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探究建阳马当山1号白茶香气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本研究以建阳贡眉为对照,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TD-GC-MS)对建阳马当山1号白茶香气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建阳马当山1号白茶中鉴定出49种香气成分,其香气总量显著高于建阳贡眉;1-戊烯-3-醇、正己醛、正己醇、戊醛、异佛尔酮、苯甲醇、2-乙基己醇、芳樟醇和苯甲醛为建阳马当山1号白茶的主要香气成分,是建阳马当山1号白茶香气形成的物质基础.此外,建阳马当山1号白茶含有6种特有香型成分,包括1种陈香型(异戊醇)、4种花香型(3,4-二甲基苯甲醇、苯乙醇、橙花醇和香叶醇)、4种木香型(1-十六烷醇、莰烯、β-蒎烯和γ-松油烯)、6种清嫩香型[(E,E)-2,4-庚二烯醛、乙酸己酯、丁酸癸酯、顺式-3-己烯醇2-甲基丁酸酯、2-十八烯酸单甘油酯和6-甲基-5-庚烯-2-酮]、1种果香型(柠檬醛)和2种甜香型(γ-己内酯和戊二酸二甲酯)物质.这些香气成分构成了建阳马当山1号白茶的独特香气品质,使其形成品种香.  相似文献   

2.
采用SPME-GC/MS方法分析槟榔花雄花和花梗中的香气成分。雄花中鉴定出47种香气成分,主要为乙酸异戊酯、苯乙烯、2-甲基丁酸-3-甲基丁酯、丙酸异戊酯、3,7-二甲基-2,6-辛二烯-2-甲基丁酸酯、乙酸己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6.24%、8.44%、7.41%、5.62%、4.11%和3.93%;花梗中则鉴定出24种香气成分,主要为(Z)-3-己烯醇乙酸酯、(E)-3-己烯醇乙酸酯、乙酸己酯和乙酸异戊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27.71%、26.51%、20.96%和11.97%。在槟榔花雄花和花梗中仅有6种共有香气成分,其相对含量分别占49.24%和60.35%。槟榔花雄花和花梗的香气均以酯类成分为主,但在其组成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春雨二号茶树品种不同嫩度、不同萎凋工艺和不同茶树品种加工的白茶为样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测定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结合感官评价,为春雨二号茶树品种的白茶产品开发提供数据支持。试验从13种白茶茶样中分析得到了40种香气物质,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基本均以β-芳樟醇、氧化芳樟醇Ⅱ (呋喃型)、氧化芳樟醇Ⅰ (呋喃型)、水杨酸甲酯、香叶醇、反-3,7-芳樟醇氧化物Ⅱ、苯乙醇、苯甲醇、反-3-己烯醇和苯甲醛等为主;其中春雨二号白茶样品醇类香气组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茶树品种茶样。春雨二号白茶样品香气随原料嫩度的提高而增加,茶样香气浓郁,花蜜香明显,滋味清鲜甘醇,有花果香。3种萎凋工艺处理加工茶样其感官审评总分无显著性差异,采用红光补光萎凋和广谱光补光萎凋,可以较好地替代日光萎凋,解决日光萎凋易受天气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祁门红茶的香气特征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通过对祁红当家品种——槠叶群体种及其适制绿茶的亲缘种——安徽7号(对照)在加工红茶的过程中香气形成的动态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在祁红检出的110多种香气成分中,己醛,1-戊烯-3-醇、反-2-己烯醛、顺-3-己烯醇、芳樟醇氧化物Ⅱ、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等含量较高。在相同的祁红加工过程中,槠叶群体的香气物质形成总量高于对照,且形成高峰超前,其中香叶醇含量在揉捻阶段剧增;与安徽7号相比,香叶醇含量高出30倍以上,而其他香气成分含量则无明显差异。实验还发现,两品种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的减少与茶叶香气总量及其中的萜烯醇类的增长均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槠叶群体中有关香气配糖体的含量高于安徽7号,文中对此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芒果香气成分,分析HS-SPME的平衡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解吸时间对香气成分分析结果(包括总峰数目、总峰面积)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条件,并通过谱库比对鉴定芒果香气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旨在明确HS-SPME-GC-MS测定芒果果实香气成分的最佳萃取条件及海南省芒果主产区主栽品种贵妃、台农果实的香气成分组成及差异,为芒果香气品质判断及种质资源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HS-SPME最佳萃取条件为平衡时间10 min,萃取温度45 ℃,萃取时间60 min,解吸时间5 min。(2)海南省芒果主产区主栽品种贵妃、台农共鉴定出102种匹配度大于70%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2个品种的香气成分主要由萜烯类构成,贵妃萜烯类占香气成分总含量的74.70%,台农萜烯类占香气成分总含量的86.79%,另外还有少量的醇、醛、酮、酯、羧酸类。(3)贵妃、台农共有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有α-异松油烯、3-蒈烯、柠檬烯、3-己烯-1-醇、2-己烯醛、γ-己内酯、异佛尔酮、棕榈酸等15种。因此,α-异松油烯、3-蒈烯为海南省芒果主产区主栽品种贵妃、台农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且台农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明显高于贵妃。  相似文献   

6.
