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今年.受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在上海对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主持的“淡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关键技术与模式”项目成果进行了鉴定和评价。该成果在现有工厂化养殖设施的基础上.创立了基于物质平衡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设计理念与方法.提高了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的理论水平.研发了悬浮颗粒物快速去除技术、高效稳定生物过滤器技术和溶氧控制技术.并开发了低能耗纯氧溶氧装置(LHO)、浮粒式生物过滤器、鱼池颗粒物收集装置、水力旋流分离装置等关键设备。  相似文献   

2.
提要利用超微气泡增氧的方法进行高密度活鱼暂养及鱼苗、成鱼公路运输已获得很好效果。但采用的溶气罐——水泵——氧气瓶——释放器组成的装置体积较大、造价较高。为此,本文作者设计并在实验室内试验成功了一套用水泵、射流器和释放器组成的新型超微气泡增氧装置。在静水水槽中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新装置增氧时,可使鱼水比达到1:1。  相似文献   

3.
提要利用超微气泡增氧的方法进行高密度活鱼暂养及鱼苗、成鱼公路运输已获得很好效果。但采用的溶气罐——水泵——氧气瓶——释放器组成的装置体积较大、造价较高。为此,本文作者设计并在实验室内试验成功了一套用水泵、射流器和释放器组成的新型超微气泡增氧装置。在静水水槽中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新装置增氧时,可使鱼水比达到1:1。  相似文献   

4.
鱼类循环水养殖纯氧增氧设备的设计与增氧性能测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纯氧增氧设备,利用射流器将水和纯氧混合后射入混合罐中,增加氧气与水的接触时间,并设有未溶解氧气的回收装置.通过在线自动检测溶解氧的变化,对射流器的主要尺寸进行优选,确定理想尺寸.通过溶解氧的变化监测试验,证明了纯氧增氧比空气增氧具有更大的优势;通过对设备的氧气利用率和动力效率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不同进气流量下的变化规律,设备的氧气利用率可达87.18%,动力效率与进气流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比较研究了鳗鱼养殖中应用微孔曝气增氧与水车式增氧机增氧两种方式的增氧效果.结果表明:在未载鱼情况下,两种增氧方式的增氧能力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微孔曝气增氧方式比水车式增氧机增氧方式的单位水体增氧能力提高了15.85%,增氧动力效率是水车式增氧机增氧的2.36倍.在载鱼养殖情况下,使用微孔曝气增氧的试验池表层水的平均溶解氧值显著低于使用水车式增氧机增氧的值(P〈0.05),但底层水的溶解氧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溶解氧值都大于5 mg/L.微孔曝气增氧方式单位养殖水体的用电量比水车式增氧机增氧节省57.6%,且无安全隐患.由于微孔曝气增氧池水的流动性小,鱼类活动消耗的能量减少,且水温较高,因此,使用微孔曝气增氧方式的鳗鲡养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现有工厂化养鱼池进行简单改造,在池底或池边建净化床,用增氧充气作为动力,促使池水循环、净化。报道了在自净池中进行牙鲆工厂化养殖的水质状况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在3.00-5.20kg/m^2之间,自净池2d换1次水,水质指标符合养殖要求,达到了大幅度节水节电、减少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气提式曝气增氧装置在海水养殖水池内的性能表现和溶氧扩散分布规律,自行设计了一种气提式曝气除沫装置,并安装于海水养殖生产车间水池内运行,通过定时定点取样测定池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分析该装置运行时养殖池内溶解氧的分布状态,进而确定该装置增氧的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安装自行设计的气提式曝气除沫装置后,通过实际测试,氧转移系数(K_(La(20)))为0.77h~(-1),氧转移效率(E_A)为5.20%,曝气动力效率(E_p,以O_2计)最高可达4.33 kg/(kW·h);经测定,在养殖水池内各个取样点溶解氧分布均匀,溶解氧浓度同步增加。研究表明,本研究中设计的曝气装置及其布置形式因省去动力循环能耗,曝气动力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沿海地区对虾工厂化养殖调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果锋  陈军  杨菁  李月  管崇武 《现代农业科技》2011,(22):318-319,322
为了研究对虾工厂化养殖发展现状,解决存在的技术难点和问题,对我国沿海对虾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所采用的工艺流程、水质净化处理、增氧方式、设施设备、经济效益等进行现场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基本采用"水泥池+温室大棚"为核心的精养模式,经济效益较好,但还存在曝气设备能耗过高、废水多数得不到有效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将微孔曝气增氧技术用于鱼类养殖中,可以改变鱼类传统的养殖方式,提高养殖效益。基于此,以池塘主养红罗非鱼为例,详细介绍合利用底层微孔曝气增氧技术,进行底部增氧养殖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曝气机是一种重要的增氧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景观水体水质改善和水产养殖等行业。目前曝气机形式多样,本文在分析现有传统曝气设备优缺点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折叠式干室潜水曝气机的结构形式并进行了制作调试与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折叠式干室潜水曝气机增氧效果更好,水质改善面积增大,功效比明显优于传统曝气设备。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产物联服务平台的智能增氧控制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水产养殖增氧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与智能化养殖的需求,且现有的自动增氧系统控制方式过于简单,灵活性较差。为此,开发了一种基于水产物联服务平台的智能增氧控制系统。该系统以水产物联服务平台为云端数据服务器,以西门子PLC作为现场智能控制节点,其中智能控制节点通过GPRS通信方式与水产物联服务系统连接;系统使用光学溶解氧传感器进行水质数据的采集,并采用Zig Bee无线组网技术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利用溶解氧状态判定机制,根据控制参数将池塘溶解氧划分为5个状态,并输出相应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系统通信与数据传输通畅,监测数据更新及时,能够根据设定的控制参数,智能地判定池塘溶解氧状态并触发系统调水机制或增氧机制。系统达到智能控制系统设计要求,稳定高效的控制效果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生产效益,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10年8月对三疣梭子蟹4种不同养殖模式池塘溶解氧含量进行连续24 h的观察,分析不同养殖模式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昼夜和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表层溶解氧在4种养殖模式池塘中昼夜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下午最高,凌晨最低,白天高于夜间;底层溶解氧,在有机械增氧的三种养殖模式中,昼夜变化规律与表层基本一致,与之相反,无增氧的条件下,其溶解氧变化呈夜间高于白天的状态。溶解氧的垂直变化,均为中午表层高于底层,尤以传统养殖更为显著;夜间垂直变化相对较少。通过对3种增氧模式的增氧效果的比较分析,以高位池精养模式效果最好,底充氧模式稍差。同时探讨了溶解氧与水深和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认为夏季在梭子蟹养殖生产中,如未配置增氧设施,水位应控制在1.0 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冯欣  师晓春  陶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60-9161,9178
[目的]为研发适用于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设计了采用二级厌氧生物滤床和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净化槽,并考察不同曝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曝气量。[结果]当曝气量为0.1~0.3 m3/h时,溶解氧浓度(DO)随曝气量的增加而增高。COD去除率在曝气量最高时达到94%,但随着曝气量的增加,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在氧气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出水NH3-N在10 mg/L以下,而在曝气量较低的情况下,NH3-N去除率有明显下降。[结论]该净化槽反应器可实现污水的有效处理。当曝气量为0.1~0.3 m3/h时,污水处理效果随曝气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泰乐菌素发酵生产过程中通气量(aeration)与溶解氧(dissoledoxygen)的关系,在实验中探明了泰乐菌素发酵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得出了泰乐菌素发酵中通气量的控制参数并应用于生产实际,在发酵放罐单位相当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空气消耗,有效地控制了发酵成本。  相似文献   

