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度对柑桔潜叶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柑桔潜叶蛾在6个温度下的发育、存活、生殖情况,根据实验数据所呈现的规律,建立了温度对柑桔潜叶蛾存活、生殖的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生物物理模型不仅能很好地拟合柑桔潜叶蛾发育与温度的关系,也能很好地拟合世代存活率及内禀增长能力与温度的关系;抛物线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潜叶蛾卵的孵化率、幼虫的存活率、成虫的产卵量和种群增长指数与温度的关系.当环境瘟度为30℃时,内禀增长能力最大(rm=0.1669).相应的周限增长速率λ=1.1816d-1.世代平均历期T=15.9100d.净增殖率R=14.2400.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 4个柑桔品种对柑桔潜叶蛾 (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ton)实验种群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各柑桔品种上柑桔潜叶蛾从卵到蛹的发育历期、存活率 ,雌成虫产卵量、产卵动态、寿命和种群生命表参数都存在明显差异 ;供试品种对潜叶蛾抗性的强弱顺序为 :福桔 >蕉柑 >雪柑 >芦柑 .福桔上潜叶蛾存活率为 2 2 .97%、产卵量 2 0 .91粒·雌 -1,均比其它 3个品种上的低 ;发育历期为 19.5 8d,比其它品种上的长 ;种群生命表参数中 ,内禀增长率为 0 .0 72 1、周限增长率为 1.0 75 d-1,均比其它品种上的低 ,世代平均历期为 2 1.5 d,比其它品种上的长 ,表明福桔对柑桔潜叶蛾抗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3.
柑桔潜叶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柑桔潜叶蛾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并根据永春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柑桔潜叶蛾的防治技术,以期为柑桔潜叶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属鳞翅目的叶潜蛾科(Phyllocnisidae),是华南柑桔的一种重要害虫。幼虫潜叶为害幼芽嫩叶,造成蜿蜒的隧道,被害叶片卷缩,易于脱落,并诱致溃疡病的发生。 柑桔潜叶蛾的幼虫,蛹及成虫与Phyllocnisitis属的近缘种十分相似。与芸香科的酒饼筋(Atalantia buxifolia)、黄皮(Clausena lansium)、大戟科的黑面神(Breynia fruticasa)、紫金牛科的酸藤果(Embelia laeta)的潜叶蛾的各虫态也十分酷似,但详细观察均有区别。与玉叶金花的潜叶蛾区别更大。作者经过初步调查观察,发现柑桔潜叶蛾在广东目前仅为害芸香科的柑桔属。为了更好识别柑桔潜叶蛾,有助于调查柑桔潜叶蛾的寄主植物,本文对柑桔潜叶蛾的成虫、蛹及幼虫的形态均有描述。  相似文献   

5.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是为害柑桔新梢的主要害虫。主要从农业、化学和生物防治3个方面综述柑桔潜叶蛾的防治方法。概述农业、化学防治的主要研究内容;生物防治方面,论述国内外柑桔潜叶蛾的主要寄生性天敌寄生蜂和捕食性天敌种类、性引诱剂的使用、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利用、病原微生物的利用等方面在防治柑桔潜叶蛾中的研究概况,并讨论今后持续综合防治柑桔潜叶蛾的发展趋势,以为今后柑桔潜叶蛾持续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温度下马铃薯块茎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14,18,22,26,29,32和35 ℃恒温下,观察了温度对马铃薯块茎蛾发育、存活和繁殖力的影响,组建了相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马铃薯块茎蛾全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04±0.66 ℃和497.83±18.40日度.29 ℃时全代发育历期最短,22 ℃时马铃薯块茎蛾产卵量最大达114.67粒.7种温度下马铃薯块茎蛾种群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1.2 %、28.9 %、56.1 %、56.8 %、62.9 %和29.9 %、7.01 %.29 ℃时世代存活率最高.29 ℃下种群趋势指数、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高于其它温度处理.26 ℃时种群加倍时间只需7.53 d.14 ℃时种群出现负增长,10 ℃下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和蛹均不能存活.  相似文献   

7.
柑桔潜叶蛾又名画图虫、鬼画符、潜叶虫,是危害上海地区柑桔最严重的蛾类害虫。如不加以防治,就可能造成较大危害,严重影响桔园树势及柑桔产量和品质。现将我区10多年对柑桔潜叶蛾发生规律的观察与防治技术报道如下。1形态特征与危害特点柑桔替叶蛾成虫体长约2mm,为小型蛾子,头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柑桔潜叶蛾在夏秋梢上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对柑桔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较大,而食物条件(嫩梢)是影响潜叶蛾夏秋季发生的关键。尤其是柑桔大量抽发夏秋梢期间,正是潜叶蛾发生盛期,危害更为严重,可见,斩断食物链是防治柑桔潜叶蛾的根本措施。1危害症状柑桔潜叶蛾属鳞翅目、桔潜蛾科害虫。以幼虫在柑桔嫩茎、嫩叶表皮下危害,呈现银白色蜿蜒隧道,受害叶片卷缩或变硬,易于脱落。一年中春梢受害较轻,在夏秋梢  相似文献   

