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种磨削爆炸式快停装置,利用爆炸产生极高的气压,首先剪断副切销,通过选择冲击环自由飞行一段适当的距离,使气压达到最大值时,冲击环碰撞装有小工件的柱塞杆,并剪断主剪切销,使工件以极高的初始加速度下降而与砂轮迅速脱开。经测定:平均初始加速度达到1.154×10~9mm/s,达到了目前国内外的先进水平。本装置同时也适用于铣削。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了去年研制的磨削爆炸式快停装置所进行的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找出了该装置主要参数的最佳搭配方案,并利用近期发展起来的“回归的设计和分析”这一数学分支中的“回归正交设计”方法建立了该装置平均初始加速度的数学模型,从而使该装置的平均初始加速度能进行预测和主动控制。对今后设计双层剪切销爆炸快停装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松  彭毅  宗力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8):155-159
测定了鲜莲子的剪切力学特性,为鲜莲子去壳机的研制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鲜莲子大小等级对剪切破裂力和变形量没有显著影响;含水率对鲜莲子剪切破裂力和变形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呈负相关,在试验的含水率范围内剪切破裂力在9.5~63.6 N 范围内变化,变形量在2.31~6.22 mm 范围内变化;莲子放置时间对剪切破裂力有显著影响,对变形量有极显著影响,并呈正相关,在试验的放置时间范围,剪切破裂时的变形量在2.06~5.67 mm范围内变化;刀具角度对剪切破裂力和变形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呈现正相关性,当刀具角度为90°时剪切破裂力最大、达50.1 N,当刀具角度为60°时剪切力最小、为14.6 N。  相似文献   

4.
“铝—硅(20%)”铸造合金是具有显著技术经济优势的耐磨合金材料。其基体为塑性很大的铝,切削加工时粘刀现象严重,加工表面粗糙度大;而领先相为初晶硅晶粒,硬度很高也难以切削加工。使用通用的刀具材料根本完不成加工任务。在国外多用全刚石或全刚石涂层刀具加工,但其价格昂贵。作者为了使该合金的生产实用化,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切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用牌号的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刀具不能胜任切削加工工作,但国产的某些特殊牌号的硬质合金(如自贡厂的643、610)是可以加工该合金的。试验并进一步选择了刀具的合理几何参数(主要角度r=30°、∝=15°)与车削时的切削用量(粗车V=200—300m/min,f=0.3—0.5mm/r;半精车V=350—500m/mn,f=0.08—0.1mm/r)。结论:我们认为使用价格较廉的国产刀具材料能够解决该合金的粗加工与半精加工问题。  相似文献   

5.
荸荠去皮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荸荠(Eleocharis dulcis(Burm. f.) Trin.)外形不规则以及去皮损失大、去不净的问题,采用平刀去顶芽、斜刀去底部、圆弧刀去侧皮的组合切削方式,设计1种荸荠去皮机。通过对荸荠外形参数的测量与建模,拟合得到荸荠外轮廓曲线,确定刀具的结构参数范围。基于3D打印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切削速度、底面斜刀倾角与长度、侧面圆弧刀弦长对去皮损失率与去净率的影响,优化得到了适宜的结构参数与运动参数,在转速为40 r/min、底面斜刀倾角为82°、底面斜刀长度为14 mm、侧面圆弧刀弦长为22 mm(直径42.75 mm)的条件下,去净率达到93%,损失率为24.4%,显著高于人工去皮与机械摩擦去皮。  相似文献   

6.
目前就国内情况看,切菜机种类很多,但所有这些切菜机在切削方式上都没有采用正反转切削。本机采用正反转切削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并降低了切菜的相对脱水率,生产率高达200公斤/小时。含水量较高的山东大帮白菜,它的相对脱水率也能控制在5%以下,对含水分较低的胡萝卜,它的相对脱水率几乎接近于0。本机性能及经济指标: 1.一机多用:能切叶菜类,如白菜、甘兰、野菜。能切块根、块茎菜类,如胡萝卜、青红萝卜、甘薯、马铃薯和冻菜。 2.生产率:150~200公斤/小时。 3.切碎块度≤4×5×5mm。  相似文献   

7.
《油气储运》2001,20(10)
在原油管道上,中国石油将建设从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管道,该管道近期就有可能启动,预计设计年输量将达到2000×10~4t,设计压力将达到6MPa,采用7.9mm、8.9mm、10.5mm、10.7mm壁厚的X60钢管;从东西伯利亚经二连浩特到北京也有可能建设一条管道。中国境内预计有718km的管道,设计年输量为2000~3000×10~4t;中国石化也将建设或正在建设天津~燕山石化、沧州~天津、临邑  相似文献   

