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随机选取的1.5岁左右秦川公牛、阉牛和母牛各20头进行肥育试验,经过10d的预试期和90d正式育肥试验。肥育试验结果显示,公牛平均日增重达到1.10kg,最高达到1.22kg,最低为0.96kg;阉牛平均日增重为0.98kg,最高达到1.04kg,最低为0.87kg;母牛平均日增重为0.96kg,最高达到1.00kg,最低为0.90kg;公牛、阉牛、母牛三者平均日增重达到1.01kg。屠宰试验显示,公牛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高档牛肉产率和优质肉切块率分别达到64.54%、53.27%、85.04cm2、9.45%和53.27%,阉牛、母牛次之;三者平均值依次为62.32%、51.53%、77.26cm2、9.08%和50.65%,说明性别对青年秦川牛肥育及产肉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牛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选取18~20月龄,体重280±15.8 kg的西本杂、安本杂及利本杂F1代公牛各20头,按品种分为3组;以青贮玉米和白酒糟为基础粗料,经过6个月的集中肥育,研究杂交肉牛肥育效果与品种的关系,进而分析各项屠宰指标.结果表明:西本杂的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最高,利本杂的日增重和料肉比最低;西本杂、安本杂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和高档肉重与利本杂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净肉率和骨肉比值差异显著(P<0.05);3组试验牛的大理石纹等级和背膘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辽育白牛是辽宁省培育的肉牛新品种,为了测试辽育白牛的肥育性状,并与辽宁地区其他主要品种(杂种)肉牛进行比较,辽宁省牛育种中心开展了育肥试验.200 kg辽育白牛公犊断奶后持续育肥12个月,增重384.22 kg,平均日增重1067.28 g;再持续育肥4个月,增重为107.80 kg,平均日增重898.33 g.在整个育肥期,辽育白牛皆显现出优越的肥育性能.结果表明,辽育白牛生长速度快,与其他5个品种(杂种)肉牛相比,具有更好的肥育性能,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对随机选取的1.5岁左右秦川公牛、阉牛和母牛各20头进行肥育试验,经过10d的预试期和90d正式育肥试验。肥育试验结果显示,公牛平均日增重达到1.10kg,最高达到1.22kg,最低为0.96kg;阉牛平均日增重为0.98kg,最高达到1.04kg,最低为0.87kg;母牛平均日增重为0.96kg,最高达到1.00kg,最低为0.90kg;公牛、阉牛、母牛三者平均日增重达到1.01kg。屠宰试验显示,公牛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高档牛肉产率和优质肉切块率分别达到64.54%、53.27%、85.04cm2、9.45%和53.27%,阉牛、母牛次之;三者平均值依次为62.32%、51.53%、77.26cm2、9.08%和50.65%,说明性别对青年秦川牛肥育及产肉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好肥育的架子牛 1、品种的选择:国际上主要的肉牛品种有海福特、夏洛来、西门塔尔等,生产上一般选用优良肉用种公牛,采取人工冷配方法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所产改良牛,既耐粗饲,产肉性又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场上对牛肉需求量的增加,现在农牧民饲养肉牛已基本形成了肥育牛热.根据资料:近4年我国牛肉产量增加了117%,人均占有量已经翻了一番,即由原来的人均占有量1.68千克,增加到了3.42千克,而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0千克,牧业发达国家为30~50千克,我国人口多,若人均占有增加1千克牛肉,全国总产量就要增加120万吨,可见国内市场的需求是颇有潜力的.随着生产技术及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完全改变了过去的传统肉牛肥育方式,不再是肥育牛群中的老、弱、残牛,而是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肥育牛,更注重的是肥育牛的肉质,产肉量及市场营销情况.根据现在肥育肉牛的实际情况,应注意影响肉牛肥育的几个重要因素: 1 品种因素 主要是受遗传的影响.