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西双版纳州桔小实蝇、瓜实蝇和南瓜实蝇种群动态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至2003年连续3年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勐龙和打洛,用Steiner诱捕器和Mcphail诱捕器内加各种引诱剂和诱饵诱集各种实蝇,严密监测实蝇种群发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实蝇在西双版纳常年发生。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属于绝对优势种,瓜实蝇(B.cucurbitae)和南瓜实蝇(B.tau)次之。3个诱集点实蝇种群动态基本一致,种群数量发生高峰期集中在5月底至7月初,从5月初至6月中旬,田间种群数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并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9月以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分析表明,3个诱集点诱集的实蝇种群数量差异不大,年度间的种群数量变化较小。芒果和龙眼是当地实蝇喜好的寄主水果,其种植面积、挂果期和产量对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影响较大,是影响该地区实蝇种群变动的又一主要因素。此外,气温、降雨等也影响西双版纳实蝇种群数量的变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诱蝇酮(Cuelure)和水解蛋白(Hydrolytic protein)为诱剂,在河南省25个区县共计80个实蝇监测点对三点棍腹实蝇(Dacus(Callantra)triraacula(wang))的分布与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统计结果显示,在河南省25个区县共诱集到三点棍腹实蝇760头,其中洛阳、许昌、漯河诱集的三点棍腹实蝇数量均在100头以上,是该虫轻度发生的区县.三点棍腹实蝇1年发生1代,种群羽化整齐,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是其虫口高峰期.经统计分析3种诱剂对三点棍腹实蝇的诱集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利用诱蝇醚(Methyleugenol)、诱蝇酮(Cuelure)和水解蛋白(Hydrolytic protein)3种诱剂监测了河南省25个区县共计80个实蝇监测点实蝇的分布与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在河南省25个区县共诱集到具条实蝇Bactrocera scutellata(Hendel)4 157头,具条实蝇是河南的优势实蝇种群,其他种类实蝇极少.其中洛阳、商丘、南阳诱集的具条实蝇数量大均在500头以上,是该虫发生严重的区县.具务实蝇一年发生代数因地区而不同,在河南省山区发生1代,平原发生2代,种群羽化较整齐,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有1个虫口高峰期.对3种诱剂诱集数量统计分析发现,不同诱剂在每个监测点诱集到的实蝇平均数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于2010年7~11月,采用果瑞特、糖醋酒液和蛋白诱剂等3种引诱剂对永善柑橘园实蝇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试验柑橘园中存在蜜柑大实蝇、南瓜实蝇及具条实蝇为害,蜜柑大实蝇发生期在7月至10月间,8月达到种群高峰期;南瓜实蝇发生在8月至10月间,9月达到种群高峰期;具条实蝇发生期在7月至10月间,9月达到种群高峰期.受试引诱剂中糖醋酒溶液对三种实蝇的引诱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南瓜实蝇在杭州地区的种群消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瓜实蝇[Bactrocera tau(Walker)]是瓜果类蔬菜的一种危险性害虫。以诱虫酮(cuelure)作为诱剂对杭州地区南瓜实蝇成虫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南瓜实蝇成虫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开始活动,7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成虫的活动高峰期,10月以后成虫活动明显减少,11月以后很难诱集到成虫。对该虫活动规律、在浙江的越冬虫态、发生代数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湖南瓜类蔬菜上南亚实蝇(Zeugodacus tau (Walker))和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 (Coquillett))的发生概况,2020年6—8月于23个市(县、区)的52块瓜菜地,用诱蝇酮(4?对?乙酰基氧基苯基?2–丁酮、Cue)和诱蝇醚(甲基丁香酚、Me)监测实蝇类昆虫的发生;通过野外调查和室温饲养推断优势种南亚实蝇的生活年史;2021年于攸县混合菜地用Cue诱捕成虫,每日记录诱捕数量,并分析其与关键气象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瓜菜地可诱捕到南亚实蝇、瓜实蝇、具条实蝇(Zeugodacuss cutellatus (Hendel))、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和一种棍腹实蝇(Dacus sp.)共5种昆虫;南亚实蝇分布广泛,为优势种;瓜实蝇仅在局部地区为主要害虫;南亚实蝇在湖南一年发生3~5代,世代重叠,第1~2代成虫(即第2~3代幼虫)为主害代,第3代成虫(即第4代幼虫)次之;攸县混合菜地实蝇成虫季节动态呈单峰型,高峰期在9月中、下旬;日最高温度≥15 ℃时始见成虫活动,日最高温度为33.4 ℃时诱捕量最大,越远离此温度诱捕量越少;7月7日至9月30日,雨天及雨后1 d南亚实蝇成虫诱捕量显著高于其他天气的,风速对诱捕结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于2010年711月通过引诱剂诱捕对云南省永善县柑橘园中的实蝇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柑橘园中以南瓜实蝇为优势种,监测到的3种实蝇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种群数量高峰一般出现在811月通过引诱剂诱捕对云南省永善县柑橘园中的实蝇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柑橘园中以南瓜实蝇为优势种,监测到的3种实蝇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种群数量高峰一般出现在89月份;在供试的4种引诱剂中,以糖醋酒溶液对柑橘园实蝇的引诱效果最好,其次是果瑞特诱剂和水解蛋白诱剂,而甲基丁香酚的引诱效果不佳;糖醋酒溶液、水解蛋白诱剂、果瑞特诱剂诱捕到的实蝇的雌雄比分别为1∶1.02、1∶2.11、1∶4.68。  相似文献   

