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基于线性规划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农村改革以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并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两个部分.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生产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据此提出了基本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趋势:1978-2002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基于线性规划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农村改革以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并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两个部分。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生产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据此提出了基本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加总数量框架,采用乘积完备的Hicks-Moorsteen指数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混合效率变化,要素投入结构变化通过改变混合效率,进而影响农业TFP增长。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业TFP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要素投入结构变化的影响,在时空上存在较大差异,其对农业TFP增长的促进与抑制效应并存。从时间维度看,1994—2016年要素投入结构变化对农业TFP增长有促进作用。从空间维度看,东部地区要素投入结构变化是农业TFP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而中部地区仅在1994—2016年要素投入结构变化提高了农业TFP增长,西部地区仅在1978—1984年对农业TFP增长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1990—2016年中国29个省级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超效率DEA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最高,中、西部地区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为成熟的农业发展模式与规划,使其农业生产效率呈现较高水平且效率变化受国家农业政策的影响较小。(2) Malmquist指数分析表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技术进步都实现了正增长,但是只有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实现了正增长;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下降是TFP增长的主要障碍,规模效率下降是导致技术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运用超效率DEA和Malmquist指数,基于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对2006—2018年山东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测算、分解与分析,结果显示:从超效率DEA模型来看,山东省所有地级市均处于DEA有效状态,但地区之间的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从Malmquist指数的地区比较和动态分析来看,山东省农业TFP整体呈现增长状态,对于农业TFP的增长,技术进步起主要作用,技术效率的贡献很小甚至起负向作用,是典型的技术进步诱导型增长模式;山东省各地级市的农业生产效率总体处于上升状态,各地级市间存在横向差异。最后,提出了推动山东省农业生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超效率EBM-GML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04—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时空演变情况进行分析,以为我国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发现:2004—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粮食GTFP总体上比粮食全要素生产率(TFP)偏低,考虑碳排放因素能更准确地反映粮食生产的真实效率;粮食GTFP整体呈上升趋势,其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为技术进步,但粮食GTFP表现出“中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的特征,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的粮食GTFP贡献最大,技术效率仅对中部地区的粮食GTFP有所贡献;2004—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粮食GTFP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上呈现出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异质性逐渐减弱,空间集聚程度不断提升,大部分省份粮食GTFP处于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集聚性较强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粮食生产中的环境规制政策;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效率;促进区域合作,推进协调发展;注重因地制宜,完善支持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猪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生猪是我国畜牧业第一大产业,也是我国肉类食品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农民收入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提高我国生猪的生产能力,对于稳定物价、保障肉类消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DEA技术和Malmquist指数的方法,对我国1991-2005年,不同地区生猪散户养殖的生产率(TFP)增长、技术变动和技术效率,2001-2005年这一时间段内,我国生猪规模生产的生产率增长、技术变动和技术效率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水平是制约散户养殖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而生猪规模生产的效率下降主要受技术效率衰退和技术水平下降的共同影响,但技术效率衰退影响更大;我国中、西部地区在生猪散户养殖方面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而我国东部地区则在生猪规模生产方面占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非参数的DEA方法、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建立了农业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对2008-2012年湖北省13个地市农业经济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地市综合效率均值呈波动变化且有递减趋势,地区差异显著;全要素生产率(TFP)均值总体实现波动增长且增幅逐年加大;技术进步是湖北省农业TFP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存在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缺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利用湖南省1987~2007年棉花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其生产效率变动进行分解分析.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的各指数的变动原因以及改进生产效率的途径做出了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湖南的棉花生产全要素生产率(TFP)在生产技术上没有明显进步,而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起到了负面效应.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调整生产规模和提高技术效率等手段可以提高湖南省的棉花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刘德娟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2):174-179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01-2012年我国粳稻主要产区12个省份的粳稻生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测算了我国粳稻主产区全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对粳稻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收敛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中国粳稻TFP的平均增长率为-2.3%,技术进步为-2.2%,技术进步的下滑是决定全要素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各粳稻生产省份的TFP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黑龙江省和浙江省的粳稻生产效率水平高于其他省份.通过省际间的收敛性来看,粳稻主产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σ收敛性.  相似文献   

11.