不同品种牛的体重增长规律及体组织生长规律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说:当地的肉用牛品种与引进的国外肉牛品种,在生长速度、肉质等几个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内蒙地区的肉用黄牛品种产肉性能比较低,表现为体格小,成熟较晚,生产速度缓慢,平均日增重在0.6~0.82千克之间,产肉性能偏低,屠宰率一般为45%~52%,净肉率40%~48%,当地黄牛即使在经过强化肥育后也很难能达到出口标准体重,所以非常有必要引进生产性能高的肉牛品种进行经济杂交和改良.现在内蒙地区引进的主要肉牛品种是西门塔尔和夏洛来,其它的肉用牛品种还有海福特、皮埃蒙特、利木赞,安格斯,南德温等,利用国外优质肉牛品种与肉蒙黄牛杂交,其杂交后代普遍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生长快的特点,特别是初生重、日增重、肉质、屠宰率都显著提高,产肉能力一般较当地品种提高20%-30%.所以说对于正在进行肉牛肥育的农牧民来说,选择良好的肉牛品种是至关重要的. 2 性别因素 公母犊在性成熟前发育差别极小,但从性成熟即15~18月龄之后,公犊生长速度明显高于母犊,在增重速度上呈如下排列:公牛>阉牛>母牛.值得注意的是:母牛肌纤维较细,肉质好,而阉牛沉积脂肪速度快,如果进行肉牛肥育,则建议最好用青年公牛最佳,即用15~36月龄的公牛肥育效果最好. 3 年龄因素 年龄与增重、饲料转化率及屠体品质关系很大,青年牛主要长肌肉、器官和骨骼,老年牛主要是长膘.一般来讲,充足营养条件下,肉牛品种第一年增重最快,第二年增重只是第一年的70%,以后生长速度逐渐下降,肉牛一般多在18月龄左右屠宰,最迟不超过24月龄.内蒙处于中国北部地区,由于气候及地理因素的制约,地方黄牛及蒙古牛成熟较晚,一般在18~24月龄增重较快,所以在24月龄屠宰较适宜,最迟不能超过36月龄;若过晚屠宰,肉质下降,饲料转化率低,饲养成本增加.根据国内的企业标准及市场情况,肥育牛出栏时年龄不超过36月龄,出栏体重不少于420千克,若出口到港澳和国外、地区,则活体重不应少于550千克. 4 饲养和管理因素 饲养水平是提高产肉能力和改善肉质的重要因素,在不同饲养水平下18月龄肥育牛活重可相差100千克左右,内蒙北部地区冬季没有补料习惯,甚至还在冬季田野中放牧使仅有的营养消耗在走道觅食活动上,牛不仅无增重,反而掉膘,民间有"一年养牛半年长"之忧.现在我们大力提倡舍饲栓养,尽量减少牛的活动范围,多饮水,有条件的地区可制做自动饮水机,使牛随时可饮到温水;每日应补足精料,除干草外,配合酒糟,甜菜渣等饲喂,改变不备草、不补料的习惯.保持牛自身环境干净、整洁,特别是不要让肥育牛睡在凉地板上,不要击打、喊吓肥育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肥育效果. 5 环境因素 环境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及卫生等几个因素,这些因素若不重视也会严重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尤其是对犊牛影响更为显著.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长发育,温度过低会影响牛对饲料的消化率,增加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生产速度,增加饲养成本,一般来说肥育牛环境温度在5~21℃较适宜,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牛机体反应,造成体能消耗.根据调查:内蒙南部地区冬季肥育牛不宜有塑料大棚,近几年使用大棚的肥育牛户,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牛疥癣病和关节炎等因潮湿而引发的病症;而北部地区冬季寒冷,必须用塑料大棚,搞好通风设施,以防冬季低温和寒流引发牛的一些病症.  相似文献   

7.
1选择杂交牛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优良品种肉牛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和饲料报酬高,经济效益好。利用国外大型肉牛品种(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皮埃蒙特等)的公牛或冷冻精液与本地母牛杂交改良,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其杂交后代无论是生长速度、出生重,还是产肉性能较本地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肉牛育肥是肉牛养殖的关键环节,只有以最少的饲料消耗,获得较高的日增重,并生产出优质牛肉,才能使效益最大化. 1 肥育期肉牛的管理 1.1 选择优良品种利用国外良种肉牛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所产生的经济杂交种生活力强,生长发育迅速,饲料转化率高,产肉性能好,是生产牛肉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9.