8.
2007-2008年连续2年采用性诱剂诱捕法,对云南省南涧地区实蝇类害虫进行了监测调查研究,初步查明实蝇种类共有8种,其中优势种为黑漆实蝇和橘小实蝇.通过对2种实蝇优势种种群动态分析表明,实蝇在南涧地区为季节性发生,冬季诱捕不到实蝇,种群高峰期在7-9月.  相似文献   

9.
刘莉  艾薇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7):1380-1382
连续2年采用性诱剂诱捕法对云南省耿马地区实蝇类害虫进行了监测调查,初步查明实蝇种类共有16种,其中优势种为橘小实蝇和南瓜实蝇。对两种实蝇优势种种群动态分析表明,实蝇在耿马全年发生,冬季种群数量较低,夏季种群数量大,高峰期出现在7月或8月。  相似文献   

10.
刘莉  李德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76+13000
2008年采用性诱剂诱捕法对云县地区实蝇类害虫进行了调查,并对实蝇优势种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蝇种类共有8种,其中优势种为橘小实蝇、黑漆实蝇和南瓜实蝇;实蝇在云县地区为季节性发生,冬季诱捕不到实蝇;高峰期出现在7月或8月。  相似文献   

11.
葛藤节肢动物类群组分及主要种类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葛藤节肢动物种类组成以及主要植食性昆虫种类豆突眼长蝽Chauliops fallax、筛豆龟蝽Megacopta crabraria记、龟蝽类Megacopta spp.和Aponsila spp.、叶甲类和叶蝉类的种群数量动态,调查共获得节肢动物15目87科212种,其中植食性节肢动物43科138种,非植食性节肢动物44科74种.主要植食性节肢动物种类的种群水平表现出上半年高于下半年的特点,叶蝉类和豆突眼长蝽的数量水平在5个种类中相对较高,是葛藤天敌调查研究的重点种类.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种群动态及其地理分布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是山东省农作物上主要的粉虱物种。2006年6月至8月调查表明,这两种粉虱具有相似的空间生态位,不同植物上种群数量存在差异。2006年9月中下旬调查结果表明,山东各地农作物上烟粉虱仍是粉虱优势种群。本文还探讨了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的种群动态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国槐小卷蛾在石家庄地区的发生规律和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槐小卷蛾是一种为害严重的钻蛀性害虫。为了掌握国槐小卷蛾在石家庄地区的发生规律和行为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国槐小卷蛾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国槐小卷蛾幼虫常蛀食为害国槐和龙爪槐的羽状复叶叶柄基部、嫩梢、花穗和果荚等,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及观赏性。国槐小卷蛾成虫在石家庄地区1 a中有2次发生高峰,其羽化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中旬和8月下旬~9月中旬。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了解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区烟粉虱的生物型及其种群发生为害动态,分别于2016和2017年对雄安新区及其周边5个县级辖区的烟粉虱的生物型(隐种)、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该地区主要蔬菜作物上发生的烟粉虱均为Q型(MED隐种)烟粉虱;整个调查期间,均发现烟粉虱发生为害情况,不同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种群动态不同,每年9月中下旬,烟粉虱在茄子和棉花上的种群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绝大多数情况下,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属聚集分布。上述研究结果为烟粉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敦煌市棉田烟粉虱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2006年9月,对敦煌市棉田烟粉虱的生物型进行了鉴定并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敦煌市棉田烟粉虱为B型烟粉虱.烟粉虱5月初开始从温室向棉田扩散,6月下旬在棉田内开始普遍发生,8月上旬形成第1个成虫高峰,至9月中下旬随棉花采摘和气温的下降田间成虫数量逐渐减少,卵、若虫的种群动态与成虫基本一致.烟粉虱从温室迁入棉田,其扩散距离越远,数量越少;距离温室越近的棉田烟粉虱发生数量越多,距离温室大棚10 m处的棉田的种群数量显著高于50 m处的棉田.  相似文献   

