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通过分析内蒙古白绒山羊场1997年到2007年21569只阿尔巴斯型白绒山羊的生产记录,利用SAS9.0软件的GLM程序进行方差分析,并用Duncan氏法进行主效应的多重比较分析,研究9个非遗传因素(测定年份、场、性别、年龄、母亲年龄、出生类型、出生月份、断乳日龄、出生胎次)对内蒙古白绒山羊5个产绒性状(产绒量、绒细度、绒厚、毛长、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年份、场、年龄、母亲年龄显著影响内蒙古白绒山羊的所有性状(P<0.05),性别除了对绒细度没有影响外(P>0.05),对产绒量、产绒后体重影响显著(P<0.05),对绒厚、毛长影响极显著(P<0.01);出生胎次对产绒量、毛长及早期生长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出生类型对绒细度、产绒后体重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出生月份对产绒量、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
在对四个主产区的柴达木绒山羊产绒量及绒样品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后发现:四个地区的柴达木绒山羊在产绒量上存在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区域间成年公羊在绒纤维伸直长度和细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区域间成年母羊在绒纤维伸直长度上差异极显著(P<0.01),在绒纤维细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统计分析后认为,德令哈市地区柴达木绒山羊在产绒量和纤维品质方面优于其他三个地区。  相似文献   

3.
舍饲与放牧条件对绒山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30只舍饲和30只放牧条件下饲养的绒山羊免疫功能指标的检测可知.与舍饲组的绒山羊相比:放牧组绒山羊,血液中T淋巴细胞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显著提高(P<0.05);淋巴细胞转化指数较高,差异显著(P<0.05);血液中CD4 分子含量较高(P<0.05),CD8 分子含量没有显著差异,CD4 /CD8 比值有极显著提高(P<0.01);E-C3bRR花环率和E-ICR花环率都有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嗜碱性粒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均差异显著(P<0.05),而杆状核和分叶核嗜中性白细胞数差异均极显著(P<0.01);除白蛋白差异不显著外,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放牧条件下饲养的绒山羊机体的免疫能力强于舍饲条件下的绒山头.  相似文献   

4.
以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阿拉善白绒山羊种羊场和阿拉善右旗白绒山羊育种基地3个超细育种核心群379只2岁母羊为研究对象,对主要表型性状(体尺性状和绒毛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育种核心群间体尺和绒毛性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平均绒细度均在13.99μm以下,绒伸直长度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且阿拉善右旗绒山羊育种基地(7.90 cm)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7.53 cm)阿拉善白绒山羊种羊场(6.59 cm);绒细度和绒伸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厚度与绒伸直长度、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抓绒后体重与体长、胸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绒山羊各性状对产绒量的回归方程为Y_1=44.99+43.26X_2+2.80X_6,各性状对抓绒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_2=5.48+0.19X_5+0.09X_6。  相似文献   

5.
以南疆绒山羊为试验动物,研究了绒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抓绒量(CW)与绒丛长度(LCS)、绒纤维直径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绒洗净率(WCR)、绒纤维直径变异系数(CVDIA)有显著的负相关(P<0.05);绒洗净率(WCR)、纤维直径变异系数(CVDIA)与绒纤维直径(DI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绒丛长度(LCS)与体重(BW)为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及其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间的相关性,为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及皮肤毛囊性状在绒山羊选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制作陕北白绒山羊皮肤组织切片,用显微照相系统观察皮肤毛囊形态特征,统计分析皮肤和毛囊的特征参数,并用SPSS 17.0软件分析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陕北白绒山羊毛囊成群分布且以三元型毛囊群为主,占总毛囊群的85.80%;产绒量与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次级毛囊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长度与产绒量、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体重、S/P值、次级毛囊直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细度与S/P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S/P值影响绒细度,而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囊密度(绒密度)显著影响产绒量(P0.05)。综合分析认为,S/P值可以作为陕北白绒山羊选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性状指标,在育种工作中选择高S/P值个体,不仅能够提高产绒量,而且能够提高绒长度、降低绒细度,解决产绒量和绒品质同时提高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对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的柴达木绒山羊的选育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经过近几年的不断选育,成年母绒山羊比抓绒前活重提高了2.66kg(P<0.05),胸围增加了4.39cm(P<0.01)。体高和体长变化不大,(P>0.05)。产绒量和绒层厚度分别增加了60g(P<0.05)和0.85cm(P<0.01),绒纤维细度和伸直长度选育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研究分析了辽宁绒山羊3个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根据山羊遗传连锁图谱和相关资料,选用7个微卫星座位,对40只辽宁绒山羊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通过标记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最小二乘线性模型,进行分子标记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座位中只有4个表现出了多态性.微卫星OarJMP8座位上AA、AD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长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1),AD基因型个体产绒量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BM143座位上AC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细度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OarAE101座位上AB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长度和产绒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BM6506座位上从基因型个体产绒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1).  相似文献   

9.
根据山羊遗传连锁图谱和相关资料,选用7个微卫星座位,对40只辽宁绒山羊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通过标记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最小二乘线性模型,进行分子标记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座位中只有4个表现出了多态性.微卫星OarJMP8座位上AA、AD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长度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5),AD基因型个体产绒量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BM143座位上AC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细度显著低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OarAE101座位上AB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长度和产绒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5,P<0.01);微卫星BM6506座位上从基因型个体产绒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1).  相似文献   

10.
以2012~2017年陇东绒山羊育种核心群母羊测定(调查)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方差法分析出生类型和年龄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出生类型对产绒量和出生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断奶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绒长度、绒直径和抓绒后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年龄对产绒量、绒长、绒直径和抓绒后体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产绒高峰期在2~4岁,5岁时体重最大,2~6岁是生长发育及产绒的理想利用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