采用 SPME/GC-MS法对4个龙眼品种果实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4个龙眼品种共检测出44种芳香物质,其中烷类11种,烯类18种,酯类10种,醇类3种,酮类1种,炔类1种,它们构成4种龙眼主要的香气成分。4个龙眼品种在香气组成和含量上有所差异,储良、东良、东丰、石硖中分别含有25种、24种、26种、21 种香气成分。其中,4种龙眼共有的香气成分有7种:分别是十七烷、罗勒烯(顺式)、罗勒烯(反式)、别罗勒烯、1,3,8-对-薄荷三烯、α-石竹烯、(E)-β-金合欢烯,但其相对含量都有所差异;此外,各品种也具有自己独特的香气成分,如储良特有的香气成分有9种:包括十六烷、2-甲基-4-亚甲基-5 -(2,2-二甲基环丙基)-1-戊烯、5-环丙基戊酸乙酯、二十酸乙酯、棕榈酸乙酯、9-十六碳烯酸乙酯、香叶基芳樟醇、芳樟醇、2,7-二甲基-3-辛烯-5-炔;东丰特有的3种:包括1-碘十一烷、反式,反式-法尼基酸甲酯、2-羟基十二烷酸甲酯;石硖特有的4种:包括十一烷、(-)-异丁香烯、1,3,3-三甲基-2-乙基环己烯、喇叭茶醇;东良没有特有的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7.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比较了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两种典型白茶及同一品种鲜叶制成的绿茶、红茶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白茶与绿茶、红茶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白茶的香气成分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在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中含量分别达到70.74%和60.13%,明显高于绿茶(27.56%)和红茶(45.30%);白茶的酯类含量高于绿茶和红茶,醛类、酮类和碳氢化合物等含量低于绿茶和红茶,酸类、杂氧化合物等在白茶中未检出。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苯甲醇等是白茶香气的主要成分,分别占白毫银针香气提取物总量的35.70%、23.47%、5.87%、7.06%、2.02%,分别占白牡丹香气提取物总量的35.40%、11.94%、10.72%、6.80%、2.71%。  相似文献   

8.
