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为我国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研究其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进程对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和香合欢树种发展,以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香合欢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时间换空间,分析香合欢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了解干湿两季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和容重均随林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均在成熟林中最低;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氮含量均随林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中龄林中最高;雨季土壤pH值、总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高于旱季;旱季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雨季;林龄和季节对土壤理化性质均有一定影响。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容重为影响林分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重要因子。在香合欢天然次生林更新过程中,土壤养分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中龄林中最高。在香合欢幼龄林中,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但植株生长速度较快,需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应加强对香合欢幼龄林的抚育管理,在旱季增加水分供给,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对湖南省福寿国营林场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碳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杉木生态公益林幼龄林总碳储量为97.084 3 t/hm2,中龄林总碳储量为124.998 5 t/hm2,近熟林总碳储量为116.192 1 t/hm2,中龄林总碳储量最高。土壤层碳储量所占比重最大,在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中分别占到了97.89%、87.47%和73.36%,所占比例依次减少,其中土壤的表层土碳储量含量最高。林下植被的灌木层、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碳储量中所占比例较小,在幼龄林中占2.17%,在中龄林中占1.62%,在近熟林中占1.25%,且所占比例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3.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不同立地条件、不同龄组长白落叶松的气体交换参数。结果表明,饱和光照强度下长白落叶松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受针叶朝向(阳生叶和阴生叶)、立地条件和林龄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除幼龄林立地指数为12的阳生叶和阴生叶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幼龄林立地指数为18的阳生叶和阴生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近熟林立地指数为17的阳生叶和阴生叶蒸腾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所有林龄相同立地指数的阳生叶和阴生叶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近熟林的阳生叶和阴生叶气孔导度,中龄林和近熟林的阳生叶水分利用效率受立地条件的影响均不显著;幼龄林阳生叶和阴生叶的水分利用效率,近熟林阳生叶和阴生叶的蒸腾速率均随着立地指数的增加表现出显著升高的趋势;幼龄林和中龄林阳生叶和阴生叶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中龄林和近熟林的阴生叶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立地指数的增加表现出显著降低的趋势。饱和光照强度下阳生叶和阴生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受林龄的影响显著,而水分利用效率受林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凤城市森林的碳储量,通过森林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对森林资源变更数据按优势树种和不同林龄组的碳储量和碳储密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凤城市森林碳储量最大的树种是柞树,不同林龄碳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近熟林和过熟林;碳储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近熟林、中龄林、过熟林、成熟林和幼龄林。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清原县各优势树种的碳储量,文章通过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对森林资源按优势树种和不同林龄组的碳储量和碳储密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原地区碳储量最大的三个优势树种分别是落叶松,柞树和油松。天然林中碳储量最大的三个优势树种分别是柞树,桦树和花曲柳。人工林中碳储量最大的三个优势树种分别是落叶松,油松和红松。按龄组碳储量大小顺序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过熟林,碳储密度顺序是成熟林>近熟林>过熟林,中龄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6.
福寿林场杉木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寿林场作为研究区域,将杉木人工林按龄组划为幼龄林、中林龄和近熟林,采用标准地调查的方法、环刀法和烘干法对杉木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的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类型土壤容重为上层小于下层,土壤容重为中龄林(1.44 g/cm3)>近熟林(1.37 g/cm3)>幼龄林(1.36g/cm3);不同林龄杉木类型土壤毛管孔隙度随土壤厚度增加而减小,毛管孔隙度为幼龄林(30.32%)>中龄林(17.26%)>近熟林(14.41%);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无明显变化,非毛管孔隙度为近熟龄(36.66%)>中林龄(28.61%)>幼龄林(18.55%);根据土壤蓄水能力的大小,可以得出涵养水源能力的大小为近熟林(107.74t/hm2)>中龄林(81.24 t/hm2)>幼龄林(57.43 t/hm2);随着杉木林龄的增大,水源涵养功能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森林经营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林龄(12a生幼龄林,27a生中龄林,40a生近熟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的调查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林分生长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龄的增加,土壤pH值由5.76降到5.52,土壤酸性逐渐增强,速效磷含量变化范围为4.67~7.64mg/kg,与pH值变化一致,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以及全钾含量在中龄林中最高,分别为39.02g/kg、2.32g/kg、130.56mg/kg和17.6g/kg,近熟林次之,幼龄林最低。其中,全氮含量在各个林龄阶段差异显著(P0.05),全钾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土壤全磷含量和碱解氮含量随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在各个林龄阶段全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碱解氮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总的来说,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幼龄林和中龄林对土壤养分的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8.
