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向日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向日葵比较耐寒,种子在5-10℃时即可发芽,幼苗能忍受-2℃低温.因此,在高寒地区,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可适当早播. 2.水分向日葵耐旱力较强,幼苗至开花前吸水较少,只占全生育期的20%-25%,开花至种子灌浆时期保证水分的供应是高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向日葵比较耐寒,5~10℃时即可发芽,幼苗能忍受-2℃低温。在高寒地区,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可适当早播。  相似文献   

3.
采用复种栽培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地,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效益。凌源市一些乡镇采用上茬地膜覆盖种植西瓜下茬种植油用向日葵取得了较好地经济效益。该文详细介绍了覆膜西瓜复种油用向日葵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山西复播食用向日葵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日葵喜温耐寒,适应性广,适合山西大部分地区播种。复播食用向日葵有利于有效利用有限土地资源,为农民增产增收。但一直以来山西食用向日葵种植主要以春播为主,随着食用向日葵市场的不断扩大,育种技术的进步,适合复播的食用向日葵优良品种的出现,为复播食用向日葵的推广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山西气候特点以及向日葵生理特征,笔者总结出一套简单易行适合山西中南部食用向日葵复播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向日葵种植环境条件 1、温度向日葵比较耐寒,种子在8~10℃时即可发芽,幼苗能忍受-2℃低温.所需≥5℃积温早熟品种2000℃-2200℃中晚熟品种2200℃-2400℃.晚熟品种2400℃-2600℃. 2、水分向日葵耐旱力较强,但植株高大叶多,需水较多,种子发芽需要风干种子种量56%的水分,出苗至现蕾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水量的19%,现蕾至开花需水量占43%,开花至生理成熟需水量占38%,其中现蕾到开花结束虽然仅26-28天,耗水量占总需水量的一半,是耗水最多时期,因此要保证各生理时期的水分供应是高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向日葵施肥栽培技术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国内向日葵的施肥栽培技术已经初步形成,但关于向日葵的水肥高效技术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缓慢.文章主要从向日葵优化模式、水肥高效管理和适宜耕作技术3个层面进行了综述.为提高中国向日葵的施肥栽培技术水平并优化生产模式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食用型杂交向日葵品种CH608具有丰产性好、适应性强、商品性优和综合效益高等特点。为了做到良种和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良种的作用,本站进行了3年的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形成食用型杂交向日葵CH608栽培技术集成。  相似文献   

8.
向日葵在北方广泛种植,吉林省西部地区栽培面积较大。向日葵全身都是宝,种子含油量占30%左右,种仁含油量达45%~60%,食用价值高。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向日葵的生物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1生物特性(1)温度:向日葵种子在5℃时即可发芽,8℃~10℃时发芽迅速,在5厘米地温16℃时,约需10天出苗。(2)水分:向日葵需水量大,所以在生育期灌溉效果显著。土壤:向日葵适应性很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向日葵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研,发现山西省向日葵产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归纳为:品种类型不协调,种子市场混乱;生产上管理粗放,投入太少,栽培技术落后,迎茬、重茬现象严重,不能合理轮作;病虫草害严重制约了向日葵产业的发展;缺乏真正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向日葵优良新品种;综合利用和加工能力薄弱,严重影响着向日葵的种植效益。建议发展山西省向日葵产业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选育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的向日葵新品种,并集成和优良品种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加快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推广;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开展向日葵综合利用研究,提高向日葵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民勤县是我国厚皮甜瓜和向日葵主产区之一,根据多年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甜瓜套种食用型向日葵的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现将甜瓜套种食用型向日葵栽培技术予以总结,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使用5种播后苗前除草剂来筛选适合向日葵田的除草剂类型。结果表明:48%氟乐灵乳油、33%施田补乳油、95%金都尔乳油、50%乙草胺均对向日葵比较安全,25%恶草酮乳油对向日葵幼苗造成轻微药害,但并不明显。48%氟乐灵乳油对禾本科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可达95%。  相似文献   

