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茹  李东旭 《中国马铃薯》2009,23(3):167-170
掰芽技术是根据马铃薯具有多个芽眼的特点,充分调动每个芽眼发出苗进行掰芽移栽,达到快速繁殖,节约种薯,提高繁殖系数的目的。通过马铃薯的掰芽快速繁育试验,在试验中对马铃薯块茎上的芽按照不同的分布部位进行掰芽移栽。根据不同部位芽生长动态及其在掰芽繁殖中的成活率得出以下结论:薯顶的成活率达到100%,薯中的达到95.00%,薯尾的则只有84.72%。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防治马铃薯卷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华  冯高 《中国马铃薯》2002,16(6):340-341
播种前对马铃薯种薯进行热处理可有效防治马铃薯卷叶病毒 (PLRV )发生。经试验 ,温度 38℃、时间 2 4d、相对湿度 75 %~ 85 %时 ,效果尤为明显。处理后的种薯在温室种植 ,PLRV呈阴性 ,田间感病明显降低 ,且出苗整齐 ,生长旺盛 ,产量增加 14 8%。  相似文献   

3.
种植种茎的芽眼朝向对华南8号木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华南8号木薯为材料,通过试验比较了在水平种植时,种茎芽眼的4个朝向(芽向)在木薯产量性状上的效应。结果表明,芽向对木薯产量性状有较大影响,鲜薯、薯干和淀粉的产量排序依次为向南>向西>向北>向东(CK),最高产的芽眼向南处理比最低产的芽眼向东处理(CK),提高鲜薯产量38.8%、薯干产量36.3%和淀粉产量34.8%;次高产的种茎芽眼向西处理比芽眼向东处理(CK)提高鲜薯产量24.9%、薯干产量24.5%和淀粉产量24.6%。我国在种植木薯时,建议采用种茎芽眼朝南、朝西或朝西南的水平摆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恩施自治州推广应用马铃薯育芽带薯移栽技术,对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这一栽培技术,我们在海拔1500m建始县龙坪乡连续两年进行了育芽带薯移栽覆盖地膜、育芽带薯移栽和直插等几种栽培方法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5.
脱毒马铃薯扩繁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早熟品种东农303、中熟品种系薯1号和晚熟品种晋薯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L12(4×3 ̄2)正交试验法,分室内和室外两组同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出芽天数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少;大薯块出芽数极显著高于中小薯块;出芽数则随着掰芽次数的增加而减少;系薯1号的出芽数明显高于晋薯7号,与东农303差异不显著.产量结果表明,主因素为品种;其次为薯块大小;掰芽次数间差异不显著;母薯则极显著高于掰芽次数.综合结果分析,脱毒马铃薯掰芽扩繁是一项节省种薯,提高繁殖系数的有效措施;以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高效和大薯块掰芽为好;三次掰芽扩繁移栽和母薯直播是可行的马铃薯扩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长度大于2.5cm的大芽比长度小于1.5cm的小芽生育期显著提前,使地上同化系统和地下吸收系统得以迅速建立,生长势和生理活性较强,从而产量明显提高.秋薯栽培期间,播前种薯催大、中、小芽的产量分别比不催芽的对照增加89.4%,77.4%和25.9%.秋播前种薯的芽长以2.5cm左右为好.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膜上覆土最佳厚度和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膜上覆土可以节省人工,提高商品性能,有利于规模化操作,但是需要掌握膜上覆土的厚度和时间。试验主要针对滕州气候条件下,在播种后、薯芽距地膜2 cm、即将出土三个时期,分别覆盖1~2 cm、2~4 cm、5~6 cm厚度的土层,研究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出苗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幼芽距离地表2 cm时进行膜上覆土2~4 cm,此时,马铃薯出苗整齐,出苗率高,生育期长,商品薯率高,效益高。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短壮芽技术是我所于1984年开始研究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的。1 马铃薯短壮芽技术的突出优势11 顶芽优势任何植物均有顶芽优势,马铃薯的顶芽优势特别明显,将其培育成短壮芽正好利用它的这一生物特征,在培育短壮芽的过程中,受顶主芽的抑制,两个副芽及别的芽眼不萌发(休眠状态),只形成1个粗壮的芽。低热中温区或山区马铃薯收获后,种薯贮藏受条件的制约,一般在9月份后都萌发出芽,人们在未播种之前不断的掰芽,不仅将有优势的顶主芽掰去,而且可能将副芽也掰去了(掰2~3次),这样在切块播种时,形成“梦生薯”或不出苗,易造成无顶芽优势的利…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种薯芽龄(种薯萌芽时间)影响种薯的生理年龄。根据不同芽龄种薯芽条形态解剖,种薯生理变化及植株形态生理,产量形成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芽条发育程度,芽生长锥分化程度与芽龄大小成正相关,种薯内的生理变化、植株生长发育、生理兴衰变化、产量形成等与种薯芽条发育程度,特别是芽生长锥分化程度呈显著相关。芽条生长锥分化程度相近的种薯,具有相近的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优良品系“395049.62”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CIP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优良高代无性系395049.62设计了微型薯、普通薯育芽带薯移栽,667m2种植4000株、6000株二种密度,施用尿素15kg、20kg二次追施的三因素、二水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品系395049.62产量以微型薯育芽带薯移栽、667m2种植6000株、追施尿素15kg两次处理最高;大中薯率以微型薯育芽带薯移栽、667m2种植4000株、追施尿素20kg两次处理最高,其次是微型薯育芽带薯移栽、667m2种植4000株、追施尿素15kg两次追施处理。  相似文献   

