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半散放条件下引入狗獾(Meles meles)的四季活动规律和取食行为。[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上海市郊区采用红外夜间监视仪对从山东引入的狗獾进行了活动规律和取食行为的研究。[结果]新出生的幼獾春、夏季受到母獾照料,出洞时间较成体平均晚35 min,夜间活动持续时间较成体平均短40 min;与自然环境下上海本地狗獾相比,引入狗獾四季夜间活动持续时间均较长,平均长约2.50 h,且最长活动时间发生在夏季,为9.85 h;不同季节引入狗獾对于人工补饲的取食情况差异明显,其中秋季平均每天取食时间最长,为2.93 h,占夜间活动持续时间的比重也最大,为34.8%;春、夏季取食时间较分散,秋、冬季则较集中,分别集中在16:00~20:00和0:00~4:00时间段,分别占整个取食时间的61.0%和62.0%。[结论]为上海地区狗獾种群的生态恢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夏天然草原鼠害发生情况并研究其防控效果。[方法]运用夹日法、洞口系数调查法等方法对草原害鼠数量进行调查,并利用堵洞开洞法和捕净法对草原害鼠防治效果进行检查。[结果]春季灭鼠区域主要害鼠平均种群密度为甘肃鼢鼠161个土丘/hm2、达乌尔黄鼠59个土丘/hm2。长爪沙鼠平均有效洞口数为468个/hm2;C型、D型肉毒梭菌毒素杀鼠剂对草原鼠害的防治效果明显,灭后有效洞数明显减少;第1年鼢鼠灵投放10 d后平均灭效为65.9%,投药后第2年平均灭效为93.9%。[结论]试验结果为草原鼠害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2011 年5耀10 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东山,对达乌尔黄鼠的12 个未哺乳达乌尔黄鼠洞穴进行挖 掘和测量结果显示,达乌尔黄鼠洞穴有临时洞夏季洞”和居住洞冬眠洞两种洞穴的洞口朝向一般为西北或东 北方向临时洞的结构较简单多数只有一个洞口曰冬眠洞的结构较复杂冬眠洞的洞口光滑洞口宽度一般为6,9 cm洞口近处的洞道斜向下方,然后急转向下近乎垂直接着斜行一段入巢洞穴深度多为90,100 cm洞穴总长为 110,126 cm分叉较少洞道中部的巢穴形状扁平。巢穴中絮有碎草,塑料,泡沫等。巢穴附近有厕所,大多数达乌尔 黄鼠洞穴有盲洞,盲洞位于离洞口30,60 cm 处  相似文献   

4.
黑线姬鼠贮食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兵  金志民  杨春文  刘铸  李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89-2390,2398
[目的]探讨黑线姬鼠的贮食行为并研究鼠类和植物的相互关系。[方法]在牡丹江西山及周边的庄稼地内随机选择20个样方,采用挖洞测量法研究了牡丹江城市郊区庄稼地的黑线姬鼠的贮食习性。[结果]11月和12月挖开的31个黑线姬鼠鼠洞的总贮食湿重为10.100 kg,最大贮食量为0.930 kg,最小贮食量为0.140 kg,平均每洞贮食量为0.265 kg。黑线姬鼠的贮食行为属于集中贮食。食物采自以鼠洞口为中心半径5 m的区域,取食高度为10 cm左右。洞口朝向受方向影响较少,受食物源影响较大。黑线姬鼠是杂食性鼠种,以取食农作物为主。黑线姬鼠最大食量为12.70 g,最小食量为0.91 g,平均食量为5.13 g。黑线姬鼠一年四季皆活动,春、秋季活动比较频繁。[结论]该研究为揭示啮齿动物的贮食习性和鼠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樟巢螟的生态学特点和发生规律,采用多种不同聚集指标,对上海市奉贤区樟巢螟幼虫虫巢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并对樟巢螟幼虫虫巢的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巢螟幼虫虫巢在行道树的香樟树上为聚集分布,以西上方位的平均樟巢螟幼虫虫巢数最多,达4.8个。利用Iwao理论抽样数模型,得出了樟巢螟幼虫虫巢的理论抽样数计算公式为N=t~2[1.651/m+0.101]/D~2,并计算了不同防治密度和不同误差要求下的樟巢螟幼虫虫巢最适抽样数,最终建立了樟巢螟幼虫虫巢的序贯抽样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石歧杂、琅琊鸡和鲁禽B2系就巢性和产蛋性能的关系。[方法]对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保存品种石歧杂、山东地方品种琅琊鸡和培育品系鲁禽B2系进行就巢表型观察和产蛋性能统计,利用SAS软件分析就巢性和产蛋性能的关系。[结果]3个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就巢表现,就巢率分别为15.8%、2.24%和6.95%;3个品种就巢鸡43周产蛋量比正常鸡分别减少17.16%、1.53%和10.8%;3个品种间就巢次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就巢持续时间、首次就巢日龄、开产日龄、总畸形蛋数和双黄蛋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就巢性是影响产蛋性能的主要因素,3个品种中就巢性影响产蛋性能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歧杂,鲁禽B2和琅琊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野生欧洲李的无性繁殖特性,调查两个自然分布区的野生欧洲李植株及其根蘖苗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实地样方调查法对野生欧洲李植株数量、树龄及其根蘖苗的数量与分布区域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野生欧洲李在新源博尔赛与巩留伊力格代的分布面积分别为3 131.4和3 784.95 m2,成龄树分别有131和30株,共有170株,根蘖苗分别为4443和2 739株.