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液体发酵培养血红铆钉菇菌丝体,研究了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离子等因素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于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发酵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g/L,蛋白胨3g/L,MgSO4 0.5g/L,K2HPO4 1.5g/L,KH2PO4 0.2g/L,ZnSO4 0.03g/L,MnSO40.03g/L;用此培养基培养所得菌丝体产量可达8.655±0.258g/L,是基础培养基的1.5倍。  相似文献   

2.
培养基优化提高灰树花菌丝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缩短灰树花菌种扩培的时间,缩短灰树花的培养周期,以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KH2PO4、VB1为因素,设计L16(45)正交实验,对灰树花液体菌种的最优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液体菌种制作的培养基为(g/L):马铃薯200,葡萄糖24,蛋白胨2.5,KH2PO41,VB1 0.005;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灰树花菌丝干重由原始培养基的26 g/L提高到35.4 g/L。  相似文献   

3.
以菌丝体干重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羊肚菌液体发酵营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表明:羊肚菌最佳液体培养基为玉米粉20.33 g/L,黄豆粉5.34 g/L,KH2PO41.53 g/L,VB6 10.73 mg/L;在此条件下的验证试验得出,菌丝体干重为11.35 g/L,与理论值基本吻合,相对误差为1...  相似文献   

4.
蛹虫草是一种珍稀的药食两用真菌,为提高其菌丝体的液体发酵效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蛹虫草液体发酵的最优碳源、氮源及适宜培养的pH、温度、装液量和转速6个因素。然后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确定葡萄糖、牛肉膏、温度是影响蛹虫草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的关键因素。利用响应面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最终获得蛹虫草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最佳配方及条件为:牛肉膏13.34g/L、葡萄糖20.00g/L、MgSO4 1.5 g/L、KH2PO4 1.5 g/L,pH 6.5,摇床转速150 r/min,温度27℃。验证试验表明,优化后条件培养的菌丝生物量可达1.489 g/105 mL,是优化前的2倍,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优化效果较好,可为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及后续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高产的深层发酵产物,研究从桦褐孔菌筛选菌株和发酵配方入手,对5个菌株、10种碳源和10种氮源进行了液体发酵试验,比较发酵产物收率,筛选廉价配方。结果表明:In4菌株菌丝干重和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在单一碳、氮源筛选基础上,完成2组碳源和2组氮源正交试验,获得了高产配方:麦芽糖15.0 g/L,葡萄糖15.0 g/L,豆粉0.6 g/L,酵母膏2.0 g/L,KH2PO43.0 g/L,MgSO41.5 g/L,VB110 mg/L,起始pH 4.0。发酵周期7 d,菌丝干重22.0 mg/mL,发酵液多糖含量11.3 mg/mL,菌丝体多糖含量132.2 mg/g,研究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朱清 《食用菌》2011,33(1):8-9
在培养茶树菇香菇菌丝体的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硫酸亚铁(FeSO4·7H2O)溶液,液体发酵后,测定菌丝体的产量(干重)和铁含量,结果表明:培养基铁浓度在2.24-6.72mg/L范围内,香菇及茶树菇菌丝体对铁均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且茶树菇的富铁效果优于香菇。其中以培养基铁浓度为4.48mg/L时茶树菇的富铁效果最佳,富铁率可达44.17%,菌丝体产量(于重)可达0.143g;培养基铁浓度为6.72mg/L香菇的富铁效果最佳,富铁率可达44.17%,菌丝体产量(干重)可达0.079g。  相似文献   

7.
大球盖菇液体母种制备培养基碳氮源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对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中碳氮营养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 g/L,酵母膏4 g/L,KH2PO42 g/L,MgSO41 g/L;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6.5,25℃培养6 d.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接种液体菌种的栽培袋的发菌时间平均比接种固体菌种缩短17 d.  相似文献   

8.
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红汁乳菇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是:蔗糖34g]L,废糖蜜13mL/L,麸皮36g/L,玉米粗粉20g/L,KH2PO43g/L,菌丝体最大生物量达18.087g/L。  相似文献   

9.
白灵菇液体菌种制备及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灵菇液体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菌丝体生物量等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白灵菇1号、天山2号供试菌株可以在多种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其中A9、A14和A16配方比较适合于两个供试菌株的生长。27℃下液体培养的菌球数量、菌球直径及菌丝生物量干重比较理想。液体培养中菌丝体生物量的大小,不仅与液体培养基配方、培养温度有关,而且与盛液量、转速和培养液黏滞度也有一定关系。250mL的三角瓶装液量为140~170mL,转速150r/min较为适宜。用琼脂提高培养液的黏滞度可以提高菌球的数量,琼脂添加量在1.25~2.0g/L。用液体菌种栽培试验表明,B1、B2、B7和B8栽培料配方的生物学产量高,白灵菇品质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体摇瓶发酵培养法,以菌丝体干重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杏鲍菇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经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优化配方为葡萄糖30g,麸皮50g,玉米粉6g,酵母膏3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加水至1000mL(pH7.0)。  相似文献   

