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快速、准确识别不同甘蓝自交系的遗传背景,提高回交育种效率,利用36对多态性EST-SSR引物对8个甘蓝变种的101份自交系进行扩增,应用NTSYSpc2.11a进行遗传背景分析表明,不同甘蓝变种种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都大于0.55,变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5 ~ 0.59,101份自交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62处基本可聚为8个类群。在此基础上,选出23份具有代表性的自交系材料,增加筛选获得多态性稳定的50对EST-SSR引物,初步建立了一套包含86对引物的甘蓝背景选择标记,并应用于甘蓝自交亲和性的回交选择。  相似文献   

2.
吴立东 《蔬菜》2014,(6):17-21
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34份辣椒材料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采用30对引物组合进行扩增,其中有28个引物组合可以获得多态性扩增,28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5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98条,多态性条带比例83.7%。通过聚类结果分析发现,在遗传相异系数为0.39处,可将辣椒的2个变种分开,即长角椒(C.f.var.longum Sent)和灯笼椒(C.f.var.grossum Sent),这与自交系间系谱关系相似;遗传相异系数在0.33处将34份辣椒自交系材料分成4个类群,运用SRAP分子标记是可以基本区分本套辣椒自交系材料的基本类型的。  相似文献   

3.
一个支持芥蓝起源于中国的分子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芥蓝的起源存在地中海沿岸起源说和中国南方起源说,本试验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包括8份芥蓝在内的38份甘蓝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引物筛选,选取61对EST-SSR引物扩增38份材料,共获得174条多态性好、稳定、清晰的条带,应用NTSYSpc2.11软件计算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和UPGMA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62处,所有甘蓝类材料分为三大类群:欧洲西北部沿海地区类群、地中海沿岸类群、中国华南地区类群,支持芥蓝起源于中国南方的观点,并且本试验选用的芥蓝按照叶形和叶面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4.
百合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左志锐  穆鼎  高俊平  刘春 《园艺学报》2005,32(3):468-472
 对百合野生种及栽培品种共60份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 22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224条带,其中163条为多态性带, 多态率为72.77%。UPGMA分类结果将60份百合材料分为两大类群, 第1类群为铁炮与亚洲百合杂交系(L /A) 、野生种、亚洲系百合(A) 、喇叭百合杂交系(T) 及东方与喇叭百合杂交系(O /T) 的聚合, 这一类群在阈值0.668处又被分为两个亚类群; 第2类群为1 份野生种(L. speciosum ) 及铁炮系百合(L) 和东方系百合(O) 的聚合, 其中东方系百合在阈值0.746处又被分为两个亚类群。根据此分类结果, 进行了类群间亲缘关系及品种起源形成分析, 60份百合材料被划分为14个群组。经统计分析, 各群组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与遗传距离的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樱桃番茄育种进程中,遗传多样性丰富的材料有利于进一步培育重要目标性状的品种。利用从鲜食番茄和加工番茄重测序中挖掘和筛选出的48对核心In Del标记对110份樱桃番茄自交系和12个樱桃番茄商业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DNA指纹图谱构建。结果表明,122份樱桃番茄材料田间表型呈现明显的遗传多样性;48对核心In Del标记在参试樱桃番茄材料中也表现良好的多态性,122份材料的遗传距离为0~0.886 cM,平均遗传距离为0.473 cM;聚类分析结果将122份材料划分为3个主要类群,其中110份自交系分散在不同类群中,且在粉贝贝、粉贝妮所属类群中分布最多。对利用自交系配制的420个F1组合进行综合评价,发现10个入选组合中6个表现产量较好组合的遗传距离接近或大于平均值,表现一定的杂种优势。利用48对核心InDel标记构建了10个组合的亲本和12个商业种的清晰指纹图谱,可将上述材料完全区分。  相似文献   

6.
以显性雄性不育系配制的早熟秋甘蓝新品种‘中甘18’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甘18’甘蓝新品种是利用显性雄性不育系DGMS 012216 为母本, 自交系962100211 为父本杂交而成, 该品种早熟性好, 秋季种植从定植到收获约55 d , 叶球紧实, 圆球形, 耐裂球, 平均单球质量110 kg 左右, 田间较抗病毒病。适于在我国北方地区作极早熟秋甘蓝栽培, 也可在上述地区作早熟春甘蓝栽培。  相似文献   

