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锦河 《种子世界》2021,(8):0078-0080
大棚蔬菜在塑料大棚覆盖下种植的蔬菜,这种种植模式可以人为创造适合蔬菜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打破蔬菜种植的季节影响,调整蔬菜上市的时间和季节,提高蔬菜的溢价,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我国大棚蔬菜快速发展,然而当前的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存在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问题,造成肥害、药害等问题,降低蔬菜的品质。无公害防治技术是一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要求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确保蔬菜的质量安全。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最大的西芹种植基地,当地种植的西芹销往国内山东、广东、浙江等多个省市,成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大棚西芹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可以提高当地西芹种植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2.
张兴智 《种子科技》2020,(9):11-11,13
辣椒是绥阳县“一县一业”产业,蔬菜品种不断更新换代,为了更好地探索出适合郑场镇周年高效种植模式,特进行此次辣椒-甘蓝周年种植模式试验,实现辣椒总纯产值5360元,纯产值2680元/667 m^2,甘蓝总纯产值9760元,纯产值4880元/667 m^2,共实现周年种植纯产值7560元/667 m^2。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利用大棚设施、土地资源和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值,进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我们于2005-2006年大力探索早熟甜玉米-夏甘蓝-秋甜玉米-菠菜的高效种植模式,相对一年两茬甜玉米的栽培结构,增加了两茬蔬菜。实现了作物的合理轮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单位面积产值,适合我省新、老蔬菜基地推广。一般情况下,667m~2早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百万亩设施蔬菜项目工程的实施,我区以日光温室为主的各类设施蔬菜规模不断扩大,蔬菜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建设标准高,而且探索出了一些先进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如日光温室黄瓜-豇豆-番茄一年三熟种植模式,不仅茬口安排合理,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5.
儿菜-西瓜-大头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西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值,推广应用了多种以西瓜为主体的种植模式,其中儿菜一西瓜一大头菜是经济效益较好栽培模式之一,一般儿菜产量1500k/667m^2,单价0.4元假,产值600元/667m^2;西瓜产量3000kg/667m^2,单价0.5元/kg,产值1500元/667m^2,大头菜产量2500kg/667m^2,单价0.4元/kg,产值1000元/667m^2,年产值3100元/667m^2。现将搭配方式及关健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何金旺 《科学种养》2011,(11):13-14
2010年,我中心在桂北高寒山区斗江镇周牙村开展了超级稻+儿菜高效种植模式栽培技术示范,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示范面积120亩,亩产稻谷550千克、产值1200元,亩产儿菜2500千克、产值5000元,亩总产值达到了6200元。这种种植模式成为当地提高稻田种植效益的成功典范和高寒山区现代高效农业的新亮点。2011年,这种种植模式辐射到斗江、丹洲两镇,示范面积扩大到1000亩。现将该种植模式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发展蔬菜生产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的重头戏,如何安排好蔬菜茬口对增加产量,提高效益至关重要。根据土城实际情况,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大棚番茄/冬瓜-花菜-结球生菜1年4收栽培模式,一般单产番茄4000kg/667m^2,冬瓜5000kg/667m^2,花菜1500kg/667m^2,结球生菜1250kg/667m^2,年产值达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可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提升蔬菜品质,近年来,笔者通过合理安排蔬菜品种、茬口,集成一套黔中地区大棚番茄-秋黄瓜-西芹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每667m2年产值36200元以上,扣除生产成本,每667 m2纯收益可达18000元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2004年宁远县烤烟-水稻-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已推广3 300hm2.这种模式是在双季稻改烟-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季蔬菜.烟-稻模式属水旱轮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能实现粮、经双丰收,一般比稻-稻模式可增加收入1.2万~1.5万元/hm2.在烟-稻模式基础上增加一季蔬菜,可再增加0.75万~1.5万元/hm2的收益,且增加了轮作次数,有利于平衡土壤养分,降低烟-稻连续连作的负面影响.实践证明,要搞好这一耕作制度改革,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探究了我国玉米间套大豆种植现状,重点分析了玉米间套大豆种植模式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影响,阐述了玉米间套大豆种植技术的优势,并提出有效的玉米间套大豆控制玉米病虫害种植技术,通过科学选种、选地,做好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控,从根本上提高种植产量,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山东省济宁市曾多次被国家农业部和山东省农业厅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蔬菜作为全市农业发展的一部分,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涌现出了多个蔬菜专业村,蔬菜种植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常年的蔬菜种植过程中,当地农民不断学习和创新,利用早年建设的简易日光温室进行蔬菜周年生产,总结出一套成熟的四种四收、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恒掌 《作物杂志》2012,28(2):119-122
根据间套种原理结合地膜覆盖和免耕栽培技术将传统的春季辣椒-秋季玉米一年两茬变为春季辣椒-夏季香瓜-秋季玉米一年三茬种植模式,即春种辣椒应用地膜覆盖种植,采取一次性施足基肥,在辣椒采摘后期,夏季免耕套种香瓜,在香瓜后期免耕套种秋玉米。该种植模式产值149939.45元/hm2,纯收入116049.15元/hm2,比传统两茬作物增加产值36308.93元/hm2,增加纯收入28773.08元/hm2。  相似文献   

