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是在对环境的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的生物学特征。因此,这种空间特征有助于理解种群的空间适应,从而掌握种群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利用这种规律,可以提高种群调查的精度,改进防治方案,提高防治效果。作者于1985年8月至1986年11月,在丽江县对苹果绵蚜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进行了研究。苹果绵蚜种群数量的波动必然会关系到苹果绵蚜种群在空间上的扩张与收缩。这种空间上的扩张与收缩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聚集度的季节变化。掌握苹果绵蚜种群空间分布型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就能根据不同时期空间分布型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抽样调查方法,制定出合理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2.
<正> 害虫在田间的分布型系代表该种昆虫种群在一定环境内的空间分布结构,这种空间分布结构是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适应或选择的结果。因此明确昆虫的分布型可以帮助我们对该种昆虫生态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可以决定确切的抽样调查方法,估计种群密度以及对研究资料提出适当的数理统计方法等,为害虫测报和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灰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稀渐危植物,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是塔里木荒漠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之一。在塔里木河上游选择具有代表性群落设立5 hm2研究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从年龄结构、生命表特征、存活曲线、生存分析以及种群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了灰胡杨种群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结构整体上呈钟型,幼树个体较少,成年个体较多,属暂时稳定型种群;不同生境种群结构不同,随河流走向种群结构由稳定型转为衰退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生存率呈单调下降趋势,中期(Ⅵ-Ⅸ)降幅较高;危险率呈上升趋势,于Ⅸ龄级出现危险率与死亡率、消失率高峰,生命期望单调下降,反映种群生存力下降的趋势。灰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因生境不同空间格局发生变化,这是种群适应环境压力及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种群空间格局随发育进程而变化,从幼龄到中、大龄,种群分布格局的聚集强度减弱并逐渐转变为随机分布,这是种内竞争强度变化的结果。环境因子与种群分布多度的相关与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地下水位是影响种群分布的主要因素。可见,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随生境和时间发生变化,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是影响灰胡杨种群生态特征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甘肃大野口青海云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掌握青海云杉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大面积遥感定量反演青海云杉结构提供关键参数,以及为青海云杉种群保护和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根据甘肃大野口1hm2青海云杉林大样地的调查结果,首次应用点格局方法开展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并且将研究区内树木分龄级计算,得到不同龄级的树木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首先,应用Weibull分布对样地内青海云杉的胸径分布进行拟合;然后分别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和聚集指标测定法,对样地内各龄级的树木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最后应用纽曼A型分布对研究区内的青海云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胸径分布基本符合Weibull分布;研究区内种群密度较大,空间格局呈集群分布;幼树、小树、中树和大树在各研究尺度下均呈集群分布;青海云杉随着年龄的增长,聚集强度逐渐降低;研究区内青海云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符合纽曼A型分布。集群分布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和人为干扰、环境条件及青海云杉的生物学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植物种群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SGS)一般是指种群内个体基因型在空间上的非随机分布,基因流受限是空间遗传结构形成的最主要原因。种群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研究可以直接量化描述种群内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辨识种群内亲缘个体的聚集分布特征、定位不同的基因型单元(基因斑块),并可进一步揭示种群内已发生的花粉、种子散布特征,以及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模式,判别花粉流与种子流可能的限制因子,并可及时预警种群生境破碎化的遗传效应,有助于理解种群生存力、适应潜力以及种群未来自然选择的方向,为自然种群管理及其遗传资源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直接的数据参考与理论分析依据。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植物种群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基因流、人为干扰、历史事件以及微生境选择作用等方面对种群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的研究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毛虫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的空间分布型是指昆虫在其生存空间的分布方式,它是昆虫种群的重要属性之一。空间分布型是由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境条件所决定的。 昆虫在自然界中是以种群的形式而存在的。种群是由个体组成,但又不是简单的集合。种群不但有自己的特定的年令组配、性比、出生与死亡率,而且还有特定的空间分布型。因此,空间分布型也是种群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7.
南京紫金山地区优势种群生活史特征与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径级大小替代年龄大小"和"空间差异替代时间变化"的方法,从重要值、生命表特征、年龄结构以及优势种群幼龄期个体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研究了南京紫金山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枫香种群、麻栎种群和白栎种群在南京紫金山地区森林群落中占有优势地位;枫香种群、麻栎种群和白栎种群在其生长过程中,在低龄时期,死亡率都较高,进入中龄期后,由于上层空间都被栎木占据,枫香种群全部死亡,而麻栎种群和白栎种群的死亡率则随着径级的增大而增大;南京紫金山地区枫香种群属于典型的增长型种群,麻栎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白栎种群总体上属于增长型群落,但中间径级不完整,种群更新较为困难;在所研究的每一个样方中,一般只有一个优势物种呈聚集分布,而其他优势物种呈随机分布,或样方中所有优势物种都呈随机分布。这种分布格局是由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不同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荔波瘤果茶的种群特征,在荔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荔波瘤果茶主要分布地设置400m2样地7个,以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荔波瘤果茶种群的基本数量特征,应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扩散型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和聚集强度6种聚集度指数分析荔波瘤果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荔波瘤果茶种群年龄结构属金字塔型,种群是增长的,幼年个体较丰富,老年个体数量很少;荔波瘤果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是组成六盘山森林植被的主要树种,分析六盘山辽东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关联性,有助于掌握六盘山辽东栎的生长发育现状及种群发展过程。  方法  基于六盘山12个辽东栎纯林样地,通过静态生命表、种群径级结构、存活系数、死亡率、消失率以及生存分析,对辽东栎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采用点格局分析了六盘山辽东栎林种群空间格局分布规律以及空间关联性。  结果  ①样地内辽东栎种群径级结构分布近似于倒J型,更新状况良好,结构稳定。②辽东栎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曲线。③辽东栎种群整体呈前期和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动态特征。④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变为随机分布;近熟龄个体在小尺度上趋向于均匀分布,在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  结论  六盘山辽东栎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新状况良好。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呈聚集分布,中龄与近熟龄个体在大尺度上关联性不明显,呈相互独立状态。为保持辽东栎林结构稳定,应加强人为调控,确保辽东栎林种群更新的稳定环境条件。图8表2参24  相似文献   