12.
刘继霞  山军建  曾宝安  马员春  包玉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62-22264,22578
[目的]为宁夏地区优质向日葵新品种的选育及其生产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多年对向日葵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宁夏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成功筛选出了适合宁夏种植的食葵杂交种LD5009,并总结出了与之配套的向日葵沟种垄植机械化精量栽培技术。[结果]LD5009产量高,籽粒饱满,商品性好,抗病性强,但不抗黄萎病,种子价格高。沟种垄植机械化精量栽培技术能极大地节省农户的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实现大面积机械化精量播种,对宁夏向日葵产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结论]LD5009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是一种高产优质的食葵杂交种。沟种垄植机械化精量栽培技术实现了大面积全程机械化种植,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  相似文献   

13.
向日葵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日葵是节水农业的优良作物之一,发展向日葵生产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增加农业收入,同时还可带动当地畜牧业、养蜂业和油脂加工业的发展,其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现根据向日葵的特性,介绍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户种植向日葵的面积逐年增加,收入不断提高。但是,在向日葵种植技术上,品种杂、乱、多,栽培技术相对落后,产量不高不稳,商品性差,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本地区进行了杂交向日葵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获得成功,其表现为产量高、商品性好、效益高、抗逆性强,有利于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5.
油葵是油用向日葵的简称,是一种含油率较高的作物,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该作物生长期短,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出油率及油品品质高,目前已成为主要开发油料作物之一。大力发展油葵生产,不仅可以缓解食油紧张矛盾,且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油葵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6.
保水剂在向日葵夏季高温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用向日葵美国矮大头DW667和观赏向日葵小熊为材料,研究淀粉型和钾型两种不同类型的保水剂对向日葵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保水剂浓度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应增加,幼苗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认为,适量添加保水剂可改善夏季高温下向日葵育苗环境,增加幼苗高度和茎粗,提高幼苗素质。本文选用的两种不同保水剂类型在试验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两个向日葵品种间稍有不同,油用向日葵美国矮大头DW667穴盘育苗保水剂适宜使用浓度为0.2%~0.3%,观赏向日葵小熊最适使用浓度为0.1%~0.2%。  相似文献   

17.
1 环境要求 向日葵在幼苗阶段和成熟阶段均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种子在2~4℃时开始膨胀萌动,4℃时即能发芽,5℃时就可以出苗,8~10℃即能满足正常出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向日葵沟膜垄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向日葵生产中抗旱、耐列当增产增收效果,2020年在临河区白脑包镇十大股村一社,进行向日葵沟膜垄植抗旱、防列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沟膜垄植栽培模式,现蕾后期(即将开花)水分含量沟底为比常规平作高2.17-表现出抗旱效果;向日葵列当寄生率比对照平作列当寄生率低49%,与平作比较对列当的防效达51.85%。通过沟膜垄植栽培技术倒伏率比常规平作低13%,成熟期保苗率比常规平作高6%,成熟期株数比平做多1634株/hm~2;采取沟膜垄植栽培技术的向日葵茎粗、盘径等长势明显好于常规平做。由于通过沟膜垄植栽培技术向日葵的品质较好,销售价格高于常规平做0.2元/kg,同时产量高于常规平做530.5 kg/hm~2。因此,沟膜垄植栽培技术比常规平做每hm~2纯增收益4079元。即沟膜垄植栽培技术在向日葵生产中表现出抗旱、耐列当、抗倒伏、保苗等优势,充分挖掘了向日葵的增产潜力,可促进向日葵产业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重金属镍铜联合胁迫对向日葵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测量了向日葵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镍、铜2种重金属胁迫浓度较低时,向日葵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随着胁迫浓度的不断加大,可溶性蛋白含量、电导率呈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重金属胁迫后各试验组光合色素含量均明显下降,但彼此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向日葵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它具有耐盐碱力强、耐旱、耐脊薄等特点.向日葵的经济价值很高,它的种子可榨油,是世界上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油料作物,也可炒熟食用,它的果盘、花瓣、茎、叶、茎髓均可入药.目前,向日葵在我省正在推广种植,经济效益很好.以下为向日葵高产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