平均每株成龄树有57株根蘖苗,根蘖苗一般分布在母株4m范围内,最远可达7 m.[结论]野生欧洲李在两个主要分布区的分布面积大约为7 000m2,共有成龄株和根蘖苗7 400株;根蘖苗数量最多的为Ⅱ级,其次为Ⅰ级和Ⅲ级;成龄株的数量、分布与根蘖苗的数量、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影响原鸡海南亚种(Gallus gallus jabouillei)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在2020年和2021年2个繁殖期内,对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原鸡海南亚种的巢进行搜寻并记录GPS点位。繁殖结束后,利用样方法对其巢址特征进行记录分析。共发现12巢原鸡巢,其中,有4巢孵化成功,8巢雌鸟弃巢,繁殖成功率为33.3%;对原鸡巢设置10 m×10 m的大样方与巢中心1 m×1 m的小样方进行测量记录,并设置对照样方进行分析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样方参数和对照样方参数,结果显示,灌木盖度平均值、灌木盖度2(>3~6 m)、裸地比例、落叶层厚度和离道路距离5个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灌木盖度平均值最大,其次为裸地比例;说明原鸡海南亚种巢址选择具有特异性和非随机性,其更倾向于在道路附近开阔位置、枝叶比较密集的草本或灌木下营巢。其中,巢隐蔽度是影响原鸡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人为干扰与边缘效应也影响原鸡的巢址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韭山保护区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为保护区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根据韭山列岛的地理位置,设置3个调查站位,于2016年8月进行取样调查。[结果]共鉴定潮间带生物78种,优势种有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粒结节滨螺(Nodilittorina exigua)、日本菊花螺(Siphonaria japonia)、嫁虫戚(Cellana toreuma)、史氏背尖贝(Notoacmea schrencki)等;潮间带生物量密度平均为2 544.0 g/m2,个体密度平均为21 623.9个/m2;从3个站位的生物种类数分布来看,由多到少依次为积谷山、大青山和南韭山,生物量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大青山、积谷山和南韭山,个体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积谷山、大青山和南韭山。[结论]该研究为今后保护效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对海岛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对海岛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方法]对不同植被类型设置3个30m×30m的样地进行调查,记录样地内所有乔木树种的种类、数量,并记录奇胸径和株高;同时,在样地对角线设4个2m×2m的样方调查所有灌木和草本的种类和数量。[结果]结果表明,外来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已经对海岛植物群落的种类及其构成、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带来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的程度越严重,群落中物种丰富度越低,植物多样性越小。[结论]对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EDEM的窝眼轮式油菜排种器排种性能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型孔结构对窝眼轮式油菜排种器种子群扰动及排种性能的影响。【方法】借助离散元分析软件EDEM对3种不同型孔结构的窝眼轮式油菜排种器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型孔结构对种子群扰动影响明显,种子群扰动量越大充种性能越好;转速在10~50 r·min~(-1)时,种子群扰动最大的30°倒角窝眼轮合格指数为86.6%~95.8%,明显优于不倒角窝眼轮的67.5%~90.6%和半径1.25 mm倒圆角窝眼轮的79.2%~93.5%。各轮对比试验发现,相同转速下,种子群扰动量越大漏播指数越小,型孔囊种空间大小因倒角方式而不同,且囊种空间越大,重播指数和变异系数也越大。【结论】影响各轮排种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工作转速;由于重播指数较小,故合格指数主要受漏播指数影响;仿真与试验的结果有偏差,但变化趋势及其相互之间关系基本一致,用EDEM对排种器进行仿真分析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樱花褐斑穿孔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樱花叶片孔洞数,研究空气湿度对樱花褐斑穿孔病的影响。[结果]当气温为20~30℃时,湿度是决定樱花褐斑穿孔病发病程度的主要因素,发病程度与空气湿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空气湿度与樱花褐斑穿孔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金腰燕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方法]2007~2009年的5~8月,采用逐户走访的方法对牡丹江城市周边地区金腰燕的巢址选择和营巢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燕巢的口径、巢高、巢宽及巢径长进行了测量。