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大叶种不仅具有野生茶树血统的性状特征,还具有原生态健康饮品药食两用的珍贵价值,同时也具有拓宽市场的优势。组织科研人员对现存的海南大叶种开展品种选育,培育出抗逆性强、稳产,以及香气、滋味和口感优良的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茶树品种‘凌波红’(选育代号为2011-30-5)系从酃县苦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择法育成的优质抗寒大叶红茶新品种。属小乔木,大叶类,中生种。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叶色绿,叶面隆起;芽叶黄绿色,茸毛少;花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内含物丰富,茶多酚含量达26.75%,属高茶多酚特异茶树种质资源;氨基酸含量达4.38%,属高氨基酸优良种质资源。制绿茶品质优,外形翠绿带毫,汤色嫩绿明亮,嫩栗香持久,滋味鲜爽;制红茶紧结尚乌润,汤色红亮,甜香,滋味甜醇。抗寒能力强、抗旱能力较强;生长势强,产量较高,扦插繁殖力强。‘凌波红’是一个红绿茶兼制且更适宜制红茶的优质抗寒大叶茶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勐库大叶种是国家级优良无性系茶树品种,其所制普洱茶内含物质丰富,香气浓郁,滋味浓强,是普洱茶产品的杰出代表。文章围绕杀青、干燥两大关键工序,系统探究不同杀青方式、杀青温度以及干燥方式等对勐库大叶种普洱茶毛茶品质成分及感官风味的影响,以获得最佳工艺技术参数,进而为普洱茶毛茶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茶树品种资源非常丰富,很多茶树品种都是优良的园林树种.一些枝形奇异的茶树品种如奇曲以及一些叶形奇异的茶树品种如佛手在园林绿化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茶树除了普通的绿色品种外,还有许多园林价值很高的色叶茶树品种,如白色系的安吉白茶、黄色系的黄金芽、紫色系的紫娟.笔者对几种适宜园林化利用的茶树品种进行了文献查阅、实地调查,现将调查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茶叶品种适制性的生化指标—酚氨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谓茶树品种的适制性,也就是某个品种制成什么茶叶品质更好的问题。构成茶叶品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形因素,又有内质因素,就内质而言,各种茶叶对色、香、味都有不同的要求。就红茶和绿茶两大茶类而言,它们都各自有一些共同性的要求。红茶要求香气具有鲜爽的甜香、滋味浓强鲜爽、汤色  相似文献   

6.
我省载培的是以云南大叶为主体的大叶类茶树品种。大叶种鲜叶原料,梗粗节长,芽头肥壮,叶片密大,叶肉肥厚,含水量高,多酚类物质含量丰富,酶性氧化强烈,制成绿茶外形粗松肥大,内质滋味青而苦涩,消费者难以接受,茶叶经济价值难以发挥。茶叶是一种商品性饮料,其品质是否符  相似文献   

7.
茶树良种‘玉叶’(选育代号为2012-6-66-6)系从以‘玉绿’为母本、‘乌牛早’为父本的杂交F1代中选育而成。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叶色绿,叶面微隆,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花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花瓣淡绿色、6枚。生长势强,鲜叶产量高,扦插繁殖力强。内含物丰富,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3.81%和4.36%,属于高茶多酚、高氨基酸优良种质资源。制绿茶翠绿带毫,汤色嫩绿明亮,嫩香持久,滋味醇和;制红茶乌润尚紧细带金毫,汤色红亮,甜香尚高,滋味甜醇。抗寒、抗旱能力强,是一个特早生抗寒性强的茶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武夷名丛'白鸡冠'品种的茶类适制性,提高其加工利用价值,促进地方优良茶树种质资源的应用推广,本研究以白鸡冠茶树一芽二叶鲜叶为试验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制成白茶、绿茶,分析样品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白鸡冠制成的白茶、绿茶均表现出滋味鲜爽的品质特征,感官综合品质较优,表现出良好的白茶、绿茶适制性.白鸡冠绿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C)、茶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白鸡冠白茶,白鸡冠白茶和绿茶中没食子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福鼎大白的白茶和绿茶.  相似文献   

9.
以‘金萱’为母本、‘薮北种’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通过系统选种程序选育出高香型红绿茶兼制茶树新品种‘湘茶研18号’(选育代号2011-4-8-1)。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树姿开张,叶片长椭圆形,叶色绿,芽叶绿带浅紫,茸毛中,发芽密度中;花瓣白色,质地薄,子房有茸毛;产量高,内含物丰富,春茶茶多酚平均含量为23.74%(>20%),属茶多酚含量略高的优良茶树种质资源。制绿茶香气清香带花香,滋味尚鲜醇;制红茶香气花香持久,滋味甜醇带花香,综合评分高于对照‘槠叶齐’。抗寒性、抗旱性强,扦插繁殖能力强。  相似文献   