15.
几种增氧方式对黑臭河湖的治理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荣  裴毅  姚帮松  李旭  肖莹 《农学学报》2016,6(10):36-39
为了解如何更好地治理黑臭河湖,本研究在对比了市面上的几种增氧机械特点后,设置多组对比试验,从水体含氧量的测定和水温的测定出发进行试验,以期对比曝气微孔增氧与机械增氧的区别。用多种不同的增氧方式对同一池塘进行测定(9—10月),获得池塘表层与底层的溶氧量、水温差等指标数据。结果表明,曝气微孔增氧技术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对于水中的溶氧量增加更有效果,同时对于时段性温差明显地区水层表层与底层的温差调节作用明显,有更强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6.
魏珂  杨敬辉  王雄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07-11309,11332
[目的]探究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中合理的机械增氧模式。[方法]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进行了不同机械增氧模式的增氧效果比较。[结果]在全塘底层溶氧测定中,采用单一增氧模式的各点差别很大,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2.1~4.6倍,而采用立体增氧模式的各点基本趋于均衡状态;在底充式和水车式结合的立体增氧模式中,午间增氧后底层溶氧值平均增加4.31 mg/L,平均增氧速率2.15mg/(L.h);凌晨增氧后底层溶氧值平均增加2.25 mg/L,平均增氧速率达1.15 mg/(L.h)。[结论]在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中,立体增氧模式明显优于单一增氧模式,尤以底充式和水车式结合的立体增氧模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井盐水池塘中国对虾与尼罗=罗非鱼混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9年 6~ 9月 ,利用 6个面积为 0 1hm2 的井盐水池塘研究了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与尼罗罗非鱼 (Orecohromisniloticus)投饵混养的理论和技术。结果表明 ,罗非鱼选择性地滤食大型浮游生物 ,使池水溶氧量增加 ,促进了对虾的生长 ,提高了饲料和空间的利用率。对虾与罗非鱼的密度分别为 1 5 0 0 0 0尾 /hm2 和 1 0 0 0尾 /hm2 时 ,对虾的生产力为 1 2 9g/(m2 ·d) ,成活率达 61 7% ,产量为 5 5 0kg/hm2 ,均比单养对虾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规格吉富罗非鱼种塑料大棚越冬技术,为我国南方罗非鱼产业提供低成本、高收益的安全越冬模式。【方法】在柳州市沙塘试验基地的两个池塘上搭建塑料大棚,其中1个池塘在越冬期陆续抽取地下水补水调温,分别定期检测大棚内外池塘水温及大棚内池塘水体溶解氧、氨氮两个水质指标。【结果】越冬期,大棚内池塘水温比较稳定,抽取地下水补水的池塘水温保持在17.0~22.5℃,未抽取地下水补水的池塘水温也能保持在16.0~21.5℃;大棚内池塘水体溶解氧变化范围为2.5~5.0 mg/L,氨氮变化范围为0.47~0.93 mg/L;两个池塘大规格吉富罗非鱼种成活率分别为98.0%和99.0%,越冬培育后其规格分别为0.40和0.38 kg/尾。【结论】采用塑料大棚越冬模式,大规格吉富罗非鱼种能安全越冬且生长效果良好,其方法简便、效果良好,若能同时搭配抽取地下水补水调温,效果更佳,但必须控制好放养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