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白茶过程中香气成分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加工白茶具有明显的花香特征。为探明该原料在白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形成与变化规律,在室内控温控湿(温度18~22℃,湿度45%~60%)环境条件下,选用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和福云6号制成的传统白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质联用法对茗科1号等10个适制乌龙茶品种鲜叶的萎凋在制品及其成品茶(简称花香白茶)进行了香气成分检测和化学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花香白茶与传统白茶存在迥然不同的香气组成化学模式。各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的花香白茶及其在制品的香气组成化学模式具有较高相似度;随着鲜叶萎凋减重率的增加,其香气组成在主成分分析二维得分视图中的模式分布渐趋离散,并发生群体定向逐步偏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花香白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与采制原料的品种特性密切相关。鲜叶萎凋减重率30%~60%为影响花香白茶香气品质形成的关键发展阶段,并以萎凋后期(减重率≥45%)对其在制品香气组成的影响最为突出。从乌龙茶品种试样中可检出的136种香气成分显著富集于3种变化趋势模型,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橙花醛、水杨酸甲酯、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香气成分可视为花香白茶香气品质工艺耦合调控的主要化学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探究历史名茶六安瓜片不同等级间香气组分和含量的差异,选用内山六安瓜片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茶叶样品,以SDE法提取香精油,使用GC-MS配合标样做定性分析,加入癸酸乙酯为内标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4个等级的茶叶香精油中共鉴定香气成分96种,包括20种醇、18种酯、17种烯烃、16种醛、12种酮、7种杂环化合物和少量酸类;主要成分为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β-紫罗酮、己酸-顺-3-己烯酯、苯甲醛、棕榈酸、芳香醇氧化物Ⅰ型、β-环柠檬醛、α-紫罗酮、顺-3-己烯-1-醇、庚醛和壬醛;从特级、一级、二级至三级,香气成分个数分别为79、60、55个和47个,相对于内标的含量分别为695.94、579.90、541.69和268.50,香气成分个数和香气总含量呈梯度递减;4个等级茶叶的共有高含量香气成分为芳樟醇、橙花叔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己酸-顺-3-己烯酯,其含量随着等级降低而减少。六安瓜片的香气化合物包含多种类型且存在一些较稳定的高含量香气化合物,显露清香高爽的香型特征,但4个茶叶等级之间香气组分和含量的差异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摘“春闺”茶树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原料,按烘青绿茶工艺制样。连续3年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春闺”品种适制绿茶,制绿茶干茶紧结,色泽绿润,味醇爽回甘,茶汤有特殊的花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富集其香气物质,并利用GC-MS进行香气成分鉴定,结果表明,春闺烘青绿茶共鉴定出70余种香气化合物,其主要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20.2%)、α-法呢烯(16.96%)、吲哚(13.57%)、反-β-罗勒烯(6.74%)、己酸叶醇酯(3.99%)、壬醛(2.03%)、2-甲基-6-亚甲基-1,7-辛二烯-3-酮(4.61%)、顺-茉莉酮(2.13%)、苯乙醛(1.35%)、己酸己酯(1.28%)、石竹烯(1.34%)等;与绿茶对照种“福鼎大白茶”对比分析发现,春闺绿茶的醇类组分(21.85%)远高于福鼎大白茶绿茶(6.56%),烯烃类(37%)和含氮化合物(15.15%)也比福鼎大白茶绿茶高;而醛类、酮类、酯类、杂氧化合物等低于福鼎大白茶绿茶。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地区红茶特异性香气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维亚  陈萍 《茶叶》2014,40(3):138-145
采用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比分析了中国及印度、斯里兰卡等不同地区7类红茶的香气组成及特异性香气成分.检测出149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分析表明中国红茶香气化合物以醇类、醛类为主导,印度及斯里兰卡红茶中酯类、烯烃类相对含量明显较高.主成分分析能将不同地区红茶明显分为三类:1.安徽祁红、福建金骏眉表现出以香叶醇为主体的玫瑰花香;2.云南滇红、广东英德红表现出以芳樟醇为主的花果香、甜香;3.印度、斯里兰卡红茶体现以水杨酸甲酯为主的似薄荷冬青香气.品种特性、环境气候及加工工艺对香气特征有影响,不同地区红茶香气特异性风格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金美霞  陈晓阳  吴政孺  林杰 《茶叶》2021,47(1):21-25