从农业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2个方面考虑,对1995-2014年中国省际种植业运用GML(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与传统的Malmquist指数进行比较,同时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或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双重贡献。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省际差异和区域差异明显。河北、辽宁、黑龙江和湖南4省的农业相对属于低碳农业。从地区差异来看,增速较快的地区是华中、华北和华东地区,西北和东北居中,华南和西南增速相对较慢。整体上来看各省之间存在技术扩散,呈现σ收敛但收敛趋势并不稳定;全国、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而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并不存在绝对β收敛;对于全国及7个地区,均存在条件β收敛,即朝着各自稳定的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中国2004—2013年棉花TFP的增长及其构成进行实证分析,阐释了棉花TFP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显示,1中国棉花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年际波动较大,2004—2013年中国棉花TFP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7%,其中技术进步的年均增长率为3.1%,技术效率的年均增长率为-0.3%;2技术进步是推进TFP增长的主要动力。由于近年来棉花技术缺乏创新,对TFP的促进作用越来越乏力;3纯技术效率过低是技术效率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4中国棉花TFP的增长具有区域不平衡的特征。各棉花主产区技术进步水平的不同导致TFP的增长存在显著差异,新疆已经成为中国棉花TFP增长最高的棉区,改变了三大棉花区域齐头并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资源环境的共同约束下,依靠要素投入推动农业增长不可持续,因此,不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尤其重要。[方法]采用乘积完备(multiplicatively complete)的Hicks-Moorsteen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彻底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混合效率变化,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改变混合效率,进而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果]从时间维度上看,仅1992-1997年混合效率变化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了0.5个百分点,即该时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从地区维度上看,仅东部地区混合效率变化为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了0.4个百分点,即东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在时空上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农业结构应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调整,才能提高混合效率,进而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14.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我国农村乡镇卫生院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湘君  王中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5):3060-3061,3067
使用DEA-Malmquist方法考察了我国30个省份乡镇卫生院2002~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2~2009年间我国乡镇卫生院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提高了3.9%,其中技术进步要高于技术效率提高,但各省份变动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乡镇卫生院基础比较薄弱的西部地区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使用2013—2015年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数据,测度中国各地级市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空间比较,在此基础上,并就影响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整体来看,2013—2015年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幅度不大;2)从各省份来看,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较为明显,仅有个别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递增趋势;从各地市来看,各地市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大,但是各地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排名变化不大,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中高水平以上的企业不多;3)从影响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来看,研发投入、要素密集度和企业规模对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企业出口并未对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3—2018年全国15省区肉牛养殖成本收益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共同前沿分析方法中的Metafrontier-Malmquist指数对东、中、西部肉牛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部技术效率水平最高,达到0.8453,其次为中部的0.7709,西部最低,仅为0.7271;中部对东部技术效率表现出追赶趋势且两者差距逐渐减小,西部与东部、中部的技术效率差距逐渐扩大,西部技术效率水平持续下滑。东部肉牛生产共同前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低于西部地区但高于中部地区,技术效率降低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表现出消极效应;西部肉牛生产共同前沿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是唯一增长的区域,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中部年均增长率处于最低水平,原因是技术效率的降低直接导致全要素生产率降低。应加大肉牛产业科技投入与推广力度,重点扶持西部地区肉牛产业,深入挖掘和激发西部地区肉牛养殖潜力,充分发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产业优势,展现优势区域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全国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奶牛家庭饲养成本收益面板数据,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10省奶牛家庭饲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增长方式。结果表明,2004-2009年中国10个奶业省奶牛家庭饲养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0.7%;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分解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减缓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的作用不显著,同时规模效率存在损失。因此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由散养向家庭适度规模饲养转变,成为转型期奶牛家庭饲养方式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设施蔬菜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施蔬菜以其良好的经济、社会收益在我国迅猛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把握全国设施蔬菜生产效率情况,了解不同地区设施蔬菜生产效率高低及原因,实现设施蔬菜生产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采用超效率DEA及Malmquist指数方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我国设施蔬菜生产效率进行计算,结果如下:①2011-2013年间共63个产出决策单元(DMU)中有23个为DEA有效,DEA无效率为6349%,设施蔬菜生产中投入冗余问题严重;②2011-2013年间我国设施蔬菜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了08%,技术效率提高是TFP增长的动力,技术进步对TFP增长起负作用。应加大设施蔬菜的科研与成果转化,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同时注重学习与交流,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利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农业要素投入产出数据,基于农业要素收入份额存在较大差异的基本国情,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放宽传统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产出弹性为固定常数的假定,通过构建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农业要素投入、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978—2017年,中国农业要素投入呈现出劳动力减少、资本存量增加、资本深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特点,不同地区农业要素投入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反映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改革开放初期较快增长,近年来增速明显下滑,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2.4%,高于中部地区的1.6%和西部地区的1.6%。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性要求未来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更注重地区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在推进农业资本深化的同时,从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出发加快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20.
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选取河南省18个城市为样本,考察2001-2009年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通过对Malmquist指数的分解进行分析,研究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推动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