10.
陈诗琼 《茶叶》1991,17(4):39-40
海南红茶滋味浓强鲜爽海南红茶原料选自云南大叶种和海南大叶种。采摘标准规定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初展。加工精细,初、精制均为机械化生产。品质优良,色香味俱佳。有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1.
“凌云5号”是从“凌云白毛茶”中经单株选育而成的茶树新品种。通过多年品比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春季一芽二叶新梢平均含水浸出物49.6%、茶多酚22.3%、氨基酸3.5%、咖啡碱4.3%;适制绿茶、红茶和六堡茶,制绿茶花香显、滋味清爽甘鲜,制红茶甜花香高长、滋味鲜浓,制六堡茶陈香纯正、滋味浓醇;第1、第2生长周期亩产鲜叶439.01kg、449.88kg,分别比对照福鼎大白茶增产12.82%、7.3%;抗寒性和抗旱性强,抗茶炭疽病。“凌云5号”是高产、优质、高抗的茶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论福云杂交种的育种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晋谦 《茶叶》1989,(2):25-27
选种材料是茶树育种的物质基础,也是育种成败的首要关键。国内一些科研单位长期育种实践证明,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的天然杂交种是茶树育种的优良原始材料,并已成功地选育出一批优良的茶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采用感官审评和仪器分析方法,对铜仁市野生、古茶树茶的感官、理化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茶树绿茶、红茶和野生绿茶感官品质有一定差异。古茶树绿茶外形呈兰花形、扁平,香气有板栗香,滋味较浓带苦涩;野生绿茶外形条索疏松、卷曲,香气是高火香,滋味尚浓醇;古茶树红茶外形乌褐色、汤色红亮,香气高甜香,口感醇和。三种茶叶感官品质正常,外形及内质较好。野生茶和古茶树茶的化学成分分析,水分、水浸出物含量符合国标,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均较符合要求。结论:野生与古茶树茶叶品质各有特色,野生茶树茶滋味甘甜鲜爽,口感平和;古茶树茶滋味浓烈,口感较涩。本研究为选育我市茶树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拥有各种类型的茶树,同时产区辽阔,有着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经多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结果,各地都有很多在生产上起着决定作用的优良地方品种。这些品种迅速加以繁殖推广,是进一步提高茶叶生产的关键之一,如经我站初步调查签定的崇庆枇杷茶,在一般的粗放管理条件下,即可较当地一般茶树增产42%以上,制成红茶,  相似文献   

15.
江华苦茶属半乔木型,大叶类,其树姿、叶片形态、解剖结构、生化成分均与云贵高原的大茶树相似,所制出的红碎茶,外形黑润带棕,颗粒重实;内质汤色红艳,金圈厚,滋味浓强,具有云南大叶种风格,又有独特的香型,可与国内外优质红茶比美。对江华苦茶的繁育,我们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作了试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红伟 《中国茶叶》2003,25(1):41-42
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植物,其叶片有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披针形等形状,叶面有革质,具有光泽,较平滑,且生长势强,耐修剪,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树种。其中,叶形较为细小的小叶种茶树在观赏效果上又优于大叶种茶树。 茶树盆景的造景材料可选用茶树老桩,也可选用茶苗,只不过以茶苗造景需要较长的培育时间,不如老茶桩能较快成型。  相似文献   

17.
茶树品种‘渐荣齐’(选育代号为2011-4-9-6)系从以‘槠叶齐’为母本、日本‘薮北种’为父本的杂交F1代中选育而成。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树姿半开张,叶片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微隆,叶缘平;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发芽密度密;花瓣白色,子房有茸毛。内含物丰富,制绿茶汤色嫩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制红茶汤色尚红亮,甜香,滋味醇和。生长势强,产量高,扦插繁殖能力强。抗寒性强,抗旱性强,是一个高产、高抗、制红绿兼优型茶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我国名茶之一,产于福建崇安武夷山。山多岩石,茶树长于岩峰,可谓无岩无茶,非茶不岩。岩茶习惯上分为名枞、单枞奇种、奇种等。奇种,是采制正岩的菜茶制成;单枞奇种,是在正岩茶园中选拔较优良的单株单独采制;名枞是从优秀茶树中再选育出  相似文献   

19.
回峰毛尖茶名茶新秀回峰毛尖茶,产于湖南省江永县。产地环山绕水,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壤肥沃。茶树茅叶肥壮、柔软,持嫩性强,茸毛甚多。回峰毛尖茶外形条索紧细,锋苗挺秀,色泽翠绿光润,银毫满披。冲泡后,清香锐鼻,汤色清澈,滋味鲜爽,叶底翠绿细嫩。回峰毛尖茶独具一格的优良品  相似文献   

20.
对目标作物历史背景的认识对于育种工作来说非常重要,然而,这一点目前在许多地方恰恰容易被忽视。即使在茶树育种领域中已引入了许多诸如生物技术、DNA分析、化学成分和香气等自动分析的高新技术,但真正的育种工作者仍应了解茶树变异和驯化的历史,这无疑有助于制定和实行最实际和有效的育种计划,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预算开支。 在日本,几乎70%的茶都是单一的优良无性系栽培品种——薮北种,以致于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单一,特别表现在香气和滋味上。此外,单一的品种还会造成茶厂生产季节的鲜叶洪峰和病害的严重蔓延。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及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茶叶产品,日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