7.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葡萄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份葡萄品种为试材,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15份葡萄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245对引物中筛选出49对清晰、稳定性好的多态性引物。49对引物在15份材料中共扩增出235条带,均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率为100%。每对引物扩增的等位位点数为2~9个,相似性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5份葡萄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60~0.860,其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60。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72处,15份葡萄材料可分为三大类群。第一大类包括2份欧美杂种(V.vinifera L.×V.labrusca L.)和1份美洲种(V.labrusca L.)品种;第二大类为8份欧亚种(V.vinifera L.)葡萄品种;第三大类包括2份山欧杂种(V.amurensis Rupr.×V.viniferaL.)和2份山葡萄(V.amurensis Rupr.)品种。可见,欧亚种和美洲种葡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山葡萄与二者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这些引物中,VMCNG4B9、VMC3G9能将15个葡萄品种区分开,为今后开展葡萄品种指纹图谱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十七份中美枸杞材料的SSR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7份中美枸杞材料为试材,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索中美枸杞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筛选的20对SSR引物扩增得到46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得到2.3个等位点,多态性比率达75.44%,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化范围在0.114 2(SSR111)~0.829 1(SSR22),平均0.377 2,说明中美枸杞的遗传多样性较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0.600处,所有供试材料被聚为一类;在相似系数0.730处,美国枸杞和中国枸杞分别独立聚类;在相似系数0.825处,兰山野生枸杞和国内其它枸杞分为2个类群;来自内蒙古和宁夏的枸杞也基本分组,但相似系数很高,说明所有供试材料遗传基础非常狭窄,聚类分析结果与供试材料区域来源有较好的一致性,同一栽培区域育成的品种在不同程度上聚为一类,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地区来源基本相对应。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东北区甜菜单胚不育系的遗传基础和类群划分,使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东北区甜菜单胚品系骨干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筛选出21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对供试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366条带,其中196条是多态性带,平均多态性条带比率是53.6%。平均遗传距离是0.3945,平均遗传相似系数是0.6740。利用MEGA3.1软件,在遗传距离0.20处,供试材料被分为5个类群。结果表明,东北区48份甜菜单胚品系骨干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利用各类不育系做亲本,将可获得杂交优势好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0.
利用SRAP技术对各种形态具有代表性的46个结球大白菜骨干自交系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170对引物中筛选出8对引物应用于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328条重复性好、清晰可辨的条带,大小在200~2500bp之间,其中283条为多态性带(86.28%)。其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3840,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是1.4170,遗传相异性系数分布在0.050~0.7553之间,平均0.5508,标准差为9.47×10-2。利用UPGMA方法聚类分析,可将试材分成五大类群,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有一定差异。第一、二、三类群为高桩材料,第四类群仅包括VB06-18,第五类群囊括绝大多数的矮桩材料。第五类群又明显分成两个亚群,春材料集中分布在一亚群之中。结果显示:结球大白菜自交系遗传背景复杂,类群内相似性程度较高。今后需加大国外资源引进力度,深入挖掘原始地方品种,才能使大白菜育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该试验研究结果对大白菜的杂交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TRAP标记对47份紫色叶用莴苣种质进行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2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430条,多态性比率(PPB)为67.08%。47份紫色叶用莴苣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063~0.9828之间,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2553和0.3976,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7份紫色叶用莴苣材料分为2大类群,第Ⅱ类群又分为5个亚类,叶片形态相似的种质基本上聚在一起,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2.
15份葡萄种质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ISSR标记对15份葡萄材料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60条引物中筛选出15条用于葡萄的ISSR扩增。共扩增出10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1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6.7%。根据ISSR扩增结果,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15份葡萄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27~0.75,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471。通过UPGMA进行聚类分析,探索亲缘关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39处,15份葡萄材料可分为2大类群。第1类包含7份山葡萄资源、2个山欧杂交品种,第2类包含3个欧亚种品种、2个欧美杂种品种和1个美洲杂种品种。由此可见,山葡萄与欧亚种、美洲杂种葡萄的亲缘关系较远,欧亚种与美洲杂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3.
采用喷雾法与浸根法,分别对99份国内外甘蓝种质资源(83份自交系、16份杂交种)进行黑腐病与枯萎病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共筛选出26份抗黑腐病的材料,其中2份表现高抗,即99-192和20-2-5(病情指数10);同时还筛选获得引162、奥奇娜、96-100-919等54份高抗枯萎病的材料(病情指数10)。其中,秋德、99-192、HB34、JS119、ZL66为高抗或抗黑腐病兼高抗枯萎病的材料,且JS119和ZL66为早熟、圆球类型材料。进一步对抗性材料的地理来源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发现83份自交系材料中高抗枯萎病的材料多来自日、韩等国家,且多为早熟、圆球类型;而高抗黑腐病材料多为晚熟、扁球类型,早熟类型中对黑腐病有较强抗性的材料较少。分别对不同抗性材料配制的16份杂交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蓝黑腐病、枯萎病的抗性分别符合隐性和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4.
甘蓝枯萎病抗源材料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采自北京延庆的甘蓝枯萎病病原FGL③-6对117份甘蓝自交系材料进行抗性鉴定,共获得47份抗病材料,其中高抗材料37份。对其抗性表现与地理来源、球型及叶色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高抗材料主要由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和荷兰的种质资源中选出;扁球型和叶色灰绿的自交系中抗病材料比例高,而尖球类型中未发现抗病材料。通过苗期人工接种重复鉴定和田间鉴定,筛选出5份既抗枯萎病又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抗源材料。21份材料对延庆菌株FGL③-6和美国甘蓝枯萎病1号小种FOAM对比接种试验的结果显示,相同材料对二者抗性表现基本一致,认为引起延庆的甘蓝枯萎病原很可能为1号小种;对美国甘蓝枯萎病2号小种的初步研究表明,2号小种有更强的致病力。以延庆菌株FGL③-6为供试菌株,用8个抗病 × 感病甘蓝杂交组合和其中两个杂交组合的F2及回交一代作试材,初步研究了甘蓝对枯萎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对延庆枯萎病菌株的抗性为显性单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5.
甘蓝类蔬菜亲缘关系的RAPD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源  王超 《中国蔬菜》2008,1(1):20-22
利用RAPD标记从DNA水平上对30份甘蓝类蔬菜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对引物中选出10对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用其扩增出90条带,其中多态条带72条,多态率为80.0 %。对RAPD结果进行UPGMA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85处可以清楚的将它们划分为6组,并且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秋甘蓝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份秋甘蓝种质资源为试材,对13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以期筛选出性状优良的秋甘蓝育种亲本材料。结果表明:单球质量变异系数最大。除中心柱长和宽外,其它11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相关关系。在主成分分析中,选取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5.955%的前3个主成分来评价秋甘蓝种质资源,并进行综合得分,其中P1、PF、"京丰一号"、PM、P3综合性状表现较好。聚类分析将11份秋甘蓝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8时分为4类,其中第Ⅰ类和第Ⅲ类的优势明显。可利用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方法对秋甘蓝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良的育种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7.
早熟甘蓝品种配合力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试验资料已经证明,从配合力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原始材料中,往往比较容易分离出配合力好的自交系或自交不亲和系作为优良杂交组合的亲本。近年来,我们与北京市农科院蔬菜所合作,已经育成“报春”、 “双金”、“园春”等早熟甘蓝一代杂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随着生产的发展,品种需要不断地更新。因此,我们于1982、1983年春季,对14个早熟、中早熟甘蓝品种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初步研究,试图通过试验,进一步了解这些品种各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发现新的优良杂交组合及配合力好的早熟甘蓝品种,进而从中分离优良的自交系及自交不亲和系…  相似文献   