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两种林型林木各器官氮、磷、钾含量,以及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中林木各器官的氮、磷、钾元素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林木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大于杜香—兴安落叶松林;林木不同器官的营养元素含量呈现叶枝皮根干的变化趋势;树叶中氮元素含量最多,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减小,且在幼龄期达到最大值(8.20%);树干中钾元素含量最多,且随年龄增长无明显变化,树干钾含量幼龄林为0.60%、中龄林为0.60%、近熟林为0.58%;树枝中钾元素含量最多,且随着林龄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树皮中氮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钾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小;各器官磷元素含量在林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均小于钾元素含量和氮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9.
燕山山地东西段白桦天然次生林直径结构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直径分布是林分结构的主要特征,合理的林分结构是充分发挥森林功效的基础。本试验以河北省孟滦林场、黑龙山林场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白桦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用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以及Logistic分布模型分别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孟滦林场和黑龙山林场白桦幼龄林直径分布均呈反"J"型曲线,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孟滦林场白桦中龄林直径结构呈单峰山状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以及Logistic分布。而黑龙山林场白桦中龄林直径分布呈反"J"型,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白桦近熟林在孟滦林场中其直径结构呈双峰山状分布,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最好,而在黑龙山林场中,白桦近熟林直径分布呈多峰山状分布,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加强伐区管理确保青山常在林桦乌奴耳林业局的施业区属过伐区,曾受沙俄和日伪的掠夺性采伐,林相残破而复杂。从林龄上看,幼中龄林比重大,占总蓄积量的87.7%;从树种结构上看,白桦所占比例大。目前,这个局总经营面积为228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10l9万立方...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福寿国有林场3个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多功能的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物种多样性、固碳、生产力4个方面功能共16个指标,对4种林分类型进行多功能效益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龄组的杉木生态公益林中,幼龄林物种多样性功能最低,中龄林与近熟林无显著性差异,幼龄林与中龄林的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无显著性差异,近熟龄最高,固碳功能和生产力功能均随林龄的增加呈现递增的趋势,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影响杉木生态公益林多功能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为物种丰富度低,林分结构单一,生物量低下。以近自然可持续经营为指导,对林分进行结构优化,定期对林分进行抚育间伐,补植苦槠、深山含笑等当地乡土阔叶树种,实现杉木生态公益林多功能经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将乐县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全国碳汇专项调查的理论和调查方法,对福建省将乐县不同龄组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为121.13、176.00、253.33 t·hm-2;在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中,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33.16%、46.94%、28.27%,土壤层有机碳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60.10%、50.45%、68.21%,土壤层和乔木层碳储量占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90%以上;除成熟林中,30~10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略高于10~30 cm土层外,土壤层有机碳储量在各龄组针阔混交林中均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各龄组针阔混交林其他层次不同组分碳储量差异各不相同,估算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应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以提高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白桦林土壤水分的季节观测,研究了土壤水分的动态过程,提出了吸附水量和等吸附水量点的概念及其与红松天然更新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桦中龄林土壤水分特下是解释其林内红松天然更新良好的主要依据之一;白桦中龄林土壤自然含水率稳定和适中,它综合了幼林保水性和成林蓄水性的优点;土壤吸附水量增幅低,但等吸附水量点高,可保持到7月中旬到8月初;土壤吸附水量在生长季总保持在幼龄林和成熟林之间;6月A层4-6.5克  相似文献   

14.
