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15个籼稻品种(系)为花药供体,对籼稻花培一次成苗的培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个籼稻品种(系)的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一次成苗与多级成苗的相近.而平均绿苗分化率,一次成苗明显高于多级成苗的,使籼稻一次成苗的平均绿苗率比多级成苗的高出近1倍;一次成苗还具有白苗率低的优点,其平均白苗率只有多级成苗的1/2.说明一次成苗技术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本文还对完善一次成苗技术及白化苗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以早香17,早香17/C57,C57为试验材料,对一次成苗和多级成苗进行了较系统的比较。结果表明:(1)籼型品种的花药绿苗率,一次成苗的较多级成苗的高,粳型品种则相反,籼粳杂交后代因培养基的不同而异:(2)3种基因型一次成苗的瓶绿苗率显著高于多级成苗的,,在相同的培养规模下,一次成苗可提高1.49倍;(3)一次成苗培养的绿苗生长快壮,根系发达,鲜重增加,素质明显高于多级成苗的;(4)一次成苗可大大  相似文献   

3.
以早香17、早香17/C_(57)、C_(57)为试验材料.对一次成苗和多级成苗进行了较系统的比较.结果表明:(1)籼型品种的花药绿苗率,一次成苗的较多级成苗的高,粳型品种则相反.籼粳杂交后代因培养基的不同而异;(2)3种基因型一次成苗的瓶绿苗率显著高于多级成苗的,在相同的培养规模下,一次成苗可提高1.49倍;(3)一次成苗所培养的绿苗生长快壮,根系发达,鲜重增加,素质明显高于多级成苗的;(4)一次成苗可大大简化培养程序.降低培养成本,加快成苗速度.  相似文献   

4.
影响水稻花培一次成苗的主要因素为:(1)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和基因型对一次成苗有重要作用.基本培养基以N′6的为最好;激素配比以2,4—D0.02+NAA2.50+KT4-6mg/L为佳;3种基因型一次培养的绿苗率大小顺序为粳型品种C57>籼粳交(早香17×C57)杂种F1>籼型品种早香17.(2)培养基保持pH值5.8、蔗糖浓度8.5%,并添加丝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各40mg/L和谷氨酰胺400mg/L,所获一次培养的绿苗率最高;添加0.1%活性炭的有抑制作用.(3)低温(9-10℃)预处理对一次成苗有重要作用.早香17以预处理5-10d的为宜,C57以10—16d的较好.恒温处理优于变温处理的.高温(30℃)预培养的作用不大.接种后进行暗培养对一次成苗有利.  相似文献   

5.
籼稻花药培养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5个籼稻品种(系)配成的5×5双列杂交后代的花药培养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的分析表明:(1)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是可遗传的特性,它们的遗传存在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出愈率和绿苗率还具有明显的胞质效应;(2)一个具有交高出愈率的亲本或组合,其分化率和绿苗率并不一定高,愈伤组织的诱导过程和分化过程可能是由不同基因控制的;(3)在花培育种中,建议建立花培育种亲本圃,结合常规育种技术指导亲本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5个籼稻品种(系)配成的5×5双列杂交后代的花药培养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的分析表明:(1)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是可遗传的特性,它们的遗传存在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出愈率和绿苗率还具有明显的胞质效应;(2)一个具有较高出愈率的亲本或组合,其分化率和绿苗率并不一定高,愈伤组织的诱导过程和分化过程可能是由不同基因控制的;(3)在花培育种中,建议建立花培育种亲本圃,结合常规育种技术指导亲本选配.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在水稻花药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活性炭在水稻花药培养多级成苗植株的生根壮苗中以及对一次成苗诱导率、分化率和绿苗率的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0.1%活性炭对一次成苗的诱导率、分化率和绿苗率具有抑制作用,6种基团的平均诱导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分别只有4.49%、14.15%、和0.81%,而没有添加活性炭的可达10.72%、25.19%和3.20%。但活性炭对水稻花培多级成苗植株的生根壮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使花培的苗高,  相似文献   