18.
甜瓜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与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5个形态学标记和32个CAPS(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Sequences,CAPS) 标记鉴别73份甜瓜材料。通过15个形态学标记,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2时将73份甜瓜材料分为3种类型。在分子标记中,被筛选的32对CAPS引物多态性比率为 29.63%,PIC值分布在0.22~0.38,平均值为0.34;经过CAPS标记聚类分析,73份甜瓜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97之间,当相似系数在0.60时,可以将供试材料分为3种类型。通过构建指纹图谱代码与QR编码,为73份甜瓜材料建立了独特的核酸指纹图谱,每份材料可以相互区别,以便快速对种质资源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9.
以50份野生梨属植物资源为试材,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探索山西省梨属植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筛选的40对SSR引物扩增得到236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得到5.90个等位点。不同样品间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76 2~0.431 9,检测位点杂合度为0.335 0~0.775 0,多态信息含量变化范围在0.236 8~0.431 2,表明4个遗传多样性参数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0份样品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在0.444 9~0.944 9,样品在相似系数0.57处被分为四大类群,类群I为豆梨类,类群II、III、IV为杜梨类;其中,类群II、III集中了大部分白家山和绛县地区的样品,类群IV的样品全部来自太谷,表明山西梨属植物资源的聚类结果与样品的地理分布基本吻合;发现大果、绿皮杜梨野生资源。  相似文献   

20.
对海南省引种种植的54份榴莲种质资源采用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SSR多态性分析、聚类分析、群体结构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获得19对多态性较高的SSR引物,通过DNA扩增共检测出117个多态性等位基因,平均多态性等位基因数为6.15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98个,香农指数平均值为1.372,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均为0.689,多态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643,表明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基于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6处54份榴莲种质资源可以分成3个类群,第一类群共45份种质资源,包括引种于不同国家的不同榴莲品种;第二类群共8份种质资源,均为引种于不同国家的猫山王榴莲;第三类群共1份种质资源,是引种于泰国的红榴莲。以遗传距离0.3为阈值,第一类群又可以分为9个亚群。基于Structure可以将54份榴莲种质资源划分为5个亚群。综合聚类和群体结构分析,明确了部分未知种质资源的品种所属,对不同亚群的遗传变异、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分析发现,个体的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亚群5与其他亚群的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程度最大,不同亚群整体基因流较大,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