‘木禾种’与‘鸠坑种’、‘龙井种’并称为浙江三大有性系茶树品种,然而对‘木禾种’成品茶特征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感官审评、理化指标检测和卷积神经网络识别三种方法对7个‘木禾种’原料加工的成品茶进行分析,旨在获取‘木禾种’在茶类适制性、成品茶辨别度上的基础数据和信息。结果表明‘木禾种’在黑茶陈香纯正,红茶显甜香,各茶类均具有一定的适制性;‘木禾种’成品茶水浸出物含量整体偏低;与丽水香茶、寿眉白茶、贡眉白茶、武夷岩茶、熟普、茉莉花茶、金骏眉7种成品茶比对结果,‘木禾种’的7个成品茶的识别率平均达到了99.24%,具有非常高的外形辨识度。本文还分析了‘木禾种’茶树在各类茶的适制性,其成品茶具有非常高的品种辨识度,可为‘木禾种’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汤记高山茶和平地茶品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杨勇  杨贤强  洪高洁 《茶叶》2004,30(2):91-92,97
测定比较了汤记高山茶与平地茶的滋味成分的含量,采用SDE法提取了高山茶与平地茶的香气,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二者香气在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别。结果表明,高山茶与平地茶的滋味成分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相差不大,但高山茶氨基酸含量较高,酚氨比较小;高山茶的香精油总量比平地茶的高34.5%,但高山茶和平地茶之间香气组分差异小,而在香气组分的相对含量上差异较大,高山茶中庚醛及雪松醇的峰度较大,这可能是形成高山茶香气馥郁的主要原因,其含量的高低可作为高山茶品质鉴定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红茶烟用香料的制备、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滇红茶为原料通过特殊工艺制得一具有滇红茶特征茶香、略带花香和烘烤香韵的烟用香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装置收集其挥发性成分,并以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共检出48种化合物,其中有香叶醇、芳樟醇、苯乙醇和苯甲醇等烟草本香物质及2-甲基丁酸、己酸等低级脂肪酸,苯乙醛、苯甲醛、3-甲基丁醛等烟草重要致香物质。将该香料用于卷烟加香,能够明显丰富烟香,减小刺激性和改善卷烟余味。  相似文献   

15.
摇青和揉捻工艺对白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高香型白茶产品,本研究以黄观音茶树品种驻芽小开面三、四叶为原料,以传统白茶工艺为对照(CK),以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中引入摇青(YQ)、揉捻(RN)、摇青加揉捻(YQ+RN)为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工艺对黄观音白茶香气物质的含量与组成、生化成分含量及成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观音茶树品种鲜叶内含物质比较丰富、组成比较合理;各处理成茶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丰富:种类在101~106个之间、相对含量占提取物总量的78.10%~ 84.26%,与CK相比,处理组对白茶主要香气成分的总量和种类,以及香气成分的构成影响显著;各处理之间,成茶的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茶多酚等10个生化成分以CK含量最高,茶黄素等3个生化成分以YQ最高,黄酮类等3个生化成分以RN最高,茶褐素以YQ+RN最高;成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YQ>YQ+RN>CK>RN,且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认为YQ所制白茶品质优异,具有花香型白茶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系)凤凰单丛成品茶的香型分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SDE-GC/MS联用技术分析17种凤凰单丛成品茶的挥发性成分,以凤凰水仙群体种乌龙茶和石古坪乌龙茶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依据香型相似率大于或等于95%可以进行归类的标准,将17种凤凰单丛成品茶的香型归结为黄栀香、杏仁香、蜜兰香、芝兰香、玉兰香和香型名称未定的锯朵仔、贡香共7个类型。不同香型凤凰单丛成品茶之间的香型相似度存在明显差异,与凤凰水仙群体种的香气组分及香型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凤凰单丛茶的自然杂交变异及其加工工艺有关。通过分析同一香型不同凤凰单丛茶的香气组分差异,可以发现不同香型的单丛茶之间既存在共性成分的含量差异,又具有个性组分的差异,比如:芝兰香型凤凰单丛茶的异丁香酚,黄栀香型的α-杜松醇,蜜兰香的榧烯醇、β-紫罗酮、石竹烯以及锯朵仔单丛的4-萜烯醇和贡香单丛的氨茴酸甲酯等,这些成分可能是所对应品种(系)凤凰单丛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可作为凤凰单丛成品茶香型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7.