8.
影响水稻花培一次成苗的主要因素为:(1)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和基因型对一次成苗有重要作用。基本培养基以N'6的为最好,激素配比以2,4-D0.02+NAA2.50+KT4=6mg/L为佳;3种基因型一次培养的绿苗率大小顺序为粳型品种C57>籼粳交(早香17×C57)杂种F1>籼型品种早香17。(2)培养基保持pH值5.8、蔗糖浓度8.5%,并添加丝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各40mg/  相似文献   

9.
对活性炭在水稻花药培养多级成苗植株的生根壮苗中以及对一次成苗诱导率、分化率和绿苗率的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0.1%活性炭对一次成苗的诱导率、分化率和绿苗率具有抑制作用,6种基因型的平均诱导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分别只有4.49%、14.15%、和0.81%,而没有添加活性炭的可达10.72%、25.19%和3.20%。但活性炭对水稻花培多级成苗植株的生根壮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使花培苗的苗高、根长、根数和鲜重比对照分别增加23.1%、46.7%、93.9%和29.3%.本文还简要讨论了活性炭的作用机理,认为活性炭在水稻花粉植株的生根壮苗培养中可以改进培养基与外植体之间的代谢平衡,从而促进花粉植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苯乙酸对小麦花培一步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苯乙酸(phenylaceticacid)对小麦花药培养一步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附加2.5,5.0,7.5和10.0ml/l的苯乙酸,一步成苗率均高于对照,其中以附加5.0ml/l苯乙酸的一步成苗率最高(2.27%),为对照(1.26%)的1.8倍。高浓度的苯乙酸对绿苗分化不利,但它具有抑制白苗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对随机选取的75个小麦基因型花药离体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出愈率、绿苗产率及白苗产率明显不同,表现出基因型特异性.75个基因型的平均出愈率为19.52%,变幅为0~94.00%;平均绿苗产率为3.33%,变幅为0~30.67%;平均白苗产率为0.53%,变幅为0~4.67%.试验筛选出H60261,H96-4,HLM2等高绿苗产率基因型,特别是H60261具有高的出愈率(94.00%)、绿苗产率(30.67%)和较低的白苗产率(1.50%).进一步利用筛选出的高绿苗产率基因型与与生产上主栽品种进行连续复合杂交,所配组合的绿苗产率大幅提高,平均每100个花药获得的绿苗数由原来的1.10提高到3.43.利用C17和W14两种诱导培养基对随机选取的73个小麦基因型进行花药培养,73个基因型在C17和W14两种诱导培养基上的平均出愈率分别为21.68%和18.38%,平均绿苗产率分别为3.14%和3.70%,平均白苗产率分别为0.49%和0.60%.进一步对以上结果进行成对双样本均值分析,结果表明C17培养基诱导愈伤效果好于W14培养基,但两种培养基的绿苗产率和白苗产率没有显著差别,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任意...  相似文献   

12.
在利用花培技术对Hs-3(籼稻)×EPS(籼稻)的2个F4株系进行快速纯合的育种过程中,意外发现其绿苗率很高.为验证高花培力的可遗传性,并筛选高花培力的籼稻种质,对两株系花培当代(H1)的58个单株进行了花培试验.结果表明:(1)花培力在H1株间存在很大变异;(2)高花培力是可以遗传的,有7个H1单株的花培绿苗率在10%以上,最高达到29.2%;(3)出愈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率的遗传力都很高,依次为90.5%、81.8%和88.3%,因此十分有利于选择;(4)出愈率与绿苗分化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出愈率的选择来获得较高绿苗分化率和绿苗率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水稻花培获得大群体健壮绿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混合激素诱发籼稻871015、871109花粉愈伤形成胚性细胞;对籼稻花粉胚性细胞团和粳稻绿芽丛进行分割培养,快速繁育大群体绿苗获得成功。籼稻两个组合的8块胚性细胞团,在两个月内经3—5次切割培养获得绿苗12690株;粳稻花培绿芽丛仅经一次分割培养后的净增绿苗率127.2%,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花药培养再生绿苗率。分割培养的再生苗,健壮的形成特征:苗粗、浓绿、根多、洁白。良好的生理素质:发根力强,平均每棵试管苗多增根1.8条,根长度增长168.4%;平均每棵再生苗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0.29克和0.175毫克。  相似文献   