11.
微型种薯在生产中合理密植 ,科学施肥 ,及时浇水是高产稳产的首要条件 ,其次是防治晚疫病。根据我们在试验和生产中的经验 ,掌握的主要生产技术有如下几点 :1 选种催芽微型种薯必须要求渡过 90d以上的自然休眠期 ,微型种薯播前要进行选种催芽 ,药剂处理 ,70 %~ 80 %种薯发芽时播种 ,这样出苗整齐 ,促使产量提高 ,也有利于田间统一管理。2 播种要求微型种薯在本地区适宜播种的时间是 4月中旬至 5月中旬。播种的深度为 8~ 10cm为宜 ,过深、过浅都对产量有影响。微型种薯种植的最佳密度为6 30 0~ 6 5 0 0株 /6 6 7m2 ,株距 2 0~ 2 5cm ,…  相似文献   

12.
试验测定了不同生理年龄微型薯的干物质含量、含糖量、淀粉含量及其发芽势,研究了微型薯生理年龄对植株生物量、商品产量及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型薯经过贮藏,含水量逐渐下降,干物质含量上升,淀粉所占比重也有所提高,而含糖量在冷藏条件下上升,在常温条件下贮藏下降。在一定贮藏阶段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微型薯的发芽势逐渐增强,达到一定时间后,发芽势又逐渐下降。生理年龄较老的微型薯播种后出苗快,植株分枝较多,易衰老;生理年龄较短的微型薯播种后出苗晚,主茎少,生长期长。在中原二季作地区由于适于马铃薯生长的气候条件较短,以生理年龄壮龄或较老的微型薯作为种子,结薯个数较多,薯重较大,产量高;而生理年龄较短的微型薯所结薯块个数少,重量较轻,产量低。  相似文献   

