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水稻穿梭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浙江南北跨越27°-31°12′N,相距约450公里的不同生态条件进行穿梭育种研究。从F#-2起在嘉兴、杭州、富阳和温州的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选择,所选择的单株相互交换,使每一个试点都种植全部选择的株系,允许选育者根据当地的表现进行淘汰和选择。这样便能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对每一世代的当选单株进行适应性鉴定,以选育适应性较广的新品种。通过穿梭育种不仅较易选得适应性较广的品系,而且最后所选得的较优良品系几乎没有一个是选育者从自己推荐的组合中连续选择育成的。这表明穿梭育种还可以通过各育种者扬长避短,共同努力,提高选择效果。现初步育成几个新品系。本文还对今后的穿梭育种工作的改进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超高产育种杂种优势的有效利用、目标性状的选择和评价过程。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落后于实践,这种局面长期制约了水稻更大范围内有效利用杂种优势。本文简要地分析水稻超高产育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评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超高产水稻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国内外超高产水稻育种的研究历史,对目前超高产水稻育种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就水稻超高产育种与米质、抗性、栽培技术和地域性等问题作了讨论,还提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对杂交后代群体选择的一些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4.
小麦再高产育种涉及到的目标性状是众多的数量性状,要对这些数量性状同时进行改良并重新加以组装,进而育成产量水平有较大突破的新品种,必须首先突破原有的传统育种方法,在杂交手段和杂种后代处理这两个关键性技术环节上进行较大的改进。把轮回选择的理论和穿梭育种的方法综合运用到小麦再高产的育种实践中去,提出了小麦再高产育种的新方案,进一步强化了轮选穿梭思路在小麦育种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以期通过实践的检验,探索再高产育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刘斌 《广东农业科学》2020,47(12):12-23
水稻是我国超过60%人口的主粮,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可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表型鉴定和选择为基础的水稻常规育种已无法满足人们对水稻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广泛的稻种资源中挖掘特异优良基因,开展高效准确的分子育种被认为是实现水稻育种第三次突破和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为了进一步提升广东省水稻育种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建立了“广东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广州分中心”,以此为依托平台,充分利用水稻所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和水稻常规育种的优势,开展了大规模的水稻重要性状基因的鉴定和分子育种,已取得显著成绩。对1992年以来水稻研究所水稻分子育种技术平台的构建、水稻重要性状基因鉴定,特别是对水稻稻瘟病抗性、耐冷性和收获指数的分子遗传研究、以及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基础的水稻分子育种的主要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下一步水稻分子育种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利用四川省的地理条件作小麦的穿梭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四川省的多样化的自然地理条件 ,选择位于四川西南部的攀枝花 ,西北部高原上的马尔康和成都平原上的邛崃市 3点作小麦的穿梭育种。结果证明 ,在这 3个地点上的穿梭育种不仅有利于品种适应性和稳定性的选择 ,也非常有利于抗条锈病的高效选择 ,是提高我省小麦育种选择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前人的分裂选择,高低杂交法,穿梭育种的研究结果及我们的育种实践,综述两端育种的理论与现状.认为两端育种利用修饰基因的缓冲作用,在群体内的优劣两端个体间进行多次轮回选择及杂交,开发作物的潜在变异.在选择方法上两端育种利用不同的地理环境,异地间交叉进行选择,选择适应性广的基因型,同时提出在人工创造的上下限两端栽培条件下进行选择的两端选择法及两端育种和生物技术结合应用于今后育种实践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8.
水稻轮回选择育种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介绍了发现和利用光敏核不育水稻之后水稻轮回选择育种研究的现状,在水稻育种中利用该方法的特点和开展该领域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超高产水稻育种是当前稻作科学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本文综述报道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由来,超高产水稻的概念,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现状以及水稻超高产育种突破途径等。并就水稻超高产育种与米质、抗性和地域性等问题作了讨论,还提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对杂交后代群体选择的一些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10.