16.
江苏棉田烟粉虱的种群动态及控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2002~2003年通过系统调查对江苏棉田烟粉虱种群动态规律及其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扬州市郊区棉田,7月下旬始见烟粉虱成虫,8月中、下旬形成第1个成虫高峰,10月上旬成虫消失;丰县棉田,7月中旬始见烟粉虱成虫,8月中旬出现第1个成虫高峰,10月下旬随着气温的下降田间成虫逐渐消失。棉田烟粉虱虫口密度,江苏北部棉区高于中部棉区,转Bt基因棉田高于常规棉田。黄板对烟粉虱成虫有一定的诱集作用。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混剂、灭多威和氧化乐果对棉田烟粉虱种群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9d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2.32%、84.59%和80.03%。  相似文献   

17.
采用普通小麦农大3338和京冬6号的组合构建的包含216个株系的DH系为材料,以包含379个标记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通过一年两点田间试验,对株高及其组成成分不同节间长度的QTL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年两点最终株高共定位到8个QTL,分布在染色体2D,4B,4D,5A,6D,7A上,共解释株高变异为91.86%(北京)、92.63%(临汾)。各节间表型数据总共定位到28个QTL,分布在染色体2B,2D,3B,4A,4B,4D,5A,6A,6D,7A上。这些QTL基本包括了影响最终株高的8个位点,各节间长度还有部分特有的QTL。上述结果为在育种中实现对株高、穗下节长和其他节间长度的精细遗传操作及深入解析株高性状形成的遗传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5年5-10月份利用甲基丁香酚(M ethyleugenol)、诱蝇酮(Cuelure)和水解蛋白(Hydrolytic prote in)3种诱剂监测了重庆市26个区县共计130个点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 tau(W alker)的分布与发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重庆市26个区县共诱集到南亚果实蝇68 525头,在各个诱集区县均有分布,其中合川、江津、涪陵、长寿区平均每个诱集点诱集的南亚果实蝇数量大,均在800头以上,是该虫发生严重的区县,城口、渝北、南川、黔江、武隆、永川区平均每个诱集点诱集南亚果实蝇数量小,均不足30头,是该虫发生较轻的区县。除涪陵区外,其他区县在7-9月份出现1个虫口高峰期,涪陵区出现2个虫口高峰期,分别在7月份和9月份。对3种诱剂诱集数量统计分析发现,不同诱剂每个监测点诱集的南亚果实蝇平均数量无显著性差异,从诱集南亚果实蝇的雌雄比例来看,诱蝇醚、诱蝇酮诱剂对南亚果实蝇雄成虫诱集效果好,对雌性个体诱集效果差,而水解蛋白诱剂对南亚果实蝇雌雄成虫均有较好的诱集效果。对6个南亚果实蝇发生数量较大区县的寄主作物分析发现,在其中5个区县中,丝瓜上的诱集数量明显大于其他寄主作物上的诱集数量,说明丝瓜比其他瓜类寄主作物更适合南亚果实蝇的取食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