8.
基于SPH算法的旋叶刀辊开沟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常规开沟刀开沟宽度和开沟深度不足,不能满足新疆地区葡萄开沟埋藤的种植模式的需求问题.【方法】本研究在原有刀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了风扇式旋叶开沟刀辊,利用逆向工程得到旋叶刀的三维模型,基于SPH算法对其进行切削土壤的显示动力学分析,得到最优的开沟工作速度及刀辊转速,并对旋叶刀辊的弯折角进行了分析,将其安装在相应动力的小型开沟机上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一副刀辊单次开沟深度在200mm,宽度可达400mm以上,且刨土效果良好,沟底成圆弧形,开沟后土散落在沟两侧,经过两次开沟即可达到所需的要求.【结论】该旋叶刀辊的开沟深度和宽度满足了新疆石河子地区葡萄园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收获过程中马铃薯破皮损伤率高的问题,以新鲜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借助马铃薯碰撞试验台,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试验因素对马铃薯碰撞损伤体积的影响;结合马铃薯碰撞加速度变化曲线,分析马铃薯与杆条的碰撞压缩过程;选取初始高度和马铃薯质量为试验因素,考察碰撞加速度峰值随各因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并建立回归模型,最后测试马铃薯碰撞损伤临界值。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碰撞损伤体积因素的显著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初始高度、马铃薯质量、马铃薯温度和碰撞材料;马铃薯与杆条碰撞经历了粘弹性压缩、弹塑性压缩、弹性恢复、与杆条分离等4个阶段;加速度峰值随初始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马铃薯质量的增加而减小;马铃薯温度分别为5、15、23℃时与65Mn钢杆碰撞产生损伤的初始高度分别为50、80和250 mm,对应的碰撞速度和加速度峰值分别为0.99、1.253、2.506 m/s和434.154、674.437、1 249.794 m/s~2;马铃薯温度为15℃时与65Mn-塑料和65Mn-橡胶碰撞产生损伤的临界高度分别为320和280 mm,对应的碰撞速度和加速度峰值分别为2.506、2.344 m/s和1 589.528、1 409.697 m/s~2。  相似文献   

10.
4M-2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土薯分离运动仿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ADAMS软件对马铃薯收获机虚拟样机抖动分离装置进行了运动仿真,研究了其运动规律,模拟了运动过程,明确了薯块在分离器上的运动机理,分析了薯块质心点的运动参数曲线.结果表明:分离器安装角为17°,抖动器抖动频率为8.89 Hz,长、短轴半径分别为69 mm、55 mm,马铃薯质心点的竖向平均速度大部分≤468mm.s-1、水平方向速度在1 342~1 530 mm.s-1范围内时,输送顺畅,可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用弱离了交换剂DEAE Sephadex A-25作固定相,K_2SO_4溶液作流动相,采用自动柱层析仪分离制备硫代葡萄糖苷结晶粗品,然后采用制备HPLC,Φ8×250 mm柱,充填Hitachi 3050(ODS),5×10~(-2)乙腈作流动相,进一步分离纯化,制得2-羟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的钾盐晶体,以质谱(MS),红外图谱(IR),紫外图谱(UV)和HPLC图谱证实,结晶物纯度为色谱纯。  相似文献   

12.
4U-1400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分离输送装置的参数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国内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纵向尺寸较大、田间作业掉头不灵活、通过性及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对4U-1400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分离输送装置进行参数分析。主要对该分离输送装置进行理论分析与仿真,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验证。田间试验过程发现,当二级土薯分离输送装置刮板高度≥60mm,输送速度为0.8~1.0m/s,倾斜角度≤36°时,薯块输送较平稳,不易伤薯且土薯分离效果较好。该分离输送装置集土薯分离功能和大倾角薯块输送功能于一体,整机结构紧凑。该收获机薯块装袋作业适应于土质疏松、无板结的旱地(覆膜)种植马铃薯的收获;当土壤湿度较大、结块严重时,亦可将薯块集中堆放(液压操纵)或条铺于地面。  相似文献   

13.
1989年从哈尔滨市郊区罹病八字地老虎(Xestiac-nigrum)幼虫中分离获得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X_(c-n)NPV),国内过去未见报道。多角体多为四方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1.0~2.5μ。由镜下观察病毒粒子杆状,长230~260nm,宽20~30nm。超薄切片观察表明,该病毒为多粒包埋型,多为3~5粒为一束。对2龄八字地老虎幼虫毒力测定表明,8天内的 LC_(50)(致死中浓度)为3.3×10~5PIB/mL。以3.7×10~7PIB/mL 浓度的病毒感染3龄末期幼虫所获病毒产量最高,可用于病毒增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珍稀荒漠植物梭梭在半干旱沙地引种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相似优先比聚类分析法,分析影响梭梭引种的主要气候因子,划分梭梭的适宜引种区,为梭梭的引种驯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 温度、气压、风和水分是影响梭梭引种的主要气候因子,可代表92.16 %的原始数据信息量;2) 最适于梭梭引种的气候因子范围为海拔265.00~1349.30m、经度106°42′~120°54′E、纬度37°37′~44°34′N、年均降水量142.50~341.92mm、极端最低气温-11.57~-9.25℃、极端最高气温28.26~29.39℃、平均气压86.585~98.335kPa、平均地面温度8.67~11.83℃、平均风速1.58~2.50m/s、平均气温7.06~9.16℃、平均水汽压668~771Pa、平均相对湿度47.58%~54.33 %、日照时数2226.58~2491.58h、年均蒸发量1509.50~1650.50mm; 3) 宁夏陶乐、盐池,陕西榆林、靖边、神木以及内蒙古扎鲁特与新疆甘家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条件较为相似,梭梭引种适宜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油气储运》2002,21(4)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天然气公司(BCG)下属比森管道有限公司日前透露,该公司将投资8亿美元建造一条长度为516 km的沥青输送管道,以便把产自阿萨巴斯卡油砂区的沥青通过管道输送到埃德蒙顿地区。 比森管道建成后最初日输送沥青能力为1.6×10~4m~3,其最终日输送能力将达到 6.4×10~4m~3。比森管道系统的总基建费用将接近10亿美元。比森管道项目是加拿大政府一  相似文献   