1 品种 不同肉牛品种类型,生产力水平明显不同.肉用品种比乳用牛、乳肉兼用牛、役用牛品种更快地结束生长期,能早期进行肥育,提早出栏,既节约饲料,又获得较高的屠宰率、净肉率,肉的大理石纹明显,质量较好,且肉味鲜美.通常肉牛肥育后的平均屠宰率为60%~65%,兼用牛为55%~60%,18个月龄秦川牛和鲁西牛分别为58.28%和58.33%,水牛为53%.在同等饲养环境条件下,一般大型肉牛品种比小型肉牛品种的初生重和日增重要高.成年母牛体重大小对犊牛的生长也有明显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以肉用指数(Beef purpose index,简写为BPI),即平均成年活重与体高的比值,作为划分肉用牛与役用牛(品种)的量值指标.经对国内外74个肉牛和役牛品种(类型)资料计算,平均BPI值,公牛4.56 kg/cm,母牛3.32 kg/cm.以此作为划分役牛、肉牛的基本界限,与传统抽象描述法划分结果吻合良好,符合比率由92.6%(国外肉用品种公牛平均值)到97.9%(国内黄牛品种母牛平均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月龄组的对比肥育和屠宰测定结果,说明渤海黑牛公、阉牛的适宜肥育期为14—24月龄。在14—18月龄期间,在中等营养水平下,经120天短期肥育,渤海黑牛平均日增重迭1kg左右;每kg增重需TDN5.64kg,ME20.44Mcal、DCP747.60克,优亍其他各年龄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分别达58.95%、51.12%、86.71%,与其它各月龄组差异不显著;眼肌面积、脂肉比、骨肉比、经济效益显著大于其他各年龄组。肉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达95.11%,其中必需氨基酸(不含色氯酸)40.85%,与秦川牛和日本和牛相近。从公、阉牛平均日增重、饲料报酬、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牛肉可食部分对比分析,公牛优于阉牛。同时可看出,渤海黑牛骨量较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肉牛生产中,为了便于饲养管理并获得优质牛肉,一般是将公牛去势后再肥育.但是,近40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公牛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均明显高于阉牛,且其胴体的瘦肉多,脂肪少,符合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因而,国外对公牛的肥育越来越重视.现在,欧州大多数国家均将公牛直接肥育以高效率地生产大量优质牛肉.瑞典每年屠宰的肉牛中公牛占到53%以上(Brannang,1969).北美近来对公牛的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以来,我国各省陆续从国外引进很多优良肉牛品种,对于加速我国肉牛生产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将引进的主要品种介绍如下: 1.夏洛来牛:原产于法国,是大型肉牛品种,以增重快、瘦肉多而闻名于世。公牛成年体重1100~1200公斤,母牛700~800公斤,毛色呈白色或乳白色,骨骼健壮,背腰发达 夏洛来牛早期发育快,15个月龄前的日增重都高于其它品种 饲料报酬高,料肉比为6.29:1,高于其  相似文献   

14.
1.夏洛来牛:原产于法国,属大型肉牛品种,以增重快、瘦肉多而闻名于世。公牛成年体重1100~1200公斤,母牛700~800公斤,毛色呈白色或乳白色,骨骼健壮,背腰发达。早期发育快,15个月龄前的日增重高于其它品种。饲料报酬高,料肉比为6.29:1,高于其他品种。屠宰率高达65%~70%,优质肉比例高达70%以上,酮体中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5.