9.
13个柑桔栽培品种对柑桔潜叶蛾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碚447、丰脐、沙田柚等13个柑桔栽培品种进行虫情指数调查及自然接种,调查不同品种上的潜叶蛾的发育历期、各时期的死亡率。得到柑桔品种对潜叶蛾的影响多在卵期及3龄幼虫,而在1龄、2龄和4龄期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柑桔潜叶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柑桔潜叶蛾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柑桔潜叶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柑桔潜叶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永新  宋志强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2):143-143,148
介绍了柑桔潜叶蛾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柑桔潜叶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3种植物杀虫剂对柑桔潜叶蛾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种群生命表调查 ,研究了 3种植物杀虫剂对柑桔潜叶蛾个体和种群的干扰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植物杀虫剂之间在作用机制和生态效应上有差异。印楝素和印楝油对柑桔潜叶蛾个体虽没有强毒杀活性 ,但能通过拒食、忌避产卵和生长发育抑制 ,以及发挥天敌的作用达到植物保护的目的。硫酸烟碱对柑桔潜叶蛾幼虫的毒杀活性与对照药剂杀螟丹相近 ,但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不如印楝素和印楝油。  相似文献   

13.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是1856年印度学者stanton第一次发现记录。它是柑桔的主要害虫,属鳞翅目、桔潜叶蛾科,全国柑桔产区均有分布。柑桔潜叶蛾又称为“鬼画符”、“绘图虫”,因该虫的幼虫潜入嫩叶、嫩枝及嫩果的表皮下取食,隧道上只留下叶膜形成白色弯曲虫道而得名。其引致叶片畸形卷曲,容易落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影响幼树生长和结果。被害的卷叶又常是柑桔红蜘蛛、卷叶蛾等害虫的“避难所”和越冬场所,更严重的是潜叶蛾为害叶片和枝条所造成的伤口,最易被柑桔溃疡病、炭疽病病原细菌所入侵,贻害更大。国内外不少…  相似文献   

14.
评价粘胶诱捕器对柑桔(井冈蜜柚)潜叶蛾的防治效果、安全性等,为大面积开展绿色防治潜叶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提出用毛细管点滴法带叶测定柑桔潜叶蛾抗药性的方法,对浙江省各地采虫测定结果证实,柑桔潜叶蛾已对溴氰菊酯和α-氰戊菊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抗性大小因不同地区而异;并以溴氰菊酯大于α-氰戊菊酯,各地虫源对α-氰戊菊酯的抗性尚处于第一阶段,而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则已发展到第二阶段,新型杀虫剂筛选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锐劲特和虫螨光是防治潜叶蛾的优良药剂,与昆虫生长调节剂(IGR),沙蚕毒系类及其他氨基甲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柑桔潜叶蛾的效果,以2.5%敌杀死(溴氰菊酯)乳油为对照,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倍、600倍、1200倍3种浓度防治柑桔潜叶蛾药后7d平均防效均达80%以上,防治效果比较理想,药后24d保梢效果达76%以上,且对柑桔安全.建议用于防治柑桔潜叶蛾,推荐使用浓度为300~1200倍.  相似文献   

17.
甜橙夏秋季主要虫害--潜叶蛾的防治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潜叶蛾又名绘图虫,属鳞翅目,桔潜蛾科.在我市夏、秋季(7~9月)是柑桔类主要虫害.潜叶蛾以幼虫潜入嫩梢、嫩叶和果实表皮下蛀食形成弯曲隧道,使叶片卷曲硬化,新梢生长差,影响幼苗、幼树树冠的形成和成年树树势与开花结果.一般夏、秋梢和苗木及幼树受害重,需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8.
潜叶蛾是垫江县柑桔秋梢的主要虫害,分布广,以苗圃及低龄幼树发生最重,成年树次之。柑桔潜叶蛾严重影响新梢自然生长,影响翌年开花结果,并为红、黄蜘蛛等害螨提供越冬场所,诱发其他病虫害。  相似文献   

19.
柑桔潜叶蛾(Phyuocnistis citrella Siainon)是我省柑桔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各地大量发展柑桔,苗木、幼树增加,使该虫发生越来越重,给柑桔生产带来很大威胁。为了寻找生物农药防治该虫的新途径,克服化防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等弊端,1989~1990年,我们在黄梅县开展了苏云金杆菌82612菌剂防治柑桔潜叶蛾的试验。  相似文献   

20.
柑桔潜叶蛾又称为“鬼画符”、“绘图虫”,属鳞翅目、桔潜叶蛾科。幼虫潜入嫩叶、嫩枝及嫩果的表皮下取食.隧道上只留下叶膜形成白色弯曲虫道而得名。该虫引致叶片畸形卷曲,容易落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影响幼树生长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