10.
烟粉虱在棉田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烟粉虱已在吐鲁番地区对棉花生产造成巨大危害.了解该害虫在棉田的种群空间分布型,为今后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调查并应用几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Iwao的回归方程式,分析和测定了烟粉虱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在棉花上烟粉虱各虫态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型;并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显示烟粉虱成虫、若虫和卵在棉花植株的上部叶片分布较多高于中部和下部叶片.[结论]通过对烟粉虱在棉田分布型的分析,为今后更进一步了解烟粉虱在棉田的种群动态和发生情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聚集度指标研究稻负泥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1、幼虫分布型是聚集分布;2、根据 m~*~m 的回归关系,可得线性回归方程 m~*=3.164+1.347m(r=0.890~**),属于聚集分布。比较了植保上常用的四种抽样方式,均适用于田间调查。文中分析并计算了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估计了抽样精确度。结果表明,幼虫的种群密度愈高,理论抽样数就愈少;密度愈低,理论抽样数就愈多。  相似文献   

12.
松毒蛾空间格局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比较频次法、聚集度指标法和相关系数法研究了松毒蛾越冬代蛹和第一代幼虫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越冬代蛹属于负二项分布,第一代幼虫属于Neyman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五种抽样方法比较结果表明,平行线取样法最好.根据Iwao方法分析并计算了不同虫口密度下林间调查的最适取样数,列出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13.
腰果云翅斑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及Iwao回归法研究了腰果云翅斑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的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而被害果属均匀分布。5种不同的抽样方式比较,以随机取样法为最优。  相似文献   

14.
运用6项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方法对枇杷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聚集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虫在任何密度下都呈聚集分布并遵从负二项分布,聚集原因是由某些环境因素所致,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几种常见的抽样方法与全查比较,并进行差异性显著测验,表明5点式为最佳抽样方法;通过分析并拟合出枇杷潜蛾幼虫在枇杷园中的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频次分布卡方检验和八种分布型指数的测定,浙江黑松叶蜂幼虫的空间格局为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文中还分析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五种抽样方法研究表明,平行线抽样和棋盘式抽样精度较高,可供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频次分布检验法和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了焦艺夜蛾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型。结果幼虫和蛹多属于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等聚集分布型。估计了幼虫和蛹的最适抽样数。进行了幼虫序贯抽样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玉米田桃蛀螟越冬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集度指标检验、线形回归方程检验和比较频次法,研究探讨了桃蛀螟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该害虫在玉米田呈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这种聚集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在回归分析检验中,3种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尤以Talor(1961)幂法则最优。  相似文献   

18.
侧柏毒蛾幼虫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侧柏毒蛾 (ParocneriafurvaLeech)是柏类园林树木的主要害虫之一 ,笔者利用Iwao等 11种方法对其幼虫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侧柏毒蛾幼虫在林间属于聚集分布 ,且符合负二项分布 ,由此得出了林间理论抽样数公式 ,且林间抽样方式以棋盘式最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7种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了檫角丽细蛾卵和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卵和幼虫在檫树人工林内都呈聚集分布。幼虫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卵分布基本成份是疏松的个体群。应用Iwao’s方法,分析并计算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进行了幼虫序贯抽样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采用频次分析法和分布型指数法,测定了松实小卷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并进行了序贯抽样分析以及平行线法,对角线和棋盘式法3种不同抽样方法的可靠性比较。结果表明:在黄山松幼林中,松实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的一般的负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