13.
每年的8-9月份正是蔬菜生产的淡季。蔬菜品种少、产量低,价格高。种植越夏蔬菜,能增加蔬菜淡季的供应.丰富消费者菜篮子,并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安丘市拓山、辉渠等乡镇利用山区特有的地势和夏季气侯较凉爽的特点,进行越夏蔬菜栽培试验示范,获得了大面积的成功。每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300hm^2,平均666.7m^2产蔬菜2461kg,产值3075.2元。  相似文献   

14.
郭奎 《种子科技》2023,(4):46-48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玉米和大豆两个不同季节作物,使其生长特征相辅相成,达到单位面积玉米、大豆增产的一种集约化农业技术。传统的间作套种虽然可以增加耕地产量,但不能实现机械化生产且经济效益较低。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既能促进作物间的和谐共生,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从根本上解决由于连续耕作造成的土地钙化和病虫害大规模暴发等问题,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文章主要介绍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概念,阐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研究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分析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点工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秦红 《种子科技》2023,(19):75-7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扩大种植面积,提升大豆产量,是当前我国粮油安全的重点。文章以重庆市为例,结合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与农机推广实践现状,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要点、措施、优势,包括品种选择、种植模式、播种方法、科学施肥、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有效提升粮食产量,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传统的分散家庭养殖业逐渐萎缩,优质有机肥源随之变得匮乏,化肥用量加大,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耕地质量降低,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农民收入。一、绿肥种植意义渭北旱塬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常年7、8、9月雨量充沛,多为一年一熟制,土地利用率较低,为了充分发挥雨热同季的有利气候条件,当地采取小麦+绿肥轮作种植模式,将用地、养地结合,达到了提高土壤  相似文献   

17.
单作棉和3-2式麦棉生态系统作物共生期的光温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模式影响到农作物生存的微环境,3-2式麦棉套种模式在小麦与棉花共生期间,由于小麦的遮挡作用,使得棉田土壤接受的太阳辐射减少,土壤温度低,且单作与套作种植模式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土壤温度具有各自的时空变化,在麦棉复合种植模式中,地上10cm的PAR是:棉行间>棉行上>麦棉间>麦行上;而单作棉模式是:棉行间>棉行上。两种种植模式土壤温度也存在差异,在空间上存在垂直分异和水平分异,在时间上存在时间分异。土层深度是影响土壤温度另一个重要因子。上层土壤温度在一天的不同时段上差异比较明显。40cm的土壤温度波动很小,60cm处的土壤温度基本上平稳。  相似文献   

18.
邵宇  张绍刚  龙明树  董恩省  李锦康  郭国雄 《种子》2005,24(7):72-73,75
大蒜是威宁县主要蔬菜作物之一,种植区分布在海拔1 234~2 700 m之间,常年种植面积在3 300 hm2左右.2002年,威宁县建立了夏秋反季节蔬菜基地,为配套7~9月茄果类蔬菜的前茬作物及生产技术,从当地地方品种中筛选出早熟大蒜品种,采用露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3月下旬开始采收蒜薹,4月底开始采收蒜头,形成了"早熟大蒜 茄果类蔬菜"的种植模式,这一品种和技术已扩大到烤烟基地,形成了"早熟大蒜 烤烟"的种植模式.2004年威宁早熟大蒜种植规模已超过600hm2.2005年4月12日省农业厅组织在基地连片种植的93 hm2试验地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实测验收,早熟蒜薹平均产量达2164.3 kg/667m2,超过国内外现有最高记录;2004年蒜头平均产量达1 375 kg/667 m2,最高可达1 524 kg/667 m2,也达到国内高产水平.平均产值达4628元/667 m2,最高可达5 228 元/667 m2,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气温逐渐转暖,新疆自治区春耕备耕工作正逐渐由南至北陆续展开。2016年是新疆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模式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春播农作物种植呈"两减五增"态势,粮食、棉花种植面积下降,油料、甜菜、瓜果、蔬菜和其他作物面积增加。这也反映出各地农民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意愿强于往年。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适合达州地区大豆生产的种植模式,以四川盆地内不同区域主推的大豆种植模式为例,结合达州农作物生产实际,综合筛选适合在达州推广的大豆种植方案。经过对几种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比较发现,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豆-再生高粱套作、幼林-鲜食型大豆间作、大豆-高粱套作、马铃薯-大豆两熟制、玉米-大豆套作、油菜-大豆两熟制、小麦-大豆两熟制、幼林-籽粒型大豆间作。建议在达州根据各区域的地理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因地制宜扩大玉米-大豆套作、果林-大豆间作种植,灵活选择推广油菜-大豆或马铃薯-大豆两熟制模式,实现达州大豆振兴扩面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切实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