13.
黄河灌区菜用马铃薯种薯春种秋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毒种薯春种夏收薯块利用药剂处理打破休眠以氯乙醇效果最好,出苗率为100%,次为硫脲,最差为赤霉素出苗率均不足10%,从产量看,氯乙醇处理的最高,每667m2为933kg,硫脲、赤霉素均较低,每667m2分别为86.85kg和248.13kg。试验还表明,秋季栽培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生长期内积温不够,生育期氯乙醇为60d,赤霉素、硫脲因出苗迟,生育期只有38d和40d,同时生育期中大于15℃的有效积温不够,导致植株生长量小,光合产物积累少,地下部薯块膨大慢,产量低。因此,早播种,早出苗,在7月上旬播种成为秋繁种薯成功的关键。用2006年秋繁种薯进行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春种秋繁种薯春种夏收与对照相比,生育期相近,薯块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比对照高,每667m2比对照增产16.39%。说明春种秋繁种薯解决引黄灌区春种菜用马铃薯种薯供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大垄栽培条件下的土壤环境与马铃薯产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试验进行了大垄与小垄两种栽培模式下的一些土壤环境因子及马铃薯产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垄栽培改善了结薯区及根区的土壤生态环境,使该区的土壤容重和出苗后10 ̄25cm耕层土壤温度显著降低;使20 ̄30cm土壤含水量显著地增加;促进了养分释放;大垄栽培相对于小垄使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明显增加,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大垄栽培使总产增加24.31%,商品薯产量增加得更大,达到61.74%。大垄栽培是可以在黑龙江省大范围推广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作为云南省仅次于玉米和水稻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其产业是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和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为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和产业布局,采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51个马铃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在云南省马铃薯冬作代表区域德宏自治州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种薯在不同处理方式下打破休眠对出苗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采用二因素条区试验设计。A因素为品种,51个品种依据其相应特性分成5组,即示范组、加工组、冬作组、大春组和特色组;B因素为种薯处理方式,分为3种方法,即种薯在室温下自然打破休眠、使用1%硫脲+20 mg/L GA3浸泡30 min催芽打破休眠和收获后放入4~6℃冷库自然打破休眠。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进行农艺性状与产量综合评价。3种不同处理方式间马铃薯产量差异极显著(F=9.713,P <0.001),不同分组之间的产量差异也极显著(F=17.134,P <0.001)。苗势与长势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苗势与单株结薯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大薯率、块茎大小以及商品薯率4个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长势与收获成熟度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16.
1 选用早熟、高产、优质良种选用生育期短,生长快,结薯早,产量高,品质好的早大白、超白等品种。应用脱毒种薯进行栽培,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2 种薯处理选种:在切块前先将种薯摊开晾晒,剔除病薯、烂薯、畸形薯以及表皮粗糙龟裂无芽的薯块,选择无病虫、表皮光滑的薯块作种。切块:马铃薯具有顶端生长优势,顶芽萌发早,生长势强,切块时应尽量带顶芽纵切,切块大小以30g左右为宜。切块时要一人准备二刀,切到有病的种薯时除将病薯剔除外,还要将切具用1000倍液的高锰酸钾或75%的酒精消毒灭菌,防止病菌通过切具传染。切好的薯块应立即用…  相似文献   

17.
<正>1闷生薯闷生薯也叫梦生薯。1998年在进行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时,将延边农科所提供的两个马铃薯新品种冬季一直存放在有暖气设备的办公室里,至2月28日播种在岑石乡郭家岑石村菜田里。播种前一天将已长出10~15 cm薯芽掰掉割块后,按行距  相似文献   

18.
<正> 马铃薯同一块茎不同位置芽眼之间生理年龄的不同,则由其发育形成的植株生物学特性及农艺经济性状也应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探明这种芽位差异对植株的影响,并进一步为指导生产中正确选用种薯提供科学依据,于1992年进行了本项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试验以陇薯2号为参试材料,按采用种薯不同设5个处理:①整薯种;②顶芽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适应性评价,筛选出适合大理早春作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为该区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以‘合作88’为对照,对比了5个新品种(系)的植株形态特征,抗性表现,鲜薯产量及块茎品质。结果表明:‘同薯20-2’出苗早,出苗率高,茎叶浓绿,植株茂盛,感病相对较轻且产量、商品薯率、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均高于其他参试品种。经进一步试验后可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6个马铃薯品种,延97-8、晋薯11号、克新12号、坝薯8号、陇薯3号和尤金为供试材料,种薯分别来源于吉林延吉、河北坝上、辽宁本溪和青海西宁4个地点,比较不同品种间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来源种薯的引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延97-8和克新12号的单株产量最多,淀粉含量最高,但单株商品薯产量最少,结薯较琐碎;晋薯11号、陇薯3号、坝薯8号和尤金的单株产量较少,淀粉含量均较低,但商品薯较多。从地区间的引种效应来看,不同来源种薯在产量上无显著差异,从青海地区引入的马铃薯种薯在产量上要高于其它来源的种薯,来源于河北坝上和辽宁本溪的种薯在淀粉含量上显著高于其它来源地种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