[结果]在牡丹江城市周边地区共发现完整金腰燕巢172个,其中新巢58个,旧巢112个,破巢21个,巢离地面高度一般为3.0~15.0m,其中距地面3.0m处巢最多,占巢总数的87.3%;治山林厂金腰燕巢数最多,平安村金腰燕巢数最少;金腰燕巢具有1个出口,且出口朝东的巢数量最多。[结论]金腰燕多栖息于山地村落,喜欢在有檐的建筑物上营巢,且营巢高度一般为距地面3.0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一种收集野生油茶地蜂(Andrena camellia Wu)的方法。[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用PVC管材收集油茶地蜂的装置。[结果]利用不同规格的PVC管材制成的巢管选择在油茶地蜂羽化出巢的前期或初期可收集到一定数量的野生油茶地蜂。在几种不同直径的供试PVC管材巢管中,无论从巢管的营巢率还是从单个巢管的平均营巢数来看,都是直径相对较大的巢管收集野生油茶地蜂的效果好。[结论]为实现油茶地蜂种群的成功迁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收集野生油茶地蜂(Andrena camellia Wu)的方法。[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用PVC管材收集油茶地蜂的装置。[结果]利用不同规格的PVC管材制成的巢管选择在油茶地蜂羽化出巢的前期或初期可收集到一定数量的野生油茶地蜂。在几种不同直径的供试PVC管材巢管中,无论从巢管的营巢率还是从单个巢管的平均营巢数来看,都是直径相对较大的巢管收集野生油茶地蜂的效果好。[结论]为实现油茶地蜂种群的成功迁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巢箱招引鸟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巢箱对鸟类的招引情况。[方法]利用2008年在保护区内悬挂的100个人工巢箱,分析2008~2013年间鸟类对人工巢箱的利用规律。[结果]董寨保护区招引的鸟类主要为红角鸮(Otus sunia)、麻雀(Passer rutilans)、大山雀(Parus major)、山麻雀(Passer rutilans)和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2008~2013年每年鸟类对巢箱的利用率为17%~34%,且有重复利用旧巢的习性。此外,鸟类对巢箱的利用率整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可能与保护区内植被逐年恢复,可供利用的自然巢址逐年增加有关。巢箱的位置对巢箱的招引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以山坡下林缘的巢箱招引效果较好。[结论]在今后的人工巢箱悬挂中,应该优先选择在森林下部的边缘进行悬挂,以起到更好的招引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培两优3076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南方稻区制定水稻高产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培两优3076产量各构成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各因素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联序为每公顷穴数>每公顷有效穗数>千粒重>结实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穴有效穗数。[结论]在制定适宜的栽培措施时,应在适当加大种植密度的同时,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模式对芭蕉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2种种植模式对芭蕉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6个地方和省外芭蕉芋品种为试材,采用行栽和窝栽种植模式进行小区比较试验,观察各品种的生长情况。[结果]与窝栽种植相比,行栽种植下,芭蕉芋的株高、分蘖数、茎节数和叶片大小等性状好,产量可增加4501.0~16132.5kg/hm2,增幅在1.9%一21.9%。在2种种植模式下,云南富源县的红花和贵州安龙县的黄花2个品种的产量未达到显著差异;云南富源县的黄花和贵州兴义县的黄花2个品种的产量达到显著差异;云南富源县的红花和贵州兴义县的红花(CK)2个品种的产量达到极显著差异。[结论]行栽的种植模式较窝栽有利于芭蕉芋的萌发和分蘖,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通透条件及理化性质,从而增加芭蕉芋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马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88-10490
[目的]探索影响邛海湖湿地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巢址选择的因素,为保护邛海周边生物环境、保护和利用鸟类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邛海湖湿地夜鹭巢址选择的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影响夜鹭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有植被高度、树胸径、隐蔽度、距水(邛海)距离和距公路的距离。[结论]距水距离、植被高度和树胸径是影响夜鹭营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