16.
<正>大名县作为农业大县,也是资源性缺水大县。虽有3条过境河流,但是过境水流量平均不超过30 m/s,地表水可供量仅有0.03亿m3,人均仅有3.3 m3。年均降水量589.8 mm,且集中在7、8、9三个月,不得不长期依靠超采地下水维持,由于地下水的超采,地下水每年以0.5 m以上的速度下降,目前全县地下静水位达到28~30 m,无论浅水层还  相似文献   

17.
微型脱毒薯工厂化生产工艺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1993,21(4):16-21
通过对光、温、水、肥、基质、激素等工艺指标的研究,获得利用无土栽培方式,以蛭石为基质,无毒苗反复剪切侧芽顶,经生.根液NAA13+GA1.8×10~(-6)处理扦插,使其生长于日均温19.4℃,相对湿度77%,光照强度2万1x条件下,浇灌N5 P1.67 K4 Mg1.2me+微量元素的营养液,喷旌薯块诱导素生产微型薯,是工厂化生产的理想方法,解决了工厂化生产微型薯的工艺指标,形成了一条规范化工艺流程生产线。  相似文献   

18.
黄淮海夏玉米的育种目标及品种选育方法改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分析了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的生产和品种推广情况,提出了本区的育种目标,即超级玉米新品种潜在产量应达到15t/hm2,小面积(1~2hm2)试验超过13.5t/hm2,大面积示范产量应达到12t/hm2;适宜在75 000株/hm2高密度下种植,高抗倒伏,高抗夏播区4种以上主要病害;中早熟,能适应黄淮海生态区气候。自交系产量高,夏播区制种产量达到6t/hm2。该区的专用品种选育应以优质饲料玉米品种为主。主要杂种优势群是Reid、塘四平头和温热Ⅰ群,由此组成3个主要杂优模式,Reid×塘四平头、温热Ⅰ×Reid、温热Ⅰ×塘四平头。自交系选育方法上,应通过增加种植密度90 000株/hm2)来提高选择压力,特别要加强对抗倒性状的选择。种质系统改良上,加强黄早四衍生系、478衍生系和温热Ⅰ群自交系的改良,引进春播区优良的340衍生系和Mo17衍生系。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棉田多年覆膜种植方式下耕层土壤中的残膜存量,修复土壤结构,提出一种旋耕刀齿起膜、膜土抛送分离输送的耕层残膜回收方法,设计了旋耕刀齿起膜装置、输送筛分装置等关键部件;以膜土抛送过程不同落点建立分离模型,分析膜土分离运动过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旋耕刀齿起膜装置抛送土块质点速度初始值为2.0 m/s,输送筛网倾角初始值为35°时,土块回落后掉入至田间的位移为1.24 m,即土块通过旋耕起膜抛送至输送筛网后,反向回落至输送带下端,碎土块经筛网过滤掉落至田间;而残膜抛送距离更短且密度较小,输送筛网可直接将残膜传送至回收箱内,从而实现膜土抛送分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样机作业速度增大,残膜回收率降低,含杂率则升高。当作业速度为5 km/h时,回收率为80.06%,作业效率0.725 hm2/h,含杂率25.47%,此时具有较好的残膜回收效果。全耕层残膜量由作业前的268.29 kg/hm2降低至作业后的16.49 kg/hm2,每个样点的平均残膜片数由作业前的370片减少至作业后的90片。机具在0~200 mm耕层土壤中残膜回收效果明显,可用于新疆棉田耕层残膜回收。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5个省的7个市(南京、无锡、扬州、杭州、合肥、武汉、长沙)的禾本科植物进行了采样调查。从以上地区的17个地点发现了大量的分蘖上长有真菌子座的鹅观草植物群落。从中分离到75株真菌菌株,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真菌子座圆柱状,初期白色,成熟后变黄;子囊壳梨形,高205~275μm,最大直径90~140μm;子囊柱状,(188.6~251.7)μm×(5.0~5.3)μm;子囊孢子无色透明,丝状,(183.4~250.2)μm×(1.9~2.1)μm,萌发时有隔膜,不分节;分生孢子无色透明,舟形或肾形,单个顶生,(4.9±0.6)μm×(2.8±0.7)μm;分生孢子梗长16.5~30.6μm,基部宽2.2~3.1μm,顶端变尖,为典型的Epichloё属真菌的形态结构。研究发现我国的Epichlo-ёRoegneria组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比较广,资源丰富,而且这些真菌的形态学特征显示,这些菌株与前人报道的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