14.
对13个美国稻DH系/籼稻、7个籼稻/美国稻DH系、8个美国稻DH系/粳稻(或粳稻/美国稻DH系)F、进行了花药培养,美国稻DH系与粳稻杂交F1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率和花培率均高于美国DH系与籼稻杂交F1培养所得结果。而以美国稻DH系作母本与籼稻杂交F1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花培率均明显高于美国稻DH系作父本与籼稻杂交F1,显示出美国稻DH系与籼稻杂交F1花培再生率可能存在细胞质效应。因此,用具有高培养率的美国稻DH系作为桥梁亲本可能是提高籼稻花药培养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基因型如何影响小麦花药培养力,对几组单一亲本相同的组合F1基因型花药培养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组单一亲本相同的组合中,另一亲本的不同对愈伤诱导率、绿苗产率、绿苗分化率及白苗分化率均有很大影响.有的组配愈伤诱导率较低甚至为0,但相同亲本的其他组配却具有较高的愈伤诱导率;绿苗产率与愈伤诱导率基本具有相同的趋势,但有的组配愈伤诱导率较高,绿苗产率则相对较低,说明愈伤诱导率与绿苗产率之间没有显著的规律性.各组组合中,多数组合绿苗分化率高于白苗分化率,也有的组合具有较高的白苗分化率而绿苗分化能力很弱,说明不同组合分化绿苗和白苗的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花药培养时,应尽量选择绿苗分化率较高、白苗分化率较低的组配.  相似文献   

16.
基因型及外源因子对小麦花药培养一步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及几种外源因子在小麦花药培养一步成苗中的效应。结果表明 ,花药培养一步成苗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白苗分化率及绿苗产量存在基因型间的差异。高蔗糖浓度有利于获得高频率的花药愈伤组织 ,但同时又提高了花药培养中白化苗频率。动力精 (KT)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的差异不大 ,但对绿苗分化率、绿苗产量及绿苗 /白苗 (G/ W)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浓度范围内 ,随 KT浓度的增大 ,绿苗产量提高 ,绿苗分化率明显增加 ,而白苗分化率下降 ,因而 G/ W值明显增大。说明 KT主要是通过提高绿苗分化率和降低白苗分化率 ,增大 G/ W而提高花培一步成苗效率的。在与 KT的配合使用中 ,2 ,4 - D比 NAA更有利于提高小麦花药培养中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苗分化频率  相似文献   

17.
提高苹果品种试管苗生根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苹果品种快速繁殖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提高试管功地生根率。研究表明:经过一定代数继代的苹果品种试管苗,在增殖培养基上培养30d左右,选取生长健壮,长约1.0~1.5cm的绿茎,接种于1/4MS或Lepovire,附加IBA1.0~0.5mg/L、蔗糖15g/L的生根培养基上,15-200d即可发根。可生根较难的品种(如元帅系),添加间苯三酚80~160mg/L和暗培养1~3d,也可发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不同光照条件下水稻花培苗的分化进行比较,结果:自然光照比人工补充光照可以提高绿苗分化率4.8倍;降低白苗分化率37.6%;明显提高总的分化频率。不同组合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籼稻单倍体无性系的创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生物技术在创造特异新种质方面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目的性强等优势,它可以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植物原有遗传性状进行修饰、改良和创新。但在植物生物技术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难题:(1)籼稻花药培养率极低,绿苗率仅0.1%左右,其继代培养更为困难,一般继代二代就...  相似文献   

20.
对7个籼型光敏雄性不育系及其杂交F_1进行花药培养的研究发现,光敏不育水稻虽然雄性不育,但其愈伤诱导率、绿苗产量均高于常规籼稻品种以及籼/籼、籼/粳杂交F_1,光敏雄性不育系的花培后代植株中,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出现频率与常规品种花培后代相似,在二倍体植株中,光敏雄性不育系及其互交F1的花粉植株,90%以上都能保持长日照下雄性不育的特性;光敏雄性不育系与常规品种杂交F1的花粉植株中,大约有25%的雄性不育株,在密阳4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