北京小麦穿梭育种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梭育种也叫转移育种或异地选择,就是将育种材料或杂交组合在不同区域同时进行选育的一种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四川-CIMMYT小麦穿梭育种中的农艺学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四川省农科院与CIMMYT在小麦穿梭育种中的农艺学合作研究历程,以小麦穿梭育种的第一个突破性新品种川麦30的高产栽培研究与示范推广为典型案例,探讨了突破性新品种与农艺学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系统设计、高产栽培和农民参与式研究在品种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8 5- 1997年对南斯拉夫玉米群体SYN1/ 9C0 进行半同胞轮回选择。 1998年通过把在唐山C1~C6和在贝尔格莱德进行C3~C6共计 10个轮回群体与 4个标准自交系进行半双列杂交研究 ,连续 2年试验 ,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对群体产量和测交组合产量以及产量杂种优势、配合力和田间部分性状一般配合力均存在显著差异 ,南斯拉夫和唐山两地改良效果极具互补性。实验表明 ,中南穿梭育种在提高南斯拉夫群体自身产量、测交组合产量的同时 ,能更为有效地提升群体杂种优势 ,使产量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同时提高  相似文献   

13.
红麻新品种福红952的选育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福红952是以非洲裂叶与粤红1号杂交,应用配合力育种理论及混合系谱法与穿梭育种法相结合的高效综合育种新技术,于1993年育成的红麻优良新品种.该品种1995-1996年参加安徽省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青皮3号增产24.3%;1997-1998年参加国家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粤743增产15.67%.福红952主要经济性状优良,丰产性能好,适应性广,抗病力强,于2000年通过安徽省红麻新品种审定,2002年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小麦育种进展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云南小麦育种。肯定了本省小麦育种在产量、抗病性、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取得了大进展。并提出了今后育种工作策略:明确育种目标,加强品种资源的研究,培育核心亲本材料,开展穿梭育种,改进方法,注意抗病育种,品种资源的研究,培育核心亲本材料,开展穿梭育种,改进方法,注意抗病育种,重视品质育种,完善全省育种网,提高育种效率,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制度。  相似文献   

15.
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鲁原502及其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原502是以航天突变系"9940168"为母本、济麦19为父本有性杂交,并经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病、广适型小麦新品种,成穗稳定在600万/hm2以上,穗粒数37粒以上,千粒重稳定在42 g以上,产量构成三因素合理。资源创新、穿梭育种和稳定品系多点鉴定是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选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优质高产红麻品种福红951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福红951是1985年以"7380"与莱阳红麻杂交,应用配合力育种理论和混合系谱法与穿梭育种法相结合的聚合育种新技术,于1993年育成的红麻优良新品种.1995-1996年,该品种参加安徽省红麻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纤维产量比对照青皮3号高21.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997-1998年,参加国家红麻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纤维产量比对照粤743高13.1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经测试福红951纤维强力比青皮3号大12.8%,比粤743大5%,居国家级区试参试品种首位.近年来,福红951在浙江海宁和安徽六安、霍邱、灵壁等县市进行生产性对比试验示范,比青皮3号增产23.3%-36.2%,表现出丰产性好、纤维品质优良、适应性广、抗红麻炭疽病等突出特点.2001年已通过安徽省新品种审定,为麻纺与造纸兼用优质高产红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优质多抗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泉薯9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薯9号是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以泉薯268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的.该品种丰产性好,薯干和淀粉产量表现尤其突出,薯干产量在8.50~14.93 t·hm-2,为对照的104.20%~152.30%;淀粉产量在5.62~9.85 t·hm-2,为对照的107.91%~155.36%;薯块干物率和出粉率分...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ooperation achieved between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AAS) and International Maize and Wheat Improvement Center (CIMMYT) since 1986 year,focusing on germplasm exchange,shuttle breeding,personnel visiting and training.By utilizing the germplasm,and new breeding methods introduced from CIMMYT,a series of wheat,barley and maize varieties with high yield,good qual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were released by SAAS,such as wheat varieties Chuanmai 30,Chuanmai 42 and maize variety Chengdan 202.CIMMYT also produced many wheat varieties with good yield,good resistance especially good resistance to karnal bunt disease.SAAS-CIMMYT cooperation not only enriched the gene bank of germplasm in Sichuan,promoted the wheat breeding capability and application level in production,but trained many scientists for SAAS,which in return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to a high level.This article also prospected the future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