林龄对长白落叶松胸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孟家岗林场37块不同龄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胸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随年龄的变化,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长白落叶松的胸径总生长量均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胸径的平均生长量增长呈现先大后小的状态;连年生长量相互交织,呈现不规则的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5.
以昆明市宜良县花园林场为研究区,选择2009年4月23日ALOS PALSAR 1.1等级的数据产品L波段全极化单视复型数据,结合2007年完成的宜良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分析HH、HV、VH和VV 4种极化方式下云南松后向散射特征,采用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统计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在云南松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中,HH极化方式下反射强度值都是最高的,其次是VV极化方式,而HV和VH极化方式下反射值都比较低;云南松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与后向散射系数之间具有极显著影响,根据此特性,区分不同龄组的云南松。  相似文献   

16.
白龙江林区水源涵养林天然更新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白龙江林区,选择不同的林地类型、海拔、坡向、林龄、郁闭度、林木组成、立地质量等进行天然更新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在0.4~0.7时天然更新的幼树最多,郁闭度≥0.9及≤0.3时天然更新不良;在立地条件较好、海拔2300~3200m的阴坡及半阴坡的中龄林、近熟林中更新的幼树最多,更新情况良好;河谷地带的油松林更新情况好于其它针叶树种,但在以阔叶树为主的林分中,针叶树虽可正常更新,但效果不好,还需进行人为干预。  相似文献   

17.
江西大岗山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系统研究了江西大岗山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2代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相比,不论幼龄林还是中龄林,1代林均明显好于2代林;比较土壤酶活性,各林分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即1代林土壤酶活性较高;而比较两代林土壤化学性质则发现,在幼龄林发育阶段各土壤因于指标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土壤氮素等指标反而为2代林较高;但各林分发育至中龄林阶段后则有了较强的规律性,除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铜外,其它所有指标均为2代林较低。  相似文献   

18.
速生丰产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目前工业用材紧缺的问题。对酸枣、光皮桦、枫香三种工业原料树种幼龄林的纯林和混交林生物量的初步研究表明:酸枣的生物量最大,光皮桦的生物量最小;酸枣各器官的平均含水率最低。幼龄林中,纯林的生物量大于混交林的生物量,且酸枣纯林的生物量最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白桦林土壤水分的季节观测,研究了土壤水分的动态过程,提出了吸附水量和等吸附水量点的概念及其与红松天然更新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桦中龄林土壤水分特征是解释其林内红松天然更新良好的主要依据之一;白桦中龄林土壤自然含水率稳定和适中,它综合了幼林保水性和成林蓄水性的优点;土壤吸附水量增幅低,但等吸附水量点高,可保持到7月中旬至8月初;土壤吸附水量在生长季总保持在幼龄林和成熟林之间:6月A层4~6.5g,B层0.7~4g;8月A层5~5.5g,B层4~7g。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油松人工林土壤粒度特征随林龄变化的规律,揭示油松人工林对林下土壤的影响作用,为辽西北地区以油松为建群种的造林模式、土壤地力恢复及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辽宁省昌图县东部太阳山风景区13、25、37和44年生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各林龄油松林表层(0~20cm)土壤样,基于激光衍射技术,对土壤粒度,组成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土壤粒度组成以沙粒为主,其次是粉粒和黏粒;(2)中龄林的粒度特征最好,其次为近熟林、成熟林,而幼龄林稍差,且有林样地的粒度特征均比对照好;(3)整体上,从幼龄林期到中龄林期,油松林随林龄的增大,表层土壤粒度特征有良好的发展趋势,而从中龄林期到近熟林、成熟林期,油松林随林龄增大表层土壤粒度特征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