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总结大球盖菇–玉米轮作栽培技术,涵盖大球盖菇栽培的栽培时间、原料准备、铺料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和采收;玉米栽培的茬口安排、品种选择、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获。采用这一技术可利用70%玉米秸秆、30%稻草作为生产大球盖菇培养料;而大球盖菇栽培后的菌渣直接还田作为有机肥种植玉米,具有生产成本低、操作技术简便和生态环保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鄂西武陵山区烟草种植后冬闲田面积大、秸秆资源丰富等特点,充分利用大球盖菇适应性强、栽培简单的优势,选择水源充足、利水通风且没有污染的场地开展大球盖菇—烟草轮作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从茬口衔接到大球盖菇栽培技术,总结出了一套较成熟的大球盖菇—烟草轮作栽培模式,并开展了效益分析,期望为鄂西武陵山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21,(3)
从栽培地和菌株的选择、培养料的选择配比、玉米地间作播种方法等技术要点阐述玉米地间作大球盖菇技术,为黑龙江省玉米秸秆处理及大球盖菇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同时达到菌粮双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黄冈是华中地区主要的稻作区,在政策支持下,2022年发展大球盖菇-水稻轮作200公顷。该模式利用稻草、谷壳等在冬闲田栽培大球盖菇,每年9月播种,次年3—4月集中出菇,每公顷产鲜菇约37.5吨,废料就地还田做肥料,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介绍黄冈市自然资源禀赋和大球盖菇―水稻轮作发展现状;分析该循环农业规模化发展存在农村劳动力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市场体系不健全、产业链条不完善等限制因素;提出找准产业定位,强化政策支持,健全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延伸产业链,打造区域品牌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于启建  闫展 《蔬菜》2011,(10):11-13
大球盖菇,俗称粗腿蘑、益肾菇、彩云菇,是我国近几年兴起的食用菌新品。大球盖菇栽培技术易于掌握,可直接采用稻草、麦秸、稻壳、玉米秸秆、大豆秆等农作物下脚料及栽培过食用菌的菌糠废料进行栽培。笔者通过多年栽培实践,运用“窄条幅一床双垄模式”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和栽培技巧,可使大球盖菇产量大幅提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是农民致富的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兰陵县地处鲁南沂蒙山伸延的南缘,位于北纬30°40′~35°05′,东经117°42′~118°18′。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夏温差较大,全年平均气温13.2℃,大球盖菇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可在4~30℃出菇,冬季保护地为种植大球盖菇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大球盖菇栽培后的废料可直接还田,改良土壤,肥力增加效果明显。目前,大球盖菇—辣椒轮作模式在种植户中接受度高,推广范围广,面积5万亩(3 333 hm2)左右。  相似文献   

7.
<正>兰陵县地处鲁南沂蒙山伸延的南缘,位于北纬30°40′~35°05′,东经117°42′~118°18′。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夏温差较大,全年平均气温13.2℃,大球盖菇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可在4~30℃出菇,冬季保护地为种植大球盖菇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大球盖菇栽培后的废料可直接还田,改良土壤,肥力增加效果明显。目前,大球盖菇—辣椒轮作模式在种植户中接受度高,推广范围广,面积5万亩(3 333 hm2)左右。  相似文献   