4.终端公牛杂交两个品种交配的杂种用第三个品种公牛交配后其后代无论公母一律肥育肉用,即为终端公牛杂交(图4)。第三个品种的公牛称终端公牛。特点是将首次得到的三品种杂种优势(比轮迥杂交中以后各次都大的杂种优势),也是最大的杂种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这也是国外商品肉牛业广泛使用的杂交方式之一。一般来讲,这种方式常常使用在不大需要更多繁殖母牛或者继续杂交时其效果不如以前的情况下。注意事项是: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向传统肥育牛口粮中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复合预混料,改善肥育牛的营养供应对肉牛增重的影响,为开发肉牛饲料商品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用1.5岁左右的健康公牛,随机分组,每组4头。试验前空腹称重。试验期内牛的基础日粮组成(按每头每日):混合精饲料3.0kg,玉米酒糟1.50kg、玉米秸自由采食。试验1,向基础日粮中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复合  相似文献   

17.
<正>肉牛是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率高,肉质好,易肥育,屠宰率、净肉率,产肉率都很高。在饲养中应充分利用肉丰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饲养,来提高牛的进食水平,提高日增重,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维持消耗,提高增重净能,缩短饲养天数.提高出栏率,利用当地的廉价饲料,降低成本,并结合科学的管理,就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1肉牛品种良种化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化的肉牛品种。但有800多万头黄牛,作为良种基础,可采用引入国外的肉用或兼用牛种有计划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五、提高肉牛肥育效益的途径 1.饲养杂交改良牛。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用肉用或乳肉兼用性能好的品种与本地黄牛杂交,杂交一代的肥育效果好,不经杂交的本地黄牛肥育效果差,平均日增重低。黑白花、西门塔尔等大型品种与本地黄牛杂交  相似文献   

19.
早胜牛(秦川牛优秀类群)是役用品种,其母牛泌乳性能差,犊牛生长发育缓慢,牛只体躯长、宽、深度不理想,尻部尖斜,大腿肌肉不丰满,饲料报酬差。应当导入什么品种杂交,向什么方向发展,是一个严肃认真的问题,必须慎重对待。据我市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类似小型肉牛安格斯(公牛活重800~900kg,母牛体高122cm)品种的海福特肉牛(公牛活重800~1100kg,母牛体高126cm)为父本杂交改良我市原区本地牛,杂交一代公母牛初生至6月龄平均日增重为469g,体高为86.4cm,比同龄本地公母牛(日增重503.5g,体高93.25cm)分别增长-7.36%和-7.93%,18月龄体重为316.42kg,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6.65%和51.65%,比同龄本地阉牛平均体重(322.13kg)、屠宰率(56.79%)和净肉率(50.87%)相对增长-1.80%、0.32%和0.78%。另据有关资料报道,山东省与我市同期引用海福特、安格斯改良鲁西黄牛,造成鲁西黄牛后代体型变小,引起省内大面积群众不满和抑制,曾轰动全国畜牧界,引起了中国畜牧总局高度重视,“山东省鲁西黄牛改良所走的弯路,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也是沉痛的”。因此早胜牛改良引用安格斯牛为父本关系到我市黄改工作的成败,也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利害关系,应慎重对待,绝不能掉以轻心。现就这些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略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以供决策部门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力平 《北方牧业》2003,(20):13-13
<正> 肥育肉牛包括幼龄牛、成年牛和老残牛,肥育的目的是科学应用饲料和管理技术,以尽可能少的饲料消耗、尽可能高的日增重,提高出栏率,生产出大量优质牛肉。管理季节肉牛肥育以秋季最好,其次为春、冬季节。夏季气温如超过30℃,肉牛自身代谢快,饲料报酬低,必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去势近些年研究表明,2岁前采取公牛肥育,则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报酬高,2岁以上的公牛,宜去势后肥育,否则不便管理,会使肉有膻味,影响胴体品质。驱虫育肥前要驱虫(包括体内和体外寄生虫),并严格清扫和消毒房舍。常用驱虫药有丙硫咪唑、敌百虫、螨净。运动要尽量减少其活动,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提高肥育效果。采取的方法是,每次喂完后,每头牛单木桩拴系或圈于休息栏内,为减少其活动范围,缰绳的长度以牛能卧下为好。刷拭刷拭可增加牛体血液循环,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