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计算机模拟手段,分析比较2个杂交组合及其共同父本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杂交组合的干物质生产能力比其父本强,各器官干物质分配在生育后期差异较明显;籽粒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后期群体光合产物向穗部的分配.杂交组合后期生理活性较强以及新生产的干物质较多是形成产量优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单茎水平上探讨了25个水稻两系杂种(含亚种间)抽穗结实期叶、茎鞘、穗以及单茎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动态;考察了干物质积累、分配与籽粒产量的关系,并通过杂种与其相应父本的差异比较,分析了干物质积累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杂种干物质变化存在因组合不同而异的特点,总体上开花期叶片和茎鞘部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穗部和单茎植株干物质积累在籽粒灌浆末期达到最大值.叶和茎鞘干物质所占比例从抽穗之日起呈下降趋势,穗部所占比例则一直上升;抽穗后第1~7d,茎鞘为干物质的主要贮存器官,至抽穗后第14d,穗部转变为干物质的主要贮存器官.单茎籽粒产量与抽穗后叶干物质积累呈正相关关系,且以抽穗后第1~7d相关系数较大;抽穗后第1d茎鞘干物质积累与单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自第7d始转为负相关关系;籽粒产量与抽穗后穗部和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关系;籽粒产量与单茎干物质积累在各器官中分配的相关趋势和籽粒产量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相关趋势基本一致.多数组合抽穗后叶、茎鞘、单茎植株干物质积累表现出负向父本优势,单茎穗干物质则表现出正向父本优势的组合数多,单茎籽粒产量和结实率的父本优势表现出因组合不同而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北方杂交粳稻高生物量,而产量优势不突出的原因,以140份恢复系材料与不育系辽99A杂交组配而成的140个杂交粳稻组合为试材,研究北方杂交粳稻物质生产和分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粳稻生物产量大,叶片和叶鞘在齐穗期后干物质输出率低,而引起结实率和千粒重低,是制约杂交粳稻产量优势不突出的主要因素.产量与齐穗期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齐穗期后叶片干物质转换率、叶鞘干物质转换率和输出率与产量和经济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体在巩固杂交粳稻生物量大这个优势的基础上保证大穗,提高齐穗期后干物质生产的同时提高叶片和叶鞘干物质的转换率有利于高产杂交粳稻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以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培矮64S/R292、Y58S/R292为材料,并以籼籼交超级杂交稻丰源优299为对照,研究了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供试组合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量与稻谷产量相关性不显著,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及产量显著正相关,干物质的积累量与同期叶面积指数显著相关。培矮64S/R292、Y58S/R292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速率显著大于丰源优299,茎杆物质输出速率低于丰源优299。因此,亚种间杂交组合在保证后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前提下,提高干物质的转化率,改善流的畅通程度,是进一步提高亚种间杂交组合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超级杂交稻再生稻头季后期光合产物分配与产量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14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4种超级杂交水稻再生稻头季后期光合产物的分配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头季稻齐穗期后15 d光合产物在稻桩内的残留量与再生稻的有效穗、总干物质、产量及穗粒数呈正相关。超级稻头季齐穗期后15 d光合产物的残留量影响头季稻头季留桩干物质,进而影响再生稻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形成。残留在稻桩内的光合产物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头季稻后期光合产物分配到稻桩的量越多,再生稻的发苗数、有效穗数越多,产量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6.
从单茎水平上探讨了25个水稻两系杂交组合灌浆期、茎鞘干物质运转和籽粒灌浆的动态变化特性,分析了两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叶、茎鞘物质运转、籽粒千粒重、单茎籽粒总灌浆量的动态变化存在因组合不同而异的特点:抽穗后初期阶段叶片干物质进行一定的积累有利于籽粒充实度的提高;整个灌浆期维持较高的叶源量对于两系杂交组合单穗籽粒总产量的提高意义明显;抽穗后初期阶段茎鞘干物质的积累越多以及后期向籽粒调运率越高,对于两系法杂交组合籽粒充实和单穗总产量的提高越有利。本文还从干物质运转上探讨了两系法高产杂交组合选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汕优63为对照,对超大穗父本R1126及4个组合生育后期叶面积变化、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SOD活性、光合物质积累与转运和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分析表明,R1126产量与汕优63相当,其组合比汕优63高7.43-24.23%。R1126及其组合生育后期叶面积下降速率缓慢,高效叶面积率高,光合势强;叶片SPAD值、Rubisco总活力和初始活力较高;光合气体参数Pn、Gs和Tr随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但高于汕优63,而Ci呈增加均势,且低于汕优63;叶绿素荧光参数Fv / Fm、ΦPSII值、qP值和随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但高于汕优63,而qN值随生育进程呈增加趋势,且低于汕优63。R1126及4个组合光合源充足,光合效率强,干物质积累量大, 向穗部的运输转化效率高,是其高产的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爪哇型胞质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的积累、转运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选育爪哇型杂交水稻强优势组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育系(爪哇型胞质JW803A和野败型胞质803A)与几个高配合力恢复系配置杂交水稻组合,比较2种胞质对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并以JW803A/蜀恢527和803A/蜀恢527为基础研究胞质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结果]JW803A杂交水稻组合产量高于803A杂交水稻组合,干物质积累迅速且积累量大,各时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的分配合理,输出量大,有效转化率高。JW803A/蜀恢527的产量达到7.875×103 kg/hm2,比803A/蜀恢527增产3.28%。[结论]爪哇型胞质杂交水稻组合高产的物质基础充足,"能源"转运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两种不同用途饲用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和各器官的分配研究发现,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的干物质生 产主要集中在吐丝以前,茎叶鞘中的物质分配较多,约占总量的59%;粮饲兼用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 在吐丝以后,穗子中的干物质分配较多,约占总量的50%。可见,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主要注重前期茎叶鞘等 茎秆产量的生长,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主要注重后期籽粒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在叶片、地上茎和块茎中的分配随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干物质的积累是形成马铃薯产量的物质基础,以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促进干物质的合理分配才能取得比较好的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筛选再生力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杂交稻优良组合,对6个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组合在同一栽培条件下比较其再生特性,结果表明,生育期较长,头季后期干物质生产最高,可溶性糖含量高的组合再生力强;各组合头季稻产量间差异不显著;由于各组合再生力不同,腋芽萌发有很大差异,再生季产量差异显著,增矮64S/E32,增两优500再生季产量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26.19%,23.81%,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因而增矮64S/E32,培两优500可作为湖南地区蓄留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12.
