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建立在对水稻高产优质群体形成规律和栽培调控机理深入了解基础上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包括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和栽培技术的定量三部分。试验应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研究的"优质粳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黑龙江省繁荣种畜场大面积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2.
当今水稻生产中,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水稻叶龄模式栽培理论的创立,对水稻高产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领会叶龄模式栽培的实质,关键是如何在大田生产中对水稻生育进程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五大连池市属于寒地水稻稻作区,位居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我市主栽品种最多是11片叶品种,因此我市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以11叶品种为标准,是在水稻"器官同申理论","叶龄模式理论","肥效反应线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市稻作实际发展而来的水稻栽培技术。它制定了每个叶龄期的生长发育标准,并根据田间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肥、水、植保等调控措施实现高产稳产的实用技术体系。该项技术使传统的种  相似文献   

4.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来源于南京农大凌启鸿教授的水稻叶龄模式栽培理论。2006年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引进此项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在达县多地开展了水稻强化栽培试验,其生育期较常规栽培明显提早,有效改善了扬花结实和灌浆的温度条件,结实率增加,具有明显的增产潜力。通过强化栽培不同移栽叶龄、不同种植规格、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分蘖动态及产量性状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二叶一心的移栽叶龄、0.4m×0.4m的种植规格、减前增后的施肥方式和半旱式耕作方式为最佳栽培方式,从而初步探索出了适宜我市发展和推广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理论  相似文献   

6.
水稻种植对于地方经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有效增强水稻种植效益,必须对水稻种植技术进行优化。该文浅析了水稻叶龄栽培技术以及水稻种植"三控技术"的优化,以期为水稻种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是不同目标产量下各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标准,要求种植者对自已的稻田进行诊断,并与标准对比,及时采用施肥、灌溉、植保等进行调控,从而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技术于一体的栽培技术体系。1叶龄诊断技术宗旨及思路在水稻生长的每个阶段,特别是在直接决定产量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8.
<正>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是不同目标产量下各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标准,要求种植者对自已的稻田进行诊断,并与标准对比,及时采用施肥、灌溉、植保等进行调控,从而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技术于一体的栽培技术体系。一、叶龄诊断技术宗旨及思路在水稻生长的每个阶段,特别是在直接决定产量构成  相似文献   

9.
正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是不同目标产量下各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标准,要求种植者对自已的稻田进行诊断,并与标准对比,及时采用施肥、灌溉、植保等进行调控,从而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技术于一体的栽培技术体系。一、叶龄诊断技术宗旨及思路在水稻生长的每个阶段,特别是在直接决定产量构成  相似文献   

10.
韦忠强 《吉林农业》2011,(8):124-124
文章对三洞乡推广水稻“叶龄模式”的示范结果、辅助实验及推广采用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加快水稻叶龄模式的推广,提高水稻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1.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等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稻作发展趋势提出的新型栽培技术体系,它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精确定量的优点。。本文就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冷凉地区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也对该技术体系对冷凉地区的水稻增产效果以及为当地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作了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12.
高产环境下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进行精确定量栽培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总叶龄数不同,但差异较小.在理想气候的条件下,基础产量为10.5 t/hm2,基础供氮量120~165 kg/hm2.按精确定量技术栽培的水稻产量都在16 t/hm2,明显比常规栽培法增产,并能省工节本.使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涛源水稻还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等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稻作发展趋势提出的新型栽培技术体系,它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精确定量的优点。。本文就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冷凉地区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也对该技术体系对冷凉地区的水稻增产效果以及为当地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作了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14.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田间试验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表明该项技术可以准确掌握水稻的生育进程动态,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有效改善水稻品质,在水稻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在Apple-Ⅱ微机上开发的水稻叶龄模式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咨询软件。给出了该软件的运行环境和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6.
水稻品种不同生育类型叶龄模式在水稻栽培上是项新的栽培技术,简称水稻叶龄模式,它将繁多的水稻品种进行分类,以器官相关生长为生物学依据,按叶龄进程模式化地揭示了水稻一生的生育规律,数量化地确定了水稻高产的主要生育指  相似文献   

17.
水稻叶龄增长动态的模拟与叶龄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京郊春稻和麦茬稻品种叶龄进程的田间观测,利用水稻叶片出生与温度之间的密切关系,开展了水稻叶龄增长模拟试验,讨论了模型结果的可用性,认为模拟结果适合于指导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8.
于201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较,考察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处理对水稻生育期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相关指标,揭示了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生产栽培过程中植株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灌溉水减量和水稻高产高效的应用技术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19.
水稻苗情监测是运用水稻叶龄模式法,通过监测水稻叶龄等,确定生产中施肥、烤田等田管措施的相应叶龄期。水稻叶龄模式法是经多年研究建立的,以高光效群体为中心,是一种新型、非物化的栽培理论及技术体系,吻合现代农业的绿色生产要求。根据连续多年从事水稻苗情监测工作的经验,对水稻苗情监测工作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水稻壮秧剂在免耕直播稻上的应用技术和效果,指导生产应用,以常规优质稻品种青籼占为试验材料,在免耕直播晚稻2.5叶龄和3.5叶龄分别施用18kg/hm2、30kg/hm2的水稻壮秧剂,同时进行2.5叶龄施用水稻壮秧剂24kg/hm2的大田生产示范。结果表明:在免耕直播稻2.5叶龄和3.5叶龄施用水稻壮秧剂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其中免耕直播稻2.5叶龄施用水稻壮秧剂18~30kg/hm2,能显著地促进分蘖和成穗,产量构成因素比较协调,增产幅度达10.53%~12.03%,增产效果极显著,可大面积示范推广;而在3.5叶龄时施用,增产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