11.
以灵芝多糖的得率为响应值,结合相关性分析及正交优化法,设计出灵芝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灵芝发酵过程中,p H的变化与灵芝菌丝生长速度相关,但与灵芝多糖得率不相关。而灵芝菌丝球数、菌丝体生物量与灵芝多糖得率都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分别是0.789和0.829。以蛋白胨为基础培养基,黄豆粉、酵母泥可获得最高的灵芝多糖喷雾干燥粉,分别为2.24 g/L和1.89 g/L,玉米粉、麸皮表现一般,中药渣(黄芪、甘草、金银花)效果较差。经正交优化,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黄豆粉10 g/L,酵母泥5 g/L,葡萄糖10 g/L,添加KH2PO4 1 g/L,Mg SO4·7H2O 0.5 g/L。100 L发酵罐验证试验(26℃、发酵72 h),最终收获灵芝多糖喷雾干燥粉130 g(得率4.9%)。  相似文献   

12.
以1株分离自泰山的野生菌株ts916为供试材料,依据形态学和rDNA ITS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菌丝生物量为主要指标,从5种不同液体培养基中筛选出适宜菌丝生长的液体培养基。结果表明,该野生菌株为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适宜其生长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酵母膏3 g、玉米粉20 g、麸皮20 g、KH2PO43 g、MgSO41.5 g,加水至1 L,pH自然。菌丝生物量达到2.209g·100-1mL-1。试验结果为该菌株的进一步驯化选育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茶薪菇深层培养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4种不同的液体培养基,深层培养茶薪菇菌丝体,证实于pH6.5、25℃、摇瓶转速100r/min条件下,玉米浆培养基适合该菌生长,培养10~12d,菌丝干重可达18.4g/L。营养成分分析表明,茶薪菇子实体与液体菌丝体的粗蛋白、粗纤维、粗多糖、粗脂肪、可溶性蛋白、氨基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4.
对卫星灵芝2号菌株的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豆饼粉1.5%,酵母膏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VB11片/L,pH6.0。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发酵周期48h、接种量10%,装液量100mL,摇床转速180r/min,温度29℃,初始pH6.0。发酵条件优化后,菌丝体干重可达1.63g/100mL。  相似文献   

15.
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为试材,采用摇瓶液体培养法,以菌丝干重、菌球密度、菌丝球回接平板萌发时间和菌球直径为指标,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进行筛选和优化,以期筛选一种适合杏鲍菇生长的液体菌种培养基。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g/L,蛋白胨5g/L,黄豆饼粉60g/L,磷酸二氢钾0.5g/L,硫酸镁0.5g/L,维生素B10.01g/L,该配方中菌丝量大、密度高、回接平板萌发时间短,且菌球直径适当。  相似文献   

16.
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冮洁  宋红梅 《食用菌》2009,31(3):14-15
对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铆钉菇的菌丝体深层发酵产胞外多糖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0g/L,豆饼粉3g/L,K2HPO4 1.5g/L,KH2PO4 0.8g/L,MnSO4 0.01g/L;适宜温度28℃。pH7.0,装液量250mL三角瓶150mL,接种量15%。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7d,胞外多糖产量为4.54g/L,比初始产胞外多糖1.28g/L,提高了2.55倍。  相似文献   

17.
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液体发酵黑盖木层孔菌菌丝体产量的培养基组分进行筛选,确定影响菌丝体产量的关键因素为玉米粉、麸皮和VB1。在此基础上,采用最陡爬坡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黑盖木层孔菌液体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当培养基组分中玉米粉为65 g/L、麸皮为49.31 g/L、VB1为214.61μg/L时,菌丝体产量预测值为10.75 g/L,最佳条件下菌丝体产量可达11.16 g/L,预测值与验证值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以采集到的裂褶菌标本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了裂褶菌液体发酵工艺,以期获得适于工厂化生产的液体发酵工艺技术。结果表明:该菌PCR产物长度为615 bp,结合ITS序列比对确定该菌株为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以得到的菌种为研究对象进行液体发酵试验,以菌丝干质量为标准,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裂褶菌液体菌种发酵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30 g·L-1,牛肉膏8 g·L-1,KH2PO4 0.75 g·L-1,MgSO4 0.25 g·L-1,pH自然;通过单因素筛选、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得出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6℃,装液量109 mL,初始pH 6.3。结合正交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后,培养的菌丝球密度大、大小适宜、活力强,适合作为菌种进行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19.
对蛹虫草二级菌种液体发酵培养的菌丝体干重为重要指标,从温度、装液量、pH、培养基成分及用量比例方面对蛹虫草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筛选出其最适培养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液体发酵培养基各组分最佳用量为:蔗糖30 g·L-1、蛋白胨2.5 g·L-1、K2HPO41 g·L-1、MgSO40.1 g·L-1.该结果为后续...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不同碳氮源对猴头菇液体发酵的影响,并使用正交试验对猴头菇菌株液体培养基进行筛选优化,测定不同糖和玉米粉添加量对其影响。结果:在相同条件下,1.6%玉米粉添加量范围内,玉米粉的添加量与菌丝体干重呈正相关;3.2%糖添加量范围内,糖的添加量与菌丝体干重呈正相关。影响猴头菇液体培养菌丝体干重的主要因素是碳源和氮源,试验表明玉米粉和甘薯粉是猴头菇菌丝体培养的良好碳源,酵母粉和麸皮粉优于其他氮源。试验确定猴头菇的适宜液体培养基配方为2.0%玉米粉、0.3%酵母粉、0.1%KH_2PO_4和0.01%维生素B_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