8.
菌粮间作是农业生产领域的新生经营模式,该试验选用黄伞(Pholiota adiposa)、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3种食用菌,与春播玉米进行菌粮间作栽培,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黄伞、榆黄蘑和大球盖菇每公顷分别收获鲜菇58 695 kg、56 400 kg和14 100 kg。间作食用菌区的玉米明显长势强,棒穗大,质量好,玉米产量平均10 870.5 kg·hm-2,比对照区增产20.7%。按当季市场价格计算,黄伞、榆黄蘑和大球盖菇每公顷增加总收益分别为205 065元、182 115元和113 775元。在相同条件下黄伞-玉米间作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用粉碎后的棉秆栽培大球盖菇后菌渣就地还田,实现黄河三角洲地区棉秆的就地高效处理,既改良土壤,又充分利用冬季闲田,增加农民收入。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棉花大球盖菇轮作技术,不影响棉花种植,大球盖菇产量达100 kg/667 m2以上,增收效果明显,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冬闲田大球盖菇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是欧美各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D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多年来,笔者通过试验示范以及推广,不断探索,充实和完善大球盖菇的高效园林立体栽培技术。其中冬闲田阳畦栽培模式已在我市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该模式栽培,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养地效果,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省工、省本,经济效益显著。 1、栽培季节 大球盖菇出菇温度为4—30℃,但以12—25℃为宜,由于利用冬闲田大面积栽培大球盖菇,没有搭保护棚,是完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平菇菌渣和中药渣栽培大球盖菇的可行性,探讨麦秆、玉米芯与平菇菌渣或中药渣混合栽培大球盖菇的最佳配方。采用田间单因素区组法,以麦秆+玉米芯混合料添加平菇渣或中药渣(连花清瘟)栽培大球盖菇,考察试验配方栽培大球盖菇的效果。结果表明:配方5(麦秆和玉米芯1∶1混合料与平菇菌渣质量比为4∶1),配方9(麦秆和玉米芯1∶1混合料与连花清瘟中药渣质量比为2∶3)栽培的大球盖菇子实体产量较高,且品质较好。试验条件下添加连花清瘟中药渣的大球盖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均较高,发菌时间较短且菌丝长势强、抗杂性强,子实体粗蛋白、氨基酸和多糖含量高,而粗脂肪、灰分、粗纤维含量低。因此,有条件的地方适量添加连花清瘟胶囊药渣栽培大球盖菇,既能延长药渣的价值链,又可丰富大球盖菇的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2.
介绍经3年试种示范的平湖市大球盖菇与水稻轮作模式的技术经验。大球盖菇栽培要点包括品种选择;采用大棚保护地栽培;适当添加辅料增加培养料的营养和通透性;冬季低温适当加盖地膜促发菌;机械开沟,同时完成菇床整理与覆土;先覆土,后预湿,简化生产工艺;适时采摘,确保优质优价。概述水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介绍水稻与大球盖菇轮作栽培模式的优点及其具体栽培方法。其中,水稻栽培要点有品种选择,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大球盖菇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有培养料配制,铺料,播菌种,开沟覆土,发菌期管理,采收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4.
拱棚辣椒——大球盖菇轮作改良土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霄 《蔬菜》2018,(8):18-20
为解决拱棚蔬菜种植连作障碍问题,进行了辣椒—大球盖菇轮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轮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41%,pH值提高0.46,容重减少0.06 g/cm3,化肥投入量减少约30%,农药使用量降低约50%;辣椒根腐病发病率减少7.5%,667 m~2产量增加523 kg。综合来看,辣椒与大球盖菇轮作可改良土壤,防控土传病害,提高产量,有利于绿色食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稻-菌-菜轮作是一种轻简高效水旱轮作模式,不仅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提高秸秆和肥料利用率、改良土壤环境,达到生态循环种植的目的.优质稻-大球盖菇-黄瓜高效栽培模式可实现每667m2优质稻干谷350~400kg,大球盖菇3000~3500kg,黄瓜4000~4500kg,总产值达45260~52190元.该模式在保证粮...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产量和品质,在河北省保定市进行两年度(2018—2020年)两试点的林下大球盖菇栽培试验,比较不同播种时间的出菇情况、产量、经济收益等,总结林下栽培大球盖菇适宜播种时间。试验结果,试验的三个播种时间,以8月25日播种,大球盖菇菌丝长势强,发菌时间短,菇潮多,产量、生物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日光温室夏季闲置问题,实现周年化利用,从茬口安排、主辅料准备及处理,建畦、铺料、接种、覆盖,养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保鲜等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大球盖菇—草菇轮作模式,1年内可生产1季大球盖菇、2季草菇,解决了夏季高温期日光温室闲置的问题,提高了日光温室的利用效率,产投比1.5:1,667 m2纯效益约3万元,已在北京、河北、山东等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酒红球盖菇、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是国际市场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种植的菇种。1998年5月,平湖市食用菌研究所首次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引进大球盖菇菌种,采用熟料棉籽壳试行栽培,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o wapud Murrill.),别名皱环球盖菇、洒红色球盖菇、斐氏球盖菇等,商品名为红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1922年美国人首先发现并报道了大球盖菇。  相似文献   

20.
果园套种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伍才  李上彬 《食用菌》2012,34(6):47-48
大球盖菇具有适应性强、栽培原料来源丰富、栽培技术简单(一般生料栽培)、生产成本低、栽培效益好等特点。近几年,在闽西山区大球盖菇栽培以冬闲田连作和果园套种两种模式为主。现就果园套种大球盖菇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