在实地机插田间小区试验(非人工模拟)条件下,比较研究了3种施氮水平组合2种穗肥比例共6种氮肥运筹对杂交中籼水稻机插群体主要群体质量指标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10千克/公顷的施氮量,配合基蘖肥:穗肥=6:4的运筹方式有利于群体茎蘖平缓消长,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协调群个体矛盾,提高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优化群体质量;同时有利于培育大穗,并稳定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协调产量构成因素而高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个体动物模型估计了18个肉牛杂交组合6月龄体重性状的组合效 ,其结果准确反映了3个区县杂交组合的优劣;在丰定-隆化县和抚宁县均以利木赞,海伏特为父本的组合为最优;在赞皇县以安格斯,利木赞为父本的组合为最优。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高产群体干物质的积累动态呈Logistic生长曲线,积累半量期在减数分裂期,以中期积累最多,后期次之,前期较少,水稻各生育时期有其相应的干物质分配中心,前期为叶片和叶鞘,中期为叶片,叶鞘和茎秆,后期为穗,籽粒干物质的73% ̄75%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作用,27% ̄25%由营养器官贮藏的干物质转运而来,在营养器官转运的干物质总量中,贮藏碳水化合物占86%,NPK占6%,杂交早稻中,后期的光温优势  相似文献   

15.
1982~1987年,在湘中的长沙。湘北的常德和湘南的郴州3地区,对威优35,威优49。威优64和威优6号等杂交水稻组合物质生产特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杂交稻的干物质产量有2个高峰播种时段,即4月上旬和7月上旬;生育后明干物质积累受播种期影响大;湘北地区杂交稻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积累多;群体净同化率在生育前、中期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在后期则表现相反;籽粒产量与干物质积累,以及干物质积累与净同化率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干物质积累、净同化率与温度、日照的相关性显著。湘北地区杂交水稻产量较低与其生育前期于物质积累较多,中,后期积累较少。且物质运转率(经济系数)低相关。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不产量水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设计7500kg/hm^2和9500kg/hm^2两种产量试验田,研究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与子粒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间总干物质物的明显的差异,子粒产量与干物质积累呈正相关;水稻生长过程中,光合产物主要分配给当时的生长中心,即生育前期分配给营养器官,中期向生殖器官转移,直至后期分配给生殖器官;不同产量的含N率明显差异,产量越高,器官含N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肥水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肥水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显正相关,杂交稻抽穗后的物质积累优势明显,而高产常规粳稻抽穗前干物质净积累量较大;肥水充足能促进干物质的再分配,增加籽粒产量,肥水不足会对干物质的输出产生抑制作用;水稻叶片的干物质输出和转换率高于茎鞘,对产量贡献较大;直立穗型品种叶片及茎鞘的干物质输出能力均较强,对高产有利。  相似文献   

18.
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辽优3072产量结构及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北方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辽优3072进行了产量结构和灌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辽优3072在产量结构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杂交优势,比对照辽粳294增产明显。辽优3072在灌浆上的特点为穗上、中、下各部间干物质充实及灌浆速率差异较小:穗下部灌浆启动早,后期灌浆速率大;整穗表现出较强的持续灌浆能力。辽优3072良好的籽粒灌浆特性是其在产量上表现出超高产的生理基础之一。同时探讨了利用水稻杂交优势选育具有特异灌浆特性的杂交组合的育种思路以及在北方冷凉稻区推广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品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湘西山区生态环境特点,分析比较了4个两系杂交中稻与2个三系杂交中稻的干物质积累与运转情况,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组合前中期叶片、茎鞘养分积累较多,后期向穗部转移亦比较充分,供试组合剑叶展开期平均干重为39.7g/蔸,齐穗期茎鞘叶平均干重为41.0g/蔸,分别比三系杂交组合高14.41%和23.88%;茎鞘叶干物质向穗部的平均运转量为16.4g/蔸,比三系杂交组合高18.84%;平均运转率为40.00%,与三系杂交组合平均值40.18%相近;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3.27%,比三系杂交组合平均值高近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落叶松为母本,华北、日本、兴安和长白落叶松为父本进行控制授粉制种、育苗和造林。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苗木均具有较强的杂交优势,但以日本、兴安和长白落叶松为父本的杂交子代苗,新梢木质化程度较差;以华北落叶松为父本的杂交苗抗性好,且花期与新疆落叶松较为吻合。综合分析认为,华北落叶松可作为杂交利用的首选组合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