茶树品种对美人茶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市场上,制作美人茶的常见品种有青心大冇、金萱、毛蟹、铁观音、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梅占等。为凝练福建省美人茶品质特征、调查美人茶的品种适制性,以从福建省主产区大田采集来的20份美人茶样品(8个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美人茶感官品质分析、主要生化成分测定和香气成分检测。结果表明:青心大冇(94.10分)、金萱(93.96分)、金观音(93.90分)、金牡丹(93.63分)感官审评的分值较高,其滋味甜醇、醇厚或醇爽,香气呈蜜香或花蜜香。生化成分测定显示,青心大冇可溶性糖(2.48%)、游离氨基酸(0.33 mg/g)、茶黄素(0.12%)、茶红素(0.72%)、茶褐素(1.24%)含量相对较高,均排在前三位。在感官审评结果的基础上,从以上样品中筛选出品质较好、不同品种加工的7个美人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的测定,共测得31种香气成分,包括醛类化合物3种,醇类化合物7种,酮类化合物2种,酯类化合物5种,萜烯类化合物7种,烷烃类化合物3种,其他化合物4种,这些香气成分共同组成美人茶独特的香气特征。其中,青心大冇美人茶所检测到的香气成分最多(25种),且香气成分总含量(430.43 ng/g)最高,与其他品种的美人茶相比,1-甲基-4-(1-甲基乙基)-1,3-环己二烯(4.21 ng/g)、柠檬醛(7.01 ng/g)、苯甲醛(18.24 ng/g)、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150.23 ng/g)、β-罗勒烯(5.47 ng/g)含量最高,芳樟醇(30.60 ng/g)、水杨酸甲酯(15.02 ng/g)、香叶醇(66.69 ng/g)、苯乙醇(8.52 ng/g)含量均排在前三位。综合感官审评结果、生化成分分析和香气成分分析,青心大冇品种制作的美人茶品质最佳。该结果对生产实践中美人茶适制品种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变温烘焙技术对丹桂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_(16)(4~5)正交设计探讨变温烘焙技术对丹桂乌龙茶香气感官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3(A_4B_1C_4D_2E_3)丹桂乌龙茶香气品质最佳,变温烘焙较佳参数为120℃、20 min,90℃、130 min,120℃、30 min。烘焙后,丹桂乌龙茶中的醇类、醛类、碳氢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共检出香气成分64种,主要为反-橙花叔醇、α-合金欢烯、苯乙醛、吲哚、苯乙醇、2-甲基丁酸-2-苯乙酯、苯乙腈、二氢芳樟醇、苯甲醇、芳樟醇、苯乙烯等,约占香气总量的90%。极差分析表明,香气品质影响因子的主次顺序为:烘焙Ⅲ阶段温度、Ⅲ阶段时间Ⅰ阶段温度、Ⅰ阶段时间Ⅱ阶段温度,即3个烘焙阶段的影响顺序为ⅢⅠⅡ,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丹桂乌龙茶的烘焙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秦巴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茶叶加工工艺使得汉中绿茶呈现出以青香和板栗香为主、花香次之的香气特征。本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与香气气味特征对汉中绿茶中重要香气物质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汉中绿茶香气物质主要以花香化合物为主,其次为青香化合物,坚果香化合物较少。其重要香气物质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I~IV、香叶醇、β-紫罗兰酮、(Z)-3-己烯醇、(E)-己酸叶醇酯、2-乙基-5-甲基吡嗪、苯并噻唑和2-乙酰基吡咯。加工过程中,青香化合物经摊青后含量显著增加后于杀青和干燥工序显著下降,花香化合物经摊青后含量增加后于杀青和干燥工序后下降,坚果香化合物则随摊青、杀青和干燥工序呈现显著增加。在这些重要香气组分中,(E)-己酸叶醇酯和芳樟醇经摊青和杀青含量均分别显著增加后于干燥后显著下降;香叶醇和β-紫罗兰酮含量在摊青后含量显著增加,在后续工艺中则分别显著下降;而芳樟醇氧化物和坚果香气化合物随加工工序而增加,Z-3-己烯醇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