大豆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概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大豆品种中黄豆资源丰富,且生育期、株高、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变幅大,选择范围广。在品质方面,蛋白质含量≥40%的品种989份,占92.52%,为我省培育高蛋白大豆品种提供了充足的原始材料。对蛋白质含量≥45%的164份品种进行各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证明,高油、高蛋白育种在后代选择中紫花品种蛋白高于白花品种,百粒重大的品种含油量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马铃薯的植物学性状、生理指标和显微指标等,探讨马铃薯在干旱胁迫下的抗旱反应和抗旱生理机制。试验用‘青薯9号’和‘闽薯1号’2个品种,以T0 (CK)适宜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75%)为对照、其他土壤含水量分别为55%~60% (T1)、40%~45% (T2)、25%~30% (T3)和出苗后不再浇水(T4)等水分胁迫处理下,分析其植物学性状、生理指标和显微指标。试验结果:(1)水分胁迫对2个马铃薯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株高、茎粗、地上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叶面积、根的鲜重、根的干重和根长)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青薯9号’和‘闽薯1号’2个品种的上述性状指标均有降低趋势,其中‘青薯9号’的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根的鲜重、干重和根长均大于‘闽薯1号’。(2)生理指标分析表明:在T2~T4水分胁迫下,马铃薯的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含量与对照T0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3)显微结构分析表明:叶片的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栅海比均受到水分胁迫影响。该试验为马铃薯的抗旱栽培和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豌豆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8份豌豆品种(系)的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了综合描述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单荚粒数、百粒重呈正相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表现为单荚粒数>单株荚数>生育日数>百粒重>株高>单株分蘖数>主茎节数>单株产量;豌豆品质性状与品质优劣的关联度表现为粗蛋白含量>粗淀粉含量>赖氨酸含量>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这与相关分析结果一致,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品种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6.
修剪对油茶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7年生油茶的4个品种为对象开展冬季修剪和春季修剪,研究修剪对油茶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能提高油茶果实的单果重、果径、单果籽粒数、籽粒大小、出籽率和含油率,且冬季修剪对各指标的提升效果优于春季修剪;冬季修剪的平均单果重达28.4 g,分别比春季修剪和对照的平均单果重高3.3 g和5.9 g;春季修剪的鲜果出鲜籽率和鲜果出干籽率分别为36.7%和19.6%,分别显著高出对照28.3%和41.0%,但与冬季修剪的差异不显著;冬季修剪和春季修剪的鲜果含油率分别为6.0%和5.0%,分别比对照高出62.2%和35.1%;不同品种对修剪的反映效果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不同的修剪时间的各经济指标的高低变化趋势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紫苏种子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给优化种质资源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0个不同紫苏品种作为供试材料,研究其种子性状、品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个不同品种紫苏种子直径、千粒重、粗脂肪、粗蛋白和纤维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幅为籽粒直径1.58~2.15 mm,千粒重2.36~5.12 g,粗脂肪34.0%~45.2%,粗蛋白18.5%~21.8%,纤维素19.0%~25.1%。总脂肪酸中含棕榈酸3.16%~4.77%,硬脂酸0.56%~1.86%,油酸11.42%~23.06%,亚油酸8.53%~13.02%,亚麻酸58.48%~70.90%,总不饱和脂肪酸占到总脂肪酸的93.26%~95.00%。ZY-3,ZY-1,ZB-1,BZ-2和BS-1粗脂肪含量高,α-亚麻酸比例大,可作为高油高亚麻酸优质育种材料。试验结果还表明,粗脂肪、亚麻酸含量与籽粒直径和千粒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油酸含量与籽粒直径和千粒重间呈显著负相关,而油酸与亚麻酸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要提高紫苏籽的亚麻酸含量,就要适当控制其油酸含量。  相似文献   

18.
甘薯根系生物学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宝卿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106-112
为研究甘薯根系生物学性状的内在关系,了解其形成和分化规律,为甘薯标准化栽培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支撑。试验通过温室水培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10个甘薯品种的根系性状。栽后10天,甘薯苗期根系的投影面积、表面积、平均直径和体积等形态性状贡献率最高且达80.56%;栽后20天,根平均直径的贡献率最高且达27.79%。收获后,单株块根总鲜重与倒三节、倒二节块根重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商品薯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倒二节块根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倒三节块根重量关联系数最高且达0.6595。在栽后15天,苗期根系的投影面积、表面积和体积与单株块根总鲜重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而在栽后25天,苗期根系干重与单株块根总鲜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苗期根干重、根体积、根长和根平均直径等性状与单株块根总鲜重关联度较大。栽后10天和20天可能是甘薯根系生长、分化的重要时间节点,节间长度和栽插深度影响产量形成,苗期根系生物学特性与收获后块根产量之间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seed source on yield and related characters 47 seed lots of seven faba bean varieties and 24 seed lots of five dry pea varieties were tested in three series of field trials. The grain yield of the faba bean varieties tested was considerably modified by seed source, whereas only small and nonsignificant effects of seed source were found in dry peas. In general, seed sources with a high thousand grain weight, a high protein content, high portions of undamaged and healthy seeds, and in faba beans a high degree of cross-fertilization exhibited superior grain yields. Production of high-performance seed proved to be the most difficult for the large-seeded and white-flowered faba bean varieties. Based on a tabular summary on factors affecting effects of seed source problems of seed production in both grain legumes and their impact on yield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中熟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近20年来中熟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株高、有效节数、一二粒荚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增加,底荚高度略有增加。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脂肪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百粒重变化不大。株高、有效节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提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兼顾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是该区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