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平凉和天水梨产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 000~1 700m之间,年降雨量在350~750mm左右,年平均气温7~11℃,是甘肃省内著名的梨果生产基地.该区梨树主要分布在河谷川、台地、沟壑坡地、塬边梯田及城镇村庄附近,栽培有一定的基础,发展潜力大.随着梨树栽培年限的增长,病虫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其中梨二叉蚜是危害梨果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常常造成大量叶片卷曲、新梢生长不良,优质果的生产受到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河北梨树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也是梨果出口第一大省。近年来,河北梨农在梨树病虫害防治中,普遍存在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的现象,不仅污染环境,还严重阻碍了河北省梨果对外出口。因此,梨树无公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梨树在不同  相似文献   

3.
辛集市现有梨果1.33万hm2,"梨果之乡"是我市三张城市名片之一,生产优质无公害梨是我市梨果的发展方向.夏剪是生产优质梨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在生产中做得很不够.   1 忽视夏剪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夏剪的作用及重要性认识不足.多数果农认为拉枝修剪是冬季的事,生长季节只重视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即可.二是一农多业的矛盾客观存在.一些果农在管理梨园的同时还要抓好其他农业生产,生长季节修剪的关健时期正是农忙季节,部分果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梨果有向国外市场出口的机会,国外高档梨果也有进入我国市场的可能。目前国外市场梨果的价格比国内市场高出数倍。我国梨果主要向日本、韩国、东南亚、澳洲及其他国家市场出口。如何利用我国劳动力、土地资源优势,采用高新技术、生产出优质高档梨果参加国际竞争,是我国梨树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与建议,供参考。一.调整品种结构、建设优质梨出口基地我国梨树品种繁多,北方以酥梨、鸭梨为主,南方以日本梨当家。多数品种果实品质差,难以进入国际市场。笔者曾在日本神奈川县研修,对日本梨树生…  相似文献   

5.
生产无害化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对梨树病虫害防治应从源头抓起,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等措施,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改善田间生态系统,创造适宜梨树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达到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梨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董飞 《果农之友》2023,(3):35-37
梨园种植经济效益与苗木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评估苗木优质的主要指标是品种的优良性和根系发达,这也是病虫害有效防治措施以外实现梨树早产、高产的两大关键。所以掌握优质梨苗的培育方法和栽培技术对实现梨树果实高产有重要意义。就梨树高产栽培技术与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多数梨园管理粗放,栽培措施不规范,生产水平低,优质高档梨果比重低。如何利用我国劳动力、土地资源优势,采用高新栽培技术,生产出优质高档梨果参与国际竞争,是我国梨树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国内梨树生产状况结合国外一些先进生产管理技术与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供梨农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梨树病虫害是梨树生产上严重的生物危害,生长季节的病虫害严重影响梨的产量和效益。本文在调查梨树病虫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1梨树生长季节主要病虫害1.1主要病害梨黑星病,梨锈病,梨黑斑病,梨轮纹病,梨干腐病,梨白粉病,梨腐烂病等。1.2主要虫害梨小食心虫,梨星毛虫,梨网蝽,梨蚜,梨园蚧,梨实蜂,梨茎蜂,梨木虱等。2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栽植适宜且抗  相似文献   

9.
在梨树生产中,选用良种、高标准建园、合理修剪、科学施肥和及时疏果等是夺取丰产稳产、优质高效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但如果病虫防治工作没做好,则可能使这些措施的效果功败垂成,这种例子在生产中是果见不鲜的。所以,病虫防治工作在生产中显得非常重要。抓住关键时刻,抓好关键措施,就可事半功倍的防治病虫害,并可减少用药次数,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梨树生产中常见的危害严重的病虫害有20余种,病害有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赤星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害虫有梨金缘吉丁虫、天牛、梨茎蜂、木蚕蛾、梨虎、梨大食心虫、梨小食心虫、…  相似文献   

10.
正梨是呈贡区水果生产的支柱,也是果农的经济支柱,近年来,因环境的污染,气候的变化,本区梨病虫害发生程度有所加重,果农盲目使用农药,不仅达不到防治的效果,还导致梨果农药残留增加,大大降低了梨果品质,阻碍了无公害(绿色)水果生